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终结者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论功行赏

大清终结者 黎桓 2971 2024-07-10 00:20
   安定门大街上人头攒动,一家茶楼二层,蒋文君跟着姐姐们一起凑热闹,二姐三姐嫁去江南,人不在京城,大姐和四姐都在,五姐去找襄城伯家的李姝了。   看着威武的将士们骑着高头大马,在大街上列队走过。   蒋文君跟着姐姐们一起欢呼。   在府中的时候,可不能这么放肆。   时刻都要注意形象,哪能这么大呼小叫。   好不容易放纵一回,怎么能不多喊两声。   正兴奋呢,忽听大姐说:“咦,爹他们怎么来了?”   蒋文君连忙望下去,只见大街上来了一群人,看样子打算去街对面的明月楼,为首的是定国公徐允祯,后面还跟着一堆勋贵,定西侯也在其中。   又听四姐蒋妙兰道:“爹旁边那不是破虏侯嘛!”   大姐没见过破虏侯,挺惊讶:“那就是破虏侯?”   四姐点头:“是啊!”   蒋文君早就看到了,好奇的打量,听着姐姐们议论。   大姐惊叹:“破虏侯可真年轻。”   四姐说:“说谁不是啊,才十七。”   大姐说:“十七的侯爵,可真稀罕呐!”   四姐说:“看着斯斯文文的,不像个武将!”   大姐说:“斯文点好啊,还是咱文君命好!”   蒋文君眨眨眼,不好接这话。   破虏侯请了兵部的杨侍郎向定西侯府提亲,日前杨侍郎更是拜访了定西侯府,定西侯府收了大雁,就算同意了议婚,然后是问名,就是询问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   再然后是纳吉,就是合阴阳。   看双方八字合不合,会不会相冲相克之类。   若八字没问题,才会进入真正的提亲流程。   前面的三礼已经走完了。   接下来是纳征,也就是下聘定亲。   这几天破虏侯府的仆役正在忙着大肆采买。   大人们聊了什么不知道。   反正消息已经在府中传开了。   世交李郭等几家也都知道了。   只听四姐说:“破虏侯可是咱大明最抢手的金龟婿,听说襄城伯也有意嫁女,破虏侯父母早逝,文君嫁过去都不用侍奉公婆,直接就能当家做主,羡慕死人了。”   大姐也挺羡慕:“是啊,所以说文君命好,哪像咱们,结婚了就得侍奉公婆,就算分家了也不得安生,公婆要顺着,妯娌之间也要明争暗斗,比不得当闺女时自在,破虏侯无兄弟姐妹,文嫁要是嫁过去,不用侍奉公婆不说,也不用跟妯娌争什么,可省心多了。”   四姐压低声音:“郭家的那些也不省心!”   大姐见惯不怪:“大家族都一样,你当心点就是。”   四姐说:“我不问是非,跟大嫂关系就行,别的不掺合。”   大姐说:“是这个道理……”   蒋文君就听着,不插话。   两个姐姐聊的东西对她来说比较遥远,已婚妇女的这些是是非非,她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娘哪经历过,但身在大族,她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   兄弟姐妹多了,都会有亲疏之分。   有些龌龊自然不算稀罕。   蒋文君打量着周启,还是前年在家里远远望了一眼,当时感觉人有点凶,现在再看还是一样,总觉的那个人是一只披着羊皮的老虎,但很奇怪,自己却一点不担心。   这也是娘亲问话时,自己没反对的原因。   虽然说父母之命不可违。   但如果真的看不上,肯定要反抗一下的。   正转着念头呢,周启进门前忽然回头望了一眼。   目光正好碰个正着。   周启脸上露出惊讶,显然也认出了她。   蒋文君没躲避,继续好奇的打量。   “哎呀,被发现了。”   “羞死个人了,他不会以为我们是专门等在这里看他的吧?”   两个姐姐有点慌乱,一阵鸡飞狗跳的。   周启却已经收回了目光,跟在定西侯身后进了明月楼。   一群女子唧唧喳喳半天,直到夸功的将士们全部过去,才下楼坐上马车各回各家。   回到侯府,蒋文君就被娘亲叫了过去。   “文君啊!”   “娘?”   “最近再别到处乱跑了,没事别出门,多看看书。”   “知道了,娘。”   “嗯,过几天破虏侯就要来提亲,你多注意一点,别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知道了。”   ……   献俘之后,是论功行赏。   朝廷忙活了近十天,总算定下了功赏。   周启功过相抵,还被罚掉了一年工资。   也算明末政治常态,你都封侯了,还要军功做甚。   其下,祖大寿出力最多,周启信守承诺,将生擒岳托的功劳给了他,经朝议,叙功特授荣禄大夫,赏万银,其子荫袭锦衣卫指挥使,乱七八糟给了一大堆赏赐。   祖大寿此前是一品总兵,还加衔太子太保。   与五军都督府都督品秩相同,官职已经升无可能。   只能给加散阶,可谓是华而不实。   余者该升官的升官,该赏赐赏赐。   山海关参将杨国柱升了一格,官升副总兵。   吴襄则给儿子吴三桂捞了个游击。   崇祯帝还算给面子,周洪谟被调去登州任副总兵,胡明志直升参将,提调文登营,算是越级提拔,而且是连跳了好几级,其实莽古尔泰的人头最少也值个总兵。   奈何胡明志资历太浅了,原本的官职太小。   只能升到参将。   还有一个人的升赏有点耐人寻味。   辽东巡抚中军千户周遇吉升威海卫指挥使、守备。   这个任命耐人寻味。   周启表现的无所谓,心里却琢磨,虽然是他暗中运作的结果,但这个任命能通过,也能看清一些东西,兵部给他添堵不奇怪,皇帝显然也防了一手。   这应该就是帝王心!   就算再信任你,也得防一手。   周启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设身处地想一下,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防止臣子犯错,对臣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手段,聪明的臣子不但不会介怀,反而会主动配合。   别说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是屁话。   后周的世宗信不任信赵匡胤?   肯定是信任的,没有柴荣的提拔重用,赵匡胤如何能一步步爬起来,最终还掌控了后周最强大的禁军,然而结果呢,却是赵匡胤黄袍加身了。   不管自愿也好,还是被逼的也罢。   站在帝王角度,疑人要用,用人也必须要疑。   提前防范,总好过事后亡羊补牢。   用人之道真是博大精深……   周启感慨,感觉悟到了好多东西。   治政其实也一样,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还不够,还得做好防范,不能让下面的人有机会犯错,毕竟人心经不起考验,提前预防怎么也比治病救人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