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28章 秩序的边疆
俞大猷没有回答陆二的问题。 他看着蔓延杂乱的秋草,和远处的边际线纠缠在一起。 驰马奔腾在广袤的草原上,会有一种行走在文明边界的感觉。 在河中堡待的久了,俞大猷有了不少思考。 “陆壮士,这是你第一次来草原吧?” 陆二愣了一下,接着点点头。 他成年以后就在京师做锦衣卫,就算是出京办差,也基本上都是去的大城市,这也是他第一次来边疆。 “当年在京师,苏相公来牢狱中见我,那时候朝廷还没有定罪,苏相公告诉我朝廷十之八九要将我发配边疆。” “苏相公洞见千里,果然如他所料我来了大同,见到了这河套的草原。” 陆二疑惑的看着俞大猷,不知道他为何要说起这件事。 俞大猷说道:“在狱中离别的时候,苏相公曾经和我说过边疆。” 陆二如今非常崇拜苏泽,俞大猷谈到了苏泽,他忍不住问道:“苏相公怎么说。” 俞大猷说道:“苏相公说,边疆是文明和秩序的边界,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秩序才是少数那一方。” 陆二愣了一下。 俞大猷指着南面说道: “长城、朝廷、律法、典章,先王们和圣贤们构建的秩序世界看起来很大。” 俞大猷又指了北方草原的天际线说道: “但秩序的疆域就在这里。” 俞大猷出身于福建,世袭军户,其实年少生活还算是不错的。 后来中了武举人,仕途也都是顺畅的。 他虽然爱护士兵,但那是一种出于兵法学习的本能行为,这只是他作为一个合格将领的“表演”。 但是这一次的发配河中堡,俞大猷见到了戍卒的生活状态,他对于基层士卒的想法完全变了。 他见到了残酷的边疆战争,蒙古骑手们能为了一车粮食截杀河中堡士卒。 汉人的士兵们也可能为了一批羊杀死牧民。 杀良冒功,在这边疆是常见的事情。 而一座军屯或者坞堡从地图上消失,也不过是过往商人嘴中无关紧要的传闻。 这就是边疆,与其说是秩序的疆界,不如说是野蛮的战线。 俞大猷突然问道:“我儿子在苏相公麾下效力吧?” 陆二连忙说道:“少将军如今是第三旅的旅长,指挥戚家军在广东作战。” “戚将军?戚元敬也投了大都督了?” 陆二说道:“戚将军只是在大都督那边养病。” 俞大猷咧嘴一笑说道:“那是早晚的事情,有戚兄弟在,还有我那林家侄儿,再算上我那不成器的犬子,大都督麾下不缺人了。” 俞大猷说道:“我想要留在这里。” “留在这里?” 俞大猷点头说道:“我听往来的客商说,其实河套地区还有不少汉人的军屯坞堡,他们都是当年大同镇内撤后,依然不愿意离开故土的汉人。” “有的坞堡中的家谱能追溯到汉代,有些则是唐镇朔方兵的后代。” “除了汉人,还有不少早就已经汉化的蒙人、羌人,他们说汉话,习汉俗,和我们汉人无异了。” “俞将军是想要招募这些人?” 俞大猷说道:“是的,我读过苏相公不少文章,其中蛮夷华夏论,是俞某最喜欢的文章。” “重新高举诸夏精神,开拓文明边疆,这是俞某愿意做的事情。” “我在河套地区有些名气,应该可以拉起一支队伍来。” 陆二想了想,突然说道:“那陆某也想和俞将军一起!” “你不用回去给苏相公效力吗?” 陆二笑着说道:“苏相公麾下能人如云,又怎么缺我一个人,我也想在草原看看,到底文明的疆界是什么样的。” “好!” 俞大猷调转马头说道:“前面就有个汉人的坞堡,我曾经在那里换过粮食,我们就先去那边坐坐。” 福州,大都督府中。 苏泽盘弄着儿子,低声说道: “文明和秩序,在文明世界中仿佛是太阳升起一样理所当然的存在,只不过是我们人类世界小小的方舟罢了。” “你爹我,就是为了不让这艘方舟撞进混沌。” 方若兰突然出现,破坏了苏泽难得的亲子时光。 “谭子理来了。” 苏泽将儿子递给妻子,方若兰问道:“刚刚你们父子在说什么呢?” 