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回到明末搞基建

正文卷 第一百二十章 我跟你到强地去

回到明末搞基建 周郎羡 6342 2024-06-07 07:18
  www.xbiqugu.la“强地?这是何处?”  徐光启眼神有些茫然。  他这一辈子钻研奇巧之物,对佛郎机诸国也算是熟悉。  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强地这个地方。  “强地在宣府镇。”李高义道。  “宣府镇?你的意思是,这手铳是在宣府镇制作?”  徐光启眼睛猛地瞪大。  “是的,大人。”  “你胡说!”  徐光启一声呵斥。  “宣府镇怎么可能制作得出这么精良的手铳?”  徐光启完全不能相信。  并不是他不信任李高义。  而是他知道火铳制作的难度。  宣府镇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基础啊!  怎么能平白造出这么先进的火铳来?  徐光启倒是希望这是真的,但他知道,事实恐怕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的知道大人难以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这手铳,的确是出自我们宣府镇顺圣川强地制造。”  李高义不卑不亢,他有准备,有底气啊。  “我们强地,还有很多好玩的稀罕玩意儿。”  李高义说着,又掏出一个小册子来。  “我们家赵大人知道阁老大人喜欢研究数术几何,所以,这个小册子特意带来,送给阁老大人。”  “哦?”  徐光启拿过来了,开始翻看。  李高义的心,本来有些忐忑。  这个小册子,他也翻看过,叫做《几何》的。  里面都是鬼画符一般。  阁老大人,会喜欢这些吗?  但是,他出发之前,赵诚曾经特意再次找过他,让他务必把这小册子交给徐阁老。  李高义也只能照做。  现在看徐光启,翻看小册子之后,越看越是激动。  “你家赵大人是何人?”  徐光启手握着小册子,十分激动地问道。  “我家赵大人,是怀安卫顺圣川化销营百户官。”李高义道。  “一个小小百户官,竟然能钻研如此奥义?  我大明民间,果然是藏龙卧虎啊!”  徐光启感慨一声。  然后,他语气一转,说道:  “这手铳的枪子,多拿来一些,教会我如何使用击发。  我这就进宫,去面见陛下。  陛下见识过这手铳威力之后,定然会召你家赵大人进京。  到时候,加官进爵,高官厚禄,都是等闲之事。  你家大人,真是为国分忧了。  有了此物,以后还怕什么鞑子啊!  扫荡宇内,只是弹指之间啊。”  徐光启仰头哈哈大笑着,极为畅快。  李高义的脸色,有些古怪。  他现在感觉,赵大人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竟然连徐阁老的反应,都给预料到了。  难怪特意叮嘱他,要把子弹打完了,只给徐光启留一发。  皇帝召见,加官进爵。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是毕生的极致追求。  但赵大人,显然并不将这个放在眼里。  赵大人,那是有更加宏伟之志的。  “大人,小的手里没有子弹,只有这几颗,刚才已经打完了。  我们赵大人说了,如果大人喜欢这手铳的话,可以到我们强地去看看。  我们强地,绝对有很多赵大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  “什么?只有这几颗子弹?”  徐光启一愣,下一刻,就是暴怒。  “你们耍我?”  他哪里还能看不出李高义的用意?  “不敢!”李高义立刻抱拳弯腰,低下头去。  徐光启大踏步,来回走着,在屋里踱着步子。  显然是在权衡利弊。  不时,又看看手里的那个小册子《几何》。  现在,没有枪子,只有这个手铳,拿给陛下看的话,他说的话,恐怕陛下在心里就要打个折扣,未必会相信他。  如果再有政敌趁机攻击他,他得不到好,说不定还会被申斥。  崇祯皇帝可是个暴躁老哥,徐光启深有体会。  而且,这手铳虽然犀利,可只有这一把的话,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关键是要量产才行,数量要多。  “好!我跟你到强地去。”  那个赵百户,有可以连续击发的手铳,还有这一本《几何》书。  光是这两点,就足以值得他去跑一趟了。  好在,宣府镇也不远。  徐光启先进宫,跟皇上告了个假。  现在情况未名,他先不跟皇上说。  否则的话,皇上一问,他三不知,就显得他这个阁老不合格了。  然后,安排好护卫家丁,跟着李高义出发了。  ……  宣府镇,柴沟堡。  城墙外,沙土蒸腾,一骑骑女真骠骑耀武扬威。  他们故意放出一群汉儿青壮,让那些人逃命去。  然后,他们骑马射杀。  或者是纵马追上去,一刀将人斩首,用长刀挑了首级,到城墙下耀武扬威。  城墙上,巡抚沈棨看着下面的情景,不但没有怒色,反倒吓得浑身颤抖。  飞禽官服下的身体,在剧烈地颤抖着。  “鞑……鞑子们竟然如此凶残!  他们本来好好的,咱们不是都已经谈好了吗?  给他们粮食牛羊,他们有了吃喝之后就会离开,就不再骚扰咱们宣府镇。  怎……怎么突然就翻脸,生气了?”  沈棨语气中带着恐惧。  旁边,总兵官王承允鄙视地撇撇嘴。  这次后金大军,并不是为了叩关大明,而是为了打垮林丹汗。  但是,林丹汗不知道如何提前得知了消息,拔营而逃。  黄台吉计划落空,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反倒因为远途奔袭,后勤没有跟上,粮食短缺,眼看着士兵就要挨饿。  不管多强的军队,只要吃不上饭,肯定会士气低落,军队也是要乱的。  这本来是大明趁机出击的一个好机会。  但驯服沈棨看到鞑子,就吓得腿软。  不但不趁机打鞑子,反倒主动求和,给人家送上粮食牛羊……  王承允是个知兵的人。  他曾经在关外跟鞑子打过仗,曾经跟祖大寿和袁崇焕一起出战。  但他为人并不是那么刚而不折。  在这个时代,刚而不折的人,最后都折了。  他的性格,更偏向于老油条。  虽然看出战机,但作为巡抚的沈棨怕死不愿意去打仗,王承允也乐见其成。  鞑子是非常凶残的,这一点沈棨没看错。  哪怕是缺粮的鞑子,依旧非常凶残。  最后即便能给鞑子重创,他也有战死的风险……他没理由这么做啊。  好好活着不好吗?  7017k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