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 第359章荒诞不经
明知说出来很有可能会惹皇帝,他却不得不开口,方才那一阵无声的博弈之中,此人已经被家族推了出来。 也就是说用他一人的前程,换来所有人的意见表达权,当然这个代价绝对是值得的,将会为家族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而此事之后他也只是赋闲一段时间,等过了风头,随便外放个职位,要不了几年就能东山再起。 刘志面无表情的呵呵一笑,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更没有如他们所料那般暴跳如雷。 “诸君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把话说到了这份上,皇帝依然故我,这份疲赖劲,也是没谁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无可奈何,到了这份上也不可能一直没完没了的拖着,站在最前面的袁盱,向胡广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出面说话。 反正朝中大臣他的年纪最大,又一贯和稀泥,就倚老卖老一回,作为一个快荣退的四朝元老,为了这么点小事,皇帝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咳咳……” 胡广清了清嗓子,刚准备开口说,皇帝却笑道:“胡大学士怎么啦,莫非是病了。要不要朕叫个太医来看一看?” 虽然他的脸色看起来很正常,但胡广这人本就胆子小,经不起吓,,被这一打岔,刚鼓起的勇气立马就烟消云散。 讪讪一笑,颇有些讨好地回答:“多谢陛下关心,老臣这只是些老毛病了,还能坚持为国尽忠。” 他当年可是被吓怕了,彼时梁太后和曹腾合起来整他的冤枉,害得他好好的因为一个酥饼就“被”中风。 从此以后,从太尉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过了好几年隐居生涯,要不是后来梁不疑力保,恐怕到如今都默默无闻呢。 胡广老于世故,为人圆滑又胆小,更要命的是,他这人根本就没什么政治立场。 今日本就是碍面情不过,不是真心赞成与皇帝唱反调,此时收到了刘志的警告,自然赶紧转弯。 免得临退了,还要被陛下给一撸到底,那他的一世英名可就都毁掉了。 袁盱等人见了他的怂样,都不禁气结,真不该指望这个墙头草,简直就是自找不痛快。 眼看着事情陷入了僵局,袁盱无奈地长叹一声,罢了,今日拼着让皇帝记恨,也得阻止他一意孤行。 正准备开口,忽然有一人从案边站了起来,振了振衣袖,正色道。 “陛下如此坚持,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 众人齐齐侧目,这话问得……可真够直接啊。 说话的人是陈蕃,他与皇帝之间的感情向来深厚,见陛下如此固执己见,再想想这些年来他所有一力坚持的事情,无论当时看来多么的荒诞不经,到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尽管这件事情怎么看都不值得,但如果西北持续百年的大旱灾,真的成立,那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不仅如此,此事甚至可以称作影响深远的宏图伟略,将影响接下来几百年的朝廷格局。 这么多年来,事实证明陛下在某些事情上,具有非凡的预测能力。 因为这一点,朝廷上下甚至公认刘志是天选之帝,为了挽救陷于水火之中的大汉应运而生的。 刘志叹了口气,“如果朕告诉你们,将来西北大旱,民不聊生,处处都成了荒漠。 西北各民族无奈之下,只能不断南迁,与中愿人争夺生存空间,甚至爆发内战,诸位信也不信?” 这个说法的确是过于荒唐,但说话的人是大汉至高无上的皇帝刘志。 朝堂上下一片诡异的沉默,眼看着快到午时了,刘志衣袖一挥直接散朝,也不等诸位大臣的结果,便大摇大摆走了。 好好的一个大朝会,轰轰烈烈地开始,莫名其妙的结束,让人无可奈何。 以刘志如今对国家的掌控,整个朝廷上下加起来,也无法与他对抗。 但如今朝中重臣,都是刘志一手提拔起来的,许多人都是正直忠贞之士,并不会因为忠于皇帝,就违背自己的原则盲从。 尤其是陈蕃、李膺、陈寔、荀爽等等这些人,都非常的坚持原则,而且凡是都会从国家利益上着想。 这件事情实在是关乎整个大汉的国力,不得不慎重,而且将未来压在虚无缥缈的预测之上,也太过于儿戏了一些。 因此他他们都陷入了两难之中,无论是同意还是反对,都有些难以决断。 当天晚上荀爽进宫求见,虽然对此刘志并不意外,但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第一个来找他的应该是陈蕃。 “陛下,哪怕您所说的这个预测是真的,如今大规模的上西北水利工程,也依然操之过急。” 这听着还有那么点意思了,刘志慵懒的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如陛下所说,未来的西北大旱灾,持续了一两百年时间,一点一滴才造成将来不可收拾的局面。 所以说,大汉的时间还很充裕,完全可以制定好合理的计划,分阶段一步一步量力而行。 而且要解决旱灾对西北的影响,除了兴修水利工程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的配套政策,才能真正解决这个危机。” 荀爽曾经匈州最北端当过几年县令,他对那边的了解比刘志还要深刻的多。 因此他的建议十分中肯,刘志频频颔首,他今日在朝堂上闹的这一出,也并不是为了逼迫朝廷上下,答应他的所有要求。 而是为了各退一步,更是为了逼迫他们群策群力,自己想办法帮他解决矛盾。 “荀卿所说很有道理,那你不妨帮朕出出主意,要怎么来修这个水利工程,又该有些什么样的配套政策呢?” 荀爽既然站出来,自然是胸有成竹,早就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计划。 听到刘志终于松了口,立刻侃侃而谈。 “陛下西北大旱灾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最近一二十年内,不可能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目前朝廷要做的,是缓解旱情,而不是彻底解决旱灾。” 见刘志并没有反对,荀爽信心大增,接着为他出谋划策。 “如果把目标变为缓解旱情,那整个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只需要修建部分的引水渠道即可。 另外可以采取,维修和疏通现有的河道,多打些水井解决饮水问题。 还有,可以在两岸修筑河堤,栽种树木维持水土等等,首先保证西北民众的饮用水。” “然后呢?” 前期计划确实是不错,也很稳妥,但若后续跟不上,也是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