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缅甸风云

第87章 为利而来的克钦人

缅甸风云 汉客 5341 2024-07-09 23:58
   人间四月芳菲尽,清明节过后,从瑞丽江往北,纬度由低到高,次第进入繁忙的春耕。   连春节也只休息3天的华夏民工,这时都要回去种田。   春耕关乎一年的收成,一年的生计,比打工还重要。   工程团爽利的结算工资,统筹安排民工北返。   为了促进消费,回流资金,农具厂、机械厂等工厂,在木姐郊外的大空地上,举行一场展销会。   购买展会商品时,所有民工享受7折优惠。   展销会有喜有忧,小农具卖得特别好,每个工人都买一把钩刀、菜刀、锄头、铲头等。   自行车、板车、小型打田机,几乎没人购买,买的也全是本地山民。   国内农村的基本单元是公社,农机归于公家,民工也不傻,干嘛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开荒、种自家的自留地,小农具才是必需品,且能随身携带回家,到家了装个木柄就能用。   “别泄气,早有预料的。”张扬劝慰展会负责人。   只要公社还在,就别想往北卖大农具。   这次展会,更多的是宣传会,给北地农民留个印象。   等包产到户来了,滇省又没有配套的小农机。滇南市场早晚是九旅的,现在只是打下铺垫。   至4月15日,2万多民工全部离开,根据地各大工地一下子空荡了不少。   到5月中旬,雨季就会到来。   还剩一个月时间,正好用来收尾。   旅部统筹调配人力,逐次完成各地建设,民工的离开,影响不大。   趁着根据地人潮少了,民政部做了一次人口初调。   西北军区治下,直管的城镇居民,包括工地的山民,一共1.2万余人,下辖农村人口达1.8万多人。   合计,总人口2万人。   去年4月,根据地直属人口不到2千,现如今人口翻了10倍不止。   为了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根据地,张扬在四月下旬,频繁到乡下去调研。   “脱下军服,成为一名为老百姓服务的小镇长,感觉怎样?”张扬笑问杨开元。   从1月制定政策,到了4月,军政分离才落实到基层。   杨开元不再担任民兵营长,只任南坎镇镇长兼书记。   “眼一睁,就忙到晚上闭眼,哪有功夫做感想。”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旅部公文源源不断地下达,杨开元忙个不停,也没那心思伤春悲秋。   “西岸新集市开了?我能去看看吗?”   卫兵队长谢小苗联络对岸驻军,取得一致认同,旅长可以过河。   集市在我方控制下,很靠近河岸,又有炮垒驻军保护,能确保安全。   根据地防线唯一的“漏洞”,就是西岸的大集市。   渡口炮垒之所以叫渡口,是因为中缅印公路从这里过河,再北上木姐,和中缅公路交汇。   渡口往西是八莫、密支那,西接帕敢翡翠矿区。   为了获取翡翠原石,根据地必须打开一个口子,让克钦等各族走私贩过来交易。   新建集市的位置,双方都能接受。   登上渡船,杨开元感叹:“修个桥就方便许多。”   张扬:“你打报告,旅部商议后再批复。”   “我计划修一个铁索桥,通行5吨以下的车辆就行。”   雨季江水暴涨,小渡船没法过河,这会影响到西岸驻军的补给,和集市运作。   “铁索桥投资少,见效快,若被敌人破坏,修复也快。”   虽然离开军队,杨开元考虑问题,还是带有浓浓的军事思想。   “你尽快提交申请报告,争取雨季前修好。”   上岸,张扬先到炮垒慰问官兵,才去往新市。   江边集市占地30多亩,一半是农集市场,包含牛羊市、日用百货等大小市场。   根据地出产的农具,在这里卖得特别好,克钦马帮一次就采购几百把砍刀。   根据地农村分田到户后,许多农家要买牛马耕地。