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0遣使临安?
章邯下了决定后,第一时间把王大年和儿子召到身侧。 指着面前地图上的加尔答答,开始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规划,章邯把选择此地的理由,以及利弊说得十分详细,听得王大年连连点头,面带喜色。 “陛下选的地方不错!只要经过探查,加尔答答港若是真的符合陛下所说的地理条件,将来必然成为我大明的第一个海港城市。” “那总理回去后,立马安排勘探队前往加尔答答勘探。” 说到此处,章邯语气忽然一顿,摇了摇头;“既然是我大明的港口,那么再叫什么加尔答答未免不合适,需要改个我汉家名字。” 王大年一愣,随时掀髯笑曰;“陛下考虑甚为妥帖。 不过,大明第一座海港城市,还是陛下亲自为其命名为好。” 章邯却摆了摆手,扭脸,回头笑着拍拍身边儿子章森的肩膀; "朕把这个冠名权让给森儿了,哈哈哈......" 章森闻听父皇居然让他给大明一个海港起名字起名字,黑色的眼底瞬间迸发出一道明亮的夺目光彩。 他犹自不敢置信指着自己鼻子,生怕耳朵出现幻觉,黑漆漆的大眼珠有神的望向父皇,喃喃确认道;“父皇是让皇儿给大明的第一座港口起名?” 章邯遂停下大笑,眼睛眯成一条缝,点头确认说道;“没错!我大明第一座杭钢城市的命名权父皇赏给森儿了,用来嘉奖皇儿刚才统计无疏漏。” 终于确认自己不是出现幻听,章森脸上的喜色又浓郁了那么几分。 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胡乱取名,而是歪着脑袋琢磨了下,抬头对父皇说道;“父皇,儿臣居然好好想个好听的名字,体现我大明风采的名字,需要一些时间。” 章邯诧然,转而又释然,点点头,表示同意。 “那皇儿到一旁想去,想好了告诉父皇和你王叔父,我们就定下来。” “皇儿谢过父皇!” 章邯笑吟吟再次点头,见章森坐在一旁椅子上皱眉思索,桀尔晒然一笑,扭头对身侧也满脸含笑看着这一切的王大年说道;“海港的问题算是结局了,目前剩下也就是船厂船坞的建造和熟练造船工匠了、” “不错!船厂船坞既然陛下已经选了加尔答答,那么只需要有大批熟练的造船匠人,能用于海运的大船就不难造出。”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能用于远距离航海的大船,我大明国内有成熟的样品么?”章邯问得一针见血指出。 王大年摇了摇头; “目前我们招募工匠并没有海运方面的人才,且据我们了解,原来次大陆的航运都是大贵族垄断的。 不过他们也就是在领土附近做做生意,生产的大部分都是内河船只,出洋也都是些吨位不大的小船,无法做到远距离航行。” 章邯对此没觉得意外,故也就没有责怪什么。 王大年刚才提出工匠困难已经说明了问题。 章邯开始想对策。 准备在自己脑海里巴拉一遍! 可想到的不是航空母舰,就是大型游轮等后世的先进船只。记忆中时间最近的,也就是后世大明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下西洋所乘的宝船了。要是记得不错的话,后世郑和和他的船队可是最远开到红海沿岸的,满足大明目前的海运需求,绰绰有余。 不过,这些章邯这只限于知道名字,对于具体造船,他就抓瞎了。毕竟不是专业人才,他可以为凭着记忆画出个模型就能造船,能远航。 “看来,我们需要派遣使者前往临安一趟了。” 半晌后,章邯幽幽的声音传出。 ‘遣使临安?’王大年喃喃不可置信。 抬头看着皇帝,不解问道;“会不会不好?毕竟蒙古和赵宋还在打仗,我们大明名义上还是蒙古的属国。” 章邯此时,脸上却露出一抹莫名的笑容。嘴里吐出一句让王大年惊掉下巴的话; “我们可以朝贡,可以也成为赵宋的藩国啊!” 一句话,彻底让王大年呆若木鸡。只见他清醒过来后,立刻脱口而出,满脸不屑道;“我大明当赵宋的藩属国?他老赵家也配?” 说完,自觉失言,王大年手足无措就欲开口解释,不过,却被章邯给伸手打断。 只见他在王大年目光注视下,双手负背踩着地毯来回走了两圈,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等这近十年来,走遍四海,许多景象想必你们也看得真切。除了寥寥几个大国内部尚算和平,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烽烟不止,征战不休。 朕带着你们到次大陆立国大明,也是想要带着弟兄们在乱世打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基业,给咱们后世子孙,一个太平安定的环境。 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大明不可能一直偏安一隅,得过且过,国亦如此。 朕建国以来,执着推进帝国工业化,富国强民的根本动力这是着眼于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理念。 然,大明初创,工业化道路举步维艰,国内人才凋敝,短时间培养不出,我们就要从外部想办法。 赵宋商业发达,技术发达,市场广阔,放眼整个世界,都是一块绝佳的市场。目前的情况是,我们需要人赵宋的商品,需要人赵宋的人才,需要人赵宋的市场,需要人赵宋技术。人家却不需要我们的。 且,我们不可能隔着茫茫大海,逼迫人家妥协,毕竟我们目前连远航的船队都造不出来。 那么,既然有求于人,我大明何必高高端着身段,重虚名而牺牲实利呢? 朕以为,为了大明的发展,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为了打开东方市场,适当做一些妥协,给他赵汮一个兄长的名分又如何? 等到我大明工业鼎盛,国力昌隆,到时候,未必不能让那赵宋成为我大明藩属,甚至成为我大明的一部分。” 陛下说的话虽然有道理,现实情况也的确是大明有求于人家赵宋。可王大年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 毕竟他们也是跟着蒙军混过几年,对于蒙古人的战斗力十分了解。 自信和其战斗起来,自己不会落一丝下风,甚至能胜之。 赵宋却被蒙古人压着打,现实情况,自己大明还要向弱小的赵宋称藩属,自然心中不平衡。 这就好似一个壮汉向一个娘们儿认怂一样,让人心中属实不痛快,别扭得紧。 可,心中再别捏,理智还是告诉王大年,陛下刚才说的道理是站得住脚的,不失为一条发展的捷径。 既然,有求于人,低头就低头吧,陛下都向那赵汮小儿低头了。他王大年还有什么脸皮需要顾及的。 一切为了大明。 做完心理建设,王大年的脸色好看了许多,重新恢复了镇静。 对皇帝建言道;“陛下既然已经决定,那么事情宜早不宜迟,我们需要马上安排前往临安的使者团,以及朝贡所需的贡品,派人拦截一条东方的海船,趁着上半年起程。” 章邯点头;“不错!今年若是能从赵宋带回成熟海船图纸和成熟匠人,那么明年就能开始动工开建。正好呼应明年的“一五计划”,可以添加到“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之中。” 认可王大年尽快遣使的说法,章邯开始琢磨这次遣使临安的使团人选问题。 章邯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外交部部长-张载行。 出动外交部部长也算是分量足够,主使章邯直接便确定了。 除此之外,章邯还准备挑选两个副使者,最好一个是精通船只制造的内行人,一个是军方人员,负责保证使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