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1 放手一搏
放眼大唐的朝廷,马周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是以他现在的为官资历和官职,还不足以去出使突厥。自己要不要暗中运作一下呢? 由于李恪的原因,马周早早的便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被封为门下省值班侍奉。 马周知识渊博,入职门下省值班侍奉后,屡次直言进谏,深受李世民喜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历经员外散骑侍郎升至给事中。 给事中为门下省之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正七品官。 李恪相信凭自己的势力全力以赴推荐马周,即使捞不着出使突厥的正使职务,捞个副使还是绰绰有余手到擒来。 但出使突厥并不是什么好差事,说的好听是代表皇帝代表大唐去拯救宿州百姓。 可是,这次和谈的目的是拿钱跟突厥赎人,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在和谈的时候,你出的价格达不到突厥人的要求,一旦人家迟迟不放人,致使被掠劫的宿州百姓在他们的手里死亡过多的话,那这个责任该有谁承担呢? 肯定会是你的错,百姓不会因为你跟突厥在钱财上据理力争而理解你的苦衷。 如果,你出的价格太高,赎回的百姓念的是朝廷的好,不会对你感恩戴德,而大唐的百姓会说你是软骨头,在突厥的威胁下将大唐的钱财白白的送给了突厥人,很容易就会被人说成是汉奸卖国贼。 当然风险越高收获越大,如果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救回突厥手中的宿州百姓,既能得到宿州百姓的感恩戴德,又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只要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升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这正是李恪对马周的期望。 因为历史上,封德彝就是在今年病逝,萧瑀也是在今年被贬,直接导致李恪在政事堂无一亲信,只能被动挨打,所以李恪现在急切的想推岑文本和马周上位。 李恪心里毅然已有决议,立马叫来杨家奴让他传递消息给封德彝等人。 两天后的夜晚,李世民又在两仪殿大发雷霆。因为他今天收到了云州急报。这份急报距上次宿州和云州急报只有两天的时间。 可是仅仅是三天时间,云州战事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急报的字数很少,内容也很简单,但给李世民的触动很大。 “代州都督张公谨出兵西坡,中突厥诱敌之计,云州城破,突厥抢走云州粮食和财务无数。” 李世民看这急报,气急攻心的怒道,“张公谨岂能就这么容易的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呢?他真是越来越糊涂了,朕一定要治他的罪。” 与此同时,他的心里对于出兵突厥的决定开始有了动摇。 他本希望借助张公谨的一战,可以让朝中大臣特别是像长孙无忌和高士廉还有房玄龄这样的人认同自己出兵突厥额决议。 但是,通过张公谨云州战事这件事情,他突然明白自己错了。以现在大唐的实力,是难以跟突厥一较长短。 “看来只能派人去跟突厥和谈了。”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开始思量,如果真用钱财赎回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那究竟该派谁去呢? 正在李世民思量如何处理张公谨和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的时候,尚书仆射封德彝和萧瑀,中书令房玄龄,门下侍中高士廉,兵部尚书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尚书左臣魏征,谏议大夫王珪还有秘书郎岑文本等人走了进来。 他们刚要给李世民行礼,就听李世民说道,“不用多礼,先看看云州急报吧。”说完不理众人自顾自的开始沉思起来。 封德彝等人听说了云州急报,但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所以,看到李世民不悦的神情,也不敢劝说,只好细心的开始翻看云州急报。 急报的内容非常短,但是众人相互传递,看完的时候用了不少的时间。因为,大家都不敢相信张公谨这样一员沙场宿将会被突厥用诱敌之计所迷惑,进而让对方攻破了云州城。 李世民等了半天,这才见众人将急报看完,沉声问道,“云州战报的内容你们都已经看完了,说说这件事该怎么解决?” “皇上,老臣认为张公谨作为代州都督,统管代州云州等数州军事,防御北方突厥。如今,宿州城破,云州又被突厥攻陷。都是因为张公谨不明敌情,轻敌冒进所致,理应严惩。”封德彝说道。 “皇上,张公谨是该惩罚,但不是现在。” 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如今,突厥已经抢够了所需的粮食和财宝回了阴山,我们没必要再出动大军去讨伐,为今之计是先如何解救突厥手上的百姓和宿州云州两州被抢劫的百姓的生计问题。” “那你有什么主意?”李世民反问道。 “臣认为应该及时派出使者和突厥会谈,尽量在漠北草原大雪封山的时候将宿州百姓赎回大唐。” 长孙无忌直言不讳的继续说道,“不然,等到十二月中旬,草原大雪封山的时候,就是赎回了百姓,他们一路归来,沿途所要遭受大雪封山的恶劣天气,能活着到宿州的也不会有多少。” 长孙无忌说完之后,封德彝出奇的没有反对。 因为,张公谨惨败于突厥,李世民竟然没有扬言要出兵北伐,让他猜出了李世民已经在心里有了用钱财赎人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自己没必要再提什么出兵漠北的建议而触霉头。所以,封德彝将目标放在处罚张公谨的问题上。一看完云州急报,他就提出了严惩张公谨的建议。 张公谨不但是李世民的爱将,而且还跟长孙无忌关系密切。所以,封德彝想借此次两州城破的契机将张公谨除掉,消除长孙无忌身边的实力。 “宿州和云州的百姓不能不管,但张公谨作为代州都督,如今让突厥两次破城。此时朝廷在这件事上不做一些举动,如何给宿州和云州百姓一个交代?” 封德彝反问长孙无忌道,“不说两州的百姓如何看待朝廷的决断,就怕军中将领也会有怨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