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没那么简单
通过调研和论证,昌达集团采纳了童博士的建议,摒弃了原来的想法,最终决定跟新材料研究院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经过两年多时间,使动力蓄电池达到了年产数万套的产业化规模。 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早就没有了学生时代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在两个单位合作期间,叶佳怡跟童伟虽然几乎每天都要打交道,但仅限于工作关系。有一点倒是没变,就像高中时期都觉得对方学习成绩很牛,现在,他们彼此欣赏对方的工作能力。 童伟也不像学生时代那般内向腼腆,在跟老同学因为项目合作共事那两年多,他偶尔会跟叶佳怡开个玩笑,调侃几句,叶佳怡对童伟的印象早已改变,面对对方的玩笑话,一般她都一笑置之,有时也会直接怼回去。 现在面对叶佳怡一本正经的问话,童伟必须认真回答,“我自己在办公室,没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现在工作忙吗?你那个正高职称解决了没有?” 童伟被叶佳怡问得莫名其妙,“工作倒不是很忙,正高职称......,你问这干嘛?” “先别管为什么,你就告诉我,正高职称晋升了吗?” “正高职称----,去年上半年就解决了。这下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打听这件事情的原因了吧?”童伟道。 “恭喜你!现在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了,下一步的努力目标是院士吧?”这回轮到叶佳怡调侃了。 “你可别拿我开涮,评个正高职称都这么费劲,还院士呢。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连得到推荐的机会都没有,想评院士,比登天还难,我这辈子是没有那个梦想了。唉,你打这个电话,不应该仅仅为了打听这么点事吧?” “打听你的职称评聘情况是一方面,另外,还记得我们这里的技术中心曾经开发过一项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吧?” “当然记得,但那只是小试,还需要放大呢,你们不是早就停下来了吗?” “是的,要想成为一项实用技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刚才接到政府职能部门的电话,催促我们尽快把后续工作做完。今天给你打电话,就是想跟你商讨这件事。”叶佳怡道。 “跟我商讨?那不是你们的项目嘛。”童伟不解其意。 “项目当然是昌达集团的,但我跟关总认为,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从小试情况看,这项技术有相当的难度,光靠昌达集团现有的技术力量,恐怕难以胜任。” “开发难度肯定是有,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一方面,我们关心你的正高职称是否已经得到解决,另外,关总想知道,你有没有到昌达集团工作的兴趣?” “到昌达集团工作......,”童伟若有所思,“你是说让我从新材料研究院辞职,正式调入昌达集团工作吧?” “就是这个意思,我还可以告诉你,昌达集团现在为你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各项待遇,比当初还要好一些,你能否考虑一下?” “这个......,”童伟有所犹豫,作为体制内的一员,他的顾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脱离体制,需要很大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勇气,特别像他这种通过升学考试,好不容易才从农村脱身的人,想当年在中学时代,进入体制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就是他们的梦想。 叶佳怡笑了笑,“看你这优柔寡断的样子,你在顾虑什么?想继续为祖国的新材料科学技术做贡献吗?到了昌达集团,一点都不会耽误你对理想的追求,在科研条件方面,甚至比新材料研究院更加优越;至于经济收入,一旦加入昌达集团,作为学术带头人,你的年薪将达到七位数,外加新项目百分之三十的股权收益;生活居住条件,公司会在省城为你提供一百五十至二百平方米的住房,位置任你选,......” “好啦,你稍等。”叶佳怡还要往下说,却被童伟打断了,“其实你们上次提供的条件就很诱人,当时没有答应,并不是因为对条件不满意,而是一些事情还需要仔细考虑。” “不就是你想在新材料研究院解决正高职称吗?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考虑?” “佳怡,你是女强人,我得承认自己不如你,我办事有些优柔寡断,没有你那样洒脱的性格。”在老同学面前,童伟并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弱点。 “说了半天,你究竟想说什么?到昌达集团工作,还存在什么障碍?”叶佳怡有点着急了。 “具体存在哪些障碍,我也说不清楚,总之......,” 叶佳怡反过来打断对方的话,“你说不清楚,我替你说吧,你是不是眷恋那种体制内的环境,已经离不开了?” 童伟没有回答,他内心深处的这种传统想法,跟现代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具有博士学历的现代人,童伟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却被叶佳怡猜中了,面对老同学,他感到很不好意思。 