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金身不破

第42章 惬意的朱标

金身不破 见月明 3101 2024-09-09 21:35
   一个太监从大殿某处阴影走出,其身形如鬼魅一般,之前竟无人察觉。   “回禀陛下,太子妃确有一名陪嫁侍女毙命。”   “太孙被治愈后的那几日,太子妃性格烦躁动辄发怒,多名内侍被惩罚。”   “那名侍女打碎了一盏琉璃盏,太子妃盛怒令人将其杖毙。”   朱元璋脸色眼神冰冷,“那侍女离宫之事可属实?”   那太监回道:“属实,奴婢查证在太孙染疾之初,那侍女确曾出宫一次。”   “太子妃对陪嫁侍女尤为看重,允许她们每月轮流出宫一次。”   朱元璋冷声道:“因为一琉璃盏就将其杖毙,她就是这么看重的?”   那太监低着头,不发一言。   朱元璋却没有再提此事,转而说道:“将毛骧给咱盯好了,我要知道他的一言一行。”   “是,奴婢告退。”那太监退到阴影里消失不见。   朱元璋杀意盎然,毛骧竟然敢添油加醋陷害太子妃,其行为无异于噬主,断不可留。   不过先不着急,借他的手将朝堂的蛀虫好好清理一遍,再狠狠打击一下地方富户。   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然后他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东宫,有些事情也是时候收场了。   吕氏是否无辜,已经不重要了。   威胁到了太孙,这个理由就足够她死了。   当年常氏薨逝,一来是觉得东宫没有女主人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二来是想找个人替代常氏,免得朱标沉浸在悲伤里。   所以就同意了群臣的奏请,为太子寻找新的太子妃。   吕氏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关键是她没有兄弟,将来不会有外戚干政之事,就将其扶正。   不成想竟演变成现在这种情况。   看来以后册封太子妃之事不能着急。   -----------------   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以惊人的速度传扬开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应天府。   并迅速向全国各地传播。   当然,传开的只有一件事情,重启科举。   至于黄河决堤、内阁等事情,连点水花都没掀起来。   读书人纷纷走上街头,四处打听此事的真假。   平日里嘴巴很严的大人物们,今天全成了漏勺一样,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宣扬此事。   陛下当庭承诺重启科举,而且还下特旨开恩科,今明两年连续举办两次。   消息一经证实,读书人彻底沸腾,到处都有高呼万岁之声。   之前辱骂皇帝残暴的声音,几乎全部消失。   赵瑁案这样轰动全国的大案,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要问为什么?   反正被杀的又不是我,科举可是和我息息相关。   阴暗一点想,官位就那么多,不狠狠杀一批,哪有我们的位置。   随后更多更详细的消息传出。   礼部侍郎公孙聪率先上书,请求重启科举。   刹那间,公孙侍郎成为了读书人口中的好官,万民表率楷模。   声望超过了朝中的名臣大儒。   科举改制的消息也随后传出?   什么,考中之后要先当两年刀笔吏?   这……我辈读书人岂能……岂能不体谅圣意。   这个法子好啊,我们一定好好干。   什么,按照省府划分名额?   这个法子……这个法子也好啊,照顾贫困地区的读书人,陛下泽披天下啊。   什么,你不同意?   打死你个乱臣贼子。   读书人群体完全没有任何意见,全盘接受了新的科举制度。   少数有意见的人,也迅速被别的读书人给镇压了。   总之一句话,谁敢阻挠本次科举重启,谁就是罪人。   礼部那边只用两天就拟定了具体的方略,并呈报内阁。   其实内阁的办公地点,就是原来四辅官的办公房。   只是换了个名字,换了几个人,略微修改了几条制度而已。   再加上又有两个原四辅官以老带新,内阁很顺滑的就接手了政务。   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改变。   但朱标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自从丞相制度废除,政务基本上都是朱元璋和他两个人处理。   那么多奏疏,也都是爷儿俩批阅。   朱标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休息过了。   但现在,他却有了一种惬意的感觉。   奏疏由七位内阁学士先行批阅,画出重点,给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呈报给他批阅。   减轻了他七成的工作量。   现在他可以坐在椅子上,悠哉的喝着茶,看着七人工作。   只需最后复核批复,然后呈送给皇帝老爹。   嗯,其实也就是走个过程,除了一些重大事项,基本都是他说啥就是啥。   想必这会儿老爹都要闲的发慌了吧。   一想到这里,朱标顿时就觉得杯子里的茶不香了。   我是太子好吧,为何要干皇帝的活儿。   不公平啊。   陈景恪简直就是天才啊,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为啥要提议让太子统摄内阁?   你光体谅老爷子辛苦,就不体谅我吗?   就在他有一搭没一搭满脑子跑火车的时候,王源拿着一份奏疏过来:   “殿下,礼部呈送的加急奏疏,关于科举方略的。”   “哦,这么快。”   朱标嘴上如此说,表情却一点都不意外。   礼部速度要是慢了,那才有问题。   重启科举之事为何传的这么快?还不是百官害怕皇帝反悔,故意宣扬的。   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了,你皇帝总不能不要脸吧?   这么快就拿出章程也是同理,用最快的速度,将此事做成定局。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原因,速度慢了恐怕会被望眼欲穿的读书人骂。   朱标翻开奏疏,内阁学士已经用蓝色的笔墨,将重要内容全部画出,他看起来特别省力。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他还是一行一行的将内容全部看完。   然后点了点头,任昂这事办的不错,没有搞什么花招。   基本都是仿照宋朝成熟的科举方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分省府划分名额的条款。   关于两年磨砺,则只字未提。   这是吏部的事情,礼部要是插手就是越权了。   不过吏部那边也同样不敢背负骂名,几乎是先后将奏疏呈送过来。   制定了一套还算可行的磨砺之法,大致意思就是:   在地方衙门的六房专门设置一个职务,协助主簿统管六房事务。   两年为期,合格之后吏部再授官。   所谓六房,就是仿照六部设置的六个机构,管辖职务也大体相当。   朱标看过之后觉得没问题,就单独呈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对两年为吏的考核之法进行了修改,之后就批复同意。   消息也同样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   翘首以盼的读书人再次沸腾。   然后就一窝蜂的散开,各回各家。   马上就要开恩科了,赶紧复习吧,谁还有空在这瞎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