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 第258章
刘志一路过来,感觉里面也确实有几个容貌姣好的女子。 正看得兴致盎然,却见一名侍女向他们招手。 凉亭中,四五名花枝招展的娇俏女子团团而坐,似乎正在闲聊,其中一名个子高挑的女郎,大方笑道: “这位黄门面生得紧,不知是有何事?或许我们姐妹几个帮得上忙。” 这女子大约是看他在园子里兜圈,以为是在找人,故此相询。 刘志呵呵一笑,“一点小事情,不敢劳动诸位女郎。” 那女子见他口风很紧,却又容貌出众,气度不凡,心知必不是普通内侍。 “我因见黄门在园中左顾右盼,遂起意询问,还请莫怪。” 除了身材挺拔纤细,这女子的容貌在一众待选中只能算中上之姿,刘志原本并未留意于她。 此时见她落落大方,倒是生了不少好感。 “多谢女郎好意,某只是头回来掖庭,有些好奇罢了。” 另一名浓妆艳抹的女子有些不耐烦了,“耿姊姊,你与他啰嗦什么,人家根本就不领情。” 宦官因为身残,大部分人都瞧不起,尤其是这些官宦人家的女子,可但凡有点常识的,也该知道,入了宫她们最得罪不起的,也就是这些宦官。 姓耿的女郎抱歉地朝他笑了笑,“你自去忙吧,打扰了。” 刘志告辞离开,继续他的观花之行,转了几圈,小有收获,确实有几个能入得了他眼的女子。 转入一从菊花圃,两名少女正在追逐笑闹,被追的女子频频回首,一不小心就撞入了刘志怀中。 这少女错愕地一抬首,刘志只觉得自己的心怦然一动。 也许她长得并不算倾城绝艳,但每一处都刚好在他的审美点上,肤色柔嫩透亮,双眼晶莹如一泓温柔的春水。 长长的睫毛一扇,仿佛有醇酒流溢而出,令他心醉神迷。 少女一愣之后,不禁羞红了脸,更添几分少女的清纯妩媚。 “田妹妹……” 追人的女子一看,急忙停了脚步,张口呼唤。 少女一惊,匆匆给他行了个礼,便像只受惊的小兔子般跑掉了。 甜妹妹? 刘志只觉怀中还残存着如兰似麝的馨香,望着她轻盈的背影,若有所思。 嗯,果然很甜。 身后的张让一看他的神情,便知有戏,立刻使了个眼色,让另一名小宦官去打听。 等刘志回到德阳殿时,张让的消息也到了,那女子名田觅,扶风郡人,父亲只是个从七品的小县令,且政绩平平。 田觅年十七,因为母守孝,耽误了婚姻,此次正巧遇到皇帝选秀,其父见女儿容色不凡,便报了名。 根据掖庭那边的管事反映,田觅性子活泼娇俏,人也比较单纯,平日里人缘不错。 就是她了。 刘志觉得自己忽然间便有了种恋爱的感觉,仿佛情犊初开的少年,心中充满了期待。 “你去通知左一道,九月二十一那天,在承光殿召见诸位待选女郎,届时将决定她们的去留。” 他的生日还有三天,希望到时候,给自己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 一时起了兴致,决定将后宫嫔妃的制度改一下。 西汉时期的嫔妃制度很复杂,分为十四等,到了东汉光武帝的时候,就简化成为四等。 贵人、美人、宫人和采女,如今邓猛就是贵人,刘志觉得过于简单了些,不利于后宫的安定。 于是仿照唐宋制度,再结合西汉的规矩,制定了皇后之下为贵、淑、德、贤四妃,然后为有封号的妃子,再为无封号的妃子。 其下为昭容、昭仪、修容、充容,婕妤,再往下为才人,最后为采女。 品级顺序从贵妃的一品开始,依次递减,到采女则无品级了。 郾太后对他的品级划分也无异议,两人就邓猛的封赏问题讨论了一下,达成共识。 天子无家事,后宫品级改变也属于国家大事,必须通过朝议决定,不过这种事情,只要不是太离谱,一般臣子们都不会干涉。 邓猛的品级,刘志没拿到朝会上讨论,只是私下召集了宗正和秘书省大学士,以及礼部尚书等等,知会了一声。 众人也都一致赞成。 