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正文卷 第一百五十一章 工匠成体系,农令已施行

  崇祯从来都是雷厉风行的人,在确定了匠作会商讨出来的这套方法可以实施之后,当天便通过执笔监制定了确切的政令,并下达到了相应吏员手中。  而受到村令村尉统统升为官员的刺激,京城之中的吏员也全都相当用命,政令下达之后,一个个立刻用心尽责地开始执行,都想表现得好些,让皇上记得他们的努力。  在崇祯为村令村尉升官之前,尽管吏员们都知道按照皇上的要求好好做,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升为官员。  但是,毕竟崇祯一点口风都没露,又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打探消息,所以在行动上吏员们尽管已经很配合,但是确实没有全副心思放在工作上。  毕竟,尽管崇祯已经削减了一大波的吏员,但是剩下的吏员也都还有一两千人呢!  这么多备选人,若是崇祯准备给出的官位只有十几个甚至干脆只有几个,那他们绝大多数人岂不都相当于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带干粮打白工么。  但现在,崇祯《大明村中治理法条》已经下达下去几天的时间,别说消息灵通,但凡是消息不那么蔽塞的人,这会儿都已经相当清楚村令村尉全都变成九品官员的事情了。  所有村令村尉!  全都成了九品官员!  京城郊区,一共可是有四五百个村落,每个村落村令加村尉都是三人,这一下子就是一千多个九品官儿啊!  而这些新晋九品官员中,村尉不用说,全部都是军中将士所转,没有他们的空间。  但是,那四百多个村令,其中差不多三百个都是原本跟他们一样的京城吏员!  要说提振人心,什么消息能有这个消息更加让人振奋?  也就是当下京城范畴内确实都主要是些维稳的工作,不怎么需要能力,也更不怎么能体现能力,否则有着那些村令们的事迹提振士气,吏员们能够让崇祯感受到效率翻倍!  而如今,工匠体系改革下发下来,相应的吏员们自然立刻弹冠相庆,都把它看做是自己如同村令一般腾飞的关键。  用心用力的程度,简直比自己家里出事儿了还要更狠。  如此一来,当天下午下达命令,等到第二天工作报告经过理政监整理上报到崇祯处后,崇祯直接被效率惊了一下。  原本预计四五天才能够完成的事务,昨天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接近三成!  按照这效率,再有一天,只怕事情便直接完成。  看着底下办事儿的吏员们纷纷上书的自己如何如何一心为公的文字,崇祯也不由感叹:  “原本朕已经以为底下办事儿的吏员效率提高到极致了,如今看来,竟然还能够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终究还是朕懈怠了啊!”  原本崇祯按照自己的揣度,定下了京城内一千零几十个的吏员岗位,但是在实际处理政务的过程中,他便发现实际上完成京城一应事务,有那么六七百吏员便已经足够。  但是按照今天这个样子来看,若是吏员们都认真负责,恐怕三百多吏员,就能够把京城管理得妥妥当当!  吏员们主动压榨自己,崇祯看到的,自然便是吏员们那巨大的可压榨空间了。  当然,此话暂且不表,毕竟如今崇祯的精力都放在农事上,京城吏员的这番表现,尽管让他相当有想法,但是重新定下京城内的吏员体系显然不是他现在准备做的事情。  甚至,惊讶过后,崇祯对工匠体系的期待,都比对吏员们的关注更多。  按照传上来的消息,杨尚在崇祯下令允许他招揽三百工匠,组建更大规模的筑造体系打造农具之后,就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大量筛选合格工匠加入自身体制。  与此同时,之前搭建的三十工匠锻造流程,也仍然在不断继续锻造之中。  以这个办事效率,以及锻造效率来看,崇祯对农具数量上的期望,还真能由这杨尚所引领的工匠流程来完成。  而另一方面,则是新搭建的工匠体系。  尽管只是刚刚开始传达,事情还没准备妥当,但是毕竟是工匠们自己为自己确立的体系。  修改的地方,几乎都是京城工匠们苦之久矣的部分,修改命令下达之后,所有工匠几乎都是一片欢声。  甚至当即就有工匠表示愿意将自身所琢磨的专利拿出来,按照体系里的方式共赢。  其中,便有涉及能够提高农具锻造流程的打造工艺改进。  当然,现在实际效果如何,还尚未考证,但是,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就算现在最早提出的这些东西没有用处,只要体系运转起来了,工艺上的进步肯定是必然的。  如此看来,随着崇祯的亲自介入,并且引导,京城中的工匠是当真焕发出了远超过往的光芒,能够真的在农业上起到明显帮助了。  “陛下,锦衣卫处传来通报,农令的分配筹划已经完成!”  好事成双,不仅工匠这一块传来了大好的消息,而且还不到中午,之前安排给锦衣卫,让他们根据地图以及实际情况安排的农令分配任务,竟然也已然完成。  这样一来,崇祯筹备的农令体系,现在就可以直接下令开始!  此时,尽管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但是也仍然算是春耕的末期,属于还能赶着耕作的时节。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农令与农具下发到各个村落,绝对能相当有效地提高总的粮食产量!  “哈哈哈哈,好,速速将分配图纸带给朕看!”  崇祯哈哈大笑。  村令,农令,外加农具,此三者全都弄好,而且还能赶上春耕的尾巴,这样的效率,已经达到崇祯之前最好的预期了。  