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大乾监国太子

第327章:春耕、耕地、产量,工地放假

大乾监国太子 邺余 7304 2024-05-13 00:12
  贞元二十八年三月初三,太子萧奕都不用别人来叫,自己就伴随着晨光微微睁开眼睛,红光满面,昨晚上自然又是大战一场了。  能被选上秀女的自然都不差,不过,他也已经不再是饥色之人。  所以呢,也都是先让秀女们在东宫先当个女尚,他先熟悉熟悉。  这一次,倒是没有什么记忆深处重合的人名。  所以也就没有一开始就钦定下来,玩了一个先谈感情,先确认自己的第一印象。  说白了。  到了他这个位置上,还真的像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不。  破坏水泥路的罪魁祸首们都被抓住了。  战俘也放回去一些。  三个都护府的百姓们也拍手叫好,对那些破坏水泥路的人,也是恨之入骨。  现在的生活多好啊!  以前那才是牛马生活。  咱就是大乾人。  死也不想回到以前。  萧奕心情好了,也就真的想要一个晚上能倾诉的枕边人。  这一翻牌子。  就是直接点了两个人。  嗯,谁让他天赋异禀呢。  大乾如今的基建已经是如火如荼,修路、修长城、修河道、建立水泥厂,建造蒸汽机厂、建造养殖场、建在鞋厂、衣服厂等等。  大乾现在的海商越来越多,内地的百姓也通过以工代赈有了钱。  这大乾货币的流通随着人员的流通,速度远超前朝、甚至是贞元第一个盛世。  毕竟,现在的百姓出行放开了很多,人员流通的越发频繁了。  在蒸汽机车没有普世之前,马车、牛车的数量也不少,因为北地草原的马匹都慢慢流通到关内,从事生产或者是出行工具了。  留给草原上的马匹并不多,这也是正常买卖,有需求,自然也就有买卖,也不算是强制执行,却也是官府刻意引导了的。  不能给草原上那些人留着太多的马匹啊。  这可是骑兵最主要的装备呢。  首先,大乾今年的主要方向,还是去年工作的延续,修路、修长城、治理两河、兴修水利、开凿运河最后一段、扩建码头、扩建船厂、研发第四代蒸汽机、研发电机、研发机床、研发……。  就是各种各样的研发项目,都需要进行,这一点,就是费一些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进行更改实验程序,一步一步走,直到出现了能够稳固的成果。  其次,就是小农经济改革,以工代赈的国策到了现在,其实还是又引发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各个大工程都缺人,这人工费也就被提高了一些。  不提高,招不到人啊!  可提高了之后,老百姓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种田,竟然没有去打工来钱快、来钱多。  只能是能吃苦,和不去打工呢?  还能管饭,还能把工钱存起来。  一年下来,可不少。  以至于农民工很多,而田地却出现了荒废。  那就必须要再一次改革。  那就是联产承包制。  也就是,可以寻找一些大佃主,把这些田产租给他们,然后成片成片打通。  还要研发一些农具,可以方便农户们提高耕种的效率,还要想办法让夷族之人也学会种地。  放牧就直接交给那些专业放牧的,还要改变以往的方式,直接建立养殖场。  人工割草,直接投喂。  今年的春耕已经开始,若是不能保证有效的耕田,年底的秋收,可能要比去年的收成还要少一些吧。  毕竟,大部分的农户都选择了去工地,都不太愿意回家耕种了。  这要怎么办?  那自然要让工地上放缓速度,放一大批农民工回去,让他们能够参与春耕。  “三宝,你去召见一下六部九卿、御史台、锦衣卫的几位大臣,孤有事要和他们商讨。”  三宝太监低头道:“喏。”  不过一会儿。  大臣们都到了。  萧奕则是把自己的担忧,还有大乾可能面临的问题,说了出来。  这一点,大臣们其实也有所察觉。  特别是工部和户部,根据数据统计,贞元二十七年的农民工,是贞元二十六年的二十倍之多。  随着蒸汽机的普及,还有火炕,还有烧炉做饭等,这石炭的需求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也就需要更多的矿工。  有一些战俘,在放回去之后,还没一个月,竟然又返回了,因为他们算是有了正经身份的,可以在矿上当个矿工,拿着工资,还能照顾其他同袍。  