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俞将军坐镇,东翁当无忧亦。” 那师爷显然是佩服俞大猷的人,此时由衷说道。 谭纶摆摆手,笑笑也不说话。 从他内心来说,当然是戚继光调到福建作战是最好的,谁让他和戚继光更加熟悉。 当年他在浙江任知府的时候,俞大猷已经是浙江总兵,而戚继光是佥事游击,带着兵游走于浙江各处灭火。 其实,谭纶练兵,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和戚继光说话的时候,由戚继光提议的。 各府县各练一支精兵保卫家乡,遇小股倭寇则主动出击,遇大股倭寇则据城死守,等待朝廷救援。 而练兵之法,谭纶和戚继光也都有闲聊,所以二人从选兵到训练,方法上都是大同小异。 只不过,戚继光的提议,在浙江其他府县并未得到推广。 因为这样练出来的兵只能是乡勇,由地方上自己掏钱供养,最多就是有了战功,可以从胡宗宪胡总督那里领到一些赏赐。 而朝廷给的赏赐,对于供养这许多乡勇来说,其实杯水车薪。 谁当兵不是为了钱? 饷银给少了,就没人愿意来,钱给多了,说不好听就是从地方官荷包里掏出来的银子。 这些银子,如果不是发给乡勇,那么就可以通过各种名目最后落到知县、知府官员手中。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明清时期的官场,其实地方官员都是按照赋税任务收税,不过那些是上缴给上面官衙的。 而自己官衙的收支,则是以杂税形式收取。 至于收取的度,那就看你的实力。 若是有强力武装弹压,不怕闹出民变,大可把人收税收到倾家荡产。 单说明朝,中央收取的赋役真的很低,是历史上所有朝代最低的。 只不过,自从朱元璋以后,朝廷对官员的约束逐渐下降,从上到下贪腐成风。 地方官员自然不断提高杂税,维持了衙门运转,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 高兴了,大考之年,就往上面多缴点,看能不能升官。 不想升官,那就指着杂税收,赚够养老的银子。 当然,因为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原因,地方官员大多还是知道该怎么收这个税,也不敢收取太狠。 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让人造反生事,他们也就干到头了。 所以,对于地方官来说,收税也是个技术活。 既要把银子赚了,还要民间能活过去,这就很考验官员的能力了。 当然,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有师爷帮着测算,倒不用官老爷们费心。 虽然倭寇闹得凶,可真愿意往这里面砸银子的官员,也就只有谭纶等寥寥数人而已。m.. 巡抚衙门的人派出去,不到两天就收到了浙兵已经进入福州府的消息,只不过现在还在福州边界地带的村镇上,所以消息还没有传进省城。 不过这不重要,谭纶直接派人给胡守仁送信,让他们尽快到福州和他会和,之后一起南下兴化。 “东翁,这次南下,是不是把易道潭易大人也带上?” 和胡守仁联系好以后,等待期间,师爷有找到谭纶商议道。 这些天,民间还不知道,朝廷新任命的兴化府知府易道潭已经到了福州月余,可却是迟迟不愿南下兴化府。 而原先逃出兴化府的知府翁时器听、通判李邦光等具被嘉靖皇帝下旨押回京城逮问。 按理说,兴化府城收复已有月余,作为新人知府的易道潭早就该履任,抵达兴化府城开衙,处理后续事宜。 可是,在福州官场上却都知道,这位易大人倒是早早就去了兴化府城,可是在家丁护卫下甫一进入兴化,随即很快就退出城来。 不是遭到倭寇攻击,而是被兴化府城的惨状和恶臭熏的。 看到治下这个样子,易道潭也是个妙人,居然直接撒丫子跑回福州去了。 易道潭,生于正德七年,字进明,号洞皋,湖广岳州府巴陵县人。 少孤家贫,性深沉,好读书,嘉靖三十二年,登癸丑科陈谨榜同进士第220名,观户部政。 入仕十年,做到知府的官职,可见其人能力当时不差。 可是,就是进入兴化城如此之短的时间就跑出来,不敢再进城,也可以想见那时兴化城里的惨状。 虽然不能在兴化府城里开衙升堂,可易道潭也不是就逗留在福州,而是暂住福州向兴化府发布各种公文,招徕安置民户。 也因此,福州官员虽然有意见,可人家只是暂时借用福州地盘,也没有不管兴化府的事儿,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听说兴化城那边,有秀才林兆恩在收埋尸体?” 谭纶语气低沉问道。 “是有这么回事儿,不过.” 师爷略微犹豫道。 “有何顾虑,但说无妨。” 谭纶看了眼师爷,开口问道。 “这个林兆恩因乡试不第,遂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 久之,心有所悟,以为儒、道、释“其教虽三,其道则一”,于是创立“三教合一”学派,现在更是自陈三教先生、自封三一教主。” 那师爷把打听到的,关于林兆恩的消息告诉了谭纶。 明朝,对于宗教,地方官员都是很紧张的。 当然,这都是因为白莲教的原因。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 白莲教创立之初曾遭到官方禁止,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但因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得以传播。 迄南宋后期,虽仍被一些地方官府和以正统自居的佛教僧侣视为“事魔邪党”,但已到处有人传习,甚至远播到蒙古统治下的北方。 元朝统一中国后,白莲教受到朝廷承认和奖掖,进入全盛时期。 经过长期流传,元代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 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元廷统治。 