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端平入洛
和章邯今夜一起失眠的还有一人,就是如今大宋的皇帝,被后人成为宋理宗的赵呁。 同样是辗转难眠,赵呁和章邯失眠的原因却完全不同! 此时的赵呁正斜靠在临安皇宫里,皇帝寝宫数丈宽的龙床上微微喘息。 经过一番鏖战,身边美丽的妃子全身浮现出淡淡的红晕。曼妙丰腴的身材在轻薄的纱被间若隐若现,轻轻的呼声在房间里微不可闻。 若是常人见之,恐怕会看的血脉喷张。但赵呁此时却连看身边美人一眼的心情都没有。顺着其目光可以看到,他正直愣愣的盯着龙床顶部雕刻繁复的花纹。 ~~ 半晌。赵呁幽叹口气,撩开龙床的纱帐对外面喊了句;“来人!更衣。 寡人要到园子里走走。” 话音刚落,偌大的屋子便立刻亮起数盏灯笼。数位值夜的宦官宫女,齐齐行动起来。除了衣服摩擦的簌簌声,宦官宫女竟然连丝毫脚步声都没有发出。 或许是睡得比较浅,或许是赵呁刚才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身边的妃子已然睁开惺忪的睡眼,正伸出素手轻轻擦拭着眼睛,来适应突然暴增的光亮。 接着转头看向床下的男人,朱唇轻启,糯糯问道;“官家夜半何往?” 此时,赵呁正在宦官的服侍下开始穿戴服饰,听到爱妃的疑问,对其露出一个笑容安慰道; “爱妃且睡,寡人有些心事夜不能寐,准备出去透透气!” “可需妾身陪同?”说完妃子就要起身,却被赵呁伸出的一只手轻轻按住;“不必了!爱妃且休息吧,寡人自去。” “嗯......”妃子识趣的打了个哈欠,身子一翻,再次睡过去。 直到听到一阵轻微的带门声后,装睡的妃子眼睛迅速睁开。 再次转过身来,双眼怔怔看着纱幔后若隐若现的房门,一滴眼泪轻轻落下打湿了明黄色的枕巾,呢喃道; “官家......唉!” 夜色如水,明月如玉。 虽然地处南方,但三月份的夜风还是有些凉。 夜风吹来,让坐在花园石阶上的赵呁不由打了个喷嚏。 “啊卿……!” 闻声。一旁侍候的宦官赶忙递过手帕。赵呁接过胡乱在脸上摸了两下,递给了刚才那人。 等赵呁擦拭完后,就立马有人为其披上了一件貂皮披风,在绒毛的包裹下,赵呁的身体迅速暖和起来。 这时,身边的大宦官硬着头皮说道;“官家,晚上风大,小心身子......”但话没说完,就被赵呁伸手制止了; “无妨!今晚的月色很美,良辰美景岂可辜负。” “这……”大宦官只得叹息一声,止住了话头,再次安静的在一旁候着。 只见他轻轻推推身边的小宦官,对其低声道; ‘晚上天寒,去给官家取一壶温酒暖暖身子。’ 小宦官赶忙点点头,迅速转过身子一溜烟拿酒去了。 小宦官跑远后,四周又恢复了刚才的安静。 不多时,小宦官便带着整套酒具小跑回来。大宦官上前结过后,对小宦官点点头,便朝着官家而去。 小宦官仿佛瞬间身上的疲惫统统消失不见,大宦官的肯定让他欢喜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官家,喝口酒,暖和暖和!”大宦官把酒杯斟满递到赵呁跟前,开口道。 赵呁收回赏月的目光,嗯了声从大宦官手中接过酒杯。“咕咚!”便仰头灌下去。 顿时仿佛从喉咙口冲下一条火线。在酒精作用下,不仅身子暖和了,就连脖子也染上一丝晕红。 大宦官见状大惊;“使不得!官家使不得!官家慢饮...慢饮!龙体要紧.......” “咳咳…哎~” 赵呁没回答大宦官的话,咳嗽两声后直接把喝完的酒杯狠狠朝着前方扔去。接着站起来高高举手臂,仰头对天空中皓月高呼道; “百年夙愿将偿,尔等却百般阻挠,可知朕心!可知朕心啊!” 洪亮的呐喊声直透云端,把树上栖息的麻雀惊的四散而飞。 “官家.......!” 周围的宦官,宫女闻之惊呼!迅速哗啦啦跪了一地。 等声音散尽,赵呁发泄了一通后,转回目光,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众人,淡淡道;“都起来吧!尔等何错?” “谢官家......” 众宦官宫女闻言小心翼翼的站起身,退到一旁。 大宦官来到赵呁面前,小心翼翼道;“官家何须如此忧心,此事乃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些许拦路虎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 赵呁却苦笑一声,道;“我知张伴在宽慰寡人,可现在朝廷日益艰难。