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给刘备直播关羽之死

第117章 四万义军

   唐肃宗……李世民熟悉又陌生的帝号。   略一回想便记起来了,这似乎是创立武庙的那位来着……   不过李世民面色淡然,轻咳一声:   “也不知武侯看到此说作何感想。”   这个房琯的能力,李世民自然也是不信的。   对于这玄宗的朝廷,李世民有一套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   离玄宗越近的臣子,是酒囊饭袋勾心斗角之徒的概率就更大。   名将出自边镇,忠谨良臣在常山、平原郡、河东、洛阳,就是没有长安的。   因此这房琯的能力,真的需要打个问号。   “无能之辈无非也就博得武侯一笑。”   房玄龄觉得诸葛武侯多半只是无奈,但对这个正主倒是有点不自信:   “这房琯也姓房,不会……”   杜如晦拿自己开玩笑安慰道:   “玄龄兄何必担忧,儿孙只要不造反,富贵清闲且由他。”   道理倒是这个道理,房玄龄也只能放下。   而且即便这房琯是自己后辈,相较于什么皇家传统、李家戏码也都要好得多吧?   这个想法虽然大不敬了点,但房玄龄反而发现自己心态也放平不少。   对于杜如晦的感叹,众人也都是点头,有杜如晦这个早逝后儿子造反的前例在,大家伙对于儿子的要求标准已经非常低了。   侯君集想明白自己多幸运之后,态度恭谦不少,正虚心与李靖请教对于这战局的看法。   长安是必然要克复的,但怎么打是一个问题。   李靖认为完全可以在关中平原复刻那个崔乾佑的打法,毕竟长安终归是大唐的都城。   “叛军攻下长安定然心生骄横,诈败引叛军,边军合围,迫其弃城应为良策。”   侯君集赞同,但随后提出一个疑问:“何人将之?”   连斩三将,还有何人能领军?何人敢领军?   【房琯是肃宗不愿回想的黑历史。   在灵武登基的肃宗很快攒出来了一波家底,河西、陇右、安西的援军到来,有了接近于六万可战之兵。   如何使用这好不容易攒出来的家底打出威信,成了肃宗心头的头等大事。   而房琯靠着出众的口才把肃宗迷得神魂颠倒,不仅给房琯刻意优待,而且军机要务都要房琯参与决策。   于是房琯短暂、传奇、荒诞的几个月开始了。   房琯的升职路线是这样的:   六月在长安籍籍无名。   七月靠追玄宗官至宰相。   八月靠口才折服肃宗,地位愈发稳固。   九月被玄宗授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   十月自请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兵收复两京,肃宗同意,授其节。   从清闲的侍郎到两镇节度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房琯仅仅花了四个月。   并且肃宗还授予了房琯开府之权,邓景山、宋若思、贾至、刘秩等等一票根本没打过仗的人进入了房琯的幕府。   当时有人劝说房琯:叛军有精锐曳落河,不可不慎。   房琯锐评:彼曳落河虽多,能当我刘秩乎?】   “这李亨无愧乎玄宗亲子。”   张飞还以为随着新皇帝,应该消停一点儿了。   但可惜并没有。   刘备都有点不自信了:   “这唐授官宰相,如此随意?”   不看功绩不看能力,在玄宗那里是因为追逐圣驾,在肃宗这里是因为口才。   这让刘备不禁想起来一个人:   “彼辈恩宠,赵括复生亦要艳羡。”   赵括能被破格提拔,除了本身能说会道之外,也是沾了父亲赵奢的名将恩泽。   而这房琯有啥?全靠一张嘴。   随即刘备转向自己军师笑道:   “如此相较而言,吾于孔明,甚是薄待。”   笑言而已,孔明也大笑回应:   “若是吾出山时主公即有六万精兵,何愁灭贼?”   法正瞧着主公与孔明的相和,很是羡慕。   不过更多的也是对于诸葛亮的服气,此时也道:   “孔明出山时有《隆中对》之策传名天下。”   “这房琯仅会粗俗之言,如何能比之孔明?”   房琯的那句话,直译一下就是:曳落河算个俅?   既无谋略,也无应对方法。   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说的话却仿佛市井闲汉一般。   如此之辈还妄称诸葛?   他法正在益州谁都不服的时候都没这么狂。   【陈涛斜之战就是在这荒诞可笑的前奏中,拉开了帷幕。   房琯领五万精兵分三路,兵发长安!   