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图书馆
赵吉和蒋南孙的关系暂时还得对朱锁锁保密,至于保到什么时候,决定权不在赵吉。 倒是蒋南孙,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捅破窗户纸的缘故,对赵吉越发依恋,恨不得天天黏在一块,几分钟没回消息就跟百爪挠心似的。 还好,她很快就要到精言工作了,当了赵吉的助理,那可不就天天黏在一块了吗。 这天,赵吉刚到公司就被范金刚叫了过去。 “叶董找我?” “嗯,关于公司下一个项目的事,别怪我没提醒你,老叶心情不好。” 自从滨城那件事后,范金刚对赵吉的态度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他始终将赵吉和杨柯当成一类人,他很不喜欢。 但没办法,叶谨言喜欢,他的想法不重要了。 但现在,范金刚觉得自己和赵吉是共患难的朋友,所以该给他透风的时候也不吝啬。 “谢了,老范,我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好,进去吧~” 叶谨言的办公室很大,从门口走到办公桌前,得有个十几米。 “叶董,您叫我?” “坐吧~” 说完,他直接甩来一本计划书。 赵吉顿时皱起眉头: “青浦那个项目?” “嗯,我有个想法,需要得到大伙的支持。” 赵吉心里叹了口气,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他图书馆的计划。 这个老叶啊,非执着于这个干嘛? 他能理解,但不愿意接受。 毕竟不能让整个公司,那么多人的饭碗为你的理想买单。 如果说,文艺范儿男主王永正拥有点不切实际的梦想,不算什么。 可是,顶级富豪叶谨言,作为一家高逼格企业的创始人,不顾企业利益,带着孩子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胡闹,心心念念推行一个被董事会全体反对的“图书馆计划”,简直是... 但还是那句话,局外人往往很难理解叶谨言的这份儿“情怀”,赵吉是能理解的,只不过他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 毕竟,在大多数人都还追求“安居”的阶段,魔都内环,宝贵的容积率怎么可能奢侈到建设图书馆呢?而且是社区图书馆。 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视野有些超前,但如果放在20年后的今天,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今天,却有特殊的意义。 这两年,位于城市核心商业区、产业园区的书店、图书馆忽然就火爆了起来,吸引各路网红前来打卡。 奇怪吗?并不是。 每一个时代不同,但规律永不会变——我们缺什么,什么就珍贵。 整个社会对于物质的疯狂追求,引发的是精神层面的危机。 图书馆,成为人们心灵的家园,更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莫大的帮助。 文化空间所带来的知识和氛围,才能填补我们空虚的精神世界,才能让我们放慢脚步,在反思和调整中,打开另一扇门。 说到这里,不妨打开窗子,瞅瞅对面国家是怎么做的。 一般丑国的图书馆系统以县County为单位,一个County里面会有5-10家分馆,散落在各个社区。 一般在你居住的社区附近开车10-15分钟左右都可以找到一家分馆,虽然不是什么宏伟建筑,但却也很精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么密集的社区图书馆基本可以辐射服务周边的区域,所以图书馆里面一般都比较宽敞,人不多,阅读环境很宽松,借还压力也不大。 这里的图书馆绝对是儿童的天堂。 首先儿童和少年书籍占据了一大半的区域,按照年龄阶段分门别类放置的很清楚。 其次还有专门的玩具区域和朗读区,供父母陪同稍小的孩子。 低龄的幼儿书籍中大部分是硬壳绘本,种类和数量很多,还有不少针对节日或者某些特定主题的分类。 相比国内大部分时候只能带孩子去诚品书店,或者Page One的儿童区域挑书看书,在美国的图书馆里看书或者借阅会从容和安心的多。 所以想要建成类似的项目,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丑国的社区图书馆是标配公共设施,居民可以在10-15分钟车程内到达。 第二,开放、自由、共享的社区图书馆对于儿童的教育和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未来,必定是从孩子身上看到。 所以当儿童们都在刷抖音的时候,父母们愤怒了;所以《少年中国说》,从百年前流传至今依然毫不过时。 因此穷疯了的人们在慢慢富裕起来之后,都惧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在教育上一掷千金。 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叶谨言就是要做这件事。 他看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觉醒和重建;他更看到了未来的二十年,孩子们需要浇铸的灵魂,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一座社区图书馆当然不能改变一代人,但率先吃螃蟹的人,必然会带领他的追随者,趟出一条不归之路。 按照剧中结局,叶谨言进入了家电行业,但还有人在继续为图书馆这件事而执著和努力,比如王永正,讲到未来的图书馆,他整个人都会发光; 再比如戴茜,带着文艺之国意大利旧城改造的满满经验,按照未来应该的样子,去规划故事里的魔都。 这些都是极好极好的。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不曾解决。 