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正文卷 第131章 再翻一番

  “李定安,感觉你赚钱……好轻松!”  “轻松?”  “难道不是吗?花了六百,一转身,就卖八百万……”  舒静好的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都够买上百平的大户型了,而且是三环内……”  “除了房子,你脑子里还能不能想点其它的?”  “那我还能想什么,你?”  我去……这天没办法聊了……  见他不吱声,舒静好琢磨过味来:又犯迷糊了,说话纯粹不经大脑。  她脸红了红,连忙转移话题:“伱之前说,全凭历史学的好……是真的吗?”  “当然!如果深入研究过近代史,了解过于佑任的生平,就应该知道,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7年,那时他刚中案首(秀才第一名)不久,在商州游学,而且正在苦练魏碑……”  “还有叶菁,也并非没有来历:她是时任陕西提学使叶尔恺的独女。当时的叶尔恺非常欣赏于佑任,点他为岁试第一,又补他为廪膳生员,且授他经学,之后又荐他到商州州立中学任监堂。  于佑任工草书,就是受他点拨,所以说他既是于佑任的恩师,又是座师及举主……叶尔恺有意招他为婿,可惜于佑任是长子,只能婉言谢绝……估计手抄本中的那些插图,就是叶菁在此前后请他画的……”  舒静好沉默了。  感觉真就像李定安的说的:只要学好历史,照样能玩古董?  就像这次,只要知道叶菁是谁,是不是就能想到于佑任,就能认出上面的插图?  但认真一想:哪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看她好像又开始迷糊了,李定安笑了笑,拿起手机,给粉丝们打了声招呼,说是要下播。  但网友们不同意,说是才播了几个小时,直播间的驴都不敢这么歇?  让他该吃饭吃饭,该休息休息,反正别关直播间,下午必须得接着播。  反正今天也没事,李定安无可无不可,关了摄像头,收起了手机。  “两点了,你饿不饿?”  “啊?”  舒静好才反应过来,“今天又麻烦你……正好,我请你吧,去酒店……”  “快算了吧……来点家常的……炸酱面就行……”  “吃腻了?哈哈……哪天给你蒸正宗的陕西糟肉……”  “行!”  只当她是随口一说,李定安也是随口一应。  心里还在琢磨:国博的宿舍还让做饭?  挺人性化的吗?  ……  直播间里早吵成了一团:  “感觉我上了个假大学:同样是双一流,同样是学近代史的,为什么主播就如此优秀,而我只能在中学当老师?”  “兄弟,别妄自菲薄……我还在大学当讲师呢,不照样穷的叮当响?”  “千万别听主播在那瞎扯淡:前两天他直播时还露过脸的那位,就京大的高助教:研究生毕业都有六七年了吧,算是吴湘吴教授的衣钵传人吧,称得上一声名符其实的专家了吧?结果呢……不照样一赔就是几百万!”  “所以说,和谁比都不要和李安之比,他就不是人:见过二十啷当岁,却被一堆五六十岁的研究员喊老师的?”  “这倒是……感觉稍宣传宣传,都能当文化口的代言人了……”  “就是不知道形象怎么样?”  “记得谁说过,说是挺上镜的?”  “是卖毛笔的,说是见过李安之,但我怀疑她在吹牛?”  “她家就在京城,还真就说不定……”  “问问不就知道了?@卖毛笔的小姐姐……”  “嗯,怎么不吱声?”  她哪里顾得上?  店里忙的一窝蜂,她却忙里偷闲,还在摆弄电脑。  拉近……镜头再拉近一点……两人坐在同一组沙发上,却隔的那么远?  哈哈……哪是什么女朋友?  ……  现在当然还不是女朋友!  但下次呢,下下次呢?  “不想房子想你吗”?  脑子里转着舒静好无心之中说出的一句话,兰华芝暗暗冷笑:这姑娘挺有心机啊?  又看了看截屏中的那双大长腿,她稍一犹豫,拔通了于徽音的手机:“几点下班?”  “六点吧!”  “下班后我去找你。”  “怎么了?”  “去了再说……”  ……  “陈大副总,忙什么呢?”  听到电话里阴阳怪气的腔调,陈静姝皱了皱眉头:“没事就挂了!”  “别……李定安今天直播,看了吧?”  陈静姝稍一默然:“看了!”  “有什么感想?”  “嗯……眼光一如既往的准!”  “谁问你这个?我是问那个姑娘……怎么样,是不是有危机感了?”  “姓权的,你很闲?”  “嘟”的一声,挂了。  “嘁……装?”  权英撇撇嘴。  千年的老树好不容易有了开花的征兆,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等着吧,有好戏看了……  ……  无形中,像是有暗流在涌动,但做为始作佣者,李定安浑然不觉。  吃完了饭,舒静好回了宿舍,他又开始漫无目的转。  也不知运气不好,还是邪了门,又逛了三个多小时,硬是再没碰到一件真东西。  六点半,高胜东打电话,说是马上到琉璃厂,李定安又给舒静好打了电话。  去的地儿不远,在西交民巷,正好在国博对面,天安门广场的后面。  看的是私人收藏,肯定不好直播,李定安顺手关了直播间。也就刚收起手机,舒静好就到了,他正要打招呼,一辆出租车停到了路口。  “小舒!”  “高老师!”  下了车,高胜东奇怪的看着站在李定安身边的舒静好,李定安又解释:“她想跟着凑凑热闹!”  “噢……”  高胜东点点头。  李定安是买家,他想带谁,当然就能带谁。  高胜东好奇的是上午的那场直播:他从头到尾看了的,亲眼看着李定安帮着舒静好赚了二十万。  那自己要是开口,请李定安看东西呢?  估计会答应,但感觉……稍有点冒昧。  等关系牢靠点再说吧……  暗暗思忖,高胜东进了街道:“定安,小舒,这边……”  两人点着头,快步跟了上去。  不一会儿,两人进了一座老旧的小区。道边的槐树很是茂盛,却修剪的很整齐,底下停着两长溜的车。  放东西的地方就在路边,古灰色的门头,漆红的防盗门,看模样像是小区内部的门店。  一位四十出头的男子站在门口,应该就是这次的货主。  “高老师!”  “郑总,这位就是买家,你叫李老板就行!”  这么年轻,行不行?  屋里可是有好几千万的东西……  心里嘀咕,郑总伸出了手:“李老板!”  李定安客气的笑了笑:“幸会!”  “请!”  他伸着手指引,三人跟着进了门。刚绕过屏风,李定安愣了愣。  是一间小客厅,摆着几组沙发,此时却坐满了人。  一边是两个男的,年长的五十多,年轻的三十出头,看穿着像是老板和司机。  另一边一女一男,都是三十来岁,可能是夫妻或是恋人,反正很亲密。  看到他们,这四人也有些惊讶。  高胜东的脸色微微变了变:“郑总,这几位是……”  “哦,也是客人……”郑总笑眯眯的,“各看各的,不耽误!”  李定安一下就明白了:用行话说,这叫“绷行价”,意思就是卖家为了多赚钱,同一时间约了好几位买家,却又不提前说明。  稍有点不合适,不过也不算坏规距,谁不想多赚点?  不寒碜!  “高师兄,没关系的!”  高胜东轻轻的呼了一口气。  说实话,今天这纤儿能不能拉的成都无所谓,赚不到佣金倒贴车费都行,但不能让李定安觉得他这个学长不靠谱。  转着念头,郑总又邀请着沙发上的两拨客人:“几位,人齐了,请吧!”  四个人同时站了起来,郑总在前面领路,七个人跟着进了隔壁的房间。  掀开珠帘,郑总开了灯,瞬间豁然开朗。  近百个平方,跟古玩商店的大堂似的,中间、墙边立着好几座木架。上面摆的琳琅满目,瓷器、字画、石刻、木雕、古玉……凡市面上常见的古玩,这里基本上全有。  郑总站定,又转过身拱了拱手:“几位老板,说真心话,我半生心血全在这儿了,各位可以尽情的看……”  他稍一顿,神色郑重了几分:“但先说好:不零卖……哪位要是看上眼,只能把屋子里的东西全部打包搂走……当然,价钱好商量……”  这个倒是提前说过,所以都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就地分开。  像是约好的一样,之前那四位都去了摆画的书架前,估计今天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李定安看了看,低声问:“有名家之作?”  “听说有一幅周臣的画……”  周臣,真的假的?  这位是明代有名的画家,他有两个弟子极为有名:一为唐寅,二为仇英。这两位的画,“亿”以下是想都别想,所以相应的,周臣的作品也极受收藏家追捧。  