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内阁都督
皇上金口玉言,已经板上钉钉,下面人等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即可。 行刑日期已定,诸位大臣心里也安定下来,这件事情总算是落下帷幕,也不用担心再牵连甚广,工作可以回到正常轨道了。 皇上向殿前官招了招手,殿前官会意,从后面捧出一件卷轴,躬身呈与皇上。 众人狐疑,兀自猜测这个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将要表达什么内容。 皇上接过卷轴,单手举在空中,道:“谁能猜一下,朕手中这份东西,是什么内容?” 群臣窃窃私语,又不敢大声回答皇上。 “宰相大人,你猜呢?”皇上问李纲。 李纲道:“是圣意,臣愚钝,猜不着。” 皇子自讨了没取,又问屈平:“襄亲王猜呢?” “是压轴好戏!”屈平也跟着和稀泥。 “看来你们都猜不到。”皇上摇了摇手中的卷轴,“罪己诏!这是朕的罪己诏!” 群臣大惊,惶恐不已。 “皇上,您英明神武,何罪之有啊!”礼部尚书急切道。 李纲也道:“皇上,您不必如此!这些都是秦桧一人干下的龌龊勾当,与皇上无关!” 屈平没有说话,皇上之前说要下罪己诏,还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真的今日拿出来了! 皇上将罪己诏放在桌上,向诸位大臣压了压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说:“朕为当今天子,忠奸不辩善恶不分,有违天恩;朕乃一国之君,却亲小人而远忠良,有负臣民;朕乃……人心肉长,肉眼凡胎,和你们一样吃五谷而生百病,自然有失误失察的时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经历磨难,绝难成圣得道。所以,朕,要有这个胆量,承认自己的失误,也为天下作一标榜,共同改进!” 文武百官内心震动不已,皇上竟然有如此魄力,必将更有魅力! 李纲道:“臣等也有失于监察和检举的责任,请让臣等随皇上一起,向天下谢罪!” 屈平道:“臣也有责,秦桧造成今日祸患,全因臣当年没有防患于未然!” 屈平身为受害者,还要承担罪责,众臣感佩不已,纷纷请愿:“臣等都有失职失责,请让臣等随皇上一起,向天下谢罪!” 皇上见众志成城,也是欣慰,如此一来,自己面对天下万万臣民的压力就顿时骤减不少。 皇上道:“好,就加上文武百官。咱们君臣共进退,共荣辱,共创盛世太平!” 百官齐呼:“皇上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屈平内心十分钦佩和欣慰,有赵构这样的好皇帝,大宋就是世界的主宰!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这里,大宋应该还是会前进不歇吧? 早朝过后,皇上将屈平单独留了下来。 等到大家都走了,屈平问:“皇上,何事单独留下臣?” “朕就像问问,爱卿是怎么想的,要把吴璘调为刑部尚书?”赵构认真凝视着屈平双眼,他就怕屈平结党,将来真正成为隐患。 屈平没错亏心事,不怕皇上问,道:“武顺侯在成都位高而权轻,有些大材小用。但吴家名望所在,将他留在边远,终究怕尾大不掉。倒不如趁此机会,将他调入京中权利中枢,看似升职,实则将他送入皇上视线下掌控,实现中央集权!” 皇上定定地看着屈平:“爱卿为何要如此,你就没有一点……私心?” 屈平来自未来,又是一个国粹主义的军人,在这里时代白手起家,没有家族拖累,除了忠君为国,一味地用权利来满足自己私欲,有何意义呢?一日不过三餐,一餐不过五菜一汤,睡觉不过六尺大床。 “臣的家族情况皇上您也知道,若不是萍儿出自皇家,臣与萧露举世无亲。现在,只有皇家才是臣的亲人,从这方面讲,臣不帮皇上帮谁呢?” “你就没有为以后着想过?” “臣当然要为以后着想。”屈平道,“若皇上英明,文武贤达,自然万世太平昌盛,可保我后世无虞。相反,臣若只看中自己权利私欲,终究权势富贵不过三代。” 皇上笑了,说:“你倒是看得很宏远。” “皇上,臣可是您的姐夫,当然帮理也帮亲!”屈平笑道。 “占朕便宜!”赵构释怀道,“吴璘入京了,现在就差吴玠了。” “不,皇上。臣会努力将宁夏王、蒙国公,甚至云南王也帮您请入京城!” 皇上迟疑了一下:“如此……可好?” “皇上,令行禁止,该有京中而出,方保地方不乱。只要权利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妥当,政令调遣自然顺畅,天下便可有条不紊,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皇上向往地点头道:“但愿如此!” 