在超一线,以及许多新一线城市,社区图书馆正在遍地开花,作为公共设施,由ZF主导运营管理,无可厚非。 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社区图书馆的概念可以是舶来品,结合国内实际,这个行业真的能长期生存下去吗? 赵吉抱怀疑态度。 在地广人稀的丑国,社区图书馆完全是非盈利性公共设施,不考虑商业回报,空间的利用率也远远不够充分。 但是,在建筑密集的华夏,若要让社区图书馆覆盖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社区,当然要让它更有价值。 未来的社区图书馆,“要有一间活动室”,举办更多帮助老人的公益活动,帮助儿童成长的科学或文化活动,帮助成年人转行的技能体验课,传播社区所需要的各种正能量。 活动室可以带动人气,吸引关注,让社区的人们发现这里的美好,更多来利用这宝贵的空间。 当然,也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收取一部分成本,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社区图书馆可以是一件半公益的事,也可以是一件灵活创收、让社区更有趣的事。 非遗进社区、品牌进社区、邻里互助、学习小组、儿童画展、体育竞技,这些多变而富有意义的形式,和根植于社区的真实情谊,会充实社区里具体的每一个人。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沉入书海,融入社会,拥有朋友,感受上一代人丢失在平房外、小院里的童年记忆。 这,才是人们呐喊很久,却不知其真面目的“社区文化”。 但这件事不应该由民营企业家来牵头办,一个人的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到时候没有资金投入,下一步该怎么走? 杨柯和叶谨言最大的分歧就在这。 事实上两个人前后进行了三次交锋,杨柯都输了。 但在这个项目上,赵吉觉得杨柯会赢! 原剧中,杨柯离开精言,朱锁锁看穿他的真面目。 南孙进入杨柯公司,王永正又进了精言。 这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修罗场,全员进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 而造成现在局面,是由于杨柯和叶谨言的三次“斗法”。 两人的三次博弈,每一回合都值得反复细品。 两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杨柯在公司的去留问题。 杨柯这个人看似潇洒,但其实他从业务能力到为人城府都不简单。 “养虎为患”是杨柯和叶谨言都很提防的。 于叶谨言来说,杨柯就是那个“虎”。 他的确为公司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他自己的力量也在公司慢慢壮大,并逐渐脱离了叶谨言的掌控,而精言还没有培养出与之匹敌的销售人才。 所以当杨柯有离开念头时,叶谨言才会这么紧张,不惜让自己身边的大秘,多次向朱锁锁这么一个小员工打听。 与杨柯来说,朱锁锁就是那个“虎”。 杨柯是见识过朱锁锁卖房子的,对她的事先话术准备赞赏有加,刚开张就卖出三套房子,确实是销售部可以培养的人才。 但是他对朱锁锁也是有防备之心的,虽说朱锁锁是他亲自招进来的人,他也不敢完全信任。 尤其是在一次叶谨言请锁锁喝了咖啡,杨柯才知道她和小姨戴茜间的那层关系,戴茜和叶谨言又是多年好友。 所以在锁锁被约谈时,杨柯直接看着她眼睛问,是不是出卖自己了,这也是他对锁锁的第一次试探。 把自己想要离开精言的消息明确透露给朱锁锁,是杨柯对她的第二次试探,看锁锁到底是站在他这边,还是叶谨言这边。 在叶谨言打探到杨柯联系猎头,确定他想要离开精言时,他们两个不得不来一次正面交锋。 叶谨言选择了退步,升职加薪留住了杨柯。 杨柯和他的办事风格一样,一直是个务实的人,有了更高的薪酬以及副总的职位,他没有拒绝的道理。 在这第一次博弈中,杨柯还未动棋,就把自己的效益放大了,轻易拿下第一局。 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叶谨言,叶谨言走的这招棋,实则是为后面铺路,有“弃卒保帅”的意思。 稳住了杨柯,叶谨言就开始偷偷运作布局了,把杨柯部门里的亲信分别调遣,最后来了个釜底抽薪,使得杨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光杆司令,为公司留住了四个大将。 而当初为杨柯升职的头衔,则成了他的包袱,毕竟公司的副总算是高层,比起以项目经理的职位去其他公司应聘,副总要来得更丢脸。 这样的“捧杀”之下,杨柯若还想走,只能自立门户,不然就能成为业间笑话。 所以这第一局,看似杨柯先发制人了,可笑到最后的是叶谨言。 杨柯和叶谨言的第二场博弈,就是对于青浦81号项目里图书馆的去留问题。 杨柯接下这个项目是有私心的,正如锁锁不能理解他为何第一单就要和精言短兵相接。 杨柯的说法是,如果拿下了这个项目,就能一举在行业里立足了。其实不仅如此,第一单给精言来个下马威,也算是为之前被算计报仇了。 杨柯是了解叶谨言的,他清楚叶谨言做生意的理念和底线,也就同样清楚叶谨言的弱势。 项目里的老图书馆,叶谨言是打算留下的,符合他一贯的“情怀”做法。 杨柯则是实用主义,拆掉图书馆,以后可以建成幼儿园、学龄前教育这种利用率高的设施,实现效益最大化。 两种方案看似角度不同,实则体现出两人格局的不同。 杨柯作为销售人才,接触客户多了,做事都是考虑给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更高的性价比。 而叶谨言作为公司的老总,统筹全局,虽然图书馆的留存会让利益受损,但这象征着一种人文历史,是这一地块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 连杨柯自己都说,老叶喜欢玩情怀,比如自灌溉绿地、节能外墙。 