若收复北方失地不仅能振奋民心,也能震慑朝中的一些奸佞之辈此可谓一箭双雕的好事,只可惜这些人的阻力太大,不然这次......” 大宦官安静的等赵呁说完,点头认同道;“官家所言甚是。但贼子树大根深,还需徐徐图之~岂不闻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才......” “够了!难道还让寡人眼睁睁看着他们,操弄大宋十年不成?”大宦官话没说完,就被赵呁厉声打断。 “扑通…!” 大宦官吓得一下跪在地上,疾呼; “老奴该死,老奴失言,请官家降罪!” 赵呁虽然气氛,内心却不忍心处罚对方。平复了下心情后,直接伸手让对方起起来,; “起来吧!你有什么错?那些该死的,现在还活的好好呢!” “谢陛下。”大宦官刚起来,耳边再次传来赵呁的吩咐; “回去吧,朕夜乏了....” 赵呁在众人的带领下慢慢朝着原先的寝宫走去,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回头望了眼悬空高挂的明月,龙袍里的拳头狠狠攥紧,内心暗暗发誓; “这次朕绝不妥协,这次机会千载难逢,这件大事一定要在我赵呁手里完成!” 究竟是什么大事呢? 居然让赵呁这个一国之君夜不能寐。 这就要从宋蒙联合灭金后讲起了...... 自从蔡州失陷,金国灭亡后。要说谁最高兴?一个是蒙古的大汗窝阔台,另一个就是南宋的皇帝赵呁了。 窝阔台高兴是因为金国是蒙古多年的世仇,也是成吉思汗一生未完成的夙愿。 窝阔台在上台几年后就消灭了金国,不仅仅是为蒙古消除了数十年的宿敌,也是为父亲铁木真完成了多年的夙愿。 所以在章邯进献金国皇帝的尸体后,窝阔台举办的盛大的祭祀仪式。因为他作为成吉思汗的继承者,需要完成了父亲未竞的事业。 在那次祭祀仪式上,他也向父亲一样,脱帽朝着不儿罕山方向祈祷,来告慰父亲的英灵。但他并没有太多的得意,因为庞大的帝国还有众多的敌人。 灭金不过只是个开始罢了,他将要征服另外方向的众多敌人,天生征服者的本性不会让他轻易满足。 而南宋的赵呁,接到灭金功成的消息后,内心就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狂喜!” 没错就是这两个字。 在孟珙班师后,赵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并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 接着将孟珙带回来的金哀宗烧焦的尸体供奉于太庙,告慰徽钦二帝的在天之灵。 接下来的程序南宋君臣就相当熟练了,封赏功臣,安抚士兵; 孟珙因为此战的功劳。被提拔为建康府都统制,兼镇北军都统制,而且被赐剑履上殿,一时间可谓隆恩浩荡。其部下一众将领也各自得到了厚重的封赏。 当然这次封赏的名单中也有章邯的名字,只不过他受到的不是赏赐而是属于阵亡的抚恤罢了。且还找不到人认领,只能让同乡给其转送回故乡的亲族。 不知被在蒙古好好当驸马的章邯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这也为他日后功成名后返乡却被告知自己早已去世。直到看到祠堂里供奉着自家的牌位,满脸哭笑不得埋下了伏笔。 言归正传,自打北伐军胜利的消息迅速在临安城内传开,就快速在居民中传播着。这难得的喜讯顿时让临安整座城池,都弥漫在喜悦的气氛之中,老百姓们纷纷对皇帝赵呁一片歌功颂德! 这也难怪,南宋自北南迁,建立的时候,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历史使命。 从皇帝到大臣,从文人士子到升斗小民,都怀揣着北定中原,一雪前耻的情节。一百多年都过去了,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这就好比一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囚徒,突然得到了特赦,重新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那么这平时随处可见的自由空气,在他的眼里丝毫不亚于满桌的“珍馐美味”。 随后,金国灭亡的消息迅速在南宋的统治地区被传播开来。 