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把构想的地堡城市图先给郝玲珑看了,郝玲珑看了之后说:“这么大的城市能住几百万人吧,万一掉块大石头,一下子死光光。”说完这话之后掐了自己嘴巴直骂自己臭嘴。 林培笑道:“你说的这个问题我还真考虑过,看见四面的山脉了吗?可以埋设导弹井,全天候监控太空。总之,这座城市真要建造完成至少需要很多年,这才是重点,咱们可以建造一点住上一批人,然后再去建造。地堡式建筑是减小风险的最好方式,既能构造出个小环境,又能充分应用各种能源,比如说太阳能、风能。等到火星的气候完全适应人类生存,我们就可以从地下走出来。” “嗯,这个办法不错,不过假如数年之后,这个大坑会不会被水给淹了?” 林培指指图上的参数:“这里有防水层和排水系统,既然是百年工程,肯定要考虑到后来会遇到的情况。” 两人把建设地下城的方案给恽指挥长看,征求他的意见,因为现在生存是第一位,建设这个地下城就能很好先解决食物的燃眉之急,尽快建设一个宜居的小环境是必须的。 这里制造玻璃的原料十分丰富,完全可以造出坚固防撞击的玻璃钢,以玻璃覆盖在地下城顶端,既可以采光又能在上面覆盖太阳能板,为地下城提供电力。 恽指挥长召集所有的专家和工程师研讨,最后一致通过建设方案。工程小组着手开进陨石坑开挖地下洞穴作为小组的工棚使用,整个地下城建设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中。 地球上发来个绝好的消息,程将军全力支持秦山基地和恢复建设,并开始建造另外一艘飞船作为运输飞船。目前火星基地上有三艘飞船,第一艘飞船燃烧已经用尽,第二第三艘都不是很多,并不能够返回地球之用。 所以一方面他们得想方法开采这里的燃料,另一方面要想办法使用新动力,旧的推动器速度太有限了,不适合长距离旅行。负责研究新动力系统的是高建军一行七人。 但是高建军这个人实在是迂腐,自他接手新动力系统研究以来仍然幻想从传统的后推进系统上有所突破。 还不如第二批来的一个叫张迎翠的老专家对新系统的理解,林培把新系统思路一提出来,她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借鉴了大量的飞机制造实验资料,写了一篇开行性报告,林培看了之后立即跟恽指挥长拍板任命张迎翠为动力研究小组长,带领小组尽快研究。 林培还把最大的空间给了动力小组作为了实验室,从研究到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研究必须走在前面,也许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这种投入是必须的。 张迎翠的报告也给了林培一种全新的思路,原先他提出爬绳式推进器,实际上是让宇宙能量从圆环中间通过,形成一种反推能量,促使飞船向前行驶。而张迎翠的思路是在他的思想上更高了一步,前期可以使用分离式推进器,将圆环分成三个或者多个圆环状,主要是便于起飞和降落,飞行至外太空时,缺口处可以形成封闭式电离层,这样圆环状推进器就完成了。后期可以制造出电离层直接形成圆环状。当然这样的设想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林培在给地球接收站发送信息时提到毕扬,让安平一定要让参预到航天建设,因为当年找到蓝藻她立了首功。同时让安平注意在寻找这样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深蓝儿童”,有这样的特殊人才,会使研究和发展少走许多弯路。林培就是个有特异功能的人,他太清楚特殊才能对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从土豆种植中得到启示,第二批实验种植的植物是也是根茎植物——白萝卜,同样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长出的萝卜大的惊人,更重要的是这类根茎植物可以汲取土壤中大量的水。白萝卜被当作水果供应。随后又种植几批其它根茎植物也先后取得了成功。 到第一百三十一天,蓝藻已经覆盖了七十五平方公里,基地附近的风沙得到非常有效的遏制,但是对全球的气候并无多大影响。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遇到所谓的入侵者,但是林培仍然十分担心大面积绿色的出现会招来不怀好意的人。 自从他们来到火星还从来没有大范围勘探过整个星球,当然不会知道这里是不是还有所谓的火星人。数年前有探测飞船发现火星上有残存的建筑物,还有的国家在月球上发现大量的地下建筑和巨大的飞船遗骸。 还有科学家称外星人已经死了数百万年,不然以他们先进的科技力量不可能放弃这里。 这存在着一个悖论,如果外星人确实存在,为什么不再改造这里?他们放弃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可能建造完成后就跑掉了,这讲不通。如果不存在外星人,那些遗迹又从哪儿来?外星人不可放弃可以生存的地球跑到更远的地方。所以这个事情无法解释。 虽然没有外星人入侵的迹象,但林培一点也没敢放松,考虑在陨石坑附近建造巨炮以保护地下城。 但是因为没有武器专家,而且人手又不够,不得不延迟。 从渺远的太空中又传来更多的信息,但是发来的信息大多是不连贯的片断,纵然林培脑洞够大,也难以理解其意。 其中的几段信息让他很紧张:“发现……集结……攻击……占领……” 他有时在想,如果毕扬在身边就好了,至少她可以根本这些发来的信息闻闻是不是打算攻击占领火星,可是现在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没有几年时间,毕扬不可能来到火星上。 林培每天都会过问下新动力研究进度,没事就跟张迎翠探讨飞行器的问题。跟这位老专家聊的越多,他就越了解航天发展,她是参与研究第一艘和后面几艘飞船的专家,对飞船上动力问题了若指掌。刚开始是参照外国飞船的推进模式,后来是推陈出新研究出自己的东西,但是动力推进学的基础一直是建立在航空飞行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航天器参照的都是飞机的原理。 外太空距离遥远,所以即使人们在发明了飞机之后也不可能制造出航天飞机进行超远距飞行,推进器和燃烧就是瓶颈,一时根本无法突破。利用宇宙自有能量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这是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参照,只能摸索着前进。 林培坦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等你造出一艘这样的飞船,我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想要攻击我们?” 张迎翠大吃一惊:“你从哪里听说有人要攻击我们?” 林培拿出记录下的太空信号:“你看看吧。” 张迎翠翻看了多达几十页的记录:“你怎么搜集到这些信息的?” “我有个特殊的太空信号接收器,跟原先罗斯教授教我一样,她是监听太空脉冲信号发现了自然语言,我是从她那借鉴来的。” “帝国大学的那个罗斯?”张迎翠笑道:“那个疯丫头,她可是我的学生呢。”原来张迎翠还当过太空动力系教授,罗斯曾经做过她的学生。直到她调到航天部研究飞船,罗斯还经常跑去找她请教问题。 “只是这丫头后来跟她爸爸转行学了语言,其实她是个很有天赋的人。”张迎翠说到罗斯弃动力跑去学语言,还有些惋惜。“如果她参预进飞船的研究,也许会有更大的进步,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但是如果研究这么枯燥无味的东西没几个疯子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