苏泽笑着说道:“童话。” “童话?” “开蒙的故事。” 方若兰微微点头,脸上挂着笑容,只看到儿子眼珠转着,也不知道在看着什么。 面对一身风尘仆仆的谭纶,苏泽用最高规格接待了他。 “谭公!” 谭纶连忙说道:“大都督在!不敢称公。” 苏泽拉着谭纶进入正堂依然说道:“那日放归谭公的时候,徐文长就劝我,说谭公是文武全才,放您回去就是纵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 “我当时就和徐文长说了,想要留在闽浙的,想通了自然就会回来,不想要留的,留下来也不会真的为百姓做事。” “谭公这样心中有百姓的,很快就会知道怎么选。” “果不其然啊!” 谭纶用袖子掩面说道: “丧家之犬,幸得大都督收留。” 苏泽立刻正色说道:“谭公何必要自贱!这是皇帝昏庸,明廷不知道用人才,又怎么是公之过错呢!” 谭纶心中一暖。 苏泽又说道:“谭公给明廷所上的《平贼七策》,真是句句切中明廷关结要害,只可惜那帮昏君奸臣不用,如今谭公可有何策教我?” 谭纶的脸突然红了,平贼七策,所平的贼不就是在眼前吗? 谭纶觉得这个世界有些荒诞,自己一腔热血,大明朝廷要抓他。 处心积虑要对付苏泽,苏泽却如此礼遇自己。 谭纶叹息一声说道:“所谓的平,七策,也是谭某根据大都督施政,所总结的朝廷变法对策,大都督已经做到最好了,谭某再说什么都班门弄斧了。” 苏泽说道:“还请谭公不要藏拙了。” 谭纶停顿了一下说道: “要我说,大都督治下欣欣向荣,产业兴旺,但是依然有几点隐忧。” “请讲!” 谭纶这段时间一直在总结思考,他也去过很多地方,从南直隶到苏松,又在福建浙江做过官,还带兵打过仗。 谭纶说道:“一曰吏治,明廷之所以屡战屡败,根源上就是吏治不清,空有地利,却没有人心。” “如今大都督治下吏治清明,可时风时易也,谭某观苏松二府,一税吏所经手的商税都能达到千两银子,而就算是大都督对官吏待遇远甚明廷,一税吏的月俸禄也不过一两银子罢了。” “如今不出问题,是因为大都督的事业在发展,就算是小吏也顾惜名声不敢动贪念,可是日后呢?” 苏泽再次高看谭纶了一眼,没想到这个史书上留名的抗倭英雄,在政治上竟然也有这样的敏锐度! 如今的大明朝果然是不缺乏能臣武将,只不过他们都在大明这个体制下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以谭公而言,应该如何?” 谭纶说道:“自然是要立法度,惩治贪官污吏,大都督厚养官吏,还伸手的人天理民心都难容,应该按律审判,明正视听!” 苏泽大喜说道:“谭公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也正有此意,只是缺乏人手,又无法亲为!” 苏泽点头说道:“谭公,我准备按照大明旧制度,设置巡案,巡查闽浙,处理冤狱,处置不法官吏!” “谭公还有吗?” 谭纶继续说道:“剩下是一道军策。” “军策?来人,拿地图来!” 看到精密的地图,谭纶暗暗心惊。 这样精细的地图,怕是大明朝廷都没有,果然苏泽造反是早有预谋。 不过谭纶也没有心理负担了,他如今也已经光明正大的投了苏泽,也算是从“贼”了。 谭纶看着地图,回忆路上从报纸上得到的消息说道: “大都督已经下九江府,占领江西四府,不知道大都督下一步的打算如何?” 苏泽沉默,他并不是不信任谭纶,而是目前整个浙闽联军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攻击安庆,围困南京,全取南直隶的是一派。 先占领江西,再攻湖广也是一派。 还有南下广州,北上登州,甚至还有攻倭国取南洋,攻打朝鲜的说法。 苏泽在军事上也做过不少推演,他虽然也有些计划,但是还是迟迟下不了决定。 谭纶说道:“以谭某以为,此时不应该攻打南直隶。” 