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拯救关羽开始

第207章 曹魏代汉进行时

   就在付燚赶往荆州,诸葛军师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应对变局之时,北方的曹魏也是一片风起云涌。    显然,曹操的离世对曹魏政局的影响依旧是相当巨大的,而曹丕的接班也远没有付燚所想象的那般轻易而顺利。    尽管此刻的曹丕已经入住了邺城的魏王宫中。    但曹丕深知道,自己屁股下的座椅,远没有坐稳。    这不,一大早,曹丕便将其“四友”召集到了王宫之中。    “子建(曹植)与子文(曹彰)情况如何了?”坐在上首的曹丕率先发问道。    “禀我王。”下方的吴质立即答道:“彰公子已卸兵权,只留有数十亲兵,现正监视居住于邺城之内,夏侯将军已安排中领军三百人,日夜看护;植公子亦居府中,自卞夫人疏导后,已熄其志,并作《魏德论》,而明其心迹。”    闻言,曹丕也是略略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也是将目光看向了其余几人。    当即,四友之一,来自沛国谯县与曹(夏侯)氏宗族关系匪浅的朱铄也是立即答道:“禀我王,曹仁将军已经亲镇长安,西南局势已经稳定;当然了,还有夏侯将军,坐镇邺城,自是一力支持我王登基!    另外,扬州方向张辽、徐晃将军,与荆州方向乐进、文聘将军,皆前后上表愿遵王上号令,并言曹魏代汉乃天命所归。    还有其他诸多将领们也是于近日纷纷呈上贺表。”    听得朱铄此言,曹丕的脸色明显放松了许多。    不管什么时候,军队的表态永远是最为重要的。而有了军方几乎所有的方面军司令的支持,曹丕的底气自然也是充足了起来。    当然,这其中很明显少了一方大佬——臧霸的青州军。    是的,在把曹老板的尸身护送回了邺城之后,甚至都没等尘埃落定,青州军便是卸甲归田了。    这无疑也是极大地动摇了曹丕的地位。    可偏偏,曹丕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一来,从实力上来看,真要跟这伙青州军翻了脸,曹魏势必元气大伤;二来,人家青州军从一开始投降的条件就是降曹不降汉,那个“曹”是曹操的曹,而不是你曹丕的曹。    好在的是,夏侯惇和曹仁的及时归来,加上张辽等外姓将领的支持,也是让曹丕渐渐站稳了脚跟。    当然了,饶是如此,私底下,曹丕显然也是没少付出代价的。    不管怎样,军方这一头算是让曹丕给按下了。    随即曹丕也是看向了四友之首的陈群。    陈群当即也是会意,随即便是拱手道:“朝臣诸大臣,颍川各世家与河北、河南、关中等各大门阀,皆已呈上贺表。随时可以发动了。”    虽然陈群只是短短之言,其信息量可一点都不比朱铄少。    甚至,为了得到这些看似轻而易举的支持,陈群更是不知付出了多少口舌和辛劳。    如果说刚刚军方的支持,是曹丕得以登上那个位置的阶梯;那么这些文官以及世家门阀们的支持,就是曹丕坐稳那个位置的椅座。    而相对于几乎被曹氏宗亲把控着的军方,曹丕想要取得门阀世家们的支持,显然也是更加困难。    这其中,陈群可谓是居功至伟。    对此,曹丕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这也是历史上,在曹丕即位之后,立即对陈群进行了重用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陈群既是曹丕的心腹,却也是世家门阀的代言人。    与其说陈群是单纯地效忠曹丕,不如说,二者之间合作的意味更浓一些。    不论是效忠还是合作,陈群总归是为曹丕稳定下了朝局,曹丕自然也是感激的。    当即,曹丕也是点头道:“辛苦长文(陈群,字文长)了。”    “不敢。”陈群也是立即回复道。    至此,可以说,曹魏内部可能的障碍都已经在这些时日里处理得七七八八。    虽然三人的介绍听起来轻轻松松,但其中有着多少利益纠葛,多少腥风血雨,甚至是多少危急时刻,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但不管怎样,曹丕还是闯了过来。    