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军出来了,他们放下了吊桥,气势汹汹地朝着化装成游击队的郑喜荣等人追了过来。 郑喜荣和战士们并没有骑马,他们就在地上跑,一边跑,一边朝着日伪军放枪,引诱他们继续追赶。 日伪军追出了二里多地,一个个累得够呛,追击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郑喜荣回头放了一枪,这一枪是瞄准了带队的日军曹长的脑袋,他的枪法还没有那么好,这一枪打偏了,将日军曹长的一只耳朵给打了下来。 鬼子曹长捂着耳朵,疼得哇哇大叫,他气急了,又指挥着日伪军追了上来。 徐大龙等人还是埋伏在上次袭击日伪军的地点,这次他决心全部消灭这伙日伪军,于是又设置了一个倒三角形的伏击阵地。 徐大龙等人这次出来带了一门迫击炮和两挺歪把子机枪,一具掷弹筒,每人一支38式步枪、一把驳壳枪,火力相当强大。 日伪军追到伏击阵地的附近,看到前面的地形有点复杂,再加上次在这里遇到过伏击,有点担心,于是就停了下来。 郑喜荣等人跑了这么远,费了这么大劲,可不能让鬼子们就这么退走,于是他再次转身,朝着日伪军打了过去。 这一枪又打死了一个日本兵,这可把鬼子曹长气疯了,于是又带着日伪军追了过来。 这次出来的日军有十几个人,伪军三十多个人,他们进入了伏击阵地之后,徐大龙首先一枪干掉了日军的曹长。 机枪和步枪从三面打了过来,转瞬之间,就把这些日伪军大部分打倒在地。 少数活着的伪军想要投降,可是徐大龙这次出来还有其他的任务要完成,没工夫带着这些伪军俘虏,干脆就一顿乱枪,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这场战斗干净利落,特勤连的战士们无一伤亡。 遗憾的是鬼子小队长没有出来,徐大龙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炮楼里的鬼子小队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枪声,里面还有机枪的声音,机枪还不止一挺,他就明白了派出去的那些人凶多吉少,因为派出去的那些日伪军校只携带了一挺机枪,这说明敌人方面也有机枪,敌军的力量相当强。 他手举着望远镜,眼巴巴地望着枪响的方向,希望能够看到他手下的人马跑回来。结果令他十分沮丧,那些日伪军一个也没有再回来。 他搞不清楚到底来了多少敌人,于是他下令剩下的人进入射击位置,防备敌军前来攻击。 鬼子小队长这已经是第二次遭到袭击了,他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妙,于是就打算向上级求援。 黑风口据点与外界没有电话联系,他就派出两名通信兵,准备前往距离这里30km外的马武山煤矿,向日军的驻军求援。 在特勤连里,枪法最好的是徐大龙,其次是狙击手秦玉,排第三的是王小虎。 秦玉早已经埋伏在了黑风口据点的附近,看到两名鬼子兵上了吊桥,他一枪一个,把他们打到了吊桥下面的壕沟里。 鬼子小队长看到这种情形,担心抗日军冲进来,急忙下令收起了吊桥。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如今的黑风口据点里面大约还剩下二十个鬼子,四十多名伪军。 魏和尚如今是二排的排长,他就喜欢使用机枪,因此他还兼着机枪手,刚才的这场战斗由于很快就结束了,他还觉得不过瘾,于是说道:“龙爷,咱们干脆就直接去把据点打下来吧。” 战士们也都有强攻日军据点的经验,他们也纷纷请战。 徐大龙说道:“这一次,我要教你们一种新的打法。大家就在这里原地休息,到了晚上再说。” 黑风口据点里的日伪军担心了一整天,都没有看到敌人出现,日军小队长认为那些袭击者应该已经离开了,他准备让人出去报信,于是又准备派两个鬼子兵出去。 