苏泽抬起头问道: “谭公请讲。” 谭纶说道:“南直隶是明廷二都,谭某在南直隶很长一段时间,南直隶百姓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对明廷还没死心。” 苏泽点点头,南京是二都之一,享受众多的优待。 更不要说南京城内还有大量的勋贵,朝廷大臣,这些人好不容易在大明朝廷中爬到了这个地位,是不可能轻易投降苏泽的。 谭纶继续说道:“大都督若是真的占了南直隶,定然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控制消解南直隶,得不偿失。” “而明廷丢了南京,丢了祖陵所在,肯定要拼命夺回的。” 苏泽连连点头,这也是苏泽在进攻扬州不畅之后,就让林默珺撤回上海的原因。 现在入南京城,反而是捧了一个烫手山芋。 “既然如此,谭公以为我军应该去哪里?” 谭纶立刻说道:“广东!” “这又是为何?” 谭纶说道:“谭某南下的时候,时常在想,火炮和鸟铳的到来,时代不同!” “往日作战,需要攻城拔寨,保障兵粮要道通畅,需要攻占关隘和战略重镇。” “可如今不同了,大都督在九江所用的武器,瞬间就可破九江城墙,再坚硬的防御也挡不住进攻了。” “此时作战,不在于兵多,而在于兵精,在于兵贵神速。” “除了长江水道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海了。” “广东有良港,能产粮,特别是广州府,是海上贸易重镇,商贸繁荣,大都督为何还要犹豫。” 苏泽连忙说道:“谭公所言,让苏某茅塞顿开!” 谭纶又说道: “大都督,广东巡案潘季驯,是我同科同榜的好友。听说广州白知府也是大都督的故交。” “我当时在南直隶的时候,潘巡案是浙江出身的官员,如今在官场上颇被排挤,白知府也因为是大都督的故交,被六科十三道弹劾。” “大都督若是信我,谭某愿意去广东,劝降此二人。” 苏泽说道:“白知府曾任南平知县,我县试案首就是他点的,对我也算是有师生之谊。没想到谭公和潘巡案也有这样的交情,如此甚好,我写一封给白知府的信。” “另外我还有一句话,等谭公见潘巡案的时候可以带给他。” 谭纶听完这句话后,疑惑的看着苏泽,他立刻点头说道:“那就请大都督准备一艘快船,我现在就南下广州城。” 苏泽欣赏谭纶雷厉风行的作风,次日就安排谭纶南下。 十月五日,围攻潮州府的俞咨皋传来消息,他带领戚家军从海上登陆,借助炮舰攻入潮州城,攻克广东潮州府。 自此,苏泽的南下战略再也没有任何动摇,苏泽给俞咨皋下令,让他在潮州整编扩兵,等待机会南下。 广东省的求援信不断的发往朝廷,但是此刻整个朝堂已经无暇顾及广东,整个朝堂都在筹备九边南下的事情。 九边之中,以辽阳镇最积极,总兵官李成梁上书朝廷,自请南下平叛。 李成梁还向朝廷建议,可以从女真三部中募骑兵三千,只需要朝廷提供他们军马粮饷冬衣,这些女真就愿意给朝廷卖命。 对于这个请求,兵部表示强烈反对。 兵部的反对意见是三千女真骑兵的沿途耗费太大,如今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更大的问题是若是战事平定,朝廷又要如何安置这些女真士兵,若是放归女真部落,这些弓马骑射娴熟,又上过战场的女真人恐怕要成大患。 不过皇帝依然对这三千女真骑兵念念不忘,因为李成梁提出,虽然鸟铳杀伤力,但是只要能用骑兵冲进作战,鸟铳阵型一溃,敌军自然就能破了。 这是明代将领中明确提出能够破敌的办法,很是戳到了皇帝的心上。 十月十日,兵部奏议被驳回,皇帝命令内阁再议辽阳铁骑南下的事情。 内阁如议,同意辽阳募女真骑兵南下。 压力又来到了筹备运输冬衣的兵部这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