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大宋,我与赵构争天下

第40章 高筑墙,广积粮

   单单烧制水泥筑城,显然是不够的。    在安排宋庆,周帆二人,召集了一千三百余青壮流民,开矿烧制石灰石水泥之际。    韩烈的重心,又放到另一件事情上来了。    那就是研制火药。    无论是守城战,还是野战,骑兵的克星之一,无疑是火药。    相比起烧制水泥,火药在宋代,还真不是什么稀罕物。    至少这个时代,大宋己经的兵杖司就己经能够生产突火枪,以及枪管发射的喷火毒气火铳。    甚至金国方面,在攻陷汴京之后,掳走大批宋国工匠,也发明生产出类似振天雷的铁制火炮。    雇佣兵出身的韩烈,别的本事不敢说。    但自制土炸药手雷弹,以及臼炮的能力还是有的。    臼炮和手雷弹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把火药配方配好了,完全能够进行量产。    不过,不可能事必躬亲的韩烈,自然不能亲自动手去制造臼炮和手雷弹。    为此,培养工匠,设立火药局,也就是势在必行之事。    “伯奋,明日全城张贴告示,招募熟悉火药的工匠,月俸十贯钱。”    “招募一批木匠,月俸五贯钱。”    “招募一批青壮学徒,包吃住,一个月一贯钱,学会后,月俸可以上涨到三到五贯不等,人数暂定为五百人。”    决定设立火药局的韩烈,立即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如今刘子翼,张仲熊二人,负责大肆购买军需物资。    长时间在沂州周边各州收购粮食,硫磺,硝石,桐油等军需物品。    州衙之事,主要是刘子羽和张伯奋在负责。    通判汤尚和,以及各曹参军,己经被韩烈架空,沦为韩烈手中工具人。    “卑职这就立刻安排下去。”张伯奋没有多问,拱手应道。    但现在负责管钱袋子的户曹参军刘子羽,却忍不住问道。    “大人,这个月俸,是不是太高了?”    韩烈摆手说道:“一个青壮劳力,不说赚钱发家致富,但一月辛劳,总要能够养活一家人才是。”    “一贯钱的月俸,也就够五口之家,买一石面米的口粮,所剩之钱,买些盐巴就不错了。”    “咱们身为父母官,不要怕百姓富了。”    “只有百姓富了,钱财才能更好的流通。”    “反之,要是钱财只掌握在了少数人手中,底层百姓贫苦,造成的情况就是贫富差距巨大。”    “社会矛盾就会加剧,富者越来越富有,穷者越来越贫穷。”    “要促进经济繁荣,必须要提高农民和工匠的待遇,对商人采取高额税赋征收。”    “尽量让整个社会层的群体,收入都尽量平衡,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国策。”    韩烈独到的见解,让刘子羽这个将门之家的儒生,听得啧啧惊叹。    但这样一来,又让他产生了新的疑问。    “那官府的钱财,又怎么产生呢?”    韩烈闻言不由笑道:“关税,商税,粮税,难道不是收入吗?”    “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放贷,官府成立钱庄,把钱财放贷出去,收取利息,也能够产生丰厚收益。”    “其次钱庄还可以存钱,收取利息,为商人提供异地服务。”    “比如在沂州存一笔钱,你空手到汴京,凭着本票,就可以取钱,是不是很便利?”    韩烈这看似奇思妙想的说辞,在宋代虽然新奇。    但是在后世,却是普遍的现象。    可在刘子羽听来,却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大人真乃神人也。”刘子羽细想之下,由衷的表示拜服。    韩烈并没有自鸣得意,而是摆手郑重的说道。    “子羽啊,眼下山东局势越来越乱,京东西路各州县,投降的叛军,趁势而起的叛军,越来越多。”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金兵主力随时可能会南下。”    “现在我们就是要高筑墙,广积粮,把手中的钱财都花出去,变成我们手中的粮食,守城的武器,那是生存的根本。”    “城池南北两城,我准备修筑两座瓮城,东西两门,加高到五丈,宽三丈。”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咱们现在把钱财撒出去,储备足够的粮食。”    “再召集收拢大量的流民,给他们工钱,提供劳动所得。”    “他们赚到了钱,才能有钱买粮,也有能力在城中生存下去。”    “这就是高筑城,广积粮的真正含义。”    “而不是靠官府救济,这样我们手中有再多的钱粮,再高的城池,若得不到百姓的拥护,那也毫无意义。”    “咱们啊,只有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调动起来。”    “才能凝聚人心,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    韩烈这一番更深层的解释,让刘子羽再次深深折服。    他是真没有想到,韩烈不但理论知识扎实,连实践能力,也是如此的强大。    尤其是对人心的把握,不可谓不精准。    眼下京东西路,河北方向每天都有大量的逃难百姓,向南方奔逃。    沂州城内短短几天时间,至少有上万难民涌入。    难民要不要接济,如何安置,都是一个大问题。    接济和安置难民最好的办法,不是发放粮食,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份劳动所得。    正所谓济贫不济穷就是这个道理。    眼下韩烈手中有钱有粮,修筑城池,开采矿产,砍伐木材,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官府招募流民,给予工作,发放工资,就能形成良好的循环。    沂州城原本就有七八万人口,韩烈当初来到的时候,安置了西万人口在城中。    这段时间来,又有五万人口涌入城中。    眼下的沂州城,最新统计,人口己经达到十五万。    这对于韩烈来说,不但不是坏事,还是一件好事。    这不,张伯奋张贴出的告示。    仅仅半天时间,就招募到熟悉火药的工匠十九人,木匠五十七人,学徒五百人全部招满。    “把人安置在城南营地,开辟一片空地,建造营房,让他们在其中安置。”    “把火药工匠和木匠工,各挑选十人,前来州衙见我,我要亲自考核他们一番。”    听完张伯奋的汇报,韩烈开口吩咐道。    “卑职这就去安排。”张伯奋拱手答应之余,安排手下胥吏,按韩烈的要求,把人安排到了知州衙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