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漠北大战
茫茫大漠,戈壁相连,大风一起便沙石扑面,直叫人睁不开眼睛。即便环境如此恶劣,但匈奴人为游牧部族,历代逐水草而居,早已适应了大漠的气候。但一场河西之战,一下子就失去了水草肥美的河套之地,不仅让匈奴部落叫苦连天,就连伊稚斜单于对于本部的连连败退也是一筹莫展。 夜风起,篝火的光明明灭灭,毡帐内伊稚斜毫无睡意,一囊酒早就喝光,依然愁眉不展。守卫的军士忽然进帐,垂首恭声言道:“单于,自次王胡阿儿帐外求见。” “胡阿儿?”伊稚斜自语道,“他在汉军日久,莫非有破敌之计?”想及此处,伊稚斜忙道:“快请!” 这胡阿儿,本是匈奴小王,后因战败投降大汉,改名赵信,被封为翕侯。后又因交战,为匈奴所败,而此时匈奴内部伊稚斜早已替代了先前的军臣单于,故此赵信复投匈奴。因其在汉军日久,熟悉汉地军情,伊稚斜单于将自己的姐姐嫁与赵信为妻,并封为王,与其共图大业。 此时赵信正挑起帐门走了进来,只见他入帐后便单膝跪地,双臂交叉,向着伊稚斜行叩拜礼。伊稚斜笑道:“自次王深夜求见,可是有要事见本王?” 赵信道:“前些时日见我王为汉兵所忧,小臣已有一计献与我王。” “哦?本王愿闻其详!”伊稚斜忙起身示意道,“快快坐下说话。” “谢我王!”赵信盘腿坐在毡毯之上,侃侃而谈:“我王可知春秋《孙武兵法》为中原兵法集大成者,其中‘军争’篇有语云: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河西一役汉军得胜,自然气焰嚣张,认为我军无力反击,不如我军反其道而行之,先以小部势力扰汉军边境,尔后大军退居大漠以北诱敌来攻击,待汉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际,再行攻击,必然置汉军于死地!” 伊稚斜听得连连点头,不住赞道:“好计!好计!” 夜间大漠的风沙掠过一顶顶帐篷,呜咽之声不绝,伊稚斜和赵信谈兴正浓,只余帐外篝火噼啪作响。 ---- 入秋,伊稚斜派出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分入右北平及定襄,杀掠当地百姓千余人,却并不恋战,浩荡而去。 战报很快传到长安,此时刘彻正端坐御案前朱笔批阅,听闻奏报勃然大怒,挥手就将眼前的一盏热茶掷于地上。随着啪的一声,茶水四溅,茶盏被摔成几片,而随身伺候的小黄门则吓得抖如筛糠,伏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 “速传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御史大夫!”许久,小黄门方才听得御旨,忙应了声‘诺’,便急匆匆退了出去。 ---- 不久,朝廷币制改革,重铸三铢钱替代半两钱,变相剥夺豪绅手中的货币,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实行盐铁专卖,进行垄断经营。这些变革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筹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大战,一触即发! ---- 春寒料峭,冰雪未融,十万大汉铁骑整装待发。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同时启动四万备用战马及十万步兵及转运夫,负责运输辎重及粮草,保障后勤。 这一战,志在必得! ---- 赵信得知汉军来攻,不禁笑道:“汉兵果然中计!” 伊稚斜单于随即将部众人畜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而留下精兵待于漠北,专候汉军前来。 ---- 卫青率军兵出定襄,出塞后精兵疾进,从俘获的匈奴处得知了伊稚斜单于的确切驻地,便令李广率部从东路迂回策应,出击匈奴军侧背,而自己则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卫青先以武刚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派出五千骑出战,战至日暮,待大风骤起,沙石扑面之际,卫青趁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 伊稚斜见对方兵强马壮,又是卫青领军,不敢恋战,急率精骑数百,向着西北方向突围而逃。卫青得报立即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继进。单于出逃,匈奴自然溃不成军,面对气势高昂的汉军顷刻间乱成一盘散沙,溃散而败。 战至天明,大军追出去二百余里,未能追上伊稚斜单于,沿途歼敌一万九千余人,行至寘颜山赵信城,截获匈奴大批屯粮,补充了军队。而李广部因为迷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导致合围单于的行动功亏一篑。 霍去病部兵出代郡,深入漠北二千余里寻找匈奴主力。霍去病携带少量辎重粮草,驱使所俘获的匈奴人为前锋替大军开路。