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一次历史。 尽管真实的有些让朱载坖都觉得,能够写出西游记这本四大名著的吴承恩,会是如此的落魄。 在一个社会主流就是科举的时代。 似乎能够写小说,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其实,若不是医学被嘉靖大力推行,还让许多人见到了好处,大夫的处境,并不会有多好。 另外,账房这门职业,也是因为朱载坖的影响,才有了更高的地位的。 其他各行各业也是如此。 朱载坖抬高了这些人的工价,也规定了一个很合适的工作时间,这就逼迫得别人也得跟着水涨船高。 不是没有人想过,要把工价打压下来。 以此来减少成本,生产更多,更便宜的东西。 可惜,最后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为此朱载坖也觉得奇怪,还特地请人调查了一番,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明现在低端商品上面,还没有市场。 大部分的百姓们,也刚刚吃饱饭。 他们所关注的,都是衣食住行。 以至于奢侈一点的物品,都没啥市场,或许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后,情况会发生转不变,但在此时可不行。 毕竟,没那个习惯。 而富人可不在乎多出来的那点价格,宁愿买高价,出门也不会被人笑话,都不会便宜地把自己的身份给降低了下去。 只能说,人性许多时候,也是市场的一部分。 一连好几天过去。 依旧住在客栈内的吴承恩一家人,总算是迎来了一次转机。 在见过朱载坖之后不久。 就有裕王府的专职大夫前来给他们的儿子吴凤毛治病。 由于前期有医院的大夫,已经稳住了病情,所缺少的也是药物跟上就行。 然而,即便如此,吴承恩的家中,也因为给自己的儿子治病,掏空了所有的家底,这次来京城,还是自己的老丈人家里出了一部分的路费和医药费用。 如今,还欠着医院三十五两银子没给呢。 “这些药物,总价值在八千两银子左右,我知道你负担不起,裕王殿下也明白,所以就只能让你先欠着,往后从工钱里面扣除即可。” 来治病的大夫,把朱载坖的话传达的一遍,就安心地查看起了吴凤毛的身体状况。 八千两银子。 一个让吴承恩听到都头皮发麻的数量。 自己何德何能,居然欠下了这么多债务。 一辈子哪怕是不吃不喝,也不见得能够凑齐。 对于许多人来是说,正如裕王府传出来的那句话。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穷。 恰好,吴承恩举得,自己也得了这种病。 “放心,只要你的小说畅销的话,这点银子很快就能够赚回来。” 大夫视乎看出了吴承恩心里的苦涩,不由得安慰道。 他实在是太清楚,一本畅销的小说,到底能够赚到多少银子了。 李攀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许多穷书生来说,李攀龙现在就是一个榜样,可以让穷酸书生逆袭的一个榜样。 来京城的时候,也没有见到有多富有。 可两本小说,连载到现在,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可人家已经很赚钱了还不好。 不但有了一个大房子。 还雇上了仆人。 一个月的收入,比一个知府两三年的俸禄,都要多得多。 “那个叫李攀龙的知道吗?他一个月,不算工钱的话,其他方面的收入加起来,都有六七百两银子,你算上一算,在大明,六七百两银子是一笔多大的收入。” 大夫在裕王府待得久了,也是懂得了如何去画饼。 此时描绘出来的美好未来。 一下子就把吴承恩吸引了过去。 “真的假的?” 之前吴承恩只知道,给裕王殿下做事的李攀龙,确实是发达了。 但具体怎么回事,他是真的不清楚。 能凭借写小说发财? 似乎翻开历史都没有几个吧? 他一时之间,不确定自己算不算有这方面的天赋。 毕竟,他可是连科举第一关,都没有走过去的人,和人家李攀龙根本就没有办法比较。 “自然是真的,现在都有不少的读书人,开始自己创作呢。” 大夫没有说的是,裕王府每天收到的稿件不少,但能够被选上的屈指可数。 一个人能不能吃这碗饭,真的是要看天赋的。 大夫之所以说这么多话。 不过是看在吴承恩的到来,是裕王亲自出门迎接的。 能够在裕王府任职的人,没有谁真的是笨蛋。 吴承恩也没有问结果。 他自己此时都是晕乎乎的。 一本西游记,居然成了成功路上的敲门砖,这你敢信? 在他身边的人,大多可都是看着他逐渐落魄的,虽然没有当着他的面,指着他的鼻子说玩物丧志。 可在他的内心深处。 也对自己的这种,不可控制的行为,感到羞耻。 毕竟,写诗词歌赋,别人还能够夸赞一句,风流才子。 可写小说? 不见得有多少人,看得起你。 迷迷糊糊之中,送走了大夫,也看着儿子起身喝了药,再次躺下,翻看着一本早就不知道翻了多少次的论语。 他的夫人叶氏,正小心翼翼地,用手绢擦拭着儿子额头上的汗珠。 “苦了夫人了。” 在看到自己夫人,满脸疲惫的样子,吴承恩心疼地上前拉着手,略显激动的说道。 “当年,我也是看中的你的才华,才和以你在一起的,可不能再说苦了。” 叶氏振作了精神,很是好奇,自己的丈夫,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不知为何,心里暖洋洋的。 总觉得,自己当年挑选的如意郎君,并没有旁人眼中那么不堪。 “对对对!往后不能再说苦了,咱们的好日子也就要到了。” 吴承恩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也再次说了一遍,几天前去了一趟裕王府的见闻。 “我就知道,官人一定会有出息的,凭借一身的才华,即便是考不上科举,也依旧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叶氏欣喜得很。 即便是已经听过了一次吴承恩给他说的那些话。 她依旧很开心。 “还是夫人看得准,等儿子的病情好了,为夫就去裕王府任职,若是做事认真的话,咱们也能够在京城落户了。” 至于能不能买得起房子。 吴承恩没有去细想。 别人能成,凭什么自己不行? “列祖列宗保佑,咱们吴家,总算是要发达了。” 或许是苦日子时间太长了,叶氏一直都在等着吴承恩活出个人样来。 她却真不知道。 若是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的话,她等到死了也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而且还是无后的那种,诛心得很。 当然,不妨碍吴承恩在后世的影响力,可那也和现在的她们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