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老朱他知道的挺多啊
“其实我觉得老四这番表现也正常,他是不是心里早就有了执念,要在有生之年想要彻底的覆灭蒙古人。” 王布犁倒是给朱棣开解了一番。 “况且人一但老了,就觉得时间不等人,心中的执念就会越发的强烈,越发的想要在他死之前搞定这些事,免得给子孙后代再留下祸端。” 王布犁的话听起来像是在说朱棣,可实际上还是说着朱元璋。 毕竟老朱才是真正要到这个岁数的人。 “也是。” 朱元璋也认同王布犁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确实想要干的事情太多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这几日外出巡游,除了是锻炼儿子,让他在京师里老老实实呆着,不去外地跑避免染病之外,也是想要看看自己这么多年辛苦治理的成果,到底咋样了。 百姓的生活是否朕的如同公文上的所讲一样。 “看样子你这个皇帝当到最后,是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告了。” 朱元璋瞧着朱棣忍不住感慨道:“人一旦年岁大了,就很难做到如同年轻时候的果断了,可能心性也就变了,总是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如今朕便是这个心思,总想着自己多干点,子孙能享富。” 话音一转,朱元璋又询问:“布犁,你看的远,觉得朱允炆他登基失了天子之位是为什么?” “不用在乎咱的面皮,他始终是小辈,你是可以评价他的。” “额,又蠢又坏。” 听了王布犁的话,朱元璋还是有些绷不住了。 朕叫你说直接点,谁承想也过于直接点了。 倒是朱棣轻轻颔首,事实也确实如此,若是他大哥登上皇位,定然不会直接就废除五王。 “怎么呢?” “陛下能让他上位,必然也会询问过出现这种事他该怎么处理。” 王布犁的话让朱元璋眼前一亮,是这个道理,既然标儿早亡,尽管自己岁数大了,可对于一国之君也绝不是不培养的。 既然朱允炆能让自己上心,那自己这個当爷爷的指定是许多事都跟他通过气了。 竟然还造成这种意想不到的后果。 王布犁不紧不慢的道:“所以他跟你是明面说一套,等你驾崩自己能作主又是做另一套。 许多道理他都懂,偏偏如此做,那就是坏! 老四他根基全无,都能从北平给推到南京,只能说他蠢。 再加上偏听偏信,自以为自己做那一套坏水别人不懂也不会,天底下就属老子最聪明,别人都是蠢蛋。 若是他真的废除了老四,蒙古人来了,他兴许就守不住大明的基业。 更何况北方都是他这帮叔叔帮着镇场子,开国的骄兵悍将还没死绝呢。 凭什么都要去听那些狗屁的读书人的话,我看他就是要开历史的倒车,废除藩王之后,就是要干掉勋贵,依靠南方的读书人,被人暗中奔着搞什么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这一套走去。” 朱元璋是知道一点朱允炆的骚操作的,王布犁的话显然是不知道朱允炆真正失败的原因。 在朱元璋看来是正常的。 最为主要的就是朱允炆的所作所为给武将勋贵圈子整懵了,大家背地里都不支持他。 这小子设立保举法,文官五品以上及县令保举贤才,这不就是直接隔绝了武将们的上身通道吗? 谁说当兵打仗的人就不渴望进步的? 从今往后朝中官员全都被你们的人给把控了,那还有我们勋贵什么事? 这个朱元璋不知道是谁给朱允炆提出来的好主意,但是第二条朱元璋百分之百肯定是王布犁在背地里煽风点火。 因为这件事也就王布犁跟他提过。 那就大规模裁军。 朱允炆真的干了,北方许多重镇和卫所原地解散,根本就不给遣散费。 那顺便就是以文制武,大幅度增加文官的编制和提高他们的待遇。 如此种种严重的损害了武将们的利益。 文官集团紧紧抱着朱允炆的大腿,说这是建文新政,我们都十分的拥护。 这种试探在朱元璋要死之前就搞过一次南北榜的试探,结果被老朱狠狠的打压,现在老朱死了,朱允炆来了,那不抱他大腿还要抱谁的? 武将们在这场战事当中并不是很出力,毕竟被朱棣俘虏的骑兵可是不少,步卒跑不掉也就罢了,偏偏骑兵也跑不掉。 或者说他们不少人是有想法的,并不是十分的支持新皇帝的政策。 更何况他对自己的亲叔叔都如此狠辣,一直亲近读书人,咱们一帮臭丘八皇帝是看不上的。 朱元璋从任用南方士人,再到对他们很是反感,就是时刻提防被这群士大夫们给反扑。 结果朱允炆他自己个被几个读书人吹捧两句,就选择了听之任之,朱元璋觉得王布犁评价的也没错。 朱元璋自认为给后面的皇帝留下了三股政治势力可以相互平衡,一个就是武将勋贵集团,藩王以及文官集团。 结果这孙子直接摒弃实力最为强横的两个政治集团,选择最弱小的文官集团,这不是蠢是什么? 朱元璋其实更深层次的对王布犁方才那句人老了就变得固执听不进去劝,更加有感慨。 因为他自己固执选的接班人成了这个样子,朱元璋对朱棣有所改观是正常的。 