至大元年,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故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率先反元的力量。 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 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力量,一部分也来自于投靠的白莲教徒,所以也有传说起本人也是白莲教徒之一,只不过在皇位和教会之间,他选择了皇位。 不过也因此,朱元璋对于白莲教巨大的能量是忌惮不已,所以明初朝廷一直严禁白莲教传播。 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还建号称帝,均被镇压。 明朝中期以后,白莲教也逐渐发生变化,不断用新的名字混淆视听,躲避官府追查。 这一时间里,白莲教教名目繁多,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 它们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带有白莲教的印记。 统治者认为它们实际上仍是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称为白莲教。 也是因为白莲教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用化名出现,游走在市井村镇之间,所以官府对于出现新的教派多很敏感,特别是涉及佛教的教派。 听到师爷给的信息,谭纶就微微皱眉。 涉及宗教,这个还是不能轻忽,“让人查一查,看这个三一教是做什么的?传播的什么教义。” 这个时间段很是敏感,林兆恩刚刚在兴化府城里做善事,四里八乡都在传闻他的功德,若是单凭一个三一教就对他拿问,怕会激起民变。 虽然,现在大明几乎所有沿海府县,都是以剿倭为首要任务,可是清剿白莲教之事也是不能放松的。 “那现在,兴化府城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谭纶吩咐完,让人侦查林兆恩以后,又开口问起师爷来。 “听说已经清理掩埋上万城中百姓尸首,应该清理的七七八八了。” 师爷随即答道。 “那就用巡抚衙门下文,让易道潭立即前往兴化府城开衙办公,他还要负责整理府库。 浙军数千人抵达,又是一笔不小的钱粮供给,这些都要他来想办法。” 大军云集兴化府城剿倭,可吃喝拉撒还是要兴化府来承担,或者说是兴化府百姓承担。 即便,他们刚刚遭遇兵灾,遭遇不忍言的灾祸,可朝廷的赈济是赈济,日后自有钱粮赋役豁免,而在这个时候,朝廷派出大军剿倭,钱粮还是得地方上出。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 谭纶丝毫不担心易道潭不能筹集到所需粮草,实际上虽然兴化府城失陷,可兴化周边村镇尚有士绅大户保全。 以易道潭知府的身份,向这些士绅大户借些粮食出来,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谭纶把军粮筹集的差事交给福建布政使司或者都司,虽然人家也会办,但是最后钱粮的落处就不好说了,这是得罪人的事儿。 他谭纶初来乍到,自然不会给自己揽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是,我一会儿就去办。” 师爷答应下来,随即很快就离开。 随后在福州等待数日,终于等来了胡守仁率领的浙兵。 这个时候,民间对于这支浙兵的称呼,其实还有另一个,那就是“戚家军”。 实际上,这个时期,只要军队的主将是戚继光,福建和浙江民间都会称其为“戚家军”,概因戚家军军纪严命,和卫所官军大不相同。 戚继光统帅的明军,都不是来自卫所的部队,而是自己选招入营的营兵,拿着比卫所兵高很多的兵饷,作战胜利后赏赐也远超卫所军。 这样的收入,军士自然愿意用命去争取胜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莫过于此。 十七日,戚家军抵达江口,十八日过黄石,十九日到东亭,在和福建巡抚谭纶会和后,大军行进速度陡然开始加速,快速靠向兴化府。 二十日,谭纶、胡守仁率领的浙兵就抵达莆田,随即谭纶召集刘显、俞大猷和戚继光相见,商议军情。 而刘显,此时则很是失望,几次三番给总督张臬的书信请求增派援军。 战场上,自然军力越强,战后功劳越大。 可是,张臬的书信里,却尽是各种诉苦之言。 一月,广东倭寇犯潮惠二府,黄冈、大澳等处。 月末,兴化倭寇奇兵福宁倭寇为配合兴化倭寇行动,自政和等县袭攻宁德,破之,趋罗源入海转薄连江登岸,至此宁德县城已四陷矣。 这些消息,不管是张臬还是谭纶,都只能想法设法掩盖住,在兴化倭寇未被剿灭前都不敢往京师报告。 在攻陷兴化府城消息的刺激下,各地倭寇近段时间来各处肆虐,张臬又哪里敢调派人马给刘显。 从张臬的角度,消灭兴化倭寇,不管是俞大猷还是刘显,亦或者是戚继光,反正都是他手下的兵马,自己的功劳并不会跑掉。 戚继光虽然是浙将,可朝廷把他调往福建,那他也就是福建的将领,算是分守副总兵吧。 在谭纶帐前,由刘显向谭纶介绍了兴化倭寇现状,以及明军现在的情况。 兴化府城失陷后,一开始,刘显大军粮草是由周边府县接济,翁时器在营中时,也向周边大户借来一些粮草。 之后,自然是易道潭接过这个差事。 虽然不愿意进兴化府城,可易道潭的公务倒是没有耽搁,倒是让刘、俞、戚三人少了分心去收集粮草的事儿。 虽然不进城,可不耽误公务处理,这或许也是没有科道言官上奏弹劾他的原因。 其实,对任何一个官员来说,履新就要做清理的差事,这兆头可不怎么好,自是不愿意去做。 将心比心,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比较迷信的情况下,其他官员其实都能理解易道潭的做法。 “倭寇扎营五党山,还在许厝扎下营盘。” 谭纶知道倭寇约六千余,却是分守三地,心中不由得冷笑。 此战定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