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会议继续召开,充分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将九旅升格为缅共北方局。 至于曾经的西北军区,还没获得广泛认同就成为历史。 一年前,九旅上下皆不认同西北军区的名头,一是出于韬光养晦的考虑,毕竟当时部队空有旅的架子,实际上就三个营兵力。 另一个是西北军区给得莫名其妙,九旅在掸邦西北角是没错。 但隔着华夏,在另一边的克钦邦,有缅共克钦武装的101军区,他们才应该叫西北军区。 缅共如此草率且不合理的决议,九旅当然不接受。 去年末,九旅几乎全歼88师,打出了威风,一扫过去颓势,西北军区的头衔更不乐意接受了。 九旅全体指战员都期盼着一个更具权威的新编号。 受形势所迫,缅共中央终于通过了巴登顶主席的提议,以九旅为核心,新设立缅共中央北方局。 七八年末大胜,有些超乎旅部的想象,大家都没想到战果如此辉煌。 一场大战下来,张扬对敌我实力对比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旅部三人团多次交流后决定修改原有计划。 落脚孟牙河谷时,三人定下另立中央,再造红旗的三年计划。 根据地发展一年,就取得缅共过去20年所未有的成功,这极大的增强了三人的信心。 如今九旅实力远超邦桑总部。 民心、声望,皆在我手,何必再费心另立中央呢? 三人都不自觉地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再怎么粉饰另立中央,也是分裂缅甸共产党,显得那么不正义。 取而代之则完全不同! 完全可以通过合法手段,推动缅共中央的更新换代。 中共就是在党的危难关头,选择对了领导人,从而踏上革命成功的道路。 在战败时刻,4045营与中央失去联络,只能西征,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然后出山,歼灭强大,拯救中央于水火之中,挽救了革命事业。 认识到九旅的成功后,广大的党员干部不自觉地反省过去的失败教训,一致决定与错误的路线作斗争。 经过艰苦且正义的内部辩论后,绝大多数党员一致呼唤召开新一届缅共全体代表会议。 伟大而成功的大会上,代表们选举了新一代党的领导人,从此走上胜利的道路。 这是多么正义的道路选择啊! 这不比分裂党中央好听多了? 如此美妙的构想一经浮现,三人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新选择。 那就是舍去另立中央的步骤,直接再造红旗! 通过合法的选举成为党的领导人,重新将鲜艳的红旗树起来,并举着红旗走下去。 于是三人决定将计划凝聚了再造红旗四个字。 要通过合法手段夺得中央领导权,那就需要北方局的名头了! 九旅是军事作战单位,地位太低,无法成为夺权的基石。 西北军区也不够格! 缅共中央北方局就恰如其分了。 北方局是中央的直属派出机构,组织地位上仅比邦桑总部低一级,特殊情况下却可同级,乃至在紧急关头成为临时中央。 政治地位上,张扬三人为中央委员,并不比尼温、赵立等老资格委员低。 北方局的出现,正符合九旅的需求,可谓是恰如其分。 升格为北方局,无须总部干涉,九旅自行任命即可。 今天的会议内容,主要是选举“新”领导班子。 大会决定,选举张扬为缅共北方局书记,兼九旅旅长,为根据地军政总负责人。 李国成为副书记,兼任政治委员,负责党的组织工作。 谢和华为秘书长,兼副书记、副政委,负责民运和统战(情报)工作。 宣布任命时,谢和华忍不住取笑自己,说:“你们一直叫我支书支书,搞得我像个村支书一样!” 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人。 知青营时期,谢和华是连是级支部书记,那时40445营不到300人,不过就是连级单位。 大家叫习惯了,就一直延续到了九旅时代。 “你想叫什么大名?秘书长,副政委,还是副书记?” 谢和华乐呵呵的说:“叫啥都行,一直叫支书,我也乐意!” 被老谢这么一打断,会议氛围轻快起来,张扬笑着宣读任命。 “选举王飞同志、玛努同志为北方局常任委员。