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近卫步兵第23师按兵不动,秦川马意识到是遇到高手了。 近卫步兵第23师毫无疑问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再加它还配有两个坦克营,实力不可小觑。 原本秦川是想做出一副包围近卫步兵第23师的姿态诱使它前来进攻或是其它苏军来增援索廖内,而德军却可以矛头一转挥师直奔高加索山脉。 谁想他们却按兵不动。 而且不只是近卫步兵第23师不动,整个北高加索方面军都不动。 布琼尼很清楚德军的目标是高加索山脉而不是近卫步兵第23师,所以他是不会为了近卫步兵第23师而抽空高加索的防御的,尤其是高加索一带的防御因为之前刻赤半岛的失败以及顿河一带的布防兵力已经十分空虚了。 但布琼尼知道并不代表秋列涅夫大将知道。 高加索地区被一道由西向东的高加索山脉一分为二,山脉以北的地区称为北高加索,山脉以南的地区被称作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 苏军在这里布署了两个方面军,一个是北高加索方面军另一个是外高加索方面军。 其北高加索方面军实力兵力较为充足,有三个集团军、一个空军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只不过这三个集团军的两个集团军在刻赤半岛被俘了,此时只剩下一个步兵集团军一个空军集团军和直属部队。 外高加索方面军实力较弱,由两个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组成,其的第44集团军在刻赤半岛战役被俘,只剩下第43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 从总体的兵力和态势来看,苏军都占据着优势。 苏军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兵力加起来至少还有三个集团军的兵力,而德军只有两个师,还集在心地带索廖内……如果苏军集兵力进攻,很有可能会将德军在索廖内团团围住使其无法动弹。 秋列涅夫大将看准了这一点,他马发电报给布琼尼:“布琼尼同志,德国人驻守在索廖内围困近卫步兵第23师,我们难道这样坐视不理吗?如果我们不增援的话,他们会像刻赤战役被包围的几个集团军一样最后不得不选择投降!” 布琼尼的回电很简单:“德国人的目标是高加索!” “我知道他们的目标是高加索!”秋列涅夫回电:“可是他们在进攻高加索前为什么不能选择先消灭近卫第23师呢?” 布琼尼这一回干脆不回电了,或者也可以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其实布琼尼很聪明,因为如果德军进攻近卫第23师的话,那么会损失进攻高加索的时间,尤其是近卫第23师还驻守在原地不动,一旦德军进攻近卫第23师……苏军可以利用塔曼半岛的特殊地形在狭窄地带封锁住德军。 所以,只要近卫第23师按兵不动,德军是不可能进攻近卫第23师的,除非德军放弃进攻高加索。 但秋列涅夫又有另一番想法,他继续致电布琼尼:“德国人擅长‘闪电战’,如果我们能将他们包围在索廖内,他们会失去机动的优势陷入苦战,所以布琼尼同志,我需要您的配合!” “我建议你按兵不动,秋列涅夫同志!”布琼尼回答:“德国人最需要的是速度,如果你能利用外高加索的地形层层筑壕阻击,他们至少要几个月才能打到巴库油田。” 布琼尼说的对,这虽然是一种保守、传统的打法,甚至还是一战时的阵地战思想。 但有句话叫“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是好猫”。 战术无所谓土不土或者过时不过时,只要能因地制宜适合当前的战局是好战术。 外高加索地区群山环抱,重重叠叠。山与山之间还有片片小湖,瀑布星罗棋布地形十分复杂,只要外高加索方面军利用地形筑防,德军不过两个师另加一个步兵团和一个坦克团,任它在其也翻不起大浪来。 但年轻气盛的秋列涅夫大将当然不会这么想。 见布琼尼不配合,秋列涅夫主动给斯大林发电报请战,并委婉的在电报里说布琼尼的战术过于保守、消极防御,这时更应该主动出击尽可能的限制德国人的前进作战空间等等。 行军作战有时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有一大套的军事理论去支撑,身在其的人很难分得清哪个是对哪个是错的。 斯大林一看,觉得似乎真像那么回事,布琼尼是个从一战打过来的老将已经没有年轻人的那种锐气了,而秋列涅夫大将却是血气方刚(五十岁),于是一个命令下来,让北高加索方面军配合外高加索方面军向位于索廖内的德军发起进攻。 于是,德军的机会来了。 此时索廖内可以利用的物资基本都让德军利用起来了。 缴获的海鸥战机,从拉脱维亚、芬兰等仆从国那紧急运送一批批的飞行员来将战机开走,有些熟练的飞行员甚至直接留下来把海鸥战机改下涂装编入德国空军。 不过这些战机一般都只能做为侦察机使用,原因不用说了,一方面是因为飞行速度与德军的bf、fw相差太多,无法协同配合,另一方面是容易误伤,算涂装改了但机型却无法改变。 汽车根本不需要另外再找驾驶员,德军素质高,部队里会开车的不少,很容易能找到驾驶员。 坦克则需要空运乘员来,这原本不是什么问题,第22装甲师在刻赤海峡那边,坦克乘员有的是。 问题在于索廖内的坦克五花八门,有英式坦克、美式坦克、苏式坦克,有用汽油也有用柴油的,火炮口径不一样枪械子弹也不一样。 这其尤其是英、美坦克,在苏德战场德军对其很陌生。 不过好在第一步兵团在非洲战场见多了英、美坦克,其甚至还有不少人会开,与第22装甲师的坦克乘员们交流一番,很快能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