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死而复生

第175章 造福一方

死而复生 烟熏小黄鱼 2542 2024-07-10 00:42
   凤阳虽是个穷地方,但历史却极为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个叫钟离子的诸侯国,据传庄子观鱼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地。   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是个乡情很重的人,登基第二年就将凤阳升为中都,其地位等同南京。   自升为中都后,凤阳很快就开始了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其建筑规划严格遵循《周礼》,极其对称,所用木材更是不惜花费,从蜀中、南越等地运来。   从洪武三年,到洪武八年,先后营建了宫殿、宗庙、大社、中书省衙门、大都督府衙门、御史台衙门、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太庙、公侯宅邸、钦天监、观星台等等。   整个中都凤阳,就相当于一个缩小版南京,所有官衙都一应俱全,只是无人办公。   朱由校大步走入正殿,稳稳落座后,才继续说道:“办实事,谋发展是你们两人接下来的要务。”   实事?   发展?   难道兴修水利不是实事?   巡抚王应熊和知府高弘图相视一眼,脸上遍布茫然之色。   “你是凤阳知府高弘图吧?”朱由校问道。   “回禀陛下,臣是!”高弘图躬着腰,神色略显拘谨。   “朕早就听说了你的名字了!”朱由校笑了笑,暗示他不用紧张。   高弘图乃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为人方正有个性,从不依附别人。   天启初年,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互相党争,他却并不依附任何一党。   魏忠贤急于攻击东林党人,他的党羽认为高弘图曾经与赵南星有矛盾,就召高弘图出来担任原职。   但他抵京之后,却并没有依附于阉党,因此被魏忠贤所恶,令其罢官回乡闲住。   去年底,因朝廷要铲除东林党,空出了不少职位,他就被前吏部尚书王永光举荐为凤阳知府。   在历史上,直到崇祯三年,才被好弟弟召拜佥都御史,后又转左副都御史。   崇祯五年,进位工部侍郎,但又得罪了太监张彝宪,虽被削籍还乡,但却声望益重。   家居十年没有得到起用,举荐的人却又络绎不绝。   在崇祯十五年,鞑子攻打胶州,高弘图曾出资数十万白银守城。   崇祯十六年,崇祯闻其佐胶州城守功,召至阙,谘以时事。但他的回答却并没有让崇祯皇帝满意,于是就被打发到了南京担任户部尚书。   后来,他在听闻弘光朝廷灭亡之后,绝食而死于会稽竹园寺。   不党不群,又有一片忠心,足以担当大任。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脸色更加温和了,说道:“高爱卿,你应该听说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吧?”   “臣时时在心中以此提点自己。”高弘图拱手道。   朱由校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尔等为官要谨记这句话,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施政计划,让土地不荒废,让流民有赖以为生之业!”   高弘图沉思片刻,但仍旧不解其意,只好再次躬身道:“还请陛下明示。”   “朕一路行来,见有不少稻田都已改成了桑田,朕就想问问凤阳府可有织造厂?”朱由校问道。   “并无!”   高弘图摇头解释道:“桑田也只有拥田数百亩以上的大户敢种植,大户所产出的蚕茧都被卖到了苏州。”   他的话中之意就是凤阳府的蚕丝,不够开办织造厂。   朱由校微微点头,接着问道:“苏州织造厂所用工人多吗?民间商人所开办的织造厂又是什么情况?”   高弘图有点茫然了,他一个传统士大夫,哪会去关注商人之事?更何况苏州府的事情,与凤阳府也没有任何关系。   好在漕运总督王应熊到过苏州,才没有冷场。   “陛下,臣听闻苏州城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记日受值......每当黎明时分,就有近千失业者,立于苏州河桥头之上,等待雇主。臣虽没有数据,但料想苏州从事织造业的百姓应有十万之众。”   “居然有十万人?”   李标听到这个数字,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不是十万种田的百姓,而是脱产者,全都要靠做工买粮来度日。   若是一旦有个好歹,这些人乱了起来,非得闹出大乱子不可。   想到这点,李标劝谏道:“陛下,臣请立刻清查私人纺织厂,将官田租赁给百姓,以安民心。”   这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吗?   朱由校轻摇着头,摆手道:“朕哪有那么多田给百姓种?”   “可百姓要挟朝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啊!”李标道。   他说的就是苏州多次暴力抗税的事。   朱由校长声道:“李先生,你还不明白吗?咱们大明现有的土地、现有的粮种,养不活如此多的百姓了,只有发展商贸,让失地的百姓有赖以为生的事业,才能安定民心、长治久安。”   李标不解道:“缺地、缺粮是事实,可纺织厂织出的布匹,以及卖出所获的银子能吃吗?到头来还不是粮价高涨,百姓因吃不饱饭而造反。”   “所以朕在想办法从安南、朝鲜等地买粮,想办法推广番薯红薯,想办法去海外寻找良种。”朱由校道。   李标道:“臣明白了!”   王应熊和高弘图听得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吩咐道:“你们两人下去之后想想办法,看是否能够学习苏州的经验,发展商贸让百姓富裕起来。”   “这......臣亲自去苏州一趟,争取早日拿出方案给陛下过目。”高弘图略作犹豫,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臣也一样。”   王应熊则感觉自己有点倒霉,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漕运上,可现在却要参与地方事务,做好了没有功劳,但要是做得不好却要吃挂落。   朱由校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李标,吩咐道:“你将朕今日所说整理出来,八百里加急送来京城,让内阁迅速走完流程,发送给各地府县。”   “臣领旨!”   李标跟随南下,就是干这活的,回答得极为干脆利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