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55章 北归和南归
高拱在张居正的府中住下,次日他就找到了杨博府上的管家,将拜帖送到了杨博府上。 高拱和杨博的密谈并没有太久,高拱带来的是裕王的态度和许诺。 裕王日后登基,拜杨博为兵部尚书,入阁担任内阁首辅。 这是高拱在离开宣府之前,裕王亲自写下的政治承诺。 杨博的仕途轨迹,就是技术性官僚的职业生涯,充分发挥了螺丝钉精神,只要好用就往死里用,但是死活升不上去。 杨博擅长军事,是嘉靖朝对边事最擅长的大臣之一。 因为这个,所以他当官大部分时候都在九边,怎么都升不到京师当官。 后来在严嵩当政的时候,杨博的军事主张和严嵩不符,严嵩又害怕皇帝让杨博回朝入阁,将他调任南京担任兵部尚书。 后来振武营兵变被解职,严嵩倒台之后杨博才被启用,担任京师兵部尚书。 蹉跎一辈子,杨博这辈子当官的愿望就剩下入阁了,高拱的许诺算是搔到他的痒处。 杨博摸着胡子说道:“京营和九边精锐思归,北返也算是顺应军心,但是李成梁那边。” 高拱立刻明白了杨博的意思,杨博也倾向于返回北返,但是李成梁主张激进,他手里又捏着辽阳铁骑,他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高拱再次感叹,到底是到了乱世。 当年胡宗宪在东南抗倭的时候,有俞大猷和戚继光这样的悍将,但是这些武将依然被朝廷一纸命令就能打压解职,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可是现在杨博身为戎政尚书节制兵马,连军事决策都要看手下武将的脸色。 这一次让九边精骑北返,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但是高拱也顾不得这么多,必须要将这支兵马掌握在手里! 高拱秘密拜访李成梁一日之后。 这些日子,李成梁在徐州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 江淮暑热,他手下的辽阳铁骑来自于苦寒之地,根本不耐暑热,军营中不少人患病。 李成梁这些日子都在慰问军营,可偏偏他和主管后勤的张居正不对付,始终要不来足够的粮食和药品。 最后还是他的养子,女真人李如彘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一部分骑手装成匪徒,在徐州附近劫掠,这才凑齐了粮食和药材。 李成梁为此赏赐了李如彘,还将他的那个营的士兵收为亲兵营的亲兵。 亲兵就是李成梁的“家丁”,这一千人是李成梁麾下待遇最好的兵马,在李成梁看来,这是对李如彘这些女真蛮子最好的奖励。 但是对于李如彘来说,他却依然不满足做一个亲兵。 这一路上,李如彘见到了汉人城市的富庶,见到了汉人田亩中那茂盛的庄稼。 但是李如彘也发现这些汉人百姓的懦弱,他们甚至比羔羊还软弱可欺,李如彘沿途带着女真骑兵抢劫下来,竟然都没有受到什么有用的抵抗。 李如彘想到了白山黑土之间的族人,他们为了一点可以耕种的土地厮杀,为了粮食互相抢劫,为了活命出来给李成梁当狗。 相比之下,这么好的土地都被软弱的汉人占着,李如彘握紧拳头,只觉得长生天是何其不公! 这些日子,李如彘将自己抢来的东西藏起来一部分,分给营地中的女真仆从军。 这些新招募的女真骑兵,是李成梁麾下最不受待见的部队,分到的冬衣都是最差劲的,武器都是自备的。 这其中还有不少是李如彘他们这些归化女真人抓来的生女真,连汉语都不会说。 李如彘不断的在女真仆从军营中邀买人心,和一些部落头人称兄道弟,倒是和这支兵马混的很熟悉。 在徐州的这些日子,这些女真人建功立业的心思逐渐被江淮的太阳晒光了,如今他们只想要尽快返回辽阳。 就在李如彘从仆从军营中出来,突然接到了李成梁的召见。 