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账册,一本简单记录英国公府产业的账册。 里面列举了庄园、店铺、酒庄、土地的具体地址,还有国公府粮食和银两的具体数量。 账册很薄,寥寥数页,却把国公府的底细掀了个底朝天。 崇祯皇帝脸色凝重,已然明白张之极的意思。缓缓抬起龙首,龙眼紧盯着这个纨绔子弟,仿佛要重新认识一般。 张之极坦然一笑,苍白的脸上有一丝潮红泛起,他俯身恭谨说道:“陛下,此乃英国公府两百余年的积蓄,足够十万大军一年之需。 臣愿借助给朝廷,供陛下随意调度,以解当前燃眉之急。” “为何?” 纵使已经有心里准备,崇祯皇帝还是霍然起身,高声问道。 这可是真实的毁家纾难,如今就活生生出现在眼前,怎么不令崇祯皇帝惊讶,又怎么能不问个清楚? 要知道,这是足以写进史书,可以大肆宣扬的大事啊! 可是,原本的历史上根本没有此事呐! “陛下,勋贵世家,与国同休,无分彼此。只要大明在,只要臣的爵位在,英国公府稳若泰山。” 张之极坦然答道,紧接着眉头微皱,眼中掠过一丝阴翳继续说道:“如此浅显的道理,可惜京城勋贵子弟都忘本了。 臣在先父的庇护下,一生虽碌碌无为,却不敢忘却此理。 不说别的,如果让鞑虏入京,臣一家数百口,又能留得几人?府中千万之财,又能剩下几许?” 听完张之极的诉说,崇祯皇帝真正动容了,缓缓坐下,手指敲打着龙椅,肃然称赞。 这个纨绔子弟不简单呐! 思路清晰,政治正确。 估计是因为死的早,没有碰到本尊纳捐的时候。 否则,又会有另一番景象。 同时,崇祯皇帝也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英国公始终为勋贵之首。 看看他们祖孙九代做的事情。 第一代张玉就不说了,一生战功赫赫,,为明成祖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代张辅更牛逼,很早的时候,就随父亲参加靖难之役,三次平定安南,灭亡了交趾,三次跟随明成祖,北伐蒙古,威名赫赫。 明成祖死后,接着辅佐三代君王,最后年纪大到不行的他,跟随明英宗北伐,死在了土木堡之变。 作为一个四朝老臣的伟大将领死在了战场上,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到死。 第三代张懋,一上来就赶上了大明朝天翻地覆的时刻。 在未来的岁月中,张懋始终手握重兵,成为京城的护法门神长达四十年。 无论哪位奸臣上台,从来没有人敢惹他,死后追封宁阳王。 第四代张仑,张懋的孙子,越过了老爸,成为英国公。太平期间,没有特别突出成绩,可在位期间依然权高位重。 第五代张溶,除了依然位极人臣外,最出名的是他成为骂神欧阳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 要知道,被欧阳一敬弹劾的官员不计其数,干掉侯爵一人、伯爵两人,巡抚总督更是数不胜数,唯独张溶作为英国公爵欧阳动不了。 第六代张元功,在万历皇帝的手下,算是平庸一些,安安稳稳渡过一生。 第七代张维贤,张之极的老爸,又是不得了的角色。 历经四朝,在位期间,一直领导中军都督府,把持京营,巩固京都。 在明末乱七八糟的政坛局势中,连魏公公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一直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泰昌、天启、崇祯三位天子,都是他亲自抬轿子扶植走上舞台。 第八代就是这个张之极,原本以为不怎么样,如今看来,也不简单呐。 第九代是他的儿子张世泽,末代英国公,根基浅,其实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能做的就是陪同皇帝一起为国殉国,不逃不走不降。 把历届英国公梳理一遍,崇祯皇帝瞧着病恹恹的张之极,眼里却跳跃着兴奋的火花。 虽然不知道这家伙什么时候翘掉,可崇祯皇帝打算重用了。 能用多久用多久,实在不行,扶持他的儿子张世泽。 谁叫人家家里传统好,政治觉悟高,这样人不用,那用谁? “爱卿满门忠心体国,深明大义,朕心甚慰!” 崇祯皇帝夸奖一句,拍打着手里的账册,一脸玩味地说道:“爱卿府里的粮饷,朕分毫不取。 可是这酒庄里的美酒,朕要征用,日后和将士们痛饮庆功酒。” “一切皆由圣意!” 张之极先是一愣,继而长叹了一口气,他是玩坏了身体,可脑子是清楚的。 原来陛下威逼皇亲勋贵借助,不过是试探人心之举。 可笑他们,犹不自知! “张爱卿,朕要你执掌京营,统领禁卫,协同兵部部署京城防务,你意如何?” 龙椅上,崇祯皇帝笑眯眯的问道。 “只要陛下不嫌臣愚钝,臣愿供驱遣! 另外,国难之时,张家子孙责无旁贷,理应出力出命。犬子别无所长,唯有一腔热血,愿为大明洒之,愿为圣上效命!” 在关键的节点上,张之极没有推脱,立马应承下来。 同时,他也提出让儿子出仕,明显是为儿子铺路。 张之极的这种心态,跟华夏千百年来做父母的一样,老子不行了,希望儿子行。 “好!英国公高风亮节,令郎愿为大明效力,朕心喜之!只是……大明不仅需要令郎,更需要英国公为国效力。” 听完张之极的话,崇祯皇帝哈哈大笑,心情高兴得无以复加,简直酸爽得不要不要的。 瞧瞧人家,这话说得多有水平,多让人高兴。 如果是一个酒囊饭桶,哪里说的了这样的话? 很明显,这是一个被埋没了的人才啊! PS:诸卿,今天还有,不要走开,情节铺开了,一切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