九旅规划的草场也要向外采购牲畜。   克钦邦是缅北有名的养牛地,庞大的需求,让牲畜市场的兴旺,仅次于农具市场。   这些都只是小买卖,大生意是占集市大半面积的翡翠交易所。   翡翠市场的发展极快,年初时还没成市,只有零星买卖,交易频率不高。   因为大家都怕对方黑吃黑,所以每次交易时,都特别谨慎,纯粹是黑市交易。   等集市围墙建起,进驻一个步兵连,有了武力保护,加上九旅是唯一买方,走私贩只好跟着进入市场。   初时还不情不愿的玉石商,很快转变态度,积极的想要获取更多摊位,意图排挤后来者,以求在卖方市场建立更大优势。   这是因为他们尝到交易所的好处。   有固定摊位,不用风餐露宿,交易的频   率大大提高,随时都可以买卖。   有驻军保护,进入市场的人,个个不带枪,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再担心黑吃黑。   九旅的胃口特别大,只要是翡翠、宝石就吃下,根本不担心压货。   交易制度公平透明,不强买强卖,每次价格都随市、随原石品质变化。   更妙的是交易所不抽成,只需缴纳5%的交易税,和摊位租金。   市场管理员非常廉洁,不收贿赂,发生纠纷不偏袒,只站在公义的一边。   如此诸多好处,让玉石商人欣喜若狂,短时间内就串联起来,试图霸占市场,不让后来者加入竞争。   交易所当然不允许此类行径,规定每家商行只拥有一个店面,和一个200平方的玉石堆放场。   考虑到玉商不会一次售完玉石,离开时携带原石离开,非常不方便。   管理处适时在市场内角,建一片仓库作为密库,用于寄存贵重玉石。   同样规定,每家各一个密库。   密库有地下室,有完备的住所,有3道门锁,安全无虞,玉商可以安心住宿和存放物资。   种种制度的建立,让翡翠交易所大受欢迎,市场准入席位一票难求,历经3次扩建,才勉强满足各方需求。   张扬走进市场时,里面格外的安静,和想象中的喧嚣完全不一样。   不过一细想,安静才正常。   交易所内只有木西采购部和玉石商人,交易只在采购部-玉商、玉商-玉商之间产生。   做的是批量交易,且没有散户,当然冷清。   “交易量怎样?”   “玉商运货过来要很长时间,每周(8天)交易一次。时间不固定,玉商来了一半,就启动交易。”   杨开元又道:“三天前的交易突破纪录,采购部一共吃下35吨玉石,交易额达到48万人民币。”   翡翠交易,尤其是矿主、采购方的买卖,除了极少数极品货单独出售外,其余都是按吨、公斤交易。   一个个卖石头,只在末端商户-散户之间,属于赌石范畴。   走私商人运来的玉石,到了地方,就开窗、剥皮、切割,卖的是明料,没人会跟你赌石。   明料价格透明,按等级成吨地卖。   小的玉石,大小不超过一巴掌的,就按公斤处理,一麻袋一麻袋的卖,俗称公斤料。   所谓赌石,一刀穷一刀富,只是民间散人的玩法。   来交易所买卖玉石的马帮,背后的军阀、头人都握有矿区,拥有大量的玉石资源。   卖的是矿,矿主又怎么可能赌石。   木西采购部也愿意买明料,因为价格明确,减少“赌”的风险,到手后直接加工成珠宝,上市销售。   “48万人民币,是不是少了点?一个月不到200万交易额。”   交易所的木蓝所长解答:“不少了!200万换成缅元,高达2亿多,比曼德勒交易所还高。”   张扬饶有兴趣的问,“他们收人民币?”   杨开元得意的笑出来,“开始只愿收少量人民币,想要美金、英镑,后来发现,人民币最好使,只好接受。”   大家都没提缅元。   缅元信用早就破产,64年奈温政府下令废除大面额纸钞,割了一次全国人民的韭菜。   克钦族等分裂势力,也损失惨重,自此对缅元失去信心。   这些年缅甸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钱更不值钱,持币大户更不愿意保有缅元。   