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拯救关羽开始

第170章 汉吴接战江陵外

   也就在上庸军让开道路放曹仁北返之际,江陵城外的汉、吴两军,也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决战。    呜咽的号角将晨间最后的一丝雾气吹散,古老的江陵战场又迎来了一场血雨厮杀;    阵阵擂鼓伴着整齐而铿锵的脚步,似乎就要将大地踏碎;    遮天蔽日的旗帜,肆意地在冬风力挥舞;    “杀!”    声声呐喊中,将士们早已经淡忘了战场的恐惧,剩下的只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以及必胜的信心。    紧紧握着手中兵刃,静静听着耳畔的鼓点与命令,红色与黄色(吴军的旗帜颜色与魏国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以火生土,从土德,尚黄色)的旗帜,宛如两条巨龙,在这蜿蜒的荆州大地上,肆意地碰撞开来。    细细看去,那土黄色的旗帜,却是要比那翻滚的红色浪涛多出一倍不止。    只是,在土黄的厚重面前,那红色的锋矢明显要更加的锐利难当。    “稳住!”    “保持阵型!”    一道道指令、一句句呼喊,不断地从前线校尉的口中喊出。    虽然只是行军,但实际上两军的交锋已经展开。    谁能在这漫长的行军中尽可能地保持阵型,谁能在第一时间以最为锋利的一部,给予对方迎头的一击,谁便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显然,汉、吴双方的将领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也是故意放慢了前进的脚步,以实施调整着阵型。    在双方将领都不断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底层将士们的素养了。    而这一方面,汉军将士显然要比吴军将士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这一点,从两军行军中的阵线变幻便可见端倪。    汉军这边,虽然略有起伏,但整个切面依旧保持着相对的平滑;反观吴军,整个阵线虽然没有大的起伏错落,但却如同狗啃过一般的坑坑洼洼,远不如汉军那般的圆润。    当然了,两军的距离也不过堪堪二三里而已,这么短的距离下,将士素养高低的影响终究还是有限:吴军的阵线虽有拉胯,却也远不到能够决定战争走向的地步。    不过,随着战争的继续,汉、吴两军将士战斗素养的差距也在逐渐地暴露出来。    三百步外,已经来到了弓兵的猎杀范围。    “弓兵止步!”    一声厉喝,几乎同时在汉、吴两军的阵内响起。    也就在这几乎同时而同样的命令下,不同战斗素养的两军将士们也是交出了完全不同的两张答卷。    汉军这边,随着“止步”的命令下达,位于大军第二梯队的弓兵即行停下了脚步。不过,汉军的士卒,却并不是以并步作为结束,反而是以左右脚一前一后的人字步作为结束。    可别小看这多迈出去的半步,就在这半步之间,汉军士卒们已经将箭矢搭在了弓箭之上。    随着校尉一声“引”的指令下达,汉军将士已然将长弓张开。    而此时的吴军,却还只能执行“搭(箭)”的命令。    还未等吴军引弓待发呢,那边汉军校尉一声干脆的“放”,密集的箭雨已然激射而出。    嗖嗖嗖的破空声随即便响彻在吴军士卒的头顶。    可明明他们才刚刚听到后方自家的弓兵们“引弓搭箭”的指令啊!    很明显,吴军被汉军的箭雨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这一趟箭雨便有不下百人命丧当场,更有伤者数百。    而还没等箭矢落地呢,汉军的弓兵们已经从各自箭囊中取出了另一支箭矢搭在了刚刚满放过的弓弦之上。    当然,吴军也不是吃素的。    就在吴军前线阵阵的哀嚎传来之际,吴军弓兵校尉手中的佩刀也是随着一声“放”而猛然落下。    紧接着,更加密集的箭阵也是如瓢泼大雨一般向着汉军前线倾泻而去。    