面对ZF,精言的项目会更显格调。 不光是做项目,连为公司招兵买马,两人都理念不同。 杨柯延续了他在销售部的做法,招进来的人,不需要学历多高,比起名校学历,他更喜欢招大专的毕业生,没有包袱、不谈职业理想,一心努力赚钱为公司带来更大效益。 换句话说,杨柯更渴望愿意为公司卖命的人。 而叶谨言的精言在招人上一贯有着严格的标准。 大家都知道精言很难进,朱锁锁的进入是个例外,就拿这几集刚刚加入的王永正,都是妥妥的海归学历。 他们想要游说的南孙,也在专业上有自己的造诣,在校常年第一名。 换句话说,叶谨言更渴望有本事的人才。 从项目理念和选人理念来看,精言都是要高出杨柯公司很多的,叶谨言的做法是更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杨柯已由曾经的项目经理,升级成公司创始人,他所站的全局观角度也应该有所改变。 杨柯在这一个项目上是赢了叶谨言,但他只能是一个商人,而叶谨言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如果一以贯之,两人的公司,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叶谨言。 杨柯和叶谨言的第三场博弈,则是在抢人的问题上。 杨柯对于朱锁锁的追随,一直是势在必得的。 朱锁锁大闹叶谨言办公室,也证实了他的想法。 但是朱锁锁一直不了解杨柯的真面目,看到他组建新公司的人脉中才发现,是自己的道行太浅了。 杨柯和潘老师恋情的曝光,给了锁锁致命一击。 一个自然的递水让锁锁发现了破绽,杨柯这才坦白了自己的恋情,不然还会隐瞒下去。 倒不是说锁锁因吃醋而受打击,她只是难受,自己从来没有看懂过杨柯。 这样一个男人能在公司里和各路美女打情骂俏,却选择了平平无奇的潘老师,还偷偷谈了四年的地下恋,藏得滴水不漏。 这种魄力、城府都是锁锁预料外的,而两人的联手才真是架空了精言,这也和锁锁以为的杨柯被架空,事实完全相反。 如果说叶谨言的精于算计,是放在明面儿的,那么杨柯的暗度陈仓,更让人害怕。 杨柯抢来了潘老师,认为自己挖了精言一个重要的墙角,觉得在这一局里,自己是赌赢了的,精言势必会混乱不堪。 但是他没有料到,叶谨言真正在乎的人,只有一个朱锁锁。 得知这一切的朱锁锁,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婉拒了去杨柯公司,甚至想要再回去精言,一时冲动下,还对叶谨言坦白了心中的爱慕。 所以杨柯的这波操作,本想抢人“扎心”叶谨言,没成想弄巧成拙,反促了朱锁锁和叶谨言的姻缘,成了最大的红娘。 三场博弈里,看似杨柯赢了全局,但实际上,招招都是个“输”。 如今的杨柯就像曾经打江山的叶谨言,吃亏总会成长的,待他长成“大老虎”,又知己知彼,未必会再输叶谨言。 其实,站在地产角度看整部剧,剧中人物可大致分成两大阵营,同时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房企。 一是以企业董事长叶谨言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情怀; 二是以杨柯为代表的的务实主义,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前者倡导狼性文化,后者则是深谙人心。 两种不同的对立面成为了冲突的根源,这不仅是剧情需求,某种程度上也是商业地产的真实写照。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情怀并不能当饭吃,追求利润成为了行业共识。 最终,社区图书馆计划在商业利益面前屡屡碰壁。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目标不同的人注定难走到一起。 杨柯离开精言集团后单干成立公司,并挖走了企业核心人员。 销售出身的他习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做事直接、实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言集团董事长叶谨言,是位极具情怀的企业家,坚持打造不赚钱的“社区图书馆项目”,以致手下最得力干将不满,转投杨珂成为强劲对手。 这两位人物所代表的情怀家与实用家,在地产圈都能找到相似原型。 “图书馆项目”之所以败落,除了剧情刻意为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青浦地块里有个图书馆,又老又破、客流量不足,同时体量还不小。 双方做法是,叶谨言保留图书馆,虽然短期会让利受损,但这象征着一种人文历史,是这一地块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带来的潜在品牌价值是无限的。 而杨柯则是实用主义,认为拆掉图书馆,以后可以建成幼儿园、学龄前教育这种利用率高的设施,还可以出租,实现效益最大化。 两种方案看似角度不同,实则体现出两人格局的不同。 叶谨言是真正从企业家的角度思考问题,格局更高,看的更远。由此杨柯表示,面对ZF时,他们的项目会更显格调,影响力更广。 然而,这样的项目在市场、利益面前,却难被买单。 最终结果是,“社区图书馆计划”在利益面前以失败告终。 而他坚持的“社区图书馆计划”在对手眼中不过是个笑话,认为当下时代,看一个视频都不能超过3分钟,谁还有空去图书馆看纸质书。 或许对消费者而言,小区中嵌入图书馆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认真看书的人越来越少。 因此剧中,需要一个理想情怀和现实利益的冲突点,于是选择在商业区建图书馆。 因为图书馆文艺,不赚钱是行业共识。 由于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剧中叶谨言的社区图书馆与读书计划,并非空穴来风。 