李如彘连忙走进李成梁的兵府,他见到李成梁立刻跪地道:“义父!” “起来说话!” 李成梁头也不抬,让李如彘站起来后问道: “你经常出入女真军营,如今军心如何?” 李如彘心一揪,难道李成梁发现自己的异心了? 李如彘脑海中转过了好几个念头,甚至有直接冲出去带领女真骑兵哗变的打算。 但是李成梁下一句话让他放松下来。 “你说说,如今营中是不是想要北归?” 李如彘最后决定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义父,军中确实有思归之心。’ 李成梁这才放下手里的事情说道:“军心不可逆,你去放出消息,大军不日就要北返了。” 李如彘立刻跪在地上对着李成梁说道:“义父英明!” 七月十二日,在徐州的九边精骑大营突然召开军议,军议上,主将杨博,副将李成梁张居正没有再次争吵,竟然出奇的达成了一致。 杨博和李成梁先带领辽阳铁骑和京营北上,响应监国太子裕王的请求,南北夹击收复京师! 张居正则留下九边其他地区的精骑兵一万人,加上他从凤阳带回来的两万人,继续驻守在徐州,伺机进攻南直隶的其他地区,收复“失地”! 这道命令宣布之后,李成梁所部和京师士兵全部喜气洋洋,被留下来的其他边镇骑兵垂头丧气。 事不宜迟,第二天杨博和李成梁就带着士兵开拔,迅速离开徐州沿着大运河打道回府。 高拱则跟在杨博的大帐中,随着大军一起北返。 等到大军离开五日之后,姗姗来迟的赵贞吉进入徐州城。 听说了大军北返的消息,赵贞吉大惊失色,他连忙找到了留在徐州的张居正。 张居正听说赵贞吉带来了皇帝的旨意,也连忙打开大门,穿上朱红色的官袍出门迎接。 “赵阁老!您怎么来了!”张居正一副惊讶之极的样子,对着赵贞吉问道。 赵贞吉没有之前心学宗师的气度,而是焦急的问道:“张部堂!朝廷的大军呢?” 张居正立刻将赵贞吉迎接到了府中,这才说道:“听说京师生变,大军北上勤王去了。” “勤王!?陛下已经入关中!王在关中!” 赵贞吉已经失去了涵养,直接厉声说道。 但是张居正可不吃他这一套,而是淡淡的说道: “京师陷落,大军思归,军心不可违啊,赵大人!” 赵贞吉冷静下来,他看着张居正掏出皇帝的圣旨说道: “陛下有旨,徐州的九边精骑立刻西进,移镇开封。” 张居正摇头说道:“恕不能奉旨。” “你!” 张居正说道:“大军开拔了五天,若是赵大人要北上宣旨,我立刻护送你去。” “但是我是奉了主将杨尚书的命令,留守徐州,徐州得失关系到大军退路,不敢擅自离开,还请赵阁老谅解!” 赵贞吉已经要坡口大马路了,但是看着露出微笑的张居正,赵贞吉又突然升起一股寒意。 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现在兵荒马乱的,他这样的内阁重臣,在徐州也不过护卫几十人。 张居正可是手握着三万大军的,若是张居正动手,自己可就凶多吉少了。 到时候推给哗变士兵或者过路匪盗,嘉靖皇帝肯定不会为自己出头。 赵贞吉想到了在太原兵变的时候,被那些愤怒的士兵活活打死的成国公,想到了那些被士兵冲进宅子里杀死的京师权贵,全身打了一个寒颤。 张居正再次满含深意的说道:“军心不可违啊,赵阁老三思。” 这句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赵贞吉想到了当日太原思归的京营士兵,再次看向面带笑容的张居正。 愤怒褪去,赵贞吉的脑子重新转起来,他终于明白是自己来晚了。 赵贞吉对着张居正说道:“既然如此,张部堂就好好守着徐州,我要返回关中给陛下复旨了。” 赵贞吉头也不回的就离开了张居正的府邸,张居正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说。 身边副将上来问道: “部堂,赵阁老会不会去追回大军?” 张居正笑着说道:“赵贞吉是聪明人,经过我的提醒,他肯定不会北上送死的。” 