转眼到了九月二十一,掖庭的待选美人们突然接到了命令,将要去承光殿觐见皇帝。 这可是决定她们命运的最后机会。女郎们个个都精心装扮了一番,用自认为最好的状态去面圣。 承光殿在掖庭署与永乐宫之间,刘志选择这里,也是为了让母亲方便。 到时候,郾太后若有看上的人,他也不在乎多添一两名女人。 五十名风姿各异的少女,排成十队,依次上殿接受问话,凡是刘志觉得满意的,就会指给掖庭令,记录下来。 前几天刘志早就看好的那几名容貌气质俱佳的女子,都留了下来,那为姓耿的女子名显,是耿弇家族的后人,家世不错。 而且这女子容貌虽然不是很突出,却应对自如,大方得体,郾太后一向偏爱这种大家闺秀型的,因此也留了下来。 田觅是最后一队出场,只淡淡施了点脂粉,并未见如何精心打扮,神情还有些愣怔,似乎心事重重。 这丫头的不开心,简直就明晃晃地写在脸上,谁都看得出来,不过她的容貌确实出众,即使没怎么表现,留下来也顺理成章。 只是从头至尾,田觅都垂首一言不发,连看都没看一眼他这个皇帝,也不知道是害羞还是怎么了。 五十人中,刘志一共只留了八人,其余的女子,由掖庭署安排,即日送回家中,另行嫁娶。 因为并未侍奉过皇帝。但又经过了三轮测试,放在普通人中,已经是百里挑一了。 所以她们的婚姻前程并不会被耽误。 当日刘志便下诏,特别册封邓猛为四妃之中的贤妃,正二品。 也算是对这位陪了自己三年的女子,一个交代,何况她也生了刘志唯一的女儿。 一个四妃之位,恰如其分。 毕竟梁女莹虽然被贬去为先帝先太后守陵,但名分上依然是他的皇后。 其余八名女子因为都没有承宠,所以暂时统一称呼为采女,暂住掖庭署,等待后续分封。 目前邓猛的位份遥遥领先,也在事实上担负起了后宫的事务。 当晚,刘志便召了田觅来德阳殿侍寝,因为考虑到她还是头一回,所以特地宣了一桌酒菜,想与她边喝边聊,增进感情。 不多久,田觅娉婷的身姿就出现在门前,依然垂着头,有些娇怯怯的。 刘志怕她拘束,便尽数遣散了内侍,温声软语。 “我叫你觅觅吧,坐下说话,莫要如此拘谨。” 田觅听得他的声音有些耳熟,不禁偷偷抬眼看了看,一双杏眼顿时瞪得圆溜溜的。 樱唇微张,半晌也合不拢。 “你……你是那天的中黄门?” 刘志见她吃惊的样子,像极了一只受惊的小鹿,不觉哈哈笑道。 “怎么?吓到你了?” “没,没有……” 刘志长相本就十分出众,年少时颇有些女相,但随着年岁渐长,脸上的棱角逐渐分明起来,增添了几分俊朗之气。 田觅正处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那天与刘志初见之下,便十分惊艳于他的容貌气度。 一时又为他是个宦官而深为惋惜,如此缠绵反复,不觉郁结于心,就连那天觐见皇帝,也提不起兴趣来。 如今蓦然发现,自己一见钟情的人,居然就是皇帝本人,如何不欣喜万分。 惊诧间,连尊卑礼仪都忘了遵守,幸好刘志本就喜欢她清纯天真,所以并不计较。 刘志准备了些葡萄酒,加了蜂蜜,喝起来甜甜的,两人坐下对酌闲聊。 半杯酒下去,田觅不胜酒意,一张脸熏得红彤彤的,越发娇艳欲滴。 刘志故意引导着她聊了些儿时趣事,田觅本性活泼开朗,借着酒意,渐渐地便也放开了。 眼看着气氛差不多了,刘志便将少女的娇躯搂入怀中,恣意妄为。 田觅浑身颤抖,眼眸如水,软得如一泓春水。 刘志越发兴起,一弯腰打横抱起她,二人同入床榻。 见她娇怯柔弱,刘志也不敢过于猛烈,尽量多的给她些安抚,让她放松下来。 田觅肌肤若丝绸般柔滑细腻,手感极佳,刘志只觉爱不释手,一时雨湿花蕊,两人抵死缠绵。 “婴宁”间,田觅颤巍巍呼唤,“郎君”,娇柔婉转,如一只小猫咪撩拨些刘志的心弦。 “觅觅,以后就唤我郎君,我喜欢。” 刘志在她耳边轻轻吹气,惹得她又是一阵控制不住的颤抖,让刘志更是欲罢不能。 