日本兵虽然纪律严明,他们不敢违抗小队长的命令,可是他们是真的害怕,于是就提议等天黑以后再去。 这一次鬼子小队长同意了,他们一直等到了天黑,他下令放下了吊桥,两个鬼子出了炮楼,再次踏上了吊桥。 突然,日伪军听到两声枪响,两个鬼子再次被打下了壕沟。 开枪的仍然是秦玉,打完之后,他立刻就转移到了早已看好的另一处掩蔽物后面。 两名通信兵出去的时候,鬼子小队长一直就在射击孔向外观望。他发现了秦玉枪口射击时闪动的火光,立刻命令机枪朝着那个方向扫射。与此同时,他下令赶紧拉起带吊桥。伪军们也纷纷向外面射击。 打了一会儿之后,看到外面没有了动静,鬼子小队长就下令停止射击。他不敢大意,命令日伪军谁都不许睡觉,随时准备打退敌人的进攻。 几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已经到了凌晨两点。徐大龙对战士们交代了今晚所采取的战术,然后就带着部队来到了据点的外围。 郑喜荣和魏和尚带领着战士们在距离炮楼100米左右的地方,各自寻找掩蔽物,有的干脆就在地上挖掘掩体。 徐大龙和王根生两人悄悄地向炮楼摸去。在白天,他们早已经看好了掩蔽物,这处掩蔽物是一个小土丘,上面还长着几丛灌木,距离炮楼35米左右。不久以后,他们就运动到了这里。 鬼子小队长精神十分紧张,一直担心敌人前来进攻。一直等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有些熬不住了,就打算上床睡觉。当然了,他吩咐其他的鬼子和伪军留下一半人,继续进行监视。 鬼子兵们做事很认真,他们瞪大眼睛从射击口向外观察,可惜的是,外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 就在鬼子小队长刚刚躺下后不久,外面突然传来了枪声。他急忙爬了起来向外望去。 在据点的周围,不断有射击的火光,从据点里望去,至少有十几处火力点,他赶忙下令还击。 日伪军们都很有经验,他们朝着敌人枪口闪光的地方猛烈地开火。 伪军们乒乒乓乓地打了半天,却发现好像没有什么用,那些枪口仍然在闪光,他们只好继续朝着那里打去。 特勤连的战士们的确是在射击,只不过他们是躲在掩蔽物后面,将枪口探出去朝天开枪。敌人的子弹打过来,自然是打不到他们。 徐大龙拿起一颗手榴弹,瞄准了喷出火舌的日军的射击孔,就扔了过去。 这颗手榴弹直接飞进了炮楼二层里面,在炮楼里面爆炸开来。 王根生也投出了手榴弹,他的目标是炮楼的三层。第一颗手榴弹撞击在了射击孔旁边的的墙壁上,被弹到了炮楼的下面。他觉得有些丢人,再次拿起手榴弹,仔细地瞄了一下,扔了过去。 这次手榴弹飞进了射击孔,不仅干掉了鬼子的机枪手,还炸断了鬼子小队长的一只手臂,疼得他哇哇直叫。 他知道在炮楼的附近埋伏着敌人,可是外面黑乎乎的,根本不知道敌人藏在哪里。他急忙下令停止射击,避免敌人再顺着射击的火光将手榴弹投进来。 战场上暂时沉寂了下来。 按照徐大龙的交代,郑喜荣拿着铁皮喇叭,朝着据点方向用日语喊道:“弟兄们,鬼子们不敢开枪了,冲上去,消灭他们。” “冲啊,杀啊。”战士们躲在掩体后面也大声地喊叫了起来。 鬼子小队长生怕敌人冲上来,只好命令那些日伪军再次开枪射击。 结果又是两颗手榴弹飞了进来,鬼子和伪军死伤了很多,他们只好再次停止了射击。 看到鬼子和伪军不敢放枪了,郑喜荣和魏和尚率领着战士们朝着据点方向弯着腰跑步前进,很快就来到了据点周围50米左右的地方,各自寻找掩蔽物。找不到掩蔽的人,再次开始挖掘掩体。 炮楼里的日伪军此时死伤了已经将近一半,其中有很多伤员,他们不停地哀嚎着。日伪军士气十分低落,他们能够感觉到外面的袭击者正在向炮楼靠近,他们又不敢开枪,一个个很惊恐,不知道如何是好。 