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安军城。 这一日,皇帝对李瑄的赏赐,到达丰安军城。 绢三百匹,金带一条。以表彰李瑄击退突厥的战功。 同时,还带来李瑄节制丰安军的诏书。 说实话,李瑄没有想到他会更进一步。 他以为王忠嗣会举荐其他人为丰安军使。 因为他资历太浅,李瑄还不知道王忠嗣对他具体态度。 如果没有王忠嗣这个主帅的推荐,即便李隆基再喜爱李瑄,也不可能让李瑄节制丰安军。 李瑄也得知卢瑜的结局,被李隆基下令处死,传诏诸军,引以为戒。 这让李瑄唏嘘不已。 可以说卢瑜的死,与李瑄有直接关系。但这是卢瑜自找,李瑄不会因此愧疚。 在李瑄来到丰安军的整整一个月后,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丰安军城。 他就是新任丰安军副使王思礼。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今年刚三十岁。 高句丽被大唐覆灭后,高句丽人要么内迁汉化,要么留在辽东,与汉人杂居。 他们迟早会如鲜卑一样,与汉人融合。 王思礼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八百匹精良战马。 这让李瑄喜出望外。 得到消息后,李瑄亲自出军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礼。 “末将王思礼,拜见将军。” 王思礼见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见。 他打量这个年轻的将军,不仅勇猛绝伦,还是一个诗人,据说在长安有很大名气。 飞马射缨的故事,已传遍全军。 王思礼此前作为王忠嗣的押衙,在军中声名不显。 他希望能与李瑄一起,立下不世战功。 “有王将军辅助我,丰安军必将所向披靡。” 李瑄示意王思礼免礼。 在李瑄的记忆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后,会从朔方军调遣一些能将到河西。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还有一个就是王思礼。 历史上的王思礼,也成为一代名将。 “王帅言丰安军固守千里边塞,将来作为出贺兰山的前锋,故增加战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 王思礼指着后面成群的骏马,向李瑄禀告。 “王将军辛苦了。” 历史上丰安军在天宝年间,有战马一千三百匹。 李瑄到来的时候,只有五百匹战马。 他还纳闷呢。 现在看来,原来是属于丰安军的战马还未征调过来。 加上李瑄俘获的战马,现丰安军有战马一千八百匹,斥候营探马二百匹,还有二百匹劣质驽马,用以驱车运输粮草辎重。 到下午的时候,所有战马都运过河,到丰安军城。 新得战马,李瑄分给跳荡军五百匹。 跳荡军作为军中披铁甲的摧锋之士,李瑄需要他们有一定的机动能力,以便在战场上快速布局。 李瑄又在军中选强驽手三百,分得战马,将来配合跳荡军。 驽兵是军中仅次于跳荡军的精锐。 因为唐军步兵的驽为擘张弩,靠臂力张弦之驽,只有力量出类拔萃者,才可使用。 弩兵放下强弩,持上长矛,就是精兵。 李瑄得知王思礼精练兵之道,按制让他主持日常训练。 平时处理完军务,李瑄也会加入士兵的训练,并教导士卒各项技能。 李瑄与士兵同食同训,更是在休息之日,亲自帮士兵们写信,寄家书回乡。 士兵们对李瑄敬而爱,王思礼感触良多。 他亲眼看到李瑄跃马弯弓,百步穿杨。 看到李瑄马上横槊,横扫八方。 士兵们演习之时,声音震天,拔得头筹的队伍,分得羊肉。 失败的队伍,目光灼灼,斗志昂扬,立誓下次赢下演习。 …… “今士卒为羊肉而努力,他日敌人尽为鱼肉。” 六月,骄阳似火,对新一次的操练成绩,李瑄很满意,给出赞誉。 “启禀将军,军粮已经运送到渡口。” 操练结束后,司仓来禀告李瑄。 “好,我这就过去。” 李瑄点头。 丰安军的军粮,来自太原。 先从陆地运送到黄河边,然后再沿着黄河,溯舟而上,分配给边塞士兵。 丰安军每六个月运粮一次,每次约两万石左右。 黄河运输,要在汛期到来前完成。 丰安军是黄河粮道的最后一站。 这是李瑄上任以后,第一次收粮,所以要亲力亲为,不敢懈怠。 军城外,数十艘帆船停在河面上。 每艘船载粮食五百石。 李瑄与押运官对接后,到船上检查粮食。 主要以粟米为主,还有一小部分的米。 确认无误,数量也足够后,李瑄吩咐押运官将粮食卸下来。 “好你个薛错,又偷懒。” 卸粮食的时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呵道。 “啪……” 话音落,一鞭子抽打在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 精壮的身体上,又添加一道带血的鞭痕。 李瑄本来不觉,但他在远出恰恰听到“薛错”这个名字,故而望去。 “将军有什么不对吗?” 押运官向李瑄询问。 他知道李瑄身份高贵,名声响亮,所以在陪同李瑄时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 “烈日炎炎,役夫们也不容易,怎么能随意鞭打呢?” 李瑄说着,向那役夫走近。 押运官连忙跟随。 还真是薛错啊! 李瑄不禁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 当初薛错刺杀京兆少尹,虽有冤屈在身,却是死罪。 李瑄惜薛错的英勇无畏,让李适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错罪减一等,流放边塞。 “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骜得很。” 押运官在一旁向李瑄解释。 在他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李瑄不好说什么,毕竟他管不到这些。 “薛错!” 李瑄突然呼一声,让押运官心中一惊,堂堂丰安军使,怎么会认识一名役夫? 薛错听到有人叫他名字,抬起头来。 “是恩公!恩公,请受薛错一拜!” 薛错见李瑄后,先惊后喜,他放下扛在肩膀上的大包,跪地就拜。 如果没有李瑄,他不仅冤屈无法申诉,还会身首异处。 他都以为自己必死。 被流放的时候,他才得知是当朝宰相向皇帝求情,只判流放北方边疆。 他猜测到是这位宰相公子出手相助,心中一直感怀。 “这样的大礼就不必了。我一向欣赏你这样的义士。” 李瑄将薛错拉起来。 看他背上的鞭痕纵横,没少挨打。故问押运官:“他很懒惰吗?” 押运官不知道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转而问鞭挞薛错的官兵:“是何原因鞭打他?” “……” 那官兵害怕极了,低下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薛错曾因官兵动私刑顶撞,所以官兵们恨薛错,经常找莫须有的理由鞭挞。 谁能想到一个被流放之人,会认识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