很显然,此刻挡在他通天之路面前的,只剩下最后的因素——外部障碍。    登基之路,从来不只是曹魏一家之事。    甚至可以说,外部蜀汉和东吴的态度,尤其是蜀汉的态度,比之内部的因素还要更加关键。    毕竟,一旦战事再起,就算是曹丕再想登基,也是不得不暂时搁置。    因此,对于这最为关键的一环,曹丕也是交给了最为精干的司马懿。    于是,随着陈群话落,曹丕也是自然而然地便看向了司马懿。    只是,此刻的司马懿却是眉头深皱。    见状,包括曹丕在内的几人心中也是纷纷咯噔一声,似有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而看着众人渐渐变化的脸色,司马懿却是微微叹了一口气,道:“禀我王,东吴似乎已经与蜀汉媾和,并开始收缩防线,暂时对我大魏无甚影响。”    话音落,几人的脸色却并未好转,反而越发忧心忡忡了起来。    无他,东吴的态度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而经历过江陵大败的东吴,即便想要作恶,也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几人更关心的,还是司马懿尚未言及的蜀汉。    若是蜀汉决议出兵,那么曹魏势必要发兵抵御,登基之事必然要延误,几人刚刚所做的所有准备,恐怕都将付诸东流。    想及此处,众人也是越发紧张地看向了司马懿。    而司马懿见状,也是继续开口道:“蜀汉方面,也已经得知我王欲要代汉之事。蜀汉朝堂之上,劝进之声不绝于耳,根据最新情报,汉王贬斥了一名反对劝进之人。其登基之志,或已明了!”    “哦?”曹丕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仅仅是曹丕,包括陈群在内的几人也是纷纷诧异地看向了司马懿。    那意思仿佛在说:这不是好消息嘛,你叹气个什么劲儿。    还得是曹丕,很快便是从司马懿略带忧虑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心思。    他所忧虑的不是蜀汉的态度和决议,而是忧虑着代汉这件事本身。或者说,司马懿并不认同他的代汉之举。    想明白了这点,曹丕却是大笑了出来,道:“仲达真是跟吾等开了好大一个玩笑啊!”    不待几人反应过来,曹丕又是接着说道:“既然内外基础已定,条件初步达成,我们也议一议接下来的事情吧。”    剩下几人哪个不是人精,听到曹丕此言,哪里还不知道曹丕这是在强自转换话题。    虽然还是闹不清楚司马仲达为何一副忧虑的模样,但看王上此言,显然已经是胸有成竹,当即几人也是不再纠结。    随即,陈群等三人也是与曹丕细细商议过诸如“三请三让”等诸多的细节。    而从始至终,一旁的司马懿都几乎没有任何的插言。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语,还都是曹丕亲自询问才稍作回答。    不过,这样的情况,几人倒也习以为常。    毕竟,在以往的议事之中,司马懿也常常不发一言,只在最为关键的节点,提出最为关键的建言。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商议,其余四人也总算是将之后代汉的事宜商议得七七八八。    “既如此,诸位就此回去准备吧。”大手一挥间,曹丕也是吩咐道。    “是。”当即,几人也是纷纷站起了身答应道。    不待几人转身,曹丕便是接着说道:“仲达留下。”    “是。”司马懿似乎并不意外,当即便是微微躬身再度答应道。    而另外三人对此似乎也是见怪不怪,纷纷向曹丕见礼之后,便是快速离开了这偏殿之中。    很快,随着陈群三人的离开,偏殿也是再度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    “仲达。”曹丕随即也是再度开口道。    “王上。”司马懿立即答应道。    “你所忧虑者,似乎不是蜀汉之决议,而是此番代汉本身。”曹丕随即也是开门见山地说道:“寡人可有说错?”    “王上明鉴!”司马懿也不藏着,当即也是点头道:“微臣正是以为,此刻非是我大魏代汉之时机。”    “原因呢?”曹丕随即也是问道。    闻言,司马懿的眼中也是闪过了一抹亮光。    无他,他从曹丕的态度中,嗅到了说服的可能性。    虽说现在整个曹魏都已经为“代汉”之事行动了起来,但只要有一线说服曹丕的可能,司马懿便不会放过。    深吸了一口气,司马懿也是再度开口道:“我王容禀,先王初为兖州牧,兵不过数万,将不过数十,却能败四世三公之袁氏兄弟,而一统北境,何也?盖,先王奉天子而令不臣,占之大义之名分是也。后,先王以水陆兵马八十万而攻略江东,却为孙刘所败,何也?盖因天下之向刘而不向曹也。    此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闻言的曹丕也是微微点了点头,道:“此,先王早有之定论也。”    虽是曹老板所总结的定论,但曹丕的认同还是给了司马懿极大的鼓励。    当即,司马懿也是继续说道:“今天下三分,虽历十数载,百姓臣民向汉之心略减,却依旧有着绝大的力量。若我王奉天子以令不臣,则正朔在我,蜀汉刘备虽有皇叔之名,却亦不能以汉室正朔自称。而若王上代汉自立,蜀汉亦自立为汉,我正朔之名不复存在,民众不复为我所有,殊为可惜。    况昔日先王称王之后果,尚历历在目,今由我大魏先行代汉之举,必遭反噬也。”    说着,一抹无奈的神情也是出现在了司马懿的脸上,道:“何如容待数年之期,破蜀吞吴之后,再行代汉之事,又有何妨?”    应该说,此刻的司马懿倒还有几分为曹魏着想的样子。    诚如司马懿所言,大汉这块牌子虽然不如十几年前那般重要了,但毕竟它在那里,别人就不敢乱动。哪怕争取到的人不多,那也是人。    而当年曹老板从丞相一跃成为魏王,便已经让大魏动荡过一次。    甚至因为此事,曾经的肱股之臣荀彧等人也是被迫自尽,更别说那大大小小的叛乱,大魏的损失不可谓之不大。    昨日之事尚且不远,曹丕却又要更进入一步,司马懿几乎已经看到了魏国未来数年的动荡之状了。    而司马懿给出的建议也不可谓不良苦用心。    他当然知道,曹魏代汉是必然之事,他也从未想过阻止此事的发生。    只把此事押后,在司马懿看来,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听着司马懿的话语,曹丕自然也是明白司马懿的一片拳拳之心。随即也是微微叹息一声,这才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言罢,曹丕也是真诚地看向司马懿,接着说道:“仲达,寡人又何尝不知此时并非登基之最佳时候呢!可是,不登基,不行啊!”    听着曹丕的话语,司马懿的心头也是微微一惊。    随即,司马懿也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当即也是不可置信地看向了曹丕。    曹丕点点头,道:“此事,从不是寡人发起的。而是河北、颍川等世家拥戴寡人上位的条件之一。”    “怎么会?”身为颍川世家之一的司马懿有些惊讶地看向了曹丕。    “你是吾近臣,又逢家中新丧(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于建安二十四年去世),自是不知此事。”曹丕不由得微微叹息道。    “其实,不仅仅是河北、颍川之世家有此意。”不待司马懿说些什么,曹丕便是接着说道:“就连寡人的叔父们,也不止一次谏言,承袭王位之后,务必代汉而自立。”    随着曹丕的诉说,司马懿立即就明白了过来:不是魏王想要代汉,而是作为臣属们已经等不及了。    登基称帝,从来不止是对将成为帝王之人有着致命的诱惑,其对于臣子们的诱惑力,一点都不比帝王少。    甚至,那即将成为帝王之人还有些许的忐忑与犹豫,反倒是那些臣子们会更加的迫不及待。    就如历史上,陈桥驿的黄袍加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