郑喜荣躲在掩体后面,用喇叭再次喊道:“里面的鬼子、伪军听好了,我们是八路军独立团的,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出来投降,否则的话,我们会用炸药包把炮楼炸掉,让你们全都死在里面。” 鬼子小队长听到这里,担心八路军派人在炮楼下面安放炸药,赶紧命令日伪军往外面扔手榴弹和手雷。 手榴弹和手雷在炮楼下面不断爆炸,产生了一团团的火光。 徐大龙靠着爆炸的火光,看准了炮楼一层的一个射击孔,再次投弹。 这一次,他用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一枚日式的甜瓜手雷。手雷不偏不倚地飞进了炮楼里面,在里面爆炸开来。 甜瓜手雷威力远远超过了手榴弹,爆炸时产生的弹片又多,在炮楼狭小的空间里,威力倍增。炮楼一层里面的日伪军大部分都被干掉了。 这一下鬼子和伪军连投掷手榴弹和手雷也不敢了,再次沉寂了下来。鬼子和伪军们觉得外面的敌人太欺负人了,他们都很窝火,却也无可奈何。 郑喜荣再次喊道:“炮楼里的伪军们,你们听着,我们只针对鬼子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把里面的鬼子都干掉,然后出来投降。否则的话,待会炮楼被炸塌了,你们谁都活不了。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赶紧去干掉那些鬼子们。” 此时在炮楼里面鬼子活着的还不到十个人,还有大约30个伪军。经过了刚才的战斗,他们早已经绝望了,郑喜荣的喊话给了他们一线生机。伪军们都动了干掉鬼子、保住性命的念头。 炮楼里的伪军头目是一名副连长,他也知道,这是自己唯一一次活命的机会,于是,就暗中交代几个班长,让他们动手去干掉那些鬼子。 由于战争的需要,鬼子的军官们多少也懂一点中国话。他们听郑喜荣在外面的挑拨,担心伪军们叛乱,鬼子小队长急忙让活着的鬼子们都到三楼上去。 伪军们看到鬼子的举动,知道他们有了防备,干脆就直接动手了。 一层、二层的伪军们干掉了几个鬼子,控制了一层和二层,然后朝着三楼的楼梯口上面扔手榴弹,上面的鬼子也向下面扔手雷,炮楼里面爆炸声、枪声响成了一片。 几分钟后,炮楼里面沉寂了下来,接着伪军向外面喊道:“外面的八路爷爷别打了,里面的日本人都被我们干掉了,我们现在放下吊桥,出去投降。” 战斗结束了。这一场夜战,特勤排仍然是无一伤亡。战士们都觉得跟着连长打仗实在是太过瘾了。 为了防止日军再次使用黑风口据点,徐大龙也豁出去了,拿出十颗缴获的手雷放在一起,将炮楼炸成了废墟。 徐大龙说话算数,把那些伪军们教育了一通之后,就放走了他们。 这一场战斗,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徐大龙等人还有其他的任务要执行,除了两挺机枪之外,他们把其余的武器弹药暂时埋藏了起来。 在平安县与王水县交界的一个小山村,黄进贤夫妇就躲在这里。 徐大龙化装成普通的村民,找到了他们夫妻二人。 看完了黄婉秋的来信,黄进贤夫妇都十分高兴,向徐大龙再三表示感谢。 徐大龙说道:“大叔,婶子,黑风口据点的鬼子都已经被我们干掉了,今后再没有人会找你们的麻烦了,你们可以返回河湾村了。有一件事情我想请你们帮个忙,不知道是否可以?” 黄进贤心情非常好,他说道:“徐连长,我家的闺女也是你们队伍上的人了,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只要能办到的我们一会去办。” 徐大龙说道:“你们在平安县城里有没有亲友?” 黄俊贤的女人说道:“有,婉秋她小姨就嫁到了县城里,他男人在县城里的邮电局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