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反复欣赏了一遍,眼神中充满了赞叹和感慨。 他想起了当年离开家到东封府赶考时候的场景,母亲当年为他缝制的衣衫还收藏在箱底,但是人却…… “粱大人,快读读看!” 众人催促道。 梁博眼眶微微有些红润,他喝了一口茶,压下了心底涌起来的思绪,这才开口念了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chūn晖。” 这首诗和上一首的《石灰吟》一样,全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雕琢巧饰。 但是它却用最淳朴素淡的语言描绘出了波动心弦的浓烈情感。 普通的诗词,是言语的堆砌。 而真正好的诗词,不在于言语,而在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诗味。 “好诗!” 被诗中所展露出来的情感所打动,在场的考官都忍不住有些动容。 “这首诗我依旧给十分!” 梁博朱笔一挥,在上面留下来一个大大的红色十字。 这个十分他不仅是给这首诗的,同时也是给让他思念不已的母亲的。 对于这首诗的十分,没有人质疑。 越朝讲究孝道,这样一首歌颂母亲足以流传千古的好诗,梁博给十分,没人敢反驳。 即便是薛平礼也不敢。 这个十分,虽然还没有定下,但是却已经被默认定下了。 “连续两首十分的诗?!” 有人突然醒悟过来。 他们刚才光顾着品味诗了,完全忽略了这首诗拿下了第二个十分。 “谁的诗这么厉害?” “该不会是楚庄吧?” 有人开始猜测了起来。 “也未必,楚庄的词写的不错,所以有词鬼的称号,但是诗的话可就未必了。” “诗词相通,怎么就未必了?!” 两首品质这么高的诗,大家自然是会好奇它的作者。 其中猜测楚庄的声音最高,毕竟他的才名也最显。 “别吵了,看看接下来的词如何,若真是楚庄,这首词想来也不会差的。” 有人制止了大家的争吵,众人将目光继续放在了梁博的身上。 梁博微微点了点头,继续看了起来,这次他没有先看,而是直接念了出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chūn风chuī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描写的不过是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却能够感受的到词中所表达的旷达超脱的胸襟,意境不可谓不深遂,内涵不可谓不丰富。 “嘶!又是一首好词!” 两首诗,一首词,皆为上上之作,这样的诗词,即便是在场的诸位,能够偶得一首都算得上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了。 然而现在一连出现了三首。 最最关键的是,这三首还是连续出现在了科举考试当中。 “这人好恐怖,他该不会全部都压中题了吧?” “压中一道题还有可能,连续三首,绝无可能!” “这人究竟是谁啊?” …… 众人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少年的面孔。 有这样才名的人,除了楚庄,他们想不出别的人选。 梁博没有管身边的讨论声,拿上了朱笔,打上了自己的分数。 一连打出三个十分,对于梁博本人来说也算是一件幸事。 这份试卷很快就被送到了薛平礼的面前。 “此人应该就是楚庄了。” 如今阅卷还没有结束,即便是薛平礼也没办法将煳名的纸打开。 但是薛平礼却还是能够确定这张试卷的主人就是楚庄。 “舅舅,你这是如何确定的?”宇文靖好奇地看着薛平礼问道。 “因为字迹。” 薛平礼指着试卷上的字迹说道:“我看过楚庄第一轮考试的试卷,上面的字迹和这张试卷上的如出一辙,除了楚庄还会有谁?” 因为楚庄在第一轮考试中考了满分,所以他的试卷薛平礼亲自看过,而且还是非常仔细的那种。 再加上楚庄的字非同一般,薛平礼自然是能够人出来的。 “原来如此!” 宇文靖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他看了看手中的试卷道:“想不到楚庄这人的才华竟然到了如此了得的地步,短短三日内,竟然能够写出三首这样的佳作!” “楚庄这人即便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也绝对会成为文坛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家。” 薛平礼看向了宇文靖说道:“这样的人才,太子殿下务必要拉拢过来。” 此前薛平礼也劝宇文靖拉拢楚庄,但是这一次却加上了务必着两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