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检要下南京
然而赚钱大计,朱由检还有着更多的方法。 比如皇家商业的出现,原本大明的皇家拍卖行出现,也算是代表着皇家商业的开始,但是为了让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更快的能够落地,大明皇家拍卖行整体进行了改制,全部并入了大明皇家银行。 原有的商业贸易行为如今也被大量的收缩,主要业务也成为了负责与蒙古西部部落的羊毛贸易。 但这并不是朱由检想要看到的,所期盼的那种皇家贸易。 真正的皇家商业贸易,应当是遍布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如今的大明商人其中不少可是丝毫没有什么为民奉献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觉悟。 大部分情况都是一些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商人罢了。 民间商业自然还是要鼓励,但朱由检还是准备加以控制。 “皇上,您之前嘱咐的烟叶找到了..” 徐光启的到来,让朱由检有些惊讶,之前因为深夜无聊的时候随口一提。 却被徐光启记在了心里,发动农业部的官员在大明境内寻找这种烤干晒干之后点燃会冒烟的神奇叶子,而朱由检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也是有些惊喜。 要知道,烟草的贸易利润可以说十分巨大。 尤其是一旦形成一种国家层面上的垄断,将所有烟草的贸易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 就算在其中赚得少一些,但税收可是源源不断的。 何况朱由检,并没有准备将烟叶这种东西在大明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售卖,而是准备来一波反向出口。 “此物是在何处寻找到的?” 徐光启开口应答的说道:“回禀陛下,此物寻找并非难事,其实早在数年以前我大明福建漳州一带就已经有百姓吸食,而台湾省内更是有大片面积的种植。” 朱由检一愣,突然想起来历史上在明朝末年的时候。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曾经多次下旨,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百姓私自种植烟草以及吸食此物。 但朱由检知道,其实烟草的成瘾性还是可控的,比起后世侵华战争时那些泰西诸国为鞑清准备的东西来说,已经是小巫见大巫。 朱由检随后说道。 “此物用得好了,将会是我大明的一大助力,但如果一旦放任其野蛮发展,将会给我大明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朕决定将此物的种植单独列出一条法律,对于此物的所有生产、种植、售卖都将全部收为国有。” 徐光启一愣,毕竟在他眼里,这种会冒烟的所谓叶子。 并未有什么功效,如果非说要有的话也只不过是一些江湖郎中会将其磨碎加水成丸,用来止痛安神。 若是百姓吸食,也并未听说有什么危害发生。 但徐光启还是没有丝毫的质疑,躬身说道:“臣遵旨!” 徐光启告退以后,朱由检第一时间找上了毕自严。 这位大明皇家税务局的局长如今正在大明境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仅是代表皇家税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把控着朱由检的钱袋子。 毕自严很快便来了。 朱由检见人到了第一句话便是:“毕爱卿可知道烟叶?” 毕自严有些愣神,便还是开口说道:“臣有听说福建税务局关于此事进行禀报,说此物不知以农业计入税收,还是以一般商品计入税收..臣也不解,准备将此事交由皇家科学院研判..” 点了点头,朱由检说道:“此物名为烟草,经过晒干烤制被人所吸食后有着短暂的特殊效果,朕方才与徐光启说了,从今往后这烟草的所有有关的东西,都将收为大明皇家所有...” 毕自严虽有疑惑,但也大概明白了,微微点了点头。 说道:“那应当如何计税。” 朱由检说道:“按照十税六来计算。” “十税六?”毕自严有些惊讶,这样的小小烟叶难道真的有如此巨大的利润,竟然可以达到六成都交税。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不仅仅如此,接下来朕还将成立大明的皇家烟草管制局配合即将成立的大明烟草公司,未来这烟草贸易将会是大明给泰西诸国准备的又一份大礼!” ... 而在此之外,朱由检还有着另外一件事情正准备去看。 那便是下南京! 朱由检要出京师的消息告诉了王承恩之后,便得到了劝阻。 “皇爷..如今..要不还是..” 欲言又止的王承恩实在找不出来一个理由来阻拦朱由检,最终也是硬生生的憋着表达作为大明皇帝,不应该随意离开京师的态度。 但朱由检心中打定主意,说道:“朕永远不可能只做一个紫禁城内的皇帝,朕是这大明天下的皇帝,朕只有走出宫,走出顺天府,走出京师去看看这大明江山,朕才知道朕应当怎么做你懂吗?王伴伴。” 话到此。 王承恩哪敢再多说什么,只得第一时间赶忙下去安排。 自古以来,皇上出行可都不是一件小事。 通常来说都得通过大量的仪仗来彰显皇家尊贵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安全问题,为此一脸为难的王承恩也是在第一时间找上了魏忠贤。 然而消息刚一出口,魏忠贤神色便是一凝。 说道:“如今我大明正在与后金交战,两国交战时,什么手段都有可能用出来..皇爷在此时出行南京..” 王承恩也是一脸难色,在一旁说道:“我也怕这个啊..你说..唉!” 魏忠贤怎么能不知道王承恩心中所想的是什么,那便是如今的皇爷,也就是大明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留下子嗣,也就是说如今的大明还是处于没有皇子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虽说有不少官员都暗自为其担忧,但这毕竟是皇家的私事。 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也过不去朱由检这一关。 ...两人商讨一番之后,还是决定这件事还是得妥善安排一番。 于是,大明自京师至南京城的道路几乎是一夜之间开始了大范围的保护。 不少百姓惊呼:“这路不是刚刚修通吗?怎么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