只是她初次承恩,又身体柔弱不堪,确实有些承受不住,刘志心中爱怜,便只得强忍着草草结束。 一时二人重新沐浴更衣,相拥而眠,田觅累极,很快就在他怀里睡着了。 刘志任凭她枕着自己的胳膊,轻轻抚着她的秀发,不多时也沉沉谁去。 今日这个生日礼物,他真的很满意。 第二日,刘志习惯性地早早醒来,见田觅犹自香梦沉酣,也不忍心叫醒她,便轻手轻脚地起床。 又吩咐伺候的人,不要惊醒了她,自己洗漱过后,便直接去了中德殿处理政务。 这五年来,每日早起处理各种政事,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习惯。 最近并没有什么大事件,东海郡的救灾事宜已经收尾,该安置的都已经安置下去了。 新建的村落,刘志指示一定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否则便要逐级追责。 各地的秋收也在抓紧进行,今年大部分的地方都风调雨顺,又按照改良了种植方法,禾苗的长势喜人。 相信今年的收成一定会很好,是个大丰年,能够有效地缓解最近几年的饥荒。 各地都在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军事上,也以巩固现有的疆域为主,大概是汉帝国的神兵利器太震撼,所以羌人非常老实。 对于刘志的各种民族政策,十分配合,总之就是形式一片大好。 当然,刘志绝不会放松备战,一边加紧改良研究武器,一边训练士卒,并且不动声色地向西域都护府和辽西都护府增兵。 北匈奴人摄于大汉雄威,今年也显得格外安分,并没有如往年一般劫掠骚扰边境。 反而一退再退,将单于王庭迁移到了狼居胥一带,远离大汉的边境。 因此刘志处理的大多都是些琐事,到了中午用餐时,他特地问了下田觅的情况,得知她已经回了掖庭。 想了想,便让人下诏封她为婕妤,暂时还住在掖庭署,但能单独分到个院落。 又赏赐了些珠宝丝绢之类的,毕竟其他几位女子都还没有承宠,若现在就给田觅封赏高位,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一连几天,刘志都召了不同的女子侍寝。也都封了位份,八名女子,有四人为才人,其余都是婕妤。 到了十月里,刘志的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连同邓猛在内,九名嫔妃差不多是轮流侍寝。 其中邓猛和田觅次数最多,到了十月底,刘志便加封田觅为六品修容,赐住迎春殿。 田觅也一跃成为后宫宠妃,风头直接盖住了同时入宫的另外七位妃嫔,田觅的父亲田应,也因此受到了晋升,成为正六品的京县令。 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且不说田应连升三级欣喜若狂,也惹得其他人妒红了眼睛,一个个都是羡慕不已。 尤其是那些官职本来就不高的,又自觉没背景没人脉,本事能力也不济,若是能够走一走外戚路线,裙带关系,也不失为升官发财的好方法。 转眼便到了年底,去年便订下了年终总结的规矩,于是各州的长官早早就开始准备。 刘志开创先河,在大汉办了官方邸报,专门抄写些时事新闻,各种政策法规的宣传等等,效果十分不错。 每期一出,便被民间立刻大量抄录,由于雕版印刷术目前还没有普及,所以还是以手抄为主。 甚至民间也模仿邸报,开始兴起了报纸的雏形,抄录些新闻趣事,居然也十分抢手。 这是个好现象,文化的传播和繁荣,都需要氛围,只有民间开始真正的重视起来,大汉的教育业才会繁荣。 。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