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死而复生

第81章 虚假繁荣

死而复生 烟熏小黄鱼 2619 2024-07-10 00:42
   满桂领到手册,刚一翻开,就面露不解道:“陛下,这......队列有何用,难道士兵们站得齐整,就能吓退敌军吗?”   张世泽上前一步,笑着解释道:“当然不能,按陛下所说,这样可以训练士兵的服从性,让其更加听话。”   “那这个内务呢?难道能否叠好被子,也关乎战场胜败?”满桂指着书本上的文字,更加不解。   张世泽正欲解释,朱由校摆手阻止,主动解释道:“为大明效力的军人,当然要有军人风貌,岂能如同地痞流氓一般,让百姓看轻?”   说罢,他又指着神机营,对满桂问道:“你以为这些士兵如何?”   满桂转动目光,仔细打量着。   虽然神机营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行军,但每个人的精神头都还不错,言谈举止间也是一板一眼。   最重要的是,所有士兵都规规矩矩站在原地。   而自己所带来的宁远精兵,在见到鞑子撤离,感觉没有危险后,大多数人就已瘫坐在了地上;更有甚者,丝毫不顾形象,躺在了雪地之上。   “看上去像是精兵!”满桂点头道。   “看上去?”   听见这话,张世泽不满了,手指着不成样子的宁远兵,讥讽道:“要不然明日操练一番?”   “哼!你想怎么操练?”身为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总兵,满桂自然不是好脾气的人,当即就甩开膀子怒笑道。   张世泽出身将门,自小就地位尊崇,也不是怕事之人,当即反问道:“你想怎么比?本将都奉陪到底!不管是比火器、比弓箭、比战阵、比武艺,都可以!”   “你们先商议一番吧!朕明日亲自来见证!”   瞧着两人谁也不服谁,朱由校干脆再添了一把火。   他也想看看,用后世练兵之法训练了一个月的神机营,是否真的能算得上精锐。   ——   几人说话之间,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震天的嘶吼声。   听见声音,宁远之兵立刻站了起来,迅速手持武器,警惕看着东北方向。   神机营也同样如此,纷纷握紧手中的燧发枪,神色戒备。   “难道是黄台吉去而复返?”朱由校双目紧盯着东北方向,喃喃说道。   王之臣低声道:“应当是赵都督来了。”   他口中的赵都督就是辽东总兵赵率教,常驻锦州,是袁崇焕的嫡系。   六月,袁崇焕和满桂不和,将其从宁远赶走后,就将赵率教的驻地改为宁远。   七月,袁崇焕辞官,辽东由王之臣主政,又将赵率教的驻地又改回锦州,并将满桂召回宁远驻守。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赵率教年近六旬,头发花白,但身体依旧十分高大健壮,声音也极为洪亮。   他走起路来,极有气势,将地上的积雪都能带到一尺之高。   朱由校上前几步,在赵率教正欲跪倒之前,一把将其扶住,笑道:“爱卿这是哪里话?就算黄台吉不主动撤兵,朕也能坚持到你来援。”   在这个时间段,明朝的统兵大将,大多都称得上忠臣。   不管他们在朝中是何派别,大多数人的结局都是为国战死。   崇祯二年,鞑子威逼京城,满桂孤军在德胜门抵挡鞑子,被暗箭射伤而死。   同年,赵率教在遵化与鞑子贝勒阿济格的大军激战,被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他中流矢坠马,力战殉国。   想到此处,朱由校面色更加温和了,赞赏道:“将军一路疾驰,辛苦了!”   自从接到皇帝巡视辽东的圣旨后,赵率教心中就一直不安。   他的后台乃是前任巡抚袁崇焕,并不受王之臣待见,以至于在锦州和宁远之间反复挪腾。   可在见到皇帝如此体恤自己后,他顿时就心安了。   “为陛下分忧,是末将的本分。为防鞑子再次来袭,还请陛下迅速进入锦州城吧。”赵率教指着东北方向说道。   “无妨!”   朱由校抬头看了眼远处的原始森林,笑道:“如此天气,大军行动不便,无法携带火炮穿越被冰雪覆盖的丛林。黄台吉不出动数万主力,哪能伤得了朕分毫?就算他要出动主力,也不是一两天就能集结完成,更不可能悄无声息来到此地。”   此话,在场诸人都深以为然,但为了皇帝的安全起见,王之臣还是劝谏道:“陛下,天要黑了,辽东的夜晚极为寒冷,若是在野外扎营,会有很多士兵因此冻伤。”   朱由校看着不少士兵都因长久没有运动,而开始瑟瑟发抖,只能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咱们赶紧出发吧。”   在汇聚了锦州之兵后,一起行军的人数到达了超过万人。   纵然是这条官道有三丈之宽,队伍仍是绵延了数里。   当夜,踩着最后一丝余晖,朱由校才踏入锦州城。   和想象中的军事堡垒不同,锦州城内灯火明亮,除了主干道供皇帝行走外,远处的街道居然还人声鼎沸。   “锦州城内有多少百姓?有多少战兵?”   朱由校立于马上,看着繁荣的景象,心中十分高兴。   王之臣策马上前,拱手回答道:“陛下,城中有战兵两万人,有百姓五十余万。”   “这么多吗?”朱由校疑惑道。   锦州是战区,处于鞑子的兵峰之下,百姓没有逃走,实在是一件怪事。   王之臣解释道:“陛下,锦州本没有这么多百姓,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从广宁卫、海州卫、盖州卫等地逃回来的。”   原来是虚假的繁荣啊!   若能有一丝希望,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显然,这些百姓是看不到大明收复辽东的希望,并且也不愿意成为鞑子的奴隶,所以才从广宁、海州等地逃到了锦州。   想到此处,朱由校心情不由得略微沉重,低声问道:“锦州能养活这么多百姓吗?田地足够吗?”   “陛下,锦州原本只有二十万百姓,实在是养不活新增的人口,需要靠朝廷支援。”   王之臣先是叫了一番苦,又接着说道:“若是能挺过今年,并且将小凌河城和大凌河城稳定控制住,情况就会好很多,后年的产出就能养活五十万百姓了。”   “此言何意?”   朱由校在脑海中思索着这两座军城的位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