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柳增寿? 乔梦卓低头看着躺在地上的尸体,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刚带着副手来到了苏州城,就看到了柳增寿的尸体?? 这…… 乔梦卓沉声道:“敢问太子殿下,此人如何死的,死之前见过了什么人?” 李承乾:“据柳夫人说,柳增寿昨晚见了两个河南府的人后,就被毒死了。” “河南府的那两个人呢?” “已经在搜查中了。” 乔梦卓沉默片刻,抱拳道:“太子殿下,下官奉命而来,却不想柳增寿提前身死,是以,下官请求太子殿下允许我们参与调查此次案件!” 李承乾没有犹豫的答应了。 他们是奉命来调查事情的,现在当事人已经死了,他们也无法回去交代。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把这件事情弄清楚后,再回长安城,给上面一个交代。 李承乾侧头道:“李将军,麻烦你安排一下,命千牛卫配合府衙行动,尽快找出那两个河南府的人!” …… “柳增寿死了!” “听说是毒死的!” “他怎么就死了呢?!” “……” 客栈内。 一觉醒来的陈庆二人,发现天塌了! 昨晚他们见到柳增寿的时候还是好好的,结果一觉醒来他人就没了! 二人对视一眼,尽皆在彼此的脸上,看到了浓浓的担忧之色。 毕竟。 他们二人是柳增寿死之前见过的人! 柳增寿一死,他们二人定然会被官府盯上! “尽快离开苏州城!” 打定主意,二人回了房间,更换了一身衣服后,便悄然的离开了客栈。 至于存放在客栈内的骏马,二人想都没想直接丢弃了。 快步来到了城门处,就见城门处的官差加大了搜查的力度,每一个想要出城的人,都会被仔细的盘查一番。 陈庆二人的脸色顿时黑了,这样仔细的盘查下,他们根本无法顺利的离开苏州城。 “现在怎么办?” 纪云面有懊恼,“早知道昨天就离开苏州城了!” 陈庆叹了口气,因为柳增寿的手中有账本一事,他们多留了一份心,打算等柳增寿回复了长安来的特使后再离开。 谁能想到,只是一个晚上,柳增寿就死了? 总感觉有人在针对他们! 这种情况下,想要离开苏州城,已然不大现实,倒不如坦然面对。 二人刚回到客栈,一群官差便找上门了。 “陈庆,纪云,河南府人士?” “正是,不知各位官爷找我们有什么事情?” “带走。”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陈庆二人被押走了。 来到府衙,陈庆二人心中一沉。 太子,刺史,特使…… 如今苏州城内的主要人物,竟然齐聚一堂,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启禀太子殿下,陈庆纪云已经带到。” “下去吧。” 李承乾挥了挥手,随口道:“你们谁来审问?” 按理说,柳增寿身死,案件应该交给王韧他们,但是柳增寿又牵扯到了刘洎的事情,乔梦卓二人也是因此事而来。 所以,他们双方谁来处理此事,都有依据。 王韧目光看去,乔梦卓拱手道:“刺史大人,下官想询问几个问题。” “请。” 乔梦卓道谢走出,来到了陈庆二人面前,“你们初来乍到,为何直接拜访柳增寿?” 陈庆:“回大人,苏州城内的粮商,除了王赟外,最大的便是柳家的柳增寿,我们想要低价购买粮食,自然要登门拜访了。” 乔梦卓点点头,再度道:“如今苏州城内粮价几何?” 陈庆:“三文钱一斤。” “河南府粮价几何?” “十文钱一斤!” “为何?” “河南府有些日子没有下雨了,土地干涸,有人传言苏州大水,寿安大旱,所以粮价上涨了一倍。” “你们东家是谁?” “寿安林家。” 乔梦卓点点头,随后便朝着王韧拱了拱手,退回了自己的座位。 众人见陈庆对答如流,不免心中起疑,难道此人当真是河南府那边的生意人? 李承乾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王韧,王韧沉吟着挥了挥手,“先把他们二人押下去,分开关起来。” “且慢。” 纪云沉声道,“诸位大人,我们兄弟二人来此做生意,为何要关押我们?” 王韧淡淡道:“你们昨晚见过的柳增寿,今天被发现死在了书房里,柳方氏状告你们涉险谋杀他人。” 纪云:“这位大人有证据么?” 王韧并没有中纪云的言语陷阱,一脸平静的说道:“依据我朝律法,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本官有权将你们羁押!把他们二人带下去。” 陈庆二人被带走后,乔梦卓率先开口:“王大人,他们二人身份需要核实。” 王韧点点头,“我会安排人去寿安那边一验真伪,不过这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李承乾:“派人通过驿站传讯,加急验明身份。” 王韧拱手:“如此的话,两三天便足够了。” 这时。 负责为柳增寿验尸的仵作,快步走来进来。 “小人见过太子殿下,诸位大人。” “可是有了什么发现?” “小人目前已经确定,柳增寿之所以中毒,是因为他昨晚喝了一碗参汤。但是在厨房查验参汤的时候,并未发现参汤有毒。” 乔梦卓:“按你的意思是,在参汤送到柳增寿书房的过程中,有人在他的参汤里面投毒了?” “正是。” “如此他们二人的嫌疑便可以洗清了……” “未必,看他们二人孔武有力,步履坚定,未必没有折返投毒的可能。” 李承乾听着有些头大的起身,“你们继续推理案件,孤且去城外看看灾民。” “殿下慢走。” …… 长安。 天下报社的匾额,在一阵敲锣打鼓中,被挂在了门头上。 过往的行人,有些好奇的停下脚步,探头探脑的张望一二,却闹不清楚,这天下报社是做什么的。 掌柜徐齐庄一身新衣,满脸笑容的拱了拱手,大声介绍着天下报社。 “文章,趣事,鬼怪,案件……” “只要新奇的,好玩的事情,都可以编写入报,让大家领略一下各位的风采,当今的奇趣妙事。” “但凡被报社选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至少十两银子的润笔费,若是文章做得好,看的人多了,后续还会有一定的分红……” 徐齐庄的各种介绍后,围观的路人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唐朝的识字普及率很低,虽得益于科举的关系,识字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基础摆在那里。 除了达官显贵外,就是一些家境优渥的商人们,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他们子嗣读书识字。 至于贩夫走卒,农夫佃户等想都不要想了,束脩都拿不出,如何拜师读书? 徐齐庄并未放在心上,笑盈盈的邀请着,愿意进去看看的路人们,随后便安排一些年纪不大的顽童,拿着一累累报纸出发,前往长安各处叫卖。 “报社?” “那少年是掌柜的?” “看起来是了。” “我倒要看看,这少年能搞出什么名堂,给我来一份。” 三三两两未曾散去的读书人,好奇的议论着,买下了当日的报刊。 左右不过一文钱而已。 当看到报纸上面的文章,诗词后,几名读书人眼前一亮。 “好文章!” “这注解,定然是出自大儒之手!” “厉害!” “等等,这是……” “苏州灾情,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苏州粮商与黄门侍郎刘洎大人同流合污,哄抬粮价导致苏州灾民险些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