原本因为农令的事情以及农具的事情都出现了各种问题,他还以为春耕肯定赶不上。  而如今,在这样各种问题频现的情况下,还能达成现在的效果,崇祯是真的有天命在他的感受了。  而等到农令管辖分配图呈上,还有专人为崇祯讲解这一个个农令为何这般安排。  锦衣卫们设计出的这套管辖分配,确实都遵循了崇祯之前下达的命令,而且因为乡间巡查军的辅助,一些地图上呈现不了,但是在实际上有不小影响的事情,也都被锦衣卫考虑在内。  听清听完内容之后,崇祯感觉,如今这套设计,确实已经是当下只凭图纸能够做到的最好了。  要想更好,恐怕也就只有实际安排之后,根据情况调整。  既然如此,崇祯思量之后,直接拍板:  “好!农令一应事宜,便按照此分配方式安排!”  “传令执笔监,令其根据此分配图纸,一一撰写任命政令。”  “还有,此前准备好的农令相关政令,也可以搭配安排上了!”  这样已经确定事宜,只用呆板地根据名字以及任命村落撰写政令的事情,自然就不需要崇祯插手,直接安排给执笔监即可。  而崇祯所讲的农令相关政令,则是他之前所撰写的,类似《大明村中治理法条》的命令。  只不过,这些内容没有实际反馈做支撑,所以崇祯没有规划得太死,很多地方都只是要求态度与工作时间,而没有太具体的限制要求。  当然,除此之外,也少不了对村令村尉下达的相应政令。  村令村尉农令,都是村中重要官位,农令的日常工作,同样需要村令与村尉来做辅助配合,以及起到相应监督的职责。  如此一来,便相当于每个村落之中,都有了村令村尉农令这三个官职(农令虽然目前人手不足,所以一人担任多个村落的农令,但是每个村子里确实都有农令的位置),也就相当于每个村落之中,都有了政、军、农这三个体系。  崇祯对于村落的想法,也就只是如此。  等到农令到位,村落的体制方面,之后需要做的,也就仅仅只是修修改改,查漏补缺的工作了。  毕竟,大明的村落之中,户数其实并不会如同数百年后的现代那么多,往往一个村子也就百户人家。  百户人家之中,设立政军农这三大块,已经相当勉强,甚至村尉这一点之所以会一个村子设立两个,也完全是因为崇祯希望以村尉为基础培养更多完全忠心的村令。  否则,大的村落或许可以配备两个村尉,但是其他的村落配上一个村尉起到监督与安防的工作便已经足够。  ————————————  “王老汉,王老汉!快别耕田了,村里有巡查军来找你来了!”  “哎呀,快过来哦,你只怕是要当官儿咯!”  “王老汉你要发达了,快出来!”  “王老汉你要当农令咯~”  ......  田地之中,王思仓正在田里耕种自己前不久,因为族长搬迁而分到的田地,便突然发现自己这块飞地周遭突然跑来了好几个乡亲。  他们一个个大呼小叫,脸上都是满满的兴奋激动,但是喊出来的那些话却让王思仓听不明白。  发达?还当官?  这群家伙是集体喝假酒了?  他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村老农,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还发达当官。  还农令,农令是个......  诶?  王思仓手上的动作突然一滞。  农令?  突然想到,之前村令大人在村子里宣讲,说干农活干得好的可以在他那报名,朝廷会在报名的人中择优担任农令职位。  最开始他还以为是村令在找会干农活的人,帮村令干农活,还没去报名。  结果后来还是村令大人专门跑来找他,跟他解释了一大通有的没的,并且再三承诺绝对不会拉着他免费做农活之后,他才同意报名了。  现在听这些同村伙计话里的意思,这是他被选为什么农令了?  “农令是个啥?我咋了?”  王思仓几步走到田外小路上,冲着满脸兴奋的乡亲问道。  “农令就是农官儿呗,村令是管村民的,农令肯定就是管农民的!”  “不是不是,那怎么可能,村民农民不都一个意思么,我们都是农民,怎么可能王老汉一下子就管我们了?”  “就是,应该是村令管村子,农令管......管农作物!”  “农作物?农作物还咋个管?耕地浇水施肥?照这话说,农令就是帮我们全村做农活的咯~”  “哎呀,反正农令就是当官了!”  ......  王思仓一句话问出,直接引来不知道多少句的回复,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给出确定的答复,反而让王思仓整个蒙圈。  但是,他愣在原地,其他人却没愣住,见王思仓又不说话又不动弹,立马有人直接上手去拉他:  “哎呀,你别管这些了,赶紧回村去,村里十几个巡查军在等着你一个人呢!这都等了快一刻钟了!”  一听这话,原本准备反抗一下的王思仓立马服软跟着被拖着往村子赶去。  乡间巡查军在村民们眼里,那可是又敬又畏的存在。  此前他们返乡的时候,地痞无赖乃至土匪强盗都纷纷跳出来,准备趁着农民返乡好好乘乱搞一笔。  面对他们,农民们自然都是没有任何办法,遇到了就只能听天由命。  这样的情况下,正是乡间巡查军们四处巡查打击,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立刻就攻杀那些恶人。  巡查军们的战斗力那可不是闹着玩,无论是地痞还是强盗,哪怕当时人多对战人少的巡查军,那也一定是巡查军轻松取胜。  而这样强大的巡查军,面对农民们却从来不曾敲诈勒索,甚至没有一次抢劫他们农民的情况。  正是因此,听到同村村民讲,当前村口有不少乡间巡查军在等自己回来的时候,王思仓才立刻怂了。  乡间巡查军老爷们的时间多金贵?就因为他这个泥腿子耽搁了时间,就算巡查军老爷们不生气,他自己都得吓得战战兢兢。  而等王思仓赶到村子附近,他立马看见了村子里的村令大人、村尉大人。  在三位大人周围,真就是好些乡间巡查军!  “大人,王思仓我们带来了!”  拉着王思仓的那邻居冲着村令大人高声呼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