屈平顺梯而上说:“皇上,臣有一个新鲜大胆的提议!” “但说无妨!” “建炎初年,考虑到三省权利过大,因而废弃只留六部,六部之上,如今只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宰相李纲,和一个没有合适职权的我。六部权利增大,任务也繁重。动手的机会多了,动脑的机会也就少了。” “爱卿是什么意思?”电子书坊 “臣建议,六部为执行部门。政令决出,应该在六部之上,再设专门的议政机构!” 皇上不解道:“朝堂之上,不就是议政之机吗?” 屈平道:“朝堂之上,人员众多,终究有些泛泛而谈,难以做精做细。” “如何做精做细?” “各职权部门各司其职,内部商讨意见,结果再上交上辖之所。如此一来,层层管理,统筹兼顾,皇上只需定期和固定的职能部门商讨国情,而不用费时费力的在朝堂上与百官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了!”屈平所提议案,都是根据后世的职能部门来的。 皇上认真思考着,屈平的提议若能有效实施,确实能精简政议,省去自己很多时间。 “有意思,继续说!”皇上道。 屈平层层展开道:“文武并重,但须军政分离,各司其职,用各自最大的精力做好一件事!臣建议,在六部之上,增设内阁府与都督府。” “内阁府?都督府?”皇上好奇起来。 “对。内阁主管内政,都督统筹军机。内阁、都督各官员及六部尚书人选由皇上钦命,六部以下,吏部征求皇上意见后自行任命。” “军事委员会还要吗?” “那是伐金临时成立的,现在我们将有更完善和先进的机构来代替它!” “这内阁和都督府,内部又是怎样?”皇上越听越有兴趣了。 “内阁府与都督府最高负责人官居一品或从一品,其下官员从一品或正二品。内阁府负责人仍旧称宰相,下领六辅相;都督府负责人便称都督,下领六大将军。” “这都督府的大将军,容易跟军中的将军混淆呀……” “那便叫……总兵!”屈平突发奇想灵机一动道。 “总兵?总领士兵?好,这个名字好!”皇上赞同道,“内阁和都督府又怎么和六部以下联系呢?” 屈平请示道:“内阁府下辖户部、吏部、礼部,都督府下辖兵部、刑部、工部。皇上您觉得合适吗?” 皇上思考后道:“合理!都督府掌管军事,兵部为刀兵,刑部乃刑法,工部是利器,互有联系,就这样!” “内阁府与都督府各有倚重,却并非对彼此毫无瓜葛。两部对自己有决议权,对彼此有提议权。” “很好,很合理,很协调!这样的话,朕只要定期和这十位大臣议政就可以了!” “必要时,可召见六部人员。”屈平补充道。 “有分工,才能做精做细,很好。”皇上显然已经承认了这种体制,“内阁宰相就是李纲,都督府都督肯定非抑之莫属!” “谢皇上。” “各部下属,就有些难选了……” 屈平心中有了自己的人选,说:“臣为都督府都督,对自己下属四位人员,有了初步考量。” “愿闻其详。” “兵部尚书吕好问,穆国公岳飞、顺国公韩世忠、烈国公张俊,还有宁夏王李昌佐、蒙国公忽图剌!” 皇上愣了一下,道:“宁夏王、蒙国公?爱卿是要用这种方式,将他们调入京城?” “皇上以为如何?” “如此的话,一来能让他们更有朝廷归属和认同感,二来可以削弱他们在各地的统治力,确实一石二鸟。但是朕有疑问,为什么李昌佐不换成云南王?李昌佐如今掌政不掌兵,实力大不如前?” “一来,云南王在西南还有重要用武之地,二来,显得皇上不是专门为了将他们调离自己的舒适区而进入都督府,也好让他们不作他想,衷心为朝廷为皇上效命。” 皇上感动地看着屈平道:“爱卿真是用心良苦哇!” 屈平鞠了一躬,以示多谢皇上夸奖,又道:“内阁府那边,皇上跟宰相大人再行商量吧,臣就不插手了。” “也好。兵部尚书入了都督府,谁可代替此职?” “刘光世粗中有细,可为兵部尚书。刚直以行事,上行下达,能省皇上不少心。” 皇上颔首同意道:“言之有意,那便如此。明日朕再和宰相大人商讨一下。” “臣也会找机会,事先与宁夏王和蒙国公探探口风,确保此事顺利进行。”屈平道。 “各部门各司其职,若作风懒散,或勾结成党,或互相猜忌,又该如何预防?” “这正是臣接下来要向皇上提议的第二点!”屈平道,“成立监察院,一明一暗,明里监督检查各级官员行政绩效与作风问题,暗里收集天下各种密报,网罗天下形势,掌握天下动向!” 皇上心想这个好啊,监察院能网罗天下明里暗里的情况,不怕贪官污吏,不怕结党营私,也不怕民间聚众乱世,更知天下各国局势,知己知彼。 “监察院好!如何负责,谁来负责?”皇上问道。 “监察院只对皇上负责,上至内阁都督,下至士农工商,皆有权过问。” 皇上担心道:“那岂不是权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