萧奕这边自然是同意了。  咋说,他们已经是正经身份,是大乾人,想要在矿上从事生产,想要挣钱。  朝廷岂能拦着?  “你们也要结合这种问题,写一篇报道。”  “民以食为天。”  “大家不能为了打工挣钱,却放弃耕田。”  “若是粮食产量小了,肯定是又有人饿肚子了。”  “让大家都注重农桑,乃是国朝稳定之本。”  “但是,大乾也不能因为从事农桑的人少了,不能因为大工程影响到了耕种,就一刀切,不干了。”  “可以适当放假。”  “比如这二三月是春耕时间,工地可以放缓工事,给他们放个假。”  “就说材料不够了,需要等材料,或者是直接就说,春耕来了,大家还是先回去春耕吧。”  “等到了秋收到了,再放假,让百姓们回去参与秋收。”  这一点,自然得到了大臣们的同意。  毕竟,根据工部和户部那边的统计,确实已经能看出来问题了。  不能等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才想着去解决。  那时候,就晚了。  其实,大乾这一次的步子还是有一些大了。  因为现在这地大物博,就算是官道扩修,也架起了桥梁,缩短了路程。  可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来说,一去一回,就是半个多月。  一天走一二十里,仅仅是一来一回的走路,都能耗费人一大半精力。  耽误时间不说,还有一些累人。  很多其实并不想回去。  还想着找一找其他的工地,继续打工赚钱呢。  这就是交通发达带来的便利,带来的好处。  而现在的大乾,马车都还是有钱人的交通工具,牛车的速度却又比较慢,辛辛苦苦打个工,这一路上坐个牛车回去,岂不是大老爷的享受生活了。  谁愿意花钱呐。  所以说,春耕、秋收的时候,放假是可以,但是没有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那也不行啊。  距离近一些的肯定是都回去了,太远了的,都不愿意赶路。  为此。  朝廷自然是要发动交通工具,为这些农民工回乡方便。  如此一来。  邸报上面就出现了“回乡队”什么的称号。  秋收的时候,大乾境内的官道上,浩浩荡荡的回乡队,比商队还要壮观呢。  这时候,也就诞生出来一个加长版马车。  一辆马车,四匹马,可以坐十个人。  毕竟这道路好行。  上坡直接空车。  下坡太陡了,人在后面拉着,平衡一下。  平路上。  那速度,可快了。  这种交通工具也就越来越多。  毕竟蒸汽机车还没能量产,也只是小量生产,直接成为了有钱人的玩具。  而火车,那还要等十年、甚至是几十年。  毕竟火车涉及到的工业水平,已经非常高,必须要有机床,要能打磨、抛光什么的啊!  不然,怎么能保证零部件的精准度、精密度呢。  加长版马车越来越多,也成为了大乾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这也算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交通工具了。  人的出行也方便不少。  贞元二十八年的四月初。  大乾的第一条水泥路铺设成功。  也就是京师到苏州的一条主干道,路过好几个州,让京师到苏州、到东南之地快捷很多。  只是现在的技术还不是那么的发达,不能在几条大江大河上面架桥。  不然,会更便捷。  不过嘛,现在的大乾已经是称得上发展迅速了。  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发展壮大到这个程度,老百姓竟然也能存钱,口袋里面也有了钱。  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这叫做物质生活得到了全面提高。  从而刺激了百姓们对物质需求的提高,也就无法再完全成为以前那种男耕女织的生活,而一部分人却又一直盯着十年寒窗苦读了。  因为读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光宗耀祖的事业,十年寒窗苦读,可能还不如出去闯一闯。  同村的、隔壁家的儿子,就只是读了个私塾,学会了算账,就出去了。  如今一家子在县城买了大宅院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