王飞任职参谋长,负责军事工作。” “玛努负责群众和妇女工作,临时任命为北方局特派员,到邦桑总部去争取党员和人民的支持。” “将志明、李寒、林智贤,三位同志从九旅候补委员,自动升格为北方局候补委员,原职不变。” 为了明确职责,李国成强调了三人的职位。 将志明为副总参谋长,具体负责游击区工作。 李寒为军事委员之一,仍担任特战营长,负责指挥全旅的特战作战,和涉及到行动的情报工作。 林智贤为民政部负责人之一,大会特意任命他代领财政部长,以匹配他的党内地位。 第三天大会继续召开,各委员、候补委员,分别与各级军事指挥员,和民政各部部长会面,商讨军政大事。 期间,张扬还约见了农民、工人、华夏专家等各阶层群体的代表,通报了北方局成立的消息。 大会落下帷幕后,玛努就要带队东去,张扬等人到场送别。 目送车辆远去后,李国成满怀期待地说:“此去便要呼风唤雨,换了新天!” 谢和华点头认可,嘴里却忍不住调笑:“政委,你文采也不比旅长好多少。” 李国成故作恼怒,说:“你该叫书记的!” 战火烧到自己这里,看戏的张扬只好说:“爱叫什么都可以,我不介意。” “书记,这次大会可是根据地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是该起个响亮的名字?” 三人慢步走在路上,张扬思考一会说:“叫缅共北方局第一次代表大会。” 谢和华感慨说:“去掉北方局就好了!” “不急!好菜不怕晚吃,就差最后一道工序了,关键时刻不能急!” “政委说得好!咱们慢慢来,邦桑跑不了。这次一定要办得合理、合法、合情。给新时代开个好头。” 李国成点头大笑:“我们要给后人和历史一个交代,要写上一份满分答案。” 一听到历史,谢和华就不乐意了,反驳道:“你这不叫历史唯物主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等努力前行即可!” 三人越聊越远,玛努等人的车队也开上了畹町大桥。 将志民望着东边的新路,问道:“委员同志,车队怎么不走新路?” 玛努笑道:“我15日从勐古回木姐,走的就是新路。边境公路还在开山凿路阶段,还没打通全线。就算打通全线,铺设混凝土路面还要很长时间。” “近期山雨不断,雨水浸泡下,红壤异常黏稠、软烂,除了工程车,其它车辆可走不了。” 回首再看一眼黄泥新土的路面,将志民畅想道:“不知道今年能否全线贯通?” “棒赛-勐古段应该可以,延申到莫代和南边各镇的公路,就难说了!” 话音里,玛努满是自豪感。 她的自豪来自,边境公路是滇省都做不到的工程。 华缅边境就没有一条水泥公路,边境公路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这条公路一旦建成,将会造福两国边境人民,成为一条致富之路。 在过去,缅北百姓只能仰望滇南人民,看着北方老表一点点变好。 而如今,国界以南的人民也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 自家九旅修的公路,可是北方邻居都没有的,缅北人也可以借光给北边老表了。 深入基层的玛努知道百姓对边境公路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北方局这个大家庭里,她作为一个缅族人,也有满腔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她相信在属于缅甸全体人民的九旅(北方局)带领下,人民可以过上好日子,并带动波胞共同发展。 送走东去代表团,张扬又全身心投入根据地工作中。 九旅升格为北方局,不是一道任命就可以搞定一切的。 要安稳度过这个特殊阶段,保持内部安定大局是必须的。 组织架构上,旅部并没有因为北方局成立而取消,依旧保留原有职能,只是多挂一块牌子而已。 理顺旅部工作后,张扬重拾下乡考察计划。 有政委和秘书长坐镇旅部,张扬的行程可以大胆一些,去远一点的新解放区。 这次行程,张扬计划先沿着中缅公路南下,到孟利与一位南边而来的贵客会面,磋商大事,然后从西到东,走遍一次新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