猜到了童伟的心思,叶佳怡并未嘲笑这位思想保守的老同学,而是开导道:“你在体制内已经待了比较长的时间,有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但你毕竟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眼光还是应该看的更远些。说白了,你所顾虑的,无非是科研工作环境、能力发挥空间、职称晋升通道、经济收入、住房及生活环境等等方面,我想问问,即使在体制内,你对这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多高的期望值?你的期待最终又有多少能变成现实?” 童伟是985名校的博士,其智商当然很高,科研开发的能力毋容置疑,但要把智商情商加在一起,论综合素质,他跟叶佳怡不在一个档次,加上其思想比较传统,适应社会的能力确实不敢恭维。 叶佳怡的这番话,让童伟有所触动,“其实,对于去民营企业工作,我一直持开放态度。” “但是,一谈到具体行动,你就犹豫了,我说的没错吧?” 幸好是在电话里,对方看不见,否则,童伟一定会脸面发热,“是啊,这就是我的弱点,做事不果断,瞻前顾后。” “你有必要这么举棋不定吗?权衡利弊,做一番比较分析就一清二楚了。你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是不是害怕在企业做研发,没有新材料研究院那种稳定感?”叶佳怡进一步剖析道。 “这个......,”后面这句话让童伟感到一怔,他觉得叶佳怡不愧是管理大师,能剖析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他只好承认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许有这方面顾虑,毕竟体制内的环境比企业更安定。” 叶佳怡笑着摇头道:“童伟,尽管你是毕业于985名校的博士,现在又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正高职称,但我不得不说,你的思想还是有些守旧。体制内怎么啦?企业又怎么啦?在哪个单位,你的目的和本行不就是做技术研发吗?对你来说,所谓的稳定,不就是宽松的科研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与你能力相称的经济收入吗?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任何一方面,昌达集团都会做得比你现在的单位更好。” “可是,我们现在的科研经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拨款,企业在这方面,以什么做保证呢?”童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谢谢你终于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了!”叶佳怡长出了一口气,“别管整个新材料研究院,单说你们那个项目组,每年大致固定的科研拨款是多少?” “固定拨款三百万左右,每年还有几十到上百万的对外合作收入,这些资金也是我们项目组的全部支出。” “那就是说,作为项目负责人,可供你支配的资金,满打满算也就四百来万,但在昌达集团,我们给技术中心的预算是每年一千万,这些资金全部归你支配,还不包括人员经费。遇有新的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可以随时追加。”叶佳怡道。 “这当然是一笔巨款,但能保证每年都会稳定地投入吗?我的意思如果遇到某些年份企业效益不好,经费投入是否会中断?”童伟终于敞开心扉,坦率提出自己的担忧。 “在你看来,每年一千万的投入就不得了啦?前几年因为昌达集团跟你们单位合作开发车用动力蓄电池,你曾经在我们这里待过两年,我以为你对昌达集团有所了解,看来你根本不了解我们的实力。昌达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不假,但一家年产值四五百亿、利润数十亿的全省知名企业,会拿一千万当多大个事儿?即使出现你担心的效益不好的情况,哪怕企业净收益降低一半,我们的利润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还会在乎你这区区一千万?” “虽然经费有保障,但是佳怡,我听说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喜欢事无巨细地指手画脚,对企业内部的很多事都横加干涉,这对将来的科研工作和对外学术交流,恐怕没有好处。” “也难怪,前些年两个单位合作时,尽管你在我们这里待了两年多,因为关总不分管制造业,你跟他很少打交道,所以你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其实,关云天是九十年代初的本科毕业生,他读的是数学专业,这人思维缜密,理念超前,昌达集团制定了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项目或事项,即使是董事长或总经理,也不随便过问,更不会干涉。至于将来的学术交流,别说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即使出国交流,也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经费不够,可以随时向集团公司提出申请。”叶佳怡道。 说到这里,已经打消了童伟的绝大部分顾虑,他几乎再也提不出什么问题,但他知道,像他这样的业务骨干要想调离单位,绝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 短暂的沉默后,电话里传来童伟的声音,“佳怡,老同学,你今天跟我谈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回头我不仅要跟家里商量,还要跟院领导协商,尽管你成功说服了我,但我现在也不会给你什么明确的答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