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郊,十余万魏军进行誓师后,护着高义欢的车驾,向东进发。 长安城东十里外,长亭里,魏国众多重臣,站在亭外,目送东征大军走远。 李岩、陈名夏等大佬,看不见皇帝车驾后,纷纷离开长亭,反回城中,处理公务。 人群中大理寺右少卿吴应箕,拉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黄宗義,“太冲兄,我等回城吧!” 黄宗義微微颔首,见大群官员跟随陈名夏回城,脸上冷笑一声,对身后几人道:“走,去晓园,我有话说。” 黄宗義是黄尊素之子,其父乃早期东林骨干,因为弹劾阉党魏忠贤,罢官被杀,乃东林七君子之一,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黄宗義子承父志,师从东林大佬刘宗周,他自然也是东林的人,而东林在掌握大权后,早已不是杨涟、左光斗时代的东林,逐渐变成了一群党同伐异的政治流氓团伙,并且盛极而衰,四分五裂。 如今东林党人,一部分在南明,一部分在大魏,还有一部分隐居于江南,不再是一个整体。 由于东林名声与阉党一样,都不太好,所以已经不可能从新翻身。 如今东林党已经成为历史,可是江南士绅还是需要有人说话,于是代表东南士绅和商贾利益的南党孕育而生,不少东林党人便又混入了南党之中,他们政治斗争经验丰富,黄宗羲与吴应箕加入南党后,立时就成了南党的两大智囊。 晓园位于长安城东南角的曲池坊,靠近芙蓉池,是一处私人院落。 院子布置十分典雅,照搬苏州园林的景致,主人花了大价钱,从江南运来奇石、砖瓦,修建了这座林园。 这座院子是浙东巨富,沈家派人建造,自己也不住,就是用来招待江南籍的一些大臣,以及赶考的江南士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游玩,聚会之所,以解乡愁。 这时黄宗羲与吴应箕走在院子里,穿行于移步换景的庭院中,黄宗義抬头看着院子长廊雕梁画栋,房屋飞檐斗拱,感叹道:“这间晓园,沈家花了不少心血啊。” 吴应箕也感叹道:“是啊!据说这里的一砖一石,就连甬道上的卵石,都是自江南运来。” 黄宗義微微颔首,“只可惜有形无神。”说着一行人到了一座阁楼下,黄宗義遂即道:“楼上去。” 几人上了阁楼,窗户打开,可以俯视林园,同时也可远眺不远处的芙蓉池,景色远近不同,风景甚好。 这时众人在红木桌旁坐下,主人家让人端上来备好的酒菜,下人退下后,几人才开始边吃边谈。 吴应箕道:“太冲兄叫我们过来,是否是商议应对北党的事情!” 黄宗羲微微笑道:“楼山兄不要急,先吃菜,尝尝这鲈鱼!” 吴应箕放下筷子,面带忧郁道:“太冲兄,我吃不下。军资案我们虽未有损失,但是北党也成功化解了危机。现在他们势大,马上就要年底京察,吏部考功科主事扬廷芳是杨永裕之子,铁杆北党,由他主持京察,北党必然会借机排除异己。” 京察是大魏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规定三年一次,按着官员的成绩,评出称职、勤职、怠职、渎职四等,成绩好的升官,成绩差的下课,可以说谁掌握了京察,就掌握了官员升迁留任的大权。 若是北党要借着京察,整治南党,必然会有大批南党官员被评为怠职、渎职,得不到升迁,甚至因此丢官。 当官的大多有点儿问题,用京察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不仅杀伤力巨大,而且正规合法。 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高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升官发财和权力来的,他们在朝中结党,也是为了利益和混得更好。 北党掌握京察,政绩差点,只要是北党,就能通过,而其他人则会受到刁难,时间一长,南党官员必然会有人转投北党。 现在朝中北党势力强大,又掌握京察,形势相当严峻,吴应箕很担心,不过黄宗義听后,却笑道:“楼山兄,你可以放心,我料定北党必定土崩瓦解。” 吴应箕不解,竖眉道:“这话怎讲?北党有勋贵支持,朝中大半官员都是北党,军政大权都被他们控制,地方上也有强援,再者陈名夏乃是陛下心腹大臣,辅佐陛下多年,深得陛下信任,想要搬到北党,怎么可能?” 黄宗羲捋着胡子,“北党在朝中势力再大,依附他们的人再多,只要我们获得一个人的支持,就必胜无疑!” 吴应箕道:“谁?” 黄宗義道:“皇帝!” 吴应箕沉声道:“陛下与陈名夏相处多年,他背后又有勋贵,皇帝怎么可能支持我们?” 黄宗義心有成竹道:“在权力面前,相处多年不算什么,只要我们给陈名夏按上一个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的罪名,北党必定土崩瓦解。” 吴应箕惊道:“可是陈阁部并未谋反呀!” 黄宗義道:“岳飞亦没有图谋不轨。” 吴应箕明白了黄宗義的意思,这是要拿出当年东林党的本事,党同伐异,不管是事实如何,先泼脏水了。 吴应箕沉默片刻,压低声音道:“太冲兄大算怎么做?” 黄宗羲沉声道:“其实现在皇帝对陈名夏和北党已经不满,朝中李阁老也对北党有意见,而我已经知道一件事情,只要安排妥当,等皇帝回来,便立刻参他一本,必定能击败北党!” 说着黄宗羲站起身来,走到窗户前,胸有成竹道:“届时北党一倒,朝廷便须用人,我便可运作老师入阁,逐步控制朝廷,我们东林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 吴应箕道:“皇帝对付了北党,恐怕也不容忍我们南党壮大。况且皇帝对东林素有成见,恐怕不会容忍我们!” 黄宗羲道:“所以此事要做的隐秘,我们也要保持隐秘,不能被皇帝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