国民的文化需求呈上升态势,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为重要的居住空间,社区功能已不仅仅是大众生活的物理场所,也要是精神的栖居地。 这也正是剧中叶谨言思考的问题,于是他问建筑设计出身的蒋南孙, 现在商业地产开发的项目中最应该补充和扩充的内容是什么? 蒋南孙答道:图书馆、小型画廊等非营利性公共设施如何嵌入到小区里。 这样的回答让他开始思考,如何为大众构建一个精神场所,做更高层次的产品。 图书馆、书店便成为了他的目标,因为在他这一代人眼中图书馆、书店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于是,考察了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由阿那亚与韬奋书店联手打造的公益图书馆。 因为整座建筑矗立在一片空旷的沙滩上,一经问世,孤独图书馆就红遍网络,成为全国知名的打卡胜地。 孤独图书馆藏书并不多,也并不卖书,但自营业以来,已接待了十多万慕名前来的读者。 其次,悬崖边最美书店——先锋书店。 该书店位于丽水,这里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有大大小小的古村落100多个,先锋书店就建在陈家铺村的平民书局,被称为悬崖边最美的图书馆。 上述两个图书项目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具美感的建筑设计以及有故事的文化内容,使其成功。 前者孤独图书馆与海边礼堂、沙丘美术馆等一系列地标建筑为阿拉亚提供了持续的竞争力。 后者先锋书店则是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他们都是具不可复制性的文化案例,太独特了。 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却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说服别人。 以此作为社区图书馆的参考范本,显然是行不通的,最终碰壁也就不难理解。 那么,究竟社区图书馆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将文化与地产融合? 有人说,一提到独立书屋,就联想到情怀、文艺,但对于有的房企来说,靠书屋是赚不了钱的,但也绝不止是为了情怀。 比如有一家图书馆,2000平方米总共三层的建筑,承载着粤省精神的光芒,旨在为人们建造一个有地域气息的文化空间。 一层,成人阅读区,温润长石梯,楼梯采用灰色水泥+米白色的人造石,给人十足安全厚实感和舒适阅读体验。 二层,大型的儿童区主题精品书区,一切都以“家”作为把握体验感的精准尺度; 考虑到不同年龄群的实际需求,尤其考虑到儿童区的需求细节,主材料选择以环保健康、包容、高质感优先。 空间整体以素水泥墙、浅色木饰面、浅色木地板为主导元素,用温润混凝土材质涂料、可再生木纹防火板兼顾环保及可观赏性。 三层,“多形式艺术的城市展厅”,体现艺术诞生与呈现的包容性与可能性。 作为一个现代的新型书店,保利用书和建筑,去探索场所的精神魅力。 人们在书店,是用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方式在与人与己交流。 保利就是用一座这样的书店,重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此外,还有物外书店,时见鹿书店,其森林公园店由3栋围合庭院建筑组成,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采用复合经营的模式,集图书、文创、咖啡、禅茶、轻食、民宿、讲堂等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上述三类独立书店,均属于大型综合业务集团公司旗下的自营品牌书店,拥有营运、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 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独具特色的要义,也是代表城市灵魂的符号。 因此,这类书店可以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坐标或者企业的文化形象,作为文化附加值却拉高周边项目房价,提升了社区宜居氛围。 这也是很多金融、地产企业热衷于打造实体书店品牌的原因之一。 但其意义在于辅助,而不是直接盈利手段,更不是纯粹的公益项目,这里面的区别很大。 耐着性子看完计划书,赵吉问: “叶董,你需要我做什么?” “支持我,想办法拿下这个项目!” 赵吉皱眉问: “您想让我主持这个项目?” “对,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说实话,没有!” 赵吉直截了当的回答。 “哦?那我倒是看错你了,我以为你是个无比自信的人。” “自信也得在务实的基础上,这个项目,如果有一个更务实的公司来做,我们根本抢不过。” 叶谨言收起微笑: “如果我坚持呢?” 赵吉放下计划书: “那我不会主持,但该我卖房子的时候,我绝不含糊。” “哈哈,有点意思,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叶谨言没有多说,赵吉已经把态度表达清楚了,多说无益。 没想到赵吉一出门,就看见两个人正在跟范金刚说说笑笑,一个戴茜一个王永正。 他们回来了? 赵吉心中惊讶。 他不喜欢戴茜,但不妨碍很多人喜欢戴茜。 蒋南孙聪明、坚韧,蒋奶奶优雅、精致,蒋妈妈温柔、亲切,朱锁锁妩媚、磊落,唐欣目的明确,能力强,袁媛善于钻营,很励志。 