这样做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来随身辎重不多便于快速轻装前行;二来任用这些匈奴裔武人在茫茫大漠不仅不会迷路,还能取食于敌,节约随行粮草;三来更可知敌营底细,知己知彼,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茫茫大漠一路过去,霍去病活捉了单于重臣,诛杀了北车耆王。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与匈奴左贤王部相遇,一场大战过后,大败匈奴军,俘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以损失一万本部的代价,前后共斩获匈奴七万余人,左贤王部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左贤王率亲信弃军逃走,霍去病挥军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祭地,大胜而归。 经此一役,匈奴元气大伤,只剩伊稚斜单于悬孤漠北,漠南再无王庭。 ---- 战报八百里加急,一次次报往未央宫,刘彻大喜过望。卫子夫与卫少儿自大军出征,便日日记挂卫青与霍去病的安危,得知战报也终于安下心来。 大军凯旋而归,长安城一片沸腾,百姓夹道欢声雷动,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未央宫前门,刘彻率百官相迎。旌旗飘飘,铁甲归朝,卫青与霍去病一身戎装,并驾齐驱,见得天子仪仗即刻翻身下马,趋步上前跪拜道:“臣卫青、臣霍去病,叩见陛下!吾皇长乐未央!” “两位爱卿,快快起身!”刘彻亲手扶起两名骁将,满面笑容,“卿等不负朕望,朕甚是欣慰!此行劳顿,待与有司交接后,朕论功行赏!” “谢陛下!”卫青与霍去病起身,恭声言道。身后数万铁骑旌旗猎猎,刘彻望着眼前这支捍卫大汉国土的将士,心下肃然,眸中却渐渐浮上一丝深意。 ---- “骠骑将军霍去病,以弱冠之年,立不世之功,加号大司马,掌邦政,代太尉之权。俸禄与大将军等,加食邑五千八百户!” 金殿之上黄门侍郎继续宣读圣旨:“大将军卫青,骁勇善战,加号大司马,掌邦政,代太尉之权。然其部贻误战机,导致围合单于功亏一篑,朕念其忠心可嘉,功过相抵,不得益封!” 这两道圣旨下得殿上百官面面相觑。大将军卫青素来深得圣宠,多年来战功累累,漠北之战也是带功而返,却只加封了一个大司马的头衔,不仅没有实际的赏赐,反而添了一个围合单于失败,贻误战机之罪。再看骠骑将军霍去病,确实军功卓著,加号大司马,又加俸禄又加食邑,如果没有卫青封赏的对比,一切理所因当。可就是有大将军功过相抵之说,方才显得圣恩隆宠,大有后来居上之意。 接下来的旨意的下达,越发印证了满朝文武的猜测。 霍去病部随军校尉李敢升至郎中令,并封关内侯。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随霍去病北征,被封符离侯。就连收编的匈奴部将立了功都逐一按功论赏。唯独卫青一部,不论功劳,将领军吏无一人封侯。 旨意宣读结束,一片压抑般的沉默,好在卫青无半分神色改变,出列朗声道:“臣卫青谢陛下!” 霍去病见舅父下跪谢恩,也跟着出列,“臣霍去病谢陛下!”其余殿上受封人等一一下跪谢恩。 刘彻端坐大殿之上,冷眼旁观诸人反应,心中暗自冷笑,卫氏一族果然在朝中已是树大根深,自己若再不恩威并施,长此以往定然又是祸患。 “朕如此赏罚,众将可有异议?”刘彻望向群臣,天子仪容不怒而威。 “臣等无异议!” “那就好!”刘彻沉声道:“朕素来赏罚分明,即便是贵为大司马大将军,朕依然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朕之朝堂无一人例外,众卿谨记!” “臣等谨记!”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胆识过人,封狼居胥,深慰朕心!尔等宜学之,作战必不能因循守旧,须因地制宜,灵活机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能位列朝堂的都非普通人,皇帝这番话说的如此明显,其尊霍抑卫之意还有谁人不明?故此纷纷附道:“陛下圣明!” 这一席话,卫青听在耳中,记在心中,跟随皇帝十数年,他如何不知皇帝忌惮什么。出征多年,战功累累,他早已看淡身外浮名,只是因为一己之身,让跟随自己东征西战的部下受到牵连,未能因功封侯,这才是他愧疚的地方。只是如今朝堂之上,天子意决,他已不能再为部下争取原本的荣耀,心里不由暗自叹了口气。 下了朝,朝臣三三两两散去,霍去病走近卫青,抿了抿嘴迟疑说道:“舅父,刚才在朝堂之上,去病并非有意抢舅父功劳,只是…只是…” 卫青笑着打断道:“去病,你看舅父是小器之人吗?再者本就是舅父所部大漠迷路,以至延误战机,舅父又如何会心有怨怼呢?” “舅父心胸宽广,是去病的不是。”霍去病笑着赔礼,继而道:“舅父,再过几日便是你的生辰,去病得了一件好宝贝,过几日送去舅父府上。” “哟!你这小子还记得舅父生辰啊!”卫青笑道,“是何宝物,让大司马骠骑将军都如此看重啊?” 霍去病戏谑一笑,“舅父你要相信大司马骠骑将军的眼光呀,等你生辰那日就知道啦!” “好!”卫青哈哈一笑,甥舅并肩一同朝宫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