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前的这场闹剧,虽然没多少人目睹,但却给房遗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李沧浪之间的巨大差距!无论是在武艺还是文才上,他都远远落后于李沧浪!原本,房遗爱对高阳公主还存有一些非分之想,希望能娶她为妻,以此来光大门楣。但现在,他不再考虑这件事了!因为他已认清,自己确实配不上大唐公主!李沧浪只有七岁,而他房遗爱已经十五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在文武两方面都能轻易击败十五岁的他!他房遗爱还有什么颜面去追求堂堂公主呢!房遗爱虽然智商不高,但至少还有自知之明! 好吧,归根结底,房遗爱陷入了自我封闭!被李沧浪的一首诗和一首词弄得十分沮丧! 在梁国公府门前,房遗直翘首以待,直到宵禁时刻,才看到房遗爱的身影!房遗直是房遗爱的大哥,因为房遗爱从小就显得愚笨,所以他一直以大哥的身份照顾弟弟。“遗爱,你去哪儿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房遗直快步上前,扶住房遗爱,直接朝府门内走去。房遗爱沉浸在自我封闭中,甚至没理会房遗直!房遗直依旧快速地说着:“再不回来,宵禁就开始了!如果宵禁期间还在街上闲逛,那些禁卫可能会把你抓起来!就算你是国公的儿子,宰相的次子,也得在牢里吃一个月牢饭!”房遗直吓唬着房遗爱,但房遗爱仍毫无反应。这下,房遗直有些着急,摇晃着房遗爱的肩膀:“遗爱,你怎么了?别吓唬大哥啊?”“大哥,我没事!只是有点累,我先回房间睡觉,你告诉爹一声,明天我会准时去崇文馆学习,以后每天都会准时去!”房遗爱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把长久以来的郁闷都吐出来了!“你说什么?”房遗直被房遗爱的话震惊了!如果房遗爱现在说要喝酒或伤人,房遗直都觉得正常!但现在他说要学习,那肯定是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而且这个刺激不小!“遗爱!你受到了什么刺激,就跟大哥说啊!千万不要想不开啊!有什么事,别憋在心里!”房遗直好言相劝。房遗爱再次叹了口气,没理会大哥,直接进了屋。房遗爱几乎快要崩溃了,没想到自己想学习,连亲哥哥都不信!看到房遗爱进屋后,房遗直急忙跑向房玄龄的书房。 进入书房,房遗直大声喊道:“爹,不好了!遗爱出事了!”房玄龄瞥了一眼房遗直,他对大儿子很满意!房遗直饱读诗书,做事稳重,是个做大事的人!所以房玄龄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悉心培养。房玄龄也知道房遗直一向懂得轻重缓急,做事稳重,绝不会做出如此鲁莽的行为!“慌什么?”尽管可能发生了大事,但房玄龄还是冷冷地斥责道!“遗爱怎么了?”坐在一旁捧着书的卢氏也低声问道!卢氏在房家中有很高的地位,就连房玄龄都非常敬畏这位卢氏!房玄龄敬畏卢氏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卢氏是范阳卢氏的人,虽不是嫡系,但毕竟是范阳卢氏家族的一员,房玄龄总得给点面子。二是房玄龄曾患重病,让他改嫁。卢氏不愿,直接刺伤左眼,表示绝不改嫁。后来房玄龄的重病逐渐好转,对卢氏也越来越尊重。看到卢氏在场,房遗直连忙向母亲行礼。“快说,遗爱怎么了?”卢氏已经有些着急了!“遗爱说他明天要去崇文馆学习!并且说以后每天都去!”房遗直如实报告。“什么?他要学习?”房玄龄和卢氏都大吃一惊,立刻站了起来!房玄龄的惊讶中带着恐惧,而卢氏的惊讶中更多的是喜悦!“他怎么会想学习呢?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吧?快,快请医生!不行,我明天进宫向陛下求来太医!”房玄龄连忙说道。卢氏瞪了房玄龄一眼,“你这是什么意思?遗爱想学习,这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要请太医?”“夫人,你还不够了解遗爱啊!遗爱哪是那种热爱学习的人,他现在竟然主动要求学习,肯定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这是病,得治啊!”房玄龄一本正经地说。“哼!我看你是老糊涂了!我家遗爱只是还没开窍,现在开窍了,当然要学习啦!”卢氏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看到卢氏生气,房玄龄和房遗直对视一眼,明智地闭上了嘴。 第二天! 在甘露殿内,李世民拿出那张写着劝君诗的字帖,递给房玄龄,“玄龄,看看这首诗!”房玄龄接过字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瘦金体,这种书法让他眼前一亮,眼中甚至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但当他看到字帖中的诗句时,眼中的羡慕立即变成了惊讶!房玄龄不由自主地跟着念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两句,妙啊!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两句,更妙!简单的语言,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劝人珍惜美好时光的意境!这应该是大家之作吧!