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出发,房琯刘贵哲率中军从武功出发。   这两支兵马合计四万人作为前锋,另有南军一万人由杨希文率领,从宜寿出发。   而叛军这边迎战的是安禄山帐下四大猛将之一的安守忠,仅率一万人。   双方会师陈涛斜。   史书没详细记载,但安守忠见到唐军的时候应该是傻眼了的。   没人能想到,房琯居然还是个复古派。   在李亨的支持下,房琯按照春秋的史书打造了兵车作为唐军的王牌。   用两千头牛拉着的兵车直冲敌阵,随后以步骑掩杀,岂不是手到擒来?   这就是房琯的天才构想。   事与愿违的是,安守忠并没有乖乖站在那里被老牛冲。   他命士兵以刀击盾,大声鼓噪,以恫吓牛车使其缓速。   随即命轻骑接近往牛车阵中抛掷火把,一时间牛车阵大乱,惊慌的牛群反而开始倒冲唐军自相践踏。   安守忠抓住机会率军冲杀,仅仅耗费半天就彻底击垮了四万唐军。   作为策应的南军在一天后进入战场,此时安守忠携大胜之势打的唐军难以还手。   南军的主帅杨希文倒也干脆,眼见打不过就直接投降了。   至此,房琯一仗直接废掉了李亨东拼西凑起来的家底,导致李亨为了平叛不得不求助于回纥。   陈涛斜又名陈陶,路过此地打算去投奔唐肃宗的杜甫也被叛军顺手抓了。   后来杜甫写了《悲陈陶》哀叹此战: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孟冬十郡良家子……”杜如晦感觉手上的笔竟也如此沉重。   他曾以为大唐这百年极盛之世,应是轰轰烈烈的垮塌的。   但没想到是皇帝昏庸,奸相误国,逆贼贪鄙。   而到了这时候,这盛唐的最后一点家底,被一个只会夸夸其谈之辈补了一刀。   河西陇右安西三镇,十三万戍边精卒,本应该威慑百国,横行边疆的大唐武士。   被潼关的一纸强令,被陈涛斜的复古战法,彻底毁灭殆尽。   应是最为精锐的戍边三镇兵马,死的毫无尊严。   “死狗辈何足付大事!”侯君集忍不住了直抒胸臆。   他可没忘记这安西节度镇位于高昌,而灭高昌是谁的功绩?   当然是他侯君集靠着陛下的远见决定攻下的!   如此算来安西多少跟他也是有点渊源的,结果这能作为进攻中亚桥头堡的劲卒,就这么没了?   臣子们群情激奋,与之相比李世民似乎反而冷静的过分了。   “不足成事之辈!”   这是李世民的评价。   魏征跟风道:   “何止不足成事?若其尚有自知,当自缢以留颜面!”   李世民瞧过来,幽幽道:   “朕说的是这肃宗。”   魏征哑然。   随即李世民扭头看向前方:   “这肃宗,亦乃志大才疏之辈,倒是与这房琯惺惺相惜。”   魏征暂时更不敢说什么了,虽然心里觉得陛下说的真没错。   而且李世民的思考更加高屋建瓴:   “这支兵马一去,肃宗再无凭依,而大唐节镇唯留……”   “郭子仪李光弼所率的河东兵马?”   随即恍然:   “难怪这肃宗要去借助回纥之手。”   “可……”   李世民来回踱步敲敲脑袋:   “可回纥为什么要帮肃宗而不襄助安禄山呢?”   “挟天子以令天下乎?”   杜如晦看不下去这愈发可怕的猜测,出声道:   “或者回纥亦念大唐之威……”   李世民一笑:   “克明,此辈可畏大唐兵威。”   “难怀大唐仁德。”   在颉利可汗身上,在以往所有被打败的对手身上,李世民对这条道理看的分外清楚。   ……   “这杜工部真乃命运多舛……”   孔明为自己这个朋友担心。   嗯……他通过光幕去看数百年后的杜工部。   而这杜甫在数百年后游览成都古迹凭吊他。   不能见面,实属遗憾。   刘备对这位诗人也很有共鸣。   “且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比起这房琯,胜之千百倍。”   身居工部高位而能知民生疾苦,这是刘备最为佩服的地方。   而对于房琯,徐庶感觉真是没眼看。   “全赖此刻舟求剑之辈,反倒成就叛军虚名!”   对于房琯的飞快升迁,他并不觉得羡慕,只觉得这是大唐百姓身上的又一重灾难。   赵云在旁边算了一算:   “此役之后,大唐官军之兵力与叛军人马仿佛,且略少之。”   “且叛军占据这唐之两京,乃大唐官军所必救,叛军官军,攻守之势易也。”   而且光幕的随口一提,赵云感觉怎么眼熟呢?   无力平叛,求助胡人,胡人胜则尾大不掉,胡人败定拿这肃宗撒气。   这安史之乱,愈发扑朔迷离了。   这大唐让赵云怎么看都感觉一副死相。   如何能再绵延百年国祚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