毕竟老四八百人起家,暴打一个完整的上升期王朝,短短几年就能登上皇位。 朱元璋往前找,都找不到这种例子。 关键是朱允炆的实力也很强,前面搞掉几个藩王轻轻松松,搞得朱棣也得先装疯卖傻才能换回当人质的儿子拼死一搏。 朱元璋自认为自己重生到朱棣这个岁数,都不一定能干的好! 因为他已然是忍不下这种气了! 继承人没选对,啥都白干! 朱元璋也是推断出王布犁并不能长生后,这才对他彻底放心,什么问题都要问一问,就算说的不符合他的心意,那也无所谓了。 对于王布犁的提防没有太多的地方了,毕竟寿数这个都是摆在大家面前过不去的一道坎。 纵然王布犁他有天大的机缘,那也白搭。 “算了算了,继续瞧瞧。” 朱元璋示意王布犁结束暂停继续观看,反正现在时间多的是,可以多看看。 王布犁直接嗯了下遥控器,巨幕继续播放。 其实也就是朱棣针对西北的经营,多是用茶马互市来交易,朱棣对于战马的需求是极大的。 当然了大明看得上你是跟伱交易,剥削是十分重的,但咱们还是能做买卖的。 可是一旦你他妈的敢杀明时,那行了。 买卖哪有抢掠快啊? 大明军队出征每次都能抢个十几万头驼马牛羊,这得省出多少运输茶叶的麻烦啊。 可惜,胆敢杀汉使的头铁异族人,还是少数。 对于乌斯藏,朱棣则是命令那些受封的法王、护教王之类的出钱出人在出力,修缮从雅安到乌斯藏的道路以及驿站等,增强双方的联系。 对于他们的宗教也管控的极为严格,法王虽然是高级僧侣,但是他们没有任命下一级僧官的权力,都得明廷来任免。 至于安南地区,朱棣是违背祖制,说什么不征之国,但是朱棣认为安南内部事件威胁了大明,遂发兵几次进行剿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安南被并入大明的版图,设立交趾布政司,这个地区的名称一如唐代。 但是安南的平定工作是一个难于处理的重大问题。 大明行政结构的强行建立马上引起了安南人的反感,他们开始到处反抗明军。 为此英国公张辅不得不数次平叛。 对于东北地区,朱棣在太祖朱元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营和管理,建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设立了许多卫所。 西起斡难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大海,东北越海而有苦夷(库页岛)。 奴儿干都司辖区内的人都得给朝廷上税,这一点同内地百姓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缴纳的都是当地土特产。 同样为了加强联系,又是新修了两条驿站线路,保证传递文报,运送官军和贡赋等。 为了保持驿道的畅通,朱棣在驿道经过的地方征发站丁、站狗来服徭役。 为了供应航运的需求,直接叫辽东都指挥使在吉林市附近的松花江畔建立船厂,数次在此造船。 明朝初期,此地几乎没有什么叛乱,受到内地的感染,他们在治所建立了一座观音庙,唤作永宁寺。 寺庙碑文记录了大明管理奴儿干都司的事迹,用汗、蒙、女真以及西藏四种文体记录,并且刻上了从封疆大吏到铁匠、石匠的百余人名字。 待到清朝时,官员前去勘察,永宁寺已经被俄国人改为教堂,但是矗立的石碑一直都在。 “对于这三面的治理,咱还是挺满意的。” 朱元璋微微点头:“国土比咱打下来的要大,只不过咱告诉你大明的天下最后被盘踞在这里的女真人给得了。” “啊?” 朱棣大惊失色,有些懵逼,他还从来没有想过大明灭亡的事,毕竟这才刚立国没多久。 王布犁同样表现的极为震惊,他没想到老朱一早就知道了。 朱元璋很满意王布犁这震惊之色,说明他不清楚。 “不是,也是一股跟咱出身一样的穷苦人把大明给推翻了,只不过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那群降了女真人的士大夫以及勋贵给女真人带路,让他们得了天下。” 朱元璋并不介意给王布犁他们二人泄露出一点未来的景象,笑呵呵的道:“今后你若当政,还是要加紧对奴儿干都司的控制,多加经营。 还有那乌斯藏,既然大明军队克服了能上高原的事,也要过去瞧瞧有没有什么值得种地的良田,让他们也多上供。” “儿臣明白。” 朱棣应了一声,大明本来就是从蒙古人手里得了天下,未曾想天下最终还是被异族人所得,那岂不是咱的大明又变成了大宋? 这是万万不行的,朱棣可不想他的大明去当大宋。 王布犁皱着眉头佯装思考,看样子老朱知道是一丁点都不少啊! “今后还是多让女真人当刀啊。”王布犁觉得朱元璋在看自己,遂主动开口:“他们人口少,也没有多少文化,适合当打手。 我也听闻他们各个部落之间也有仇,至少不应该让他们团结起来。” 王布犁的法子跟乾隆往死里用索伦兵差不多。 “嗯。” 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现在派人去辽东招降女真人,投降的还是不多。 