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纬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我们说了很多,可是有一点,却不容忽视,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只有钱还是不够的,关键还得有粮!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民以食为天,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为什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直推崇重农抑商之国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概括来说,就是粮食产量,太少了! 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封建王朝的疆域,都比今天我国领土要大得多,怎么会粮食产量太少了呢?这种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总量并不少,但因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又十分有限,所以总是显得粮食匮乏! 中国古代,确实人口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古代战争,动辄万人以上,甚至十万百万人上阵,而欧洲国家的战争,却跟两个村子打架一样,很少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中国古代,即便是人口达到鼎盛时期,也只有几千万人而已,连上亿都很困难(清朝除外),与今天相比,还是差距很大,却已经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为如何养活这么多人,而感到十分挠头,若不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百姓们恐怕就要挨饿,饿急了就会造反,他们的江山可就坐不稳了! 可刘纬呢?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竟大力发展工商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他的底气,便来源于解决了粮食问题!最大的功劳,当然要记在庞德公的头上,正是他穿越时带来的番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可是,如此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显然,刘纬原本就是这样想的,但随着局面出现新的变化,刘纬才发现,自己的想法,似乎过于草率幼稚了,兴鼎六年末,他不仅面临着缺钱的窘境,就连粮食也渐渐匮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责任,当然在刘纬身上,他一门心思发展工商业,却忽视了农业生产,最起码也是重视程度不够,再遇上点突发事件,那么点存粮,便将告罄! 这个突发事件,就是兴鼎六年,推广种棉的失败!为了让西北农民种植棉花,刘纬可是从蜀地调运了大量粮草,提供给西北百姓,大费周章不说,也搭上了不小的成本,结果却一无所获,这样的损失,伤筋动骨,从前什么也不缺的刘纬,就连粮食,也出现了危机! 若想继续执行推广种棉的国策,刘纬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好粮食问题,否则将难以为继!好在,刘纬正为此事发愁之时,汉中技术研究院那边,却传来天大的喜讯:杂交水稻,竟然研制成功了! 看到这里,可能您又要骂人了!杂交水稻?没搞错吧!那可是袁隆平院士,尽毕生心血,才研究出来的重大科研成果,刘纬他一个大一新生,外加几个老农,就能研究出来杂交水稻?这不扯淡么! 这件事,确实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您要是了解其中的细节后,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国家级偶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是什么呢?就是要提高水稻产量,以确保粮食供应,能养活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他呕心沥血,研究多年,终于成功,可谓标榜史册,惠及千秋万代,功照万世,这当然没有二话! 可是,若细究起来,其实杂交水稻,就是一种转基因作物!吓人不?转基因啊?有些人可能一听这个词就害怕了,是不是连家里的大米都不敢吃了? 不必如此!袁隆平院士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虽然属于一种转基因作物,却是通过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外加点人工干预,培育出的新品种,也就是并没有违反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还是在大自然规则的框架下,实现的改良易种! 如果这么说太绕,您可以想象一下,人类用驴马交配,诞育出骡子的过程,道理也差不多! 而现在人们口中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却很可怕,是某些科学家们过度使用科技,硬生生地去改变植物基因,以达到某种想要的结果!这种违反大自然法规,过度扮演上帝之手的做法,隐患颇深,甚至其中的害处,现在还看不出来,也许将来才会爆发! 举个例子,为了让植物能规避虫害,有的科学家,居然在植物的基因中,加入了昆虫基因,使害虫误以为这不是植物,而是昆虫,也就不吃它们了! 这种做法,别人怎么看不知道,反正我觉得很可怕!植物有了昆虫的基因,那它还是植物么?是不是下一步,这些科学家还要把动物基因,植入到植物体内,让他们能自己挥动枝叶,驱赶害虫?一棵能动的植物……天呐! 所以,现在某些所谓的科学家,简直就是胡来,他们与袁隆平院士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连个小脚指头,都比不上! 不过,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相比需要在实验室里,用科学试验,才能研究出来的那种变态植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似乎相对要容易一些,并非不可以模仿和复制的! 我们的主人公刘纬,从小爱看书,更喜欢看科教频道的电视节目,从中没少了解关于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甚至细节! 作为一名穿越者,刘纬拥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起码知道大概的方向,再加上那些经验丰富的农学专家(老农院士)从旁协助,能研究出杂交水稻来,绝非不可能!那种无性繁殖的番薯,不就研究出来了么! 在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刘纬其实也只是照猫画虎,拿来主义而已,又不是他开创的历史先河,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不过,刘纬研究出来的这种“刘氏杂交水稻”,毕竟是东施效颦的产物,与袁隆平院士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还是相差甚远,单是产量上,就根本没法比! 大家知道现在的稻谷,亩产大约有多少吗?据说已经出现了“吨粮田”,即亩产两千斤稻谷,这个产量十分惊人,以刘纬的水平,以及汉代落后的生产力,根本实现不了! 这种“刘氏杂交水稻”,产量究竟有多少呢?视气候和地理条件有所不同,最高能达到亩产八百多斤,少的也能达到五百多斤,平均在六百斤左右!注意,这里说的斤,是指今天的市斤,若是折合成汉斤,则为亩产一千斤以上,甚至一千五百斤!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亩产千斤,一直都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即便偶尔出现,都会被指为祥瑞,可刘纬却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偶然出现,而是今后,只要风调雨顺,没有什么灾害,稻谷的产量就是这么多,等于是原来的产量,翻了三倍有余! 可以想象,如果这种水稻,能在南方大范围推广种植,将来获得的粮食收入,将有几何!那种仓禀皆满,余粮倾泻的喜人场面,将再也不是什么足以令人炫耀的奇迹,而是一种常态,那么粮食的问题,也就几乎彻底解决了! 这个天大的喜讯,令刘纬兴奋不已,喜出望外,欢呼雀跃!不过短暂的喜悦过后,刘纬又开始发愁起来! 虽然杂交水稻栽培成功,可即便现在开始马上推广种植,要等到收获,至少也得半年时间,那么这半年的粮食,去哪里淘弄呢?要知道,现在的府库,可都空了啊! 况且,刘纬现在推广种棉,就已经面临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若再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财政上的困窘,岂不更是雪上加霜?这可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