朝堂上大臣笑容满面,酒肆中食客推杯换盏,田野里老翁欢欣鼓舞。整个国家都洋溢在欢快的气氛里。 而此时,人们口中被提及最多的四个字眼是; “光复旧都”。 “光复旧都”是个稍微文雅的词,有着特定的含义。它还有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一鼓作气,打回老家去”。 这几个字对宋人的意义重大,一百多年来,宋人被迫背负起这份沉重的梦想和屈辱。 宋人无数次尝试,岳飞,韩世忠等一众名将屡屡北伐。 奈何!要不是时运不济,要不就是天意弄人。每次不是大败亏输,就是无功而返。让这些英雄泪满襟,也让民众伤断肠。 金国仿佛就是横在南宋面前的一道天堑,让宋人的复国梦看起来那么遥不可及。。 所以上百年来,住在西湖边的士子百姓,总会不经意的眺望北方,扪心自问; 难道我这辈子永远回不到中原了么?金国皇帝老贼怎么还不死。 但现在,一切都那么美好。金国灭亡了,实现梦想的天赐良机就明白白的放在了宋人面前。 ...... “逐鹿中原” 这个词千百年来就是中原王朝兴衰的缩影。中原大地好像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符号。 但是不管是盛世的开端,还是乱世的开始,惨遭蹂躏最严重的往往是这片丰饶的沃土。 此时,长时间的战火摧残,彻底摧毁了中原的粮食庄稼和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中原这个四战之地,每到朝代更替的时候,总会重演一次或者几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末日惨淡。这次也不意外。 但这里的百姓似乎总有种不可思议的任性,每次都会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建繁华。这次也不例外。 各方对金国的战事过后,幸存下来的百姓开始艰难的重建家园。但人们在这时突然发现,在这片土地上好像找不到主人了。 整个中原大地都处在了一种无政府状态下。金兵没了,蒙古军走了,就连同为汉人的宋军也走了。 “权力真空”,“光复旧都”。 赵呁得知这一情况后,乐观的认为,这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的绝佳机会,中兴之治仿佛就在眼前。 故在蔡州之战结束不久后,他就以拜谒祖陵为名,先后派了三批使者到中原。观察蒙古人的反应和中原的形势。为他和丞相制定的大胆计划;“端平入洛”规复中原打前站。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现在确实有时间这个宏伟计划的可能。 故为了这件大事,赵呁迅速召开大朝会,让臣子们来各抒己见。 朝会刚召开,就有臣子开始力挺赵呁的计划。 理由很简单; 中原空虚,机会难得,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首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南宋的大臣赵范,他不仅为赵呁提供了这个计划的理由,还提出行动的战略构想。 那就是;迅速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并占领潼关以为坚守。屯田移民筑城,从事实上恢复对中原的占领。 虽然赵范的理由很中肯,让赵呁听得频频点头。但反对的浪潮也很高。其中一个在国史馆任编修之职的小官最先提出了异议; 大意是:以当前南宋的国力,还没有拥有和蒙古抗衡的资本。当时宋蒙两方划定了以蔡州为界,现在出兵的话等于己方违约,会遭到蒙古方面的报复; 而且现在的中原地区,已经是饿殍遍地,人烟凋敝,土地荒芜。无法给出征的军队提供就地补给。故如果出兵,宋军无论在实力或者道义上都会处于被动;他还着重说了一句话; “国家力决不能取,就算取决不能守”。 大意是; 宋军根本就打不下来,就算侥幸打下来也绝对守不住。到头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耗时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