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王氏心中尤其感激张汐音,在他们最备受议论的时候,是霁王妃出面,才叫他们少被人闲话议论的。 虽说真被闲话议论之时,他们也是不怕的,可到底自个儿的女儿能被人少说几句是几句。 张汐音只笑道:“都好,诸多事情倒也还顺利。” “那就好,如此,就不打扰王爷和王妃归家了。”沈王氏避开了,施礼目送两人离开。 听闻江陵事,她其实也担忧的,特意进城问了女儿。 只是到底她们也只能心中暗暗祈福,希望王爷王妃诸事顺遂,人平安罢了。 回到王府,张汐音和段渐离去盥室沐浴,两人回到屋中绞发。 头发半干时,孙管家佝偻着腰过来了。 “孙叔,你怎么又忙起来了。”段渐离说道。 如今王府的管家交给了紫苏刀烈,孙管家年迈了,这两年腰一下就弯得直不起来。 段渐离便只让他在府中养老,别管事儿,奈何老人家闲不住。 “坐着骨头都生锈了,又不是什么重活劳累的,就是走走。” 孙管家说着,将一张帖子递过去。 “王爷,是吴家来的名帖,要拜见。” 吴家,若是别人说吴家或许还要猜测是谁家的。 可孙管家来说,那便只有一家,便是外祖母娘家了。 霁王太妃的母亲名唤吴慧敏,乃肃州吴家女。 “外祖母当年,跟吴家已断了往来,这许多年便是连舅父都不曾去过,如今送来拜帖……” 孙管家说道:“拜帖说来时就差人去问过了,吴家的长子,也就是舅老爷的表哥出了事,他的儿子闹了人命官司。但直呼冤枉,肃州那边非摁死了是吴家公子杀的人。” 孙管家说着,顿了顿。 段渐离倒了杯茶水递过去。 孙管家笑说道:“年纪大了,果然是不中用。” “孙叔。” 孙管家就继续说道:“此事确实是有蹊跷的,证据并不能证明是吴家公子杀人,但也不能证明不是他杀的,左右证据不足之下,肃州官府非要判他,这才求到这儿来。” 段渐离看完拜帖,问道:“吴家人呢?” “还在京中。”孙管家看段渐离:“王爷,要管?” “不必我们管,送去刑部,交由刑部的人去调查。” 到底是扯着关系的,哪怕以前外祖母跟吴家断了关系。 若吴家那边当真是冤枉,让刑部的人去查算是与人公道,若不是冤枉,当真杀了人,刑部自然也会依法办事。 孙管家双手接过:“老奴明白怎么说的。” “你别去,让容诚去。” 孙管家点点头:“是。” 说着,又顿了顿,看着自家王爷如今已是壮年,不再是以前那个小豆芽似的孩子。 他眼中都是知足,身为长辈,最高兴的莫过于入土的年纪里,孩子们都幸福安康来得好。 刑部那边接了拜帖和王府的一封信,立刻便有了回应,着人快马加鞭赶去肃州。 可那到底是吴家,段渐离少不得要为自己的母妃想想。 张汐音是支持的。 “是该让母妃知道的。” 有些事情该瞒着,有些却不该瞒着。 当年外祖母跟吴家断关系,便是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因为霁王太妃。 夫妻二人入宫,去拜见誉泓帝后,才去的寿安宫。 霁王太妃听完,沉默许久之后才道:“其实当年,被选入宫中并不是我,是你的表姨母。那时她们很是高兴,肃州较远,便到仁州来暂住两月。” 霁王太妃不大好说当年的事情,到了后面便不提仔细了。 但意思便是,当年霁王太妃的表姐在仁州暂住的两月与旁人有了私情。 人是不能送入宫了,吴家那边用了计谋,把霁王太妃推出来顶替了。 前尘往事已过三四十年,再想起来也就想个大概。 霁王太妃被送去盛京时,吴氏气得厉害,便生生与娘家断了往来。 段渐离和张汐音其实没想霁王太妃跟他们说这些,吴家跟任家的事情隔了两辈,说到底该知道的还得霁王太妃,所以才会入宫来说一说。 “不过,乍然听到吴家的消息,我还是有些讶异的。” 吴家也是清高,当年一时闹了下来,吴家老太奶,也就是吴氏的母亲态度也是坚决,断了便断了。 这么多年,愣是两家没走过一回。 如今老一辈的去了,这后生倒是走了起来,虽是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 听到吴家的消息,霁王太妃反倒是突然有了心思了。 “这几日,我便带着净月先去江陵,这年纪大了,是该在另一个地方住着看看。” “母妃……不等孩儿一起吗?”段渐离说道。 霁王太妃刮他一眼:“你们忙得很,我可不等,行了,都回吧。” 两人只能起身施礼,告辞离宫。 儿子儿媳一走,霁王太妃就让净月姑姑去长盛宫一趟。 净月姑姑扶她到小榻坐下:“吴家都是过去了,娘娘可还想见一见那些故人?” “还活着几个?” 净月姑姑一愣。 “死的死了,还活着的也没什么要见的必要,咱们就去江陵养老,在江陵死了埋了,孩子们祭拜也方便。” 净月姑姑听得哭笑不得。 这才多大,一天天就说死了埋的。 誉泓帝听闻霁王太妃要尽早离宫去江陵,他对于父皇遗留下来的妃子自不好接近,以前让那该死的李氏去办,如今便让温皇后去办。 温皇后万分不舍的,到了就问:“怎么这么突然?” 霁王太妃斜斜的靠着软榻:“人老了,也该好生安养,这年纪,能跟孩子们近一些总是好的。“ 温皇后就劝不了了。 “那我来安排,你什么时候出发?”她问。 “过两日就走。” 当真是够着急的。 温皇后回去跟誉泓帝说了。 “都安排好了,该有的不能少。” 誉泓帝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话头一转,突然就问道:“让钰儿登基吧。” 温皇后一下就愣住了。 誉泓帝年事已高,而段暄钰做了太子之后很是勤奋努力,一直跟着誉泓帝参与朝政各事。 段暄钰已能胜任了。 “他做得很好,孤如今这脑子啊,总是不记事,不如放手交给他。” 他也能安心做个太上皇。 温皇后眼眶微红,低低唤了声。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