可是,因为已经有了自家箭矢的提醒,汉军将士们自然知道,已经进入了敌军弓矢的攻击范围,一个个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因此,这边吴军的箭矢才刚刚腾空而起呢,那边汉军的校尉便已经脱口而出下达了指令,道:“御!”    话音未落,迎着激射而来的箭矢,汉军将士们纷纷便是执行起了规避的动作。    三三两两的将士聚集到了一起,一面面长盾随之被升起,将身后一众的汉军将士们护在其中。    漫天的箭雨很快泼洒在了盾牌之上,“叮叮当当”的声音也随即响彻在战场。    很显然,相较于汉军刚刚的一轮箭雨,吴军的箭雨效果要差上许多。    仅仅不到百人的伤亡,几乎让吴军的弓兵队伍们颜面无存。    也就在吴军箭雨终于落下的一瞬,汉军的第二轮箭雨又在校尉的一声令下腾空而起,直直地便向着吴军方向激射而去。    而这次,吴军也是有了准备,只是吴军所展现出来的战斗素养,却是更加不堪。尤其是在汉军的衬托之下,简直有些不堪入目。    相较于汉军整齐划一的默契配合,吴军的配合只能用乱来形容。    同样是三三两两的聚集,吴军的聚集却是杂乱无章,快的快慢的慢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聚集到了一起的吴军却是猛然发现,他们面前的盾牌甚至没法将他们全部的遮蔽。    因为没有经过特意的编排,只是就近地进行聚集,就导致在盾阵之后的人员极其不统一。    这就很尴尬了,因为高低的不一,不是这边露出一个人头,就是那边露出了大脚掌;因为胖瘦没能搭配,边缘之人都有大半个身子被露在了外头。    这样一来,盾牌的防御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虽然比之第一轮的毫无防备要好上了不少,但吴军还是付出了二三百人的伤亡。    很明显,两军将士战斗素养的差距正在一点点地压倒着胜利的天平。    好在作为前线指挥官的陆逊也是立即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心有不甘,但陆逊却也不得不承认,汉军将士的战力的确是在自家之上。    陆逊知道,不能这么下去了。    当即,陆逊便是下令:全军冲刺!    是的,陆逊要不管不顾地强行提速,哪怕因此导致阵型的混乱,哪怕因此吴军几乎要放弃防御,彻底成为汉军的靶子。    很简单的道理,随着汉军的箭雨倾泻,吴军勉强维持的阵型已经摇摇欲坠,继续缓缓前进,除了给汉军弓兵更多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其他已经毫无意义。    如此,虽然每次吴军的伤亡会少一点,但架不住次数多啊,乘积之下,吴军的伤亡恐怕还会更大。与其如此被动下去,还不如一鼓作气地冲过去,与汉军贴脸而战。    吴军毕竟有着兵力的优势,只要能贴身肉搏,令汉军无力顾及防御,即便无法反制汉军,也势必能造成汉军更多的损失。    应该说,陆逊是真正地理解并掌握了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也到底无愧名将之名。    所谓名将,或许更多的并不是能有巧思奇谋,而是能在关键时候,因地制宜地,及时而准确地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决断。    可别小瞧了这一点,要是历史上的马谡同志能老老实实地因地制宜当道扎营,或许千百年后的名将谱上也当有马谡的一席之地(要是北伐功成的话)。    随着陆逊的命令下达,前线的吴军也当即向着汉军狂奔了起来。    面对吴军的突然加速,汉军的前线指挥官周仓也是微微一愣。    显然,论战役指挥能力,周仓比之陆逊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不过,差一点并没有关系,毕竟周仓的身后可还有一尊大神,而周仓没有别的好处,突出的就是一个听话。    虽然暂时看不懂吴军突然加速的缘由,但中军并未传令让自己也加速或减速,自然周仓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异动。    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不动就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也就在周仓决议要以不变应万变之时,一个传令兵却是突然出现在了周仓的面前,道:“关将军有令,继续按计划前进。”    