她们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陷和成长。 但在很多人眼中,这个故事里最好命、最厉害、最强大、最有魅力的女人,当属南孙的小姨戴茜。 她不像朱锁锁那样撩人,也不像蒋南孙那样单纯,她的美是一种经历了时光沉淀、岁月淬炼过后的优雅和自信。 她是南孙的人生导师,成长道路上的明灯,朱锁锁的贵人,叶谨言的红颜知己。 南孙说她是“武侠小说里的隐世高人,扫地僧之类的,不在江湖,江湖却一直有她的传说,可以说非常贴切。 在她身上,有的不仅是成年人的清醒和通透,还有着自身能力支撑的强者气场和自信,她让人看到了一个女人最高级的活法。 作为姐妹,戴茜和南孙的母亲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存在。 南孙母亲自从嫁给蒋父开始,就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 蒋家破产,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即便后来跟大学教授结婚,也不过是从一个男人手里辗转到另一个男人手里,就像柔弱的菟丝花,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戴茜则是从一开始就靠自己。 她知道姐姐已经“定型”说服不了,就为南孙指点迷津,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着南孙。 她准备开民宿,章安仁和王永正都提供了设计方案,她没有选择外甥女的男友章安仁,而是选择了王永正。 因为她觉得王永正的设计更适合自己。 南孙跟她撒娇,想打感情牌,让她照顾一下章安仁,她却严肃告诉南孙:“不是所有的用心良苦都会有期待的结果,付出是会有回报,但也可能没有。” 看似不讲面子,实际却是强者思维。 强者都是唯才是举,绝对不会任人唯亲,什么人适合在什么地方发光,她一清二楚,感情用事的事情她不会做,因为那会坏了她心中的规矩与标准。 蒋家破产,蒋父跳楼自杀,奶奶悲痛欲绝,南孙和妈妈手足无措,家里乱成一团,出来主持大局的还是戴茜。 她面对一桌子债主,姿态从容,不卑不亢:“该还的一分也不会少,不该还的,一厘也别想多拿。” 安抚好债主,她建议南孙和妈妈跟她一起出国,把蒋奶奶送去敬老院: “你别指望被你嫌弃了二十年的人,还要用她二十年的宝贵时光,为你送终,这一点,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 很多人骂她无情,可站在她的立场上,奶奶只是个对她姐姐和外甥女颐指气使二十几年的老太太而已,她当然得为她的亲人们的将来考虑。 照顾老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几十年的事情,况且南孙身上还背着债呢。 然而南孙还是决定留下来照顾奶奶,戴茜则也不强求,而是选择了尊重她。 然后她又教了南孙一招“以退为进”,让她出国一段时间,暂时从蒋奶奶生活中退出,以“失去”来让老太太意识到孙女的重要性。 蒋家破产,奶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戴茜把问题摊在了明面上,而不是藏着掖着,这样才能让奶奶认清现实,反省自己。 蒋奶奶的“重男轻女”,是南孙心里最大的心结,只有让蒋奶奶转换态度,才能让祖孙俩过上心无芥蒂、相依为命的生活。 戴茜可谓见识深远。 南孙真是幸运,有这样智慧的引路人,为她指点迷津,指引方向,所以她才不会迷失,她才能最终hold住幸福。 她跟南孙说:“开心的时候,未必会有人愿意跟你一起分享。焦虑恐惧的时候,更不会有人能替你分担。克服过去了,你会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这样的话看似鸡汤,却都是戴茜心里最真实的声音。因为没有人生来强大,戴茜也是经历了挫折、磨难,才有现在的从容和淡定。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女人,就对你格外恩赐。 可是当你有了见识和决断,那么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挡你幸福。 戴茜过去是精言的肱骨之臣,陪着叶谨言打天下,可叶谨言为了利益却选择了唐欣,于是,她退出了精言。 杨柯从精言出走自立门户之后,叶谨言把李昂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戴茜对于李昂却并不看好,持保留意见。 之后,李昂果然如她所料,背叛了精言。 痛失几名大将的叶谨言,只能用“苦肉计”求戴茜回精言主持大局。 戴茜顾念旧情,回到了精言,担任了研发部门的负责人。 董事会不太信任她,面对他们带有讽刺意味的调侃,她甩出履历,以理服人,随后放话说给她两年时间,她会让研发部门成为公司最重要的部门。 叶谨言因为朱锁锁和王永正的事,被公司董事们责问,引咎辞职离开了精言。 为了公司考虑,他将股份转给了戴茜代持,戴茜成了精言的最高责任人。 曾经以为叶谨言是老谭、贺函之类的让人膜拜的大神,却没想到戴茜才是真正拥有“金手指”的人。 而且在职场上,戴茜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不强求别人,但是也不委屈自己。 当初,她离开精言,很多人替她惋惜,她却看得很通透,“一山不容二虎”,与其委曲求全留在精言跟价值观不同的人公事,还不如另立门户自由自在。 她说:“我是自由身,他们依旧是套中人。” 后来,她临危受命回到精言,很多人又为她惋惜,认为她不应该接手这个烂摊子,可她还是选择了化身铿锵玫瑰,扛起精言的大梁,收复失地。 原因很简单,她有真本事,所以去留随心。而这个本事都是自己努力所得,从没有仰仗男人,也从没利用过自己的女性身份。 戴茜的好命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她处理家事的时候,干净利落,不会有“妇人之仁”,也不会冷漠无情。 