他准备在辽东的战事当中,让他们好好表现给与奖赏,树立榜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部落来投靠。 “到时候让他们去西北乌斯藏以及西南作战。”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棣连连点头,对于女真人这件事他是记在心上了。 “父皇放心,我定然不会轻易略过这件事的。” 朱棣则是再想着英国公张甫是谁,他一丁点印象都没有。 “安南之战打的也不行,数次平叛,一直都消耗朝廷财力。” 王布犁也提了一嘴:“前后用兵十万多,粮饷消耗了百万,真是败家,到了安南等地为什么不进行屯田?” 朱棣嗯了一声确实是没有如此做,反倒是一个劲的往那边运粮。 “我同那些使者聊过,他们那些地方的稻米几乎是插下去就能成熟,而且有些地方一年还会熟三次,完全可以稳扎稳打。 在那里控制大批量人员,同时扶持起亲明的当地人,让他们自己个去对付当地人。 这些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会比大明对当地人更加狠辣,没点投名状,凭什么给他们好处? 如此一来,他们之间相互厮杀的越发严重,大明才好占据更多的好处!” 王布犁完全没有顾及朱元璋说的什么不征之国,只是接二连三的给出建议。 朱棣连连点头,建议是这么个建议,可惜那个时候咱妹夫也不在了,想要问他,也是没什么法子。 “咱都说了安南是不征之国,难不成你在那里也发现了金矿?” 面对朱元璋的提问,朱棣也不知道自己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征服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心里。 总之就是打了! 治安战这种才是最为耗费精神的,朱棣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在这种日久的百姓反抗当中,还是落了下风,最终不得不放弃。 主要是太费钱粮了! “父皇,此事我也不清楚。” “嗯,好好经营辽东,朕记得辽东也有金矿,只不过一直没有被发现。” 朱元璋又给朱棣透了个底。 朱棣瞪大了眼睛,未曾想还有意外惊喜,今后就能往辽东就派出更多的探子去探查了。 “多谢父皇,儿臣记下了。” “至于你迁都的事,其实朕早有考虑,它离大明的边境太远,应对蒙古人的袭击消息总是滞后的,可是一旦离开南京,便对更加富庶的南方控制弱了,他们那些人就会生事。” 朱元璋悠悠的叹了口气,北平面对边境线也实在是太近了,而且距离南方也很远。 这样不利于他控制,而且那些异族骑兵南下,直接就能冲破长城,攻打大明首都,那必然天下震动,受到极大的冲击。 如此一来,不利于朝廷的掌控,再加上修缮京杭大运河来供应北方粮食,那万一南方这群人上报灾害,没有粮食。 北方所需的海量粮食没有了着落,岂不是被南方这批士绅给卖了? 王布犁能明白朱棣迁都的意思,即北方是他个人的权力基地,他在叛乱和登基之前已经为保卫东北边境或征讨蒙古人而经营了多年。 他的权力和取得支持的基地位于北方而不在南京,他对南京颇为陌生。 所以他自然需要一个便于巩固其帝国的国都。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它具有压倒的优势。而它远离北方和西部边陲,永乐帝认为那里是最易遭受攻击之地。 最后,出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北京优于其他一切地方: 它既可充当对付北方入侵大明的堡垒,又可以作为支持皇帝在北方执行扩张性政策的一切活动的中心。 另外,在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北京似乎是能够充分供养大批戍军和大量平民的北方的唯一大城市。 通过把北京定为京师,永乐帝就能够部分地实现他建立一个扩张的和外向性的帝国的幻想,这个帝国包括边陲和内地。 “黄河流过山河四省,这条河太容易闹水灾了,很容易就造成大批百姓流离失所,粮食供应不足。” 朱元璋叹了口气:“朕甚至能告诉你大明末期的时候,整个北方都很难有粮食产生,天灾人祸,连广东那地方都能下极厚的雪,你就说大明还能挺住吗?” 朱棣再一次被大明灭亡的事给镇住了,对于元朝灭亡他也听过不少消息,可实在是没有从他爹这里得到的消息更加让他震惊。 王布犁靠在沙发上,并没有搭茬,大明无了,老朱还能如此轻松的说出来,只能说明他知道这个消息很久了,心里已然是接受了,并不是刚刚得知。 朱棣深呼一口气,毕竟是他选择的迁都: “父皇,难不成将来大明的北方都陷入了冰冻当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