诗词最忌讳堆砌华丽的辞藻,像这样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最深刻的意义,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和身为宰相的房玄龄,最能体会其中的意味!“听说你儿子房遗爱今天主动去了崇文馆?”李世民再次笑着问。“正是,我正想向陛下求位太医……”房玄龄还没说完,看到李世民嘴角的笑容,立刻明白了!心中暗道:难道说房遗爱看到这首劝君诗后,恍然大悟,准备痛改前非,努力进取了?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前的字帖,房玄龄心中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房玄龄怎能不惊讶!要知道,他以前也曾竭力让房遗爱认真学习,积极进取,但房遗爱的心思从不在学业上!他每天只知道舞枪弄棒!因此,房玄龄不知教训过他多少次,然而房遗爱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从未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如今,房遗爱却因这首诗有了极大的转变!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陛下,请问这首诗是谁的作品?\" 房玄龄拱手向李世民询问。 \"李沧浪!\" 李世民没有隐瞒,直接回答。实际上,这首诗是高阳告诉李世民的,高阳这么做,自然是想让李世民知道房遗爱有多愚蠢。李世民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也微微一笑,心中认定房遗爱确实是朽木难雕。 \"少帅!\" 房玄龄内心一震,\"少帅果然非寻常人,年仅七岁,竟能写出这般富有生活经验的劝诫诗,让大唐的万千青年学子受益,实属难得!\" 按理说,这样的劝诫诗应该出自四五十岁的人之手,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能反映出人生的种种滋味。然而,这首诗却是出自七岁的李沧浪!房玄龄心中五味杂陈,同时也明白不能把李沧浪当作普通人看待。 \"看来房相对这首诗赞不绝口啊!\" 李世民微笑着说。 \"自然,这样的佳作,含义深远,值得称赞!\" 房玄龄点头。作为大唐宰相,对万事万物有独到见解是必须的。 \"如今大唐正值贞观二年,还需要更多人才来振兴国家。房相觉得这首劝诫诗推广出去如何?\" 李世民继续问道。 \"很好!就连我那愚蠢的儿子房遗爱听了这首诗,都有明显改变!如果真的大力推广,必定能让许多不思进取的人迷途知返。臣建议最好在长安城的国公王侯公子中推广,这些公子受到前辈庇护,生活富裕,但不思进取,实在可恶!\" 房玄龄见李世民有意推广这首诗,自然乐见其成。他首先想到的那些国公王侯的公子,因为上一代打下的基础,生活奢侈,不求上进。未来的大唐必须交给这些人,只有让他们进取,大唐才有希望! \"好!说得对!不仅国公王侯的公子,我的那些皇子们也应时常诵读这首劝诫诗!既然要推广,就从弘文馆开始吧!\" 李世民挥挥手,随即说道。 唐武德四年在门下省设立修文馆,九年,李世民即位,改为弘文馆,藏书二十多万卷。设学士,负责校正图书,教授学生;遇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参与商议。设校书郎,负责校对典籍,纠正错误。设馆主一人,全面管理馆务。学生数十人,均选自皇族贵戚和高级京官子弟,师从学士学习经史书法。 能在弘文馆学习的学生,要么是皇族亲戚,要么是京城高官子弟!京城高官子弟至少也是国公之子。 …… 确定了主意,李世民和房玄龄来到弘文馆。陆德明、虞世南等人正在授课,孔颖达则手持圣贤书翻阅。 见李世民到来,孔颖达连忙起身,拱手拜见。 \"哈哈,孔师不必多礼!\" 李世民连忙扶起孔颖达。孔颖达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儒学造诣深厚。 孔颖达是圣人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现任职国子监祭酒,辅助弘文馆讲学,是当代大儒。 房玄龄拱手,说明此行的目的。 \"七岁的孩子能写出让皇帝和宰相惊叹的诗词?我孔颖达为何不信!况且,不是任何诗词都可以在弘文馆讲授的吧?\" 孔颖达虽在大唐为官,但毕竟是曲阜孔家之人,在士林中也有很高威望,说话自然毫不客气。他对七岁的李沧浪写的诗并不看好。 房玄龄和李世民相视一笑,主动递上手中的字帖。 \"颖达兄,不如先看看!\" 接过劝诫诗的字帖,孔颖达一翻开,就被瘦金体震撼,喃喃道:\"好漂亮的字,老夫似乎从未见过,难道是自创的字体吗?\" 但想到李沧浪只有七岁,怎可能自创字体,孔颖达连忙摇头苦笑。然而,看到诗的内容,孔颖达愣住,过了许久,他连连喝彩:\"妙!妙!妙啊!\" 听到孔颖达连赞三个妙字,李世民和房玄龄知道事情能办成了。 \"颖达兄,你看如何?\" 房玄龄笑着问。 \"房相可别欺骗我孔颖达!这样的诗词,会是七岁孩童所作?我孔颖达第一个不信!\" 孔颖达振振有词地说。他承认这首诗的确出色,却不肯承认七岁的李沧浪有这样的才华。 \"哈哈……\" 李世民和房玄龄只能摇头大笑,不再追究诗词的作者是谁。 \"此诗极好,可作为我们弘文馆的馆训!\" 馆训相当于后世的校训。 见孔颖达要把这首诗立为弘文馆的馆训,李世民和房玄龄略感惊讶。他们一直知道孔颖达对学问专注,对诗词挑剔,没想到他对这首劝诫诗评价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