事业上,她有情怀但却不像王永正那样理想化,眼光准但又不像叶谨言那样制衡属下,能力强,雷厉风行,但又不会像唐欣那样只讲利益,所以她丝毫不输于商场上的顶尖男性精英。 这样的女人会害怕离婚吗?自然不会。谈起离婚过程,她全程都是“决定者”的洒脱。 婚姻是严肃的,不该儿戏,不该讲客气,不该有矫情的试探,更不能去触碰对方的底线。 前夫触碰了她的底线,她就选择了让他吃苦头:“当初吵架,他说想离婚,那我就说离婚嘛就离婚,他反悔了,我没有反悔。” 她是真的没有后悔,婚姻于她,可有可无。 这样的女人,你可以说她较真,说她狠,但是你更会佩服她的清醒与决绝。 因为她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决不用自己的人生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所以,离婚痛痛快快的,尽显“你若无心我便休”的洒脱。 然后很快又进入恋爱,活力四射,她像个小女人一样依赖男朋友,但内心却并不会被爱情束缚。 南孙问她和男友关系很好,为什么不再结婚时,她这样回答: “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以前大家都必须要有一个单位,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后来大家,接受了个体户,接受了自由职业者,这些人工作起来更努力,因为多劳多得,你必须要不停地去经营自己的事业,因为你没有基本的保障,感情一样啊,不结婚,还要维持关系的话,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专心的。” 她的婚恋观成熟、理性。在她看来,爱情是互相吸引的灵魂,而她是独立、自由的个体。 综合看来,她真的活出了所有女人理想的样子,她活出了女人认为最高级的活法。 强大却并不强势,从来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即便对着晚辈外甥女南孙,她也是点到即止的点拨,从不干涉的关照,始终如一的尊重。 所以,就算她站在年轻的女孩旁边,你的目光也无法不被她吸引。 有人说戴茜这个角色活出了《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的高配版。 这一点倒是不差,她的确比唐晶更强,还多了很多人间烟火气。 但赵吉对她就是喜欢不起来。 如果让他在戴茜和唐欣这两名女将中间选一个,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唐欣,比起伪君子,他更喜欢真小人! 唐欣不仅是一位职场精英,还在当年职场竞争中,赢了南孙小姨的人。 只是,多年以后,唐欣和南孙小姨再次职场相遇,棋逢对手,综合看两人的表现,唐欣显然输的是职场格局。 其实唐欣不是逸舒师太笔下的人物,在电视剧中也出场比较晚,但是一出场就很炸裂。 蒋南孙的小姨无论在原著中还是电视剧中,都是活得很通透的一类人,而唐欣呢? 还没出场就先闻其声,是当年在精言赢了南孙小姨的人,也是小姨离开精言远走国外,重新开始事业的原因。 紧接着,唐欣出场是告诉老板叶谨言,图书计划不能进她的项目。 一个下属就算是公司高管,对老板可以直接闯入办公室,提出不同意见,只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自己有资本和老板叫板;另一种情况是老板驾驭不了下属。 显然,叶谨言作为老板不属于后者,那么唐欣就属于前者了。 的确,唐欣是有资本的。首先,当年精言集团刚起步创业的时候,她和南孙的小姨是叶谨言的左膀右臂,是一同打天下的人; 其次,这么多年在精言集团,唐欣负责的项目,业绩都是第一,无人能比;最后,唐欣工作作风硬朗,不拖泥带水,经验丰富。 这三点,可以让唐欣直接不敲门进叶谨言的办公室,可以直接告诉叶谨言,做项目是要业绩的,读书计划看不到任何商用价值,她不同意自己的项目加入这个计划。 并且,她告诉完老板,还直接去了李昂和王永正的办公室,他们两负责读书计划的策划。 唐欣简单明确地告诉他们,只要她不同意,谁也别想让读书计划进入她的项目。 为什么唐欣如此果断坚持呢? 因为,从她多年工作经验来看,这个读书计划是不赚钱的事,甚至会赔钱。 对于她来说,完成业绩是工作的首要目标,一切影响目标完成的事情,都要拒绝,一点都不犹豫。 始终目标第一,这是唐欣多年来工作制胜的法宝。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当年南孙小姨败走他乡,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南孙小姨的工作方式没有这么强烈的目标性。 目标第一,在很多时间管理和个人成长书籍里都有提到,是做事高效的第一原则。 唐欣和南孙小姨都是工作起来,心无旁骛的人,但是两人的区别是,唐欣的专注点永远在目标完成上,而南孙小姨的关注点会相对不够集中,会加入其它考虑。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唐欣因“目标第一”取胜,也因“目标第一”输了很多东西。 唐欣的前夫是李一梵,他们离婚的时候,唐欣选择把孩子留给了爸爸,而不是自己带。 她告诉蒋南孙,当时自己年轻,一个人管理项目,一切都是乱哄哄的,自己的情绪管理很差,她不想把坏情绪带给孩子。 而李一梵是她见过的情绪最稳定的人,所以孩子跟着爸爸生活,会更有利于成长。 这就是唐欣的目标第一的思维方式,她会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情况,可以给孩子什么。 她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什么,即使需要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她也会做出最能实现目标的方法。 