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七十六章 连墓碑都没有的皇帝
【李煜,南唐后主,唐朝末年最著名的诗人、词人】 【他的一生都充满浪漫与悲剧色彩】 【他生于七夕,同样死于七夕,本该为浪漫而生,但是却被上天戏弄,被迫当了皇帝,又当了阶下囚】 听到这里,所有朝代的皇帝和大臣一片哗然。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荒凉、杂树丛生的荒野,孤零零的立着的一个墓碑,下面埋葬的竟然是一国之君。 即便在见到“南唐后主”几个大字的时候有所猜测,但是当答案公布的时候,依旧让人难以接受。 秦朝。 嬴政不敢置信的看着孤零零的墓碑,还是后人给立的墓碑。 “这里,竟然是一代皇帝的陵寝!” 即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的陵寝的规模也比李煜的墓大。 唐朝。 此刻,最不能接受现实的当然是李世民。 他知道唐朝早晚会灭亡,这是历史的教训,但是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大唐末代皇帝竟然如此悲凉。 “没想到我大唐会落得如此地步,堂堂一国之君,死后竟然连一块儿墓碑都没有!” 但是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唐后主的墓碑,而无可奈何。 如果是近期的历史,或许李世民能改变,但是一旦涉及到子孙后代,即便他立下祖训,严苛要求儿子。 可是,明君可以有一位,可以连着两位,难道还能连着七八任皇帝都是明君吗? 显然是不能的,强如秦朝、隋朝不还一样二世而亡吗? 宋朝。 赵匡胤看到李煜的墓,心中不免生出悲凉之情。 再怎么说李煜也是一国之主,自古以来,无论朝代如何变迁,前朝遗孤都会得到妥善安置。 “遥想大唐,万国来朝,国泰民安,没想到也会没落至此,如今李唐后人竟成了我大宋的阶下囚!” 沉思良久,赵匡胤说道:“给违命侯送些衣物,吃食,再遣些人去服侍违命侯,切不可怠慢!” 违命侯便是李煜。 所有皇帝有感而发,感叹世事无常,对待前朝遗孤也更友善了一些。 毕竟,谁又能保证子孙后代能永坐皇位呢?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不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善待前朝遗孤就是给自己的后代留一条活路。 【李煜,李璟的第六子,本来可以做一个潇洒的六王爷,可是天意弄人,他的前五位哥哥都死了,最后皇位竟然落到了李煜的头上】 【虽然李煜没有成为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的诗词却名留千古】 【所以,今天我们不聊皇帝,只谈诗词歌赋】 【李煜才华横溢,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 【尤其是成为阶下囚之后,李煜更擅长写“愁”,甚至比千古第一诗人李白更懂“愁”为何物】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欣赏一下李煜的绝命词】 【公元978年,农历七夕,正好是李煜生日,身为前朝囚徒,每逢生辰触景生情,不免悲从心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一出,宋太宗勃然大怒,认为李煜心怀不满,怀念旧朝,于是便在李煜生日当天赐死了李煜】 “我还真没有了解过李煜,没想到他还有如此悲凉的人生。” “从皇帝到阶下囚,李煜的前后落差,恐怕没人能懂他心中的悲凉。” “可惜啊,李煜就这么死了,不然一定能留下比《虞美人》更好的诗词歌赋。” “宋太宗没点儿度量,刚一上台就找机会把李煜杀了。” 宋朝 赵匡胤没想到李煜竟然是被自己的亲弟弟给赐死了。 细细品味这首《虞美人》,赵匡胤觉得就这么把李煜杀了太可惜了。 先不说李煜是一国之主,而且还主动向大宋俯首称臣,就这么杀了难免受到后世的诟病。 再者,李煜一家都被囚禁在皇宫,根本无法威胁到日益稳固的大宋。 思索一番,赵匡胤最终决定留李煜一命。 赵匡胤对赵光义说道。 “光义,李煜此人才华横溢,乃是不可多得的才子,朕想留李煜一命,如何?” 赵光义站出来回答道。 “陛下已开金口,臣弟自当遵从!” 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 清朝。 乾隆皇帝也不免担忧。 “不知道后世是如何对待我大清遗孤的!” 在乾隆看来,后世连皇帝之位都废除了,那么对待皇室遗孤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说不定早就被后世之人杀害了。 想到这里,乾隆更加笃定要去西方学习技术的决心了。 “和珅,务必要加快速度,一定要把西方的技术带回大清。” “有了西方的长枪大炮,我大清绝不会亡!”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持续长达300年之久的西方罪恶史——三角贸易】 听到天幕开始了新的视频,所有人都整理情绪,开始关注天幕。 【西方人一直试图给我们灌输一种思想】 【他们想让我们以为,西方是文明起源,西方人是文明人,西方的国家是文明自由的国家】 【可是,今天我却要打破西方的阴谋,用历史给大家还原真实的西方史、西方国和西方人】 【本视频将围绕黑奴贸易,深度剖析评价,探讨西方最原始的罪恶】 “西方还文明?他们哪儿来的勇气说出这俩字?” “了解西方历史和宗教的都知道,西方根本不配谈文明。” “华夏的公知还少吗?那些**连三角贸易都能说成为人类文明做贡献。” “我靠!连三角贸易都有人洗,快圈出来,我去举报,这50万我就笑纳了!” 听到天幕要讲西方历史,不少皇帝都有些失望。 毕竟,华夏和西方相隔甚远,也就只有明清时期需要学习一下西方技术。 其他朝代,西方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文化,根本没法儿和同时期的华夏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