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三百六十章 汜胜农书(三)

  汜胜之书,第一章看完,连看带注释,边做笔记,区区两百余字,李孟羲看了两个时辰。  有仆人送来了一只……烤大雁??  李孟羲无语了,这肯定是狗皇帝让人射的。  烤大雁,不一定好吃,但是,珍贵啊。  不珍贵,无法体现出皇室的威严。  李孟羲可太讨厌狗皇帝了。  拿筷子吃了一块,香料放的极多,但是,肉没烤烂,吃着不好吃。  李孟羲撇了撇嘴,还是勉为其难的吃点填填肚子算了。  吃完,李孟羲让人,把大雁送给弟弟去吃了。  李砖现在在太学上学,功课极多。  近来忙,李孟羲没时间亲自教导。  吃完饭。  李孟羲外出活动了两刻,然后又回来了,继续看没看完的农书。  【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  李孟羲一翻开选种一章,一看就乐了。  汜胜这个人写的是,牵一个马,让马去粮食堆,如果马吃了几口就不吃了的话,说明,这粮食生虫了。  如果马吃着越吃越香,说明粮食没有虫。  李孟羲就奇了怪了。  有虫没虫,直接看不就得了,用得着用马吃吗。  可能,有些虫子,会钻到麦种里,把麦子给蛀的只剩壳了。  所以,有时,可能从外表,看不出麦子有没有被虫蛀过。  因此,汜胜写到这个用马挑选粮种的方法,李孟羲感觉很新奇。  那么,为什么用马呢,可能是马不同于其他牲口,马这种动物,吃东西精细,有虫马就不吃了。  李孟羲对用马选种这件事,心有疑惑,本着探究的精神,李孟羲决定,有空,就看看,马到底能不能分辨出哪些麦子是生虫的粮食。  再试试,牛羊之类的。看用动物试良种,有没有普适性。  【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  湿,就是潮湿,郁,郁闷,大概是指气闷,热,是指温度高。  又潮湿,又有空气,又生虫,则粮种容易生虫。  李孟羲再一分析,确实,这涉及到了粮食保存的方法。  应该密封,低温,防潮。古人对保存粮食的方法,竟也门清。  古人不知道微生物的作用,和生物需要氧气之类的科学知识。  但是,生产实践中的经验,足以让古人摸索出规律。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  挑选麦种,在麦子熟的时候,挑选穗大籽粒饱满的,然后,选一些之后,把麦穗吊在房檐下,暴晒使干燥之后,可以留做来年麦种。  此法甚好。  可见,汉代劳动人民早已经有了成熟的育种的经验了。  【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  白鱼者,应当就是麦壳。  扬麦子,没什么难度。  麦壳留在麦种里的确实不容易保存。  一者,麦壳上极可能粘有虫卵,二是,麦壳不同于麦粒,麦粒有种皮来保护其内部结构,不容易腐烂。  而麦壳,其本质,跟草茎差不多,比较容易腐烂。  腐烂,大致是霉菌引起的。  麦壳混入种子中,如果麦壳腐烂了,交代着霉菌把把好的种子也感染了。  【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  看到此处,李孟羲眼睛一亮。  妙啊,能用艾草来防虫。  用石灰,好像也行吧。  此处,是看到现在,李孟羲感到收获最大的地方。  【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禾是什么,为何斩下一节,而禾不败,李孟羲觉得奇怪。  禾应该是麦苗的吧。  亦或是说,对于那些结穗一串又一串的作物,可以用镰刀斩下一穗最饱满的,剩下的,那些未完全成熟的穗,则还会继续长。  “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奇了怪了,要判定明年,种什么最合适,就把各类作物,都称一定量的种子,埋在阴暗的地方。  到冬至,就把种子取出来,看种子发芽的情况,发芽最多的,就是这一年,最适合种的作物。  李孟羲叹为观止。  此处,涉及了严格的科学统计的方法。  为何要把各类种子平量呢,这是为了,控制变量法。  都用一定量的种子,假设,都用一百个种子,这样,从土里挖取种子的时候,容易比较发芽率。  让李孟羲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冬至五十日后的发芽率,能决定来年种什么合适呢。  再说,从冬天的气候,能否判断出一年大致的气候呢。  比如说,冬天如果比往年冷,那是不是就说明,来年,一年的都比往年要冷一些。  那么,诸多种子埋在地上,的确可大致预测出对来年各类作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有所预测。  但是,李孟羲还想到一点,不同的作物,其发芽周期是不同的。  那么把种子埋在地下,再预测来年什么作物长得好,是不是也得考虑到种子种类的差别呢。  “五十天……”李孟羲突然眼睛又回到了汜胜之书上了。  【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难怪,书中写了,等五十日,才把种子挖出来。  五十日,足够所有种子完成发芽了。  所有种子,无论种类,该发芽的必然全都发芽了。  在李孟羲以科学的思维来前思后想一遍之后,发现汜胜的方法,极有效用。  虽然,秋天作物已经种下,在冬至预测来年什么作物能收成好,因为作物已经种下,不能更改了。  但是,到明年秋里,庄稼收完之后,再种庄稼到时候,就可以按年前冬至测量的种子发芽率,来决定种什么。  李孟羲越看,越发投入。  再翻过一页,看到了溲种法。  何为溲呢,李孟羲不解其意。  再接着往下看。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从这一段,李孟羲大致可以看出,溲,竟然指的是,肥料。  应该是这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