也可以从这里看到,目标第一的思维方式,帮助唐欣赢得了事业上的机会和成功,甚至打赢了南孙小姨,自己在精言也是元老级的管理精英。 但是,她也因为目标第一失去了很多。 她的心中要完成的目标只有一个,这种高度的集中,虽然提高了这一件事情的效率和成功几率,但是也让她看不到这个目标以外的东西。 就像手电筒在暗夜中打出的一束光,让人看到前方的路,但是也让这束光以外的地方全部是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只有一个维度,就算是工作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层面,它是由多维度、多层面交叉的立体的集合体,这才会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说,唐欣在高度集中完成的一个目标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很多,比如亲情。 过分高度集中,就会让视线窄化,视线窄化的结果就是,生命失去弹性,思维会固化甚至僵化。 这一点在多年以后,唐欣和杨柯两人联手创业,选择打败精言这件事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柯和唐欣都是精言里的精英骨干,他们选择辞职创业,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无可厚非。 他们在创业之初,为了让公司有更好资源和发展,选择的目标是打败精言,这件事情倒不是说他们不地道,只是他们把这个办法认定是唯一方法,就是思维的固化和狭窄了。 他们为什么要打败精言呢?原因有两点。 一个原因是,在杨柯和唐欣看来,自己在精言工作多年,精言的运作模式,他们很了解,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这是他们的优势和资源,别人无法比拟; 另一个原因是,精言是行业的标杆,他们的公司才起步进入这个行业,如果可以打败行业标杆,这就是一种能力背书,可以获得更多认可和信任。 这的确是为自己公司起步破局的好办法,但这不应该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杨柯和唐欣认定是唯一可以走的路。 一个人一旦思维固化、窄化,就会把自己困在一方天地内,再也无法看到更高更远的东西。 唐欣告诉李昂和蒋南孙,看待一件事情,不再非黑即白,知道还有灰色过渡柔和的一面,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可是,唐欣却在公司破局这件事情上,没有让自己视野更开阔,多年以来的“目标第一”的思维,让她已经陷入了经验的固化,没有机会再看到更大的世界。 唐欣和杨柯的确是做事高效的人,也在一步一步实现打败精言的目标。 如果没有蒋南孙小姨接手精言,可能所有人都会认为这就是商战和职场的残酷性,就只能是一个公司的衰败和一个公司的崛起。 结果,蒋南孙小姨在接手精言以后,做了一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因为超出了所有人的视线范围和高度。 小姨主动联系唐欣,说出自己的想法,精言和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合作方式来达到共赢,而不需要非得一方打败另一方来实现目标。 这一提议,让唐欣和杨柯犹豫了,也是在这一回合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格局高低。 小姨的这个提议和杨柯、唐欣的做法,很明显小姨的共赢,利益最大化,效率更高,格局更大,眼界更远。 小姨并没有把自己放在失败者逆袭的层面去解决问题,而是在分析了两家公司的优势和短板后做出了完美的决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人生格局。 而唐欣在这一点上,是输了。 对,她输了格局。 一开始,唐欣面对蒋南孙,是担心蒋南孙背后的小姨对曾经的失败耿耿于怀。 没想到,小姨早已经放下,而唐欣还一直活在过去的成功里。 后来,在公司破局完成业绩的这件事情上,唐欣只看到了一个层面,而小姨是跳出来站在更高层面实现共赢。 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可以说,唐欣赢得了事业,但是,多年以后却输掉了格局。 格局是什么?格局是一个人对待困境、麻烦的态度,是目光所及可以看到多高和多远。 如果把职场看做是一场乒乓球比赛,除了自身技能,打法也很重要,技能决定了你是否能赢球,而打法决定了最后你是否能赢。 也就是说,你在职场采用什么高度的打法,就决定了你在职场的格局大小,也决定了你最后能站在职场的哪一个层次。 马克·吐温是大文豪,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人。 他投资了很多出版社,但是这些投资都打了水漂,一事无成。究其原因是,他对于出版社的投资,只是看到自己的需求,他只是想通过自己投资出版社,去控制出版社,而没有看到出版社这个行业的需求,去做出正确判断进行投资。 所以说,目光所及之处就决定了你选择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职场打法。 就像唐欣和杨柯,他们只看到了公司要起步破局,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认定只有打败精言才能实现目标,而没有从公司更长远的发展去看待问题。 在和精言合作后,他们的公司迅速崛起最后上市。 在《孙子兵法·谋攻篇》里,开篇就说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里的“上兵伐谋”是说用兵的最高境界是谋略战胜敌人,其实也就是用兵的格局。 