要确立人民币为主货币的策略很简单,限制他国货币的使用,要用美元、英镑可以,收10%的手续费。   玉石商人拿了钱,也要采购物资运回去销售,而九旅是缅北最大的商品供应商。   供货商只收人民币,外币买不了东西,只得换回来,一来一回被收两笔手续费,足以让商人乖乖服从。   “采购部加工后,转手卖给香江木西公司,利润多少?”   旅部在2月做了机构微调,成立缅北木西公司,专职玉石采购、加工,然后运到羊城,和香江木西公司交易。   “有60%的毛利,月收入不低于200万元。”   张扬满意地颔首,“争取建立一个玉石加工厂,做更精致、更高价的珠宝,提高利润空间。”   缅北木西公司的利润,要上缴民政部,以后还会征收营业税,这直接关乎到根据地的财政收入。   香江木西的收入,归于香江办事处,用于发展港岛事业、采购工业设备等,不纳入民政部财政。   两者分开核算,职权分明,更有利管理和各自发展。   “公司派人到腾冲请雕刻老师傅,一定能大大提高加工工艺和审美水平。”   腾冲自古是翡翠加工中心,几百年经验积累下,玉石工艺水平无人能及。   离开一会的杨开元,回来低声汇报:“马帮头人请求见你一面,留在交易所的所有头领。   张扬扬手一挥,“那就请他们进来。”   一共进来5名马帮头人,拱手行礼后,大家坐下。   克钦人学会华夏商人那套虚文假意,一直打太极,张扬很是腻歪,呵斥道:   “有话直说!没时间陪你们空谈。”   五人羞愧的低下红脸,为首的头人颤抖的说:“张司令能否放下恩怨,共谋发展?”   “怎么个放法,又如何共谋?”张扬大笑。   “克钦人不想与西北军区为敌,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对抗独裁政府。”   “此言甚是!”面表赞同,张扬内心却嘲讽不已,“不还是打服了,才求和的!”   渡口炮垒以西的克钦山脉,成为特战大队的初级练兵地。   菜鸟特战员完成一期特训后,就要到克钦山野外特训,带回3个克钦独立军的战果,才能完成考核。   神出鬼没的特战菜鸟,活跃在山林间,最远到达八莫郊区,收割着独立军人头。   以克钦独立军的能力,根本抓不住雨林里的狙击手,多次追击后,反被伏击,损失更多兵力。   对抗了近一年,结果就是克钦独立军缩回城镇,小股兵力根本不敢外出行动。   克钦人若是有大炮兵,给九旅来一记狠的,或许能改变态势。可惜他们没有,小股力量又无法对抗,只能被动挨打。   克钦独立军的民兵却要回乡下种田。   一直对抗下去,克钦人受不了,只能求和。   玉石交易所和大集市的成立,打破了缅军对克钦邦的封锁,囤积的玉石不必再翻山越岭,走私到印度、孟加拉。   中缅印公路尽头的交易所,交通非常便利,可大量输送物资,无疑是最好的玉石销售地。   交易所成立不到半年,为克钦头人带回上千万现金,和大量紧俏商品。   经济利益就足以让克钦人改变态度。   打不过,那就加入,克钦人熟练掌握意大利人的生存法则。   听了头人一箩筐的话,张扬大方表态:“九旅撤回侦察兵,不再骚扰克钦独立军。”   头人大喜,连忙道:“克钦邦不再索求南坎...”   张扬瞪大了眼睛,吓了首领一跳。   一旁的头人补救:“独立军的公路哨卡,不再拦截马帮,不再检查东边来的商品。”   这算什么条件,九旅的马帮进不了克钦,路上走马的全是克钦人。   张扬伸出手指:“我的条件很简单,准许木西公司及旗下马帮,进入克钦邦,到密支那交易。双方交易货币指定为人民币。”   头人为难道:“密支那被缅军控制,我们没法做主。”   “你们只需放开道路,进城之事,不用操心。”   费拉不堪的克钦人,也就只能占领偏远地区的乡村,当车匪路霸,大小城市早被缅军控制。   大的原则确立,细则由办事员制定,张扬没有多停留,离开集市,渡河回南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