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4临安梦华
纵观中原王朝历朝历代,但凡国朝能大体安定发展个三十年,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必定能涌现出一个盛世王朝光景。 例如;西汉文景之治,唐初贞观之治等。 若是一个王朝能够外部安定五十载,那么中原王朝必然会出现如同开元盛世那般,万国拜冕旒的旷世奇观。 南宋。 这个偏安东南一隅的王朝,安定了足足百年时间用来发展。其固然不能到了如开元盛世那般极盛的场景,但整个社会,也因长久的相对和平变得欣欣向荣,繁华异常。 南宋建立之初,因北方连年征战,大量北方百姓只能成群结队南迁。且这已经是第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前两次一次是五胡乱华,一次是唐末五代十国。 这些从北方涌入的大量人口,给南方带来大量的先进技术。 让南宋各省的商业,制瓷业,造纸业,农业,纺织业,织锦业,航运业等等,社会百业达到了一个井喷时期。 商业繁荣,农业繁荣,政治安定,催生的结果就是人口开始急速暴涨。 就还拿大宋都城临安为例,百年时间,常住人口已经从赵宋皇室南迁时的二十万,膨胀到了现在近五、六百万人,人口整整增加了二十到三十倍。 但临安的面积,这百年扩充的速度并没有跟上人口暴涨的速度。 于是,自然而然出现一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么庞大人口的居住问题? 南宋朝廷给出的结局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拆”,一个则是“建”。 “拆”就是直接把之前各个居民坊之间隔绝高大围墙拆掉,翻修老城,类似于旧城改造。建就是向西南北三个方向建造大量居民区,来迁移城内暴涨的人口。且在临安周围,建造许许多多村镇,驿站,卫星城,用来溢出人口,缓解城市的居住压力、 而坊之间的高墙被拆除,就意味着大量原本居民区的临街建筑,一下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铺。 人都是有聚集效应的! 以前市因为分散,且买卖费时费力,这也原本居民区的铺面便开始抢占之前市的商业份额。 小酒馆,日用品店,酒楼,茶肆,书斋......大量供应民生的大小店铺雨后春笋开了起来。 且还有许多人没有本钱租赁商铺,自己还想做点小生意,怎么办? 也好办! 在的街道上铺上一层凉席,把商品置其上,沿街叫卖就是。 这也就导致,临安在原有“市”的基础上,一下子涌现出许许多多商业街和“草市”。彻底把整座城市的商业壁垒打通,形成了商业大循环。 至此。临安城便在北宋边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全完成了一个大型城市的布局。 商业繁荣,人流交织。给临安这座帝都城市注入丰沛活力的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完成华丽的蜕变,成为这时代世界上,最璀璨的那颗城市明珠、 坊市之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夜市忙碌一夜的店铺还没有打烊,旁边早市的店家已经打开排门,准备好迎接客人了。 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乃是百姓对临安四大市分工场统称。 有好事者,还把临安十大城门的不同物产,编成了通俗易懂的市井小调传唱;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蓝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 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 庆春门外粪担儿,清波门外柴担儿。 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 …… 涌金门,临安西城门之一。 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 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 到了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但民间,还是以涌金门故称居多。 从柳浪闻莺一路过去,到了涌金池,西湖在此向东突出了一块,形成一个天然的港湾,正对涌金城门乃是一座游船码头临安人称"第一码头"。 若从城里出来坐游船,这里也是是惟一的码头。 这地方,游船的船民各以居住地为帮,有茅家埠帮、丁家山帮、岳坟帮等,各有地盘。 涌金门属于郭家湖头帮。 所以,各处过来的游船,到了涌金门码头,见到郭家湖头的游船与游客谈不拢价钱,都不敢轻易上前压价接客。也就导致此地游船甚多,加之景色优美,城区扩建,人口激增,在此处形成一大批联动的娱乐产业。 被人戏称‘第二秦淮。’ 有诗为证; 僧仲殊《诉衷情》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施枢《涌金门外》 柳丝舞困起炊烟,罗绮相催欲上船。 贵冶亦知春有夜,暖沙还付白鸥眠。 洪元量《醉歌》 涌金门外雨初晴,多少红船上下趋。龙管风笙无韵甚,却挝战鼓下西湖。 朱绪曾《涌金门晚眺》 归鸟投林去,湖烟一望迷。断芦犹曳雪,衰柳未生娣。 夕照黄妃塔,寒波白傅堤。峦云昏欲坠,画稿小桥西。 …… 这些诗句,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借物喻人。可不论是何种情绪,何种想法,却是用寥寥几十言,把涌金门附近的景象,见闻给勾勒得惟妙惟肖。 最是春帐花睡暖,且上丰乐品西子。 丰乐楼,官家酒楼,又称西子楼。 官家的酒楼,三层广厦,每一层东西南北一向五间,唤作天间、地间、玄间、黄间、人间。 因是官办,故此地装修得尊贵典雅,雕梁画凤,十分奢靡。 且又因此的菜系齐全,丰乐酒独树一帜,其里面还拥有各色上乘教坊歌女达到数百名就。里面大多都是大家闺秀,少则也是小家碧玉,吹拉弹唱,抹花弄玉,诗词经典,这些女子真是样样精通,无所不包,质量上乘。 也正是这吃喝玩乐各色硬件齐全,才让丰乐楼和太平楼,一举成为西城数一数二的娱乐扛把子般的存在。 但说到底,你丰乐楼再牛逼,也不过就这么大点地方,寥寥十来个房间,又能容纳多少豪客? 故,附近娱乐产业,在丰乐楼的带领下迅速开始瓜分市场。 像什么“风来阁”、“吹花阙”、‘桃花苑’,开始抢占丰乐楼吃不下的高端市场。像什么“怡红院”,“赛明阁”,“绣船坊”则开始接收剩下的中端市场。 至于服务平民的下沉市场,这些阁楼的东家们是看不上的。 故被周围许多小商人抢占。 出现如桃花坊、柳条坊、明月坊等小的胡同。这里往往有许多底层妓子独自开的半掩门揽客,好点租间僻静小院,差点的直接站在阴暗处搔首弄姿,招揽恩客。 却说张载行他们出了皇宫,随意打听后,便租了几辆马车,直奔西城涌金门而去。 他们的目的地很明确,直奔西城最大酒楼-丰乐楼。 因他们是从临安皇宫南门出发,且还是乘坐马车,故从家宅坊间街道穿过是不可能了。只能绕到皇城西门,沿着四条马车宽的东西纵向大道直奔向西城。 沿途之中,路旁人流交织,各种叫卖声通过薄薄的车帘传入马车之内。 补锅的,卖吃的,成衣坊,卖酒的,修鞋的,箍桶的,卖伞的,卖饰品的......掺杂其中,给人以耳朵不够用的感觉。 张载行听得入神,不由掀开侧边的车帘微微向外探头望去,打眼就见一个酒幌子印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