虽然身在中军,但关将军却是已经预判到了陆逊的举动,并在第一时间便是下达了最为正确的指令:任你八面来,我只一面去。    而这样的命令无疑也是正中周仓的下怀。    “是。”当即,周仓毫不犹豫便是答应道。    “稳住阵线,徐徐而进。”一声大喊,周仓随即也是对前线的汉军下令道。    “是。”身旁的传令兵也是立即答应道。    很快在周仓的命令下,汉军也是继续有条不紊地向着吴军推进着。    只是因为吴军的加速,两军之间的距离很快被拉近了起来。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蒙着牛皮的两面长盾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    紧接着,“叮叮当当”的乱响中,长戈、刀剑、盾牌瞬间磕成了一片。    红色与黄色的两条巨龙,终于是在吴军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之后,缠斗在了一起。    而一进入缠斗之中,果然如同陆逊所预料的那般,汉军的伤亡也猛然上升。    只是,与此同时,在进入贴身肉搏的阶段之后,吴军的伤亡也同样在飙升,甚至吴军伤亡上升的速度,还远比汉军要高。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汉、吴之间将士的战力差距,可不会因为距离的拉近而减少。    相反,越是在贴身肉搏之中,将士们之间互相的配合便越是重要,相应的战力差距也将会被逐步放大。    再加上因为快速奔跑而导致的阵线变形,几乎在一瞬之间,吴军便是陷入了苦战之中。    三五成团的汉军将士,默契地配合着,如同一柄柄的锋利的刀刃,肆意地切入着吴军的阵线,小刀剌肉似的,一点点收割着吴军将士的性命。    虽然吴军有着更多的弓箭对汉军实施着压制,但短兵相接之后,汉军还是很快占据了战场的上风。    见此情景,不管是前线指挥的陆逊还是坐镇中军的吕蒙吕大都督,甚至是一旁的虞翻等吴军的将领们,对此都毫不意外。    甚至,看着自家军队迅速落入下风,吴军的将领们的心中隐隐还有些安心。    无他,这本就是关羽军该有的战力。    若不是打不赢关羽军,吕蒙又何必想那么多的歪门邪道呢!    如今关羽军迅速掌控战场,这也才是正常之事,相反,若是关羽军跟自己打得有来有回,吕蒙等吴军将领们反而要担心关羽是不是还藏着什么阴招了。    当然了,早有所料归早有所料,对于这样的下风处境,吕蒙等人却也根本没有太多的办法。    若是平时,吕蒙倒也还可以派出手下将领充实到前线,毕竟,吕蒙也很清楚,相较于汉军,他的优势除了兵多,就是将多。    虽然个人的勇武在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中,并不足以改变战局,但至少稳住战线,拖延一段时间还是不成问题的。    只是,今次之战,吕蒙却并不准备让自己麾下的将领们去冒险。    本来嘛,折了一个蒋钦、废了一个潘璋(和谈后,汉军得到粮食后,送归了潘璋,剁了大拇指的潘璋。)就足够让吕蒙心疼不已了。    这要是再折进去几员大将,即便此战胜了,也是惨胜,更也不好跟吴王交代啊。    因此,留给前线将领的牌,其实就一张——兵力!    两倍于汉军的兵力,几乎是陆逊等将领们手中唯一的凭侍。    而吕蒙给陆逊、徐盛、朱然三人的要求可不仅仅是用手中的兵力守住半日的时间,在守住阵线的同时,吕蒙还需要他们将汉军的全部实力给压榨出来。    如此,才能给魏军的背袭提供最佳的时机。    应该说,吕蒙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还真是豁出去了。    这与之前只想要赚便宜的吴军简直是判若两军。    当然,这也是被逼到了角落没办法的事情。很简单的道理,从吕蒙或者说吴军的视角来看,这次的机会是绝不容错过的,也绝不容有任何的意外。    哪怕为此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整个吴军也是在所不惜的。    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