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公主?” 李永昌惊愕的看着孙太后,嘴巴都有些合不拢。 当今陛下膝下长女才两岁,让她嫁给四十多岁的也先,实在太荒唐了。 转念一想,陛下长女可是太后的亲孙女,平日喜欢的紧,想必她也不会忍心让两岁孙女去和亲。 那太后所说的皇家公主,恐怕只能是先帝所出的三位公主。 掰起指头算一下,宣宗长女顺德公主已于正统八病逝,次女永清公主宣德八年去世。 如今还在世的,就只有常德长公主,如今年龄二十有四。 若是按齿岁算,常德公主和也先差距倒是没那么大,可问题是,常德公主已于正统五年婚配,驸马为已逝鄞国公薛禄之子,薛桓。 依李永昌所想,太后难道想让常德公主下嫁也先,可驸马薛恒怎么办,难道要让他们二人和离? “太荒唐了!” 光想想,李永昌就觉得无法接受,真要是这么办了,别说满朝文武答不答应,恐怕连大明亿万百姓都不会答应! 孙太后并不知道李永昌在想什么,此时她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一个清晰的计划。 “取纸笔来!” 压下心中的激动,孙太后让人取来纸笔,伏案写了一封书信,亲手折好放进信封内,让李永昌用火漆密封。 封好后,孙太后低声跟李永昌交代:“这封信,你亲自送到……” 听完后,李永昌整个人都呆住了,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孙太后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等李永昌出宫,孙太后依旧有些心神不宁。 因儿子朱祁镇执意出征,葬送了大明二十余万精锐和五十余名文武大臣,以至于京城危在旦夕,恐怕儿子已经被全天下人痛恨。 外朝官员们虽然没有明说,但心里对当今皇帝肯定非常失望。 以孙太后所想,之所以救回皇帝的行动进展缓慢,就是因为文武官员心有怨恨,嘴上说着以迎回陛下为首要大事,实际上却是出工不出力,根本没有想真正救回皇帝。 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救回来儿子救更加的困难。 但是孙太后依旧不肯放弃,因为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儿子能安然返回。 苦思冥想,在消耗了无数脑细胞后,她还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册立太子! 皇帝朱祁镇离京前,皇甫仲和发现天象有变,曾在劝谏奏疏中提议,皇帝在离京前,应先立储君,这样国本有继,才是万全之策。 不成想,朱祁镇觉得这是在咒他早死,下旨把皇甫仲和给申饬了一顿,册立储君的事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此时孙太后想起这事,倒是觉得册立储君对目前的困境来说,未免不是一步好棋。 …… 中午吃过堂食,一则消息传遍了朝野。 太后欲立两岁的皇帝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在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上,任何操作都是非常敏感的,大臣们得知消息后,连忙去找郕王确认。 得到肯定答复后,朝野议论纷纷,都说两岁的太子如何带领臣民共克时艰。 孙太后得知此事,觉得这些大臣如此反对,肯定是有另立新君的打算,就更加坚定了要立朱见深为皇太子的决心。 对于此事,薛瑞毫不惊讶。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皇帝落于敌手,生命得不到保障,且国政权柄操于郕王朱祁钰之手,以孙太后的度量,很难不怀疑郕王有取皇帝而代之的想法。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册立储君便是最有效的办法,只要朱见深做了皇太子,万一皇帝有什么不测,朱见深便能直接即皇帝位,如此便可断了某些人的心思。 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只要册立了皇太子,大臣们便只能用尽力解救皇帝。 否则,万一皇帝朱祁镇被害,等朱见深做了新君,日后难说不会翻旧账,把父皇的死怪罪到那些消极怠工的人头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大臣们只得尽心尽力想办法,这样她儿子的性命更有保障。 这其中的博弈,非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在薛瑞心里,册立太子之事,跟他没多大关系。 他现在面临的首要大事,就是明天的世业生岁考。 虽说时间有些仓促,但薛瑞自我感觉挺不错。 最近一个月,他恶补了许多知识,若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这次能蒙混过关,成为正式天文生。 做了天文生,就相当于有了正式的国家公务员编制,妥妥的铁饭碗。 只等过几天救出父亲,再利用英国公府的力量宣传造势一番,父亲名望大增,补缺官员之事十拿九稳。 等北京保卫战结束,大明秩序恢复,他就能完全躺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官二代。 堕落腐败的咸鱼人生,实在令他向往! 下值后,薛瑞没有跟胡中回府学习,而是去了舅舅在城东租赁的粮仓处。 因马车被顺天府征用,柳家不敢再用牲口拉的大车,只得雇佣了十几个短工,靠人力拉车运送粮食。 人力不比畜力,效率自然要低很多,再加上来回六十里路,一天也运不了多少。 先前柳仁气恼之下告诉薛瑞,若实在运不完的,就只能深挖地窖将粮食埋在地下,以防被虏贼抢了去。 这是下下策,临时挖出的地窖,防潮防鼠效果肯定很差,粮食放进去,就算不发霉也会被虫鼠祸祸。 而且,这么多粮食,要深挖地窖肯定瞒不过别人,等瓦剌大军打过来,要是被有心人泄露出去,满仓粮食就全便宜了瓦剌人。 这事万一被朝廷查出,柳家怕是要落个资敌的罪名! 因此,薛瑞一直在劝柳仁,让他烧了粮食也不要埋在地下,丢了钱财,总比丢了命强吧? 还好,有于谦亲笔写的这张条子,柳家就能要回被征用的粮车,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到了柳家租赁的仓库,舅舅柳仁正在安排人码放粮食。 见薛瑞过来,柳仁扔下手中粮袋,走过来问道:“瑞儿,你来此做什么?” “舅舅,咱家的粮食有救了!” 薛瑞扬了扬手中纸条,得意的炫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