赵贞吉出了徐州城,立刻对手下说道:“快!快离开徐州!” 马车也不坐了,赵贞吉骑着马飞驰,一路狂飙离开了徐州。 一直等到了出了南直隶的地界,赵贞吉这才浑身瘫软的下马,冷汗已经将他的衣襟都弄湿了。 队伍中的宣旨太监对着赵贞吉问道: “赵部堂,我们去湖广宣旨吗?” 赵贞吉这次出来有两个任务,一个召回徐州的九边精骑,这个任务已经失败。 另一个就是宣布景王的任命,让景王都督湖广赣直诸军事,等于授予景王总任一方的权利。 赵贞吉立刻说道:“自然是去湖广!” 赵贞吉终于不再乘坐轿子,一路上都骑马向湖广而去。 徐州大军的动态,自然瞒不过苏泽在南直隶的情报站。 接到消息,熊五立刻用快船送到上海,再用飞剪船传递到大沽。 八月三日,京师。 京师军营中,苏泽接到了从南直隶传来的消息,得知了徐州大军北上的消息。 苏泽立刻召集在京师所有要员参与军议,一开场苏泽就向负责民政的王锡爵问道: “王京尹,秋税征收如何了?” 王锡爵立刻说道:“大都督,秋税已经征收完毕,已经通过北运河全部运到了天津装船了。” 苏泽又看向许国问到:“许参赞,天津的木料船打造如何了?” 许国说道:“回大都督,已经打造木料船十艘,已经准备好拖运了。” 苏泽又拿出林默珺的信件说道:“第一旅传回消息,舰队已经攻占登州港(蓬莱),我们返程的日子到了。” “凡是为我们效力过的各级官员,名册上的匠人也全部都带走。” “等所有相关人员全部离开之后,第二旅第三旅再撤出京师!” “今日京师进行宵禁,执行军管,禁止随意出入城门。” “诸位,我们要回家了!” 按照参谋部制定好的撤离方案,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 王锡爵首先返回顺天府,紧急召集各坊的官吏开会。 等这些官吏集中到了顺天府衙门,王锡爵立刻宣布了大都督府的命令。 这些基层官吏听说撤去江南,大部分人都是情愿离开京师的。 明廷的政治清算越发的激烈,他们这些“出仕贼军”的官吏肯定没有好下场。 而他们给苏泽效力的这段时间,大部分人过得都是忙碌又充实,东南新军的官场上可没有明廷那么多的陋习。 王锡爵派出士卒,协助他们带上家人打包行李,然后带着顺天府所有的人丁田册,从码头乘船前往天津。 转移的工作从苏泽进入京师就开始了,从运送《永乐大典》开始,就有京师匠人随船送到了上海。 许国名册上的工匠已经转移了大半,剩余的也全部集结到了天津,准备随着京师大军一起撤离。 等到入夜之后,京师中的官吏已经全部撤离完毕,入夜之后苏泽命令大军出城,趁着夜色向天津撤退。 骑在马上,看着巍峨的京师城墙,苏泽对着身边的诸将说道: “京师,我们还会回来的。” 说完这些,苏泽扬起马鞭,头也不回的向天津而去。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一片淡黄色的光晕包围着街道。 因为昨天宵禁的缘故,百姓们依然不敢出门。 等到太阳高升,才有几个胆大的百姓走出家门,他们赫然发现整个京师中的东南新军全部消失了。 顺天府衙门那些忙碌的官吏消失了,那些身穿蓝色军装在街头巡逻的东南新军士兵消失了。 巨大的恐惧涌上普通百姓的心头,他们再次想起了明廷撤出京师那段日子。 部分百姓慌不迭的跑回家中,钉死门窗在屋内瑟瑟发抖。 还有的百姓开始以坊为单位结社自保,等待混乱的降临。 而那些被东南新军弹压的地皮流氓又蠢蠢欲动起来,即将失去秩序的京师仿佛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 快马从京师驰出,向着各方势力通报这个消息。 等到八月十日的时候,进入京畿地区的杨博大军接到了消息,惊愕到无以复加。 杨博立刻召集李成梁和高拱议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