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孤勇大明

第七十二章 有整有零

孤勇大明 熊猫千户 4031 2024-05-13 17:41
  郑芝虎在宁波府就尝过爆米花,也见过有人划那神奇的火柴,那些物事竟是出自眼前这位俊美少年之手。  就算亲眼所见,郑芝虎兀自难以置信,他才是个娃娃呀,难道郭东真如传闻所言,是神童下凡?  谈及来意,郑芝虎只是说,他因军武出行,顺道来见识一下石庙的这只郭老虎。  郭东凑了个趣,笑道:“虎兄才是真老虎,哈哈。”  史料有言,芝虎勇猛果敢,辅助芝龙,屡建奇功。郑芝虎算得上是只真老虎,此时不过二十刚出头,后来在虎门,为海盗刘香所杀,是年不过三十岁,甚是可惜。  郭东又道:“虎兄的兄长芝龙是朝廷的游击将军,虎兄军务烦忙,却也寻常。”  郑芝虎闻言诧异,家兄郑芝龙被朝廷委任为五虎游击将军,此事虽已成定局,但家兄尚未收到印信和文书,这是军机,知道的人并不多,郭东又怎会知晓?  听闻南京魏国公世子、徐文爵曾邀郭东在得月楼赏月饮酒,想来郭东和魏国公家交往甚笃,印信和文书便是由南京兵部颁发,有人提前跟郭东透个风声,倒也不出奇。  郭东兀自道:“郑家多年来,在海上与欧罗巴诸国红毛番周旋,护我大明海疆,功在当世,利在千秋,在下深感钦佩。”  虽是受到夸赞,但郑芝虎再看郭东,眼底却多了几分敬意。  他此番出行宁波,确为军务,但到沈家堡来却不是只为亲眼目睹郭东其人,而是另有目的,郑家想要火柴的海外独家行销权。  沈家和郑家本就有来往,沈家的海船便是从郑家购得,郑芝虎昨日已见过沈继之,把意思传到了,沈继之只说,此事要与郭东协商。  闲话过后,这回,郑芝虎没有直接了当,而是委婉地试探。  郭兄倒是听明白了,心下暗忖,郑家嗅觉果然灵敏,火柴是稀缺物品,小巧轻便,是绝佳的海贸物品。  郑家虽被朝廷招抚,但在海上,其行为与昔日并无不同,郑家几乎垄断了所有海外贸易,其他船只亦须悬挂郑家的旗号,否则不予通行,说白了,郑家至今还在收保护费,严格而论,这与海寇行为无异。  郭东现在寂寂无名,沈家是虽然也做海贸,却只是在大陆近海,尚未涉足海外,火柴的海外销售交给郑家其实挺合适,长远而言,就不好说了,起码是浪费了一个筹码。  郭东思虑片刻,颌首道:“郑家乃大明第一海商,火柴由郑家在海外销售最是适宜。”  郑芝虎闻言大喜,却见郭东话锋一转,又道:“只是眼下,火柴产出极低,价值甚高....”  谈及价格,郑芝虎竖起耳朵细听,郭东的报价是九钱九厘,这还有整有零。  郭东把时下炒作的市价打了个对折,有整有零只是个噱头,表明价格是郭东认真做过成本核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的,他当然知道,这个价格高得令人咂舌,但郑家是独家经营,物以稀为贵,卖出个天价,还不是自家说了算。  做海贸,赚红毛番的银子,不能寒惨。  郑芝虎立刻拱手道:“东哥果决,如此,为兄便多谢了。”  郭东道:“郑家和沈家都是海上,理应携手,有银子,大家赚,才是真的赚。”  郑芝虎愣了一下,便竖起大拇哥,连声道:“大家赚才是真的赚,此言甚妙,妙啊。”  第一次跟郑家打交道,郭东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存了心思,要与郑家交好,日后或将受益,大方向不能错。  郑芝虎辞行,郭东相送,一出门,冷风迎面袭来,饶是郑芝虎生得壮实,也不禁缩起了脖子,郑芝虎叹道:“北地寒冷,我自闽地而来,属实不堪其苦。”  “今冬确是寒冷。”郭东附和道。  郭东送出老远,途径流民营,郑芝虎不由驻足观瞧,罗汉已经带人来了,有人在打地基,有人在用独轮车搬运木料,看架势,就要着手造房了。  郭东自掏银包,为流民所造,这事儿,郑芝虎听说过。  新到的难民暂时无房可住,孩童和老人亦在寒风中帮忙打个下手,困难是暂时的,房屋造好,便可安然度过寒冬。  郑芝虎感慨道:“东哥为流民造房,乃是大善之举,殊为难得。”  “大明百姓苦啊..”  郭东摆手道:“我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当不得虎兄夸赞。”  “当得的,当得的。”  郑芝虎又道:“我见东哥作为,颇多感慨,只因闽地去年也遭遇大旱,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家兄郑芝龙亦是用海船,送灾民赴台拓垦,也算为后世子孙积善行德了。”  “芝龙兄的善举,定然活人无数,才是大手笔。”  郭东立刻拱手赞了一句,心下却寻思开了。  福建在南方,已是热带,至少是亚热带,又是沿海,本该是温|湿海洋气候,闽地出现如此严重的干旱,只能说明当今的气候实在异常。  突然间,郭东脑子里蹦出‘小冰河时期’这个词来。  后世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大明王朝并非亡于崇祯皇帝的昏庸无能,亦非亡于无所不在的党争,更非边外敌的强大,辽东建奴人口不过几十万,能边陲蛮夷而已,能有多强大?而是亡于‘小冰河时期’带来的气候异常。  小冰河时期,属于地球宏观气候周期变化中的低温时期,也就是说,处在小冰河时期,地球变冷了,全年气温普遍变低,地表蒸发量大为减少,降雨自然跟着减少,所以,即使是南方热带多雨地区,也会出现大旱,遑论北方。  毋庸讳言,自然环境的优劣和国家兴衰密切相关。不能让工业文明的进步蒙蔽了双眼,产生错觉,以为人类无所不能,忽视、甚至无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可能导致重大灾难。  明末就处在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骤降,造成北方大面积干旱,粮食普遍减产,而农耕时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因为长期粮食减产所致。  崇祯确也悲催,登基伊始,就遇上长达二十多年的干旱,这搁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里,都是致命一击。  事实上,明朝就是被李自成推翻的,崇祯皇帝也是李自成打进京城,才上煤山自杀的。  当然,明亡的原因很多,老大帝国的阶级固化、朝堂上的党争、官府腐败、税收不合理导致的财政崩溃,等等。  人祸导致财政枯竭,天灾加重了砝码,外敌入侵更是在给大明放血,所以轮到崇祯,老大帝国就挂了,这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说法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