人一生不可能一直赢,所以在奋勇前行的路上,也要注意自己的打法,掌握生命的节奏,让自己的格局得到提升。 抛开人品如何不谈,戴茜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原著中小姨回国是住酒店的,蒋南孙和妈妈去见,要提前电话预约。 从蒋南孙眼里看小姨是这样的:“女孩子觉得陌生而诡丽,如《一千零一夜》那样,她们即时倾倒了。“ 南孙阿姨并非美女,但全身发散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一举一动,与众不同。 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脱俗、独立女性的样子,但是这个形象又很模糊。 小姨是书中不多的几个没有描述具体五官的人物,就像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样的描写让小姨一出场,就自带洒脱飘逸地气质。 原著中小姨出场不多,话语也不多,相反电视剧中把小姨这个人物进一步丰满了。 戴茜很擅长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她从国外回来,帮助蒋家母女收拾残局。 这是一个复杂的烂摊子,首先是蒋家的债务因为蒋爸爸的离世,变成了债主的一面之词,这需要丰富的商界经验去甄别和应对。 其次是蒋家三代女人的复杂关系,蒋奶奶重男轻女并且嫌弃儿媳妇和孙女,现在尴尬的是,自己看重的儿子没了,而一直嫌弃觉得没用的人,成了后半辈子要依靠的人。 更重要的是蒋妈妈困在这个家里多年,既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也没有做自己的能力,蒋南孙也面临学业的中断。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戴茜在回来的路上一定是有思考的。对 于前者蒋家的债务纠纷,还好解决。 因为这些事情都在小姨的工作经验范围内,有规则可循,小姨处理起来很轻松。 但是,对于后者,处理人的关系矛盾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尤其是婆媳关系,已经相互埋怨二十多年的婆媳,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小姨给姐姐的处理建议来看,小姨是有一定原则并且思路清晰的。 小姨的原则是帮助蒋家三代女人解决生计问题,并且倾向于蒋家母女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小姨是蒋妈妈的妹妹,是蒋南孙的小姨,但她和蒋奶奶没有任何感情和关系。 如果说小姨和蒋奶奶有关系,那也停留在对姐姐不好,挑剔姐姐二十多年的一个长辈层面上。 所以,小姨倾向于蒋家母女,听起来无可厚非,实则冷血自私。 心腹之交,也不过是这样,自身的利益,才是第一位,这或许是人的本能。 小姨给自己姐姐,也就是蒋妈妈的建议是什么呢? 小姨的思路很清晰,她要带蒋家母女去国外生活。 在她看来,这是对于她们目前最好的选择,面对家破人亡,换个环境也是一种疗愈。 另外,还可以让蒋妈妈重新开始做回自己。 小姨知道,姐姐要想后半辈子幸福就必须走出蒋家;可以让蒋南孙继续完成学业,进一步接受更好的教育,开阔视野,这是对年轻人有好处的。 小姨可以带自己姐姐走,带外甥女走,但是她没有义务带蒋奶奶走,蒋奶奶的赡养义务在蒋奶孙,不在蒋妈妈。 如果说,婆媳感情深厚,两位相处也能开心,问题的关键是,两人在一起不开心,长久的相处模式,对于两位老人来说,都很难改变。 于是,小姨提出了送蒋奶奶住养老院的解决方案。 算得上无情无义的典型代表了,怎么洗都没用。 当然,如果奶奶自己喜欢,那另当别论,就像教授告诉蒋南孙,有些老人是喜欢群居生活的,但是有些老人是会选择养老院生活方式的,比如教授。 事情可以复杂,可以乱哄哄没有头绪,但是只要找出处理事情的原则,就像黑夜航行的船看到灯塔一样,再乱也能整理出思路,一件一件解决。 蒋南孙是在教授的启发下,对小姨的建议做了调整,这也可以看做是蒋南孙的一次成长经历。 她决定留下来,不送奶奶去养老院,让小姨带妈妈去国外,她也知道妈妈是需要走出去,才有可能幸福的。 蒋家对于南孙还是有留恋和温度的,但是对蒋妈妈来说,既没温度也没有可留恋之处,唯一留恋的就是女儿蒋南孙。 所以,小姨在接受南孙的决定后,开始第二步建议,南孙和她们一起出去走走,用度假的方式疗愈一下心情,再回来照顾奶奶。 小姨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她知道,如果蒋家母女的心结没有打开,两人都无法在未来安心地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国外陌生又宽松的环境里,小姨帮助蒋家母女做了亲密分离的练习,这才是母女学会做自己的真正开始。 一件很复杂,看似会继续纠缠下去的事情,戴茜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原则,最直接的方法处理得干净、清晰、爽利,并且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思考,直击要害,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在电视剧中,小姨是职场精英,但是她从来不自己带蒋南孙做事情,而是鼓励她去向唐欣学习。 唐欣是谁?唐欣是叶谨言的得力干将,是精言集团的开拓者,也是当年打败小姨,让小姨离开精言远走国外的对手。 唐欣从精言集团辞职去了杨柯的公司,还要给蒋南孙当上司,小姨的态度是,鼓励蒋南孙向唐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