没两位弟子那么夸张,但千万轻轻松松。  李定安顿时来了兴趣,也走了过去。  是一幅《秋山劲松》,山石坚凝,古松茂然,一轮圆日斜挂于天际。笔力刚劲俏利,却不失生动,造型严谨真实,却各显意态。  乍一看,足有六七分真。但跟前围着人,李定安也不好硬挤上去。  况且画就在这里,待会再看也不迟。  瞅了几眼,李定安又看旁边。  嗯,又是名家?  是一幅《富春大岭图》,四尺三开的竖轴,用木框和玻璃裱在墙上。  当然不是黄公望的画的,真迹在南京博物馆,如果拿出来拍,少些也得上亿。  明代有“四家”,唐寅、仇英、文徵明、沈周。清代有“四王”,画这幅画的王时敏为其一,也是其首。  剩下的三王,一位是他弟子,一位是他孙子。  这位很有意思,他是董其昌的弟子,但终其一生只仿元四家,尤爱仿黄公望,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五年前,他仿“元四家”的十开《山水册》拍了一亿两千万,三年前,他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拍了八千五百万。  这幅要是真的,下了三千万想都别想。  但为什么没人看,反而都跑去看价值相对较低的《秋山劲松》了?  看李定安目露狐疑,高胜东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郑总请人鉴定过,是赝品,圈里基本都知道……他也是在这幅画上栽的跟头……”  栽过跟头?  “多少?”  高胜东没说话,比了四根手指头。  好家伙,四千万?  李定安一下就来了兴趣:看郑总这些藏品,不敢说花了上亿,但至少五六千万是有的,所以他肯定有一定的经验和眼力。  但最终,在这幅画上栽了大跟头,为弥补亏空,不得不清仓大甩卖?  说什么也要看看……  李定安顺手掏出放大镜,走了过去。  起先,高胜东和舒静好也陪着他一起来,但看了几眼,委实看不出什么,就只好退到旁边等。  而李定安却是一眼不眨,看了快十分钟才直起腰。  唏……怎么说呢?  乍一看,还真就看不出区别,无论是画风、形象、意境,都明显带有王时敏的风格。而且不论是王时敏本人的印章,还是同为“四王”的王鉴、王原祁、王翚等人监赏过的印章,看着都好像没问题。  给一般的收藏家,更或是内行来看,肯定会当成王时敏的真迹,所以不能怪郑总栽跟头。  李定安也是琢磨了一阵,灵机一动,想起了从系统中学过的“折画”,才看出了一点不同。  先看画工,笔法圆润,线条简约。  再看画风,清丽工秀,生机勃然。  再看整体形象与意境:这幅更接近于写实,少于变化,而且有的地方过于刻露,构图略感壅塞。  说直白点,就是有意炫技,但炫的过多了。  而这些,都与王时敏的作品特点相悖逆。他虽擅仿元四家,但画风更接近董其昌,重文气写意,富于变化。  特别是树,画中的树清奇秀挺,而王时敏的树却雄浑绵密,所以说,有点背道而驰的感觉。  而且题诗也不对,虽然很像王时敏的笔迹,但稍显生硬,高手只要多看几眼,就能看出模仿的痕迹。  但反过来再说,这幅画用笔还是有几分王时敏的真昧的,而且气势雄厚,生机勃发,既便是仿的,也肯定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反正让李定安来看,这幅画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比王时敏,乃至黄公望的作品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他说了肯定不算。  就比如民国,技法意境与齐白石、张大千可比肩的画家不在少数,但大多都泯然众人。又比如同为“明四家”的沈周,他的作品成交价比起三位同行,减了一个零不说,还得再拦腰砍一刀。  所以,得市场说了算……  基本上也就只能看到这里,要说代笔的是谁,李定安还真就看不出来。  他想了想:“高师兄,如果单独买这幅画,大概多少钱?”  “有人出过五十万,但郑总没卖,说是最少一百万?”  一百万……如果凭直觉,应该不止……  要不要让系统鉴定一下,说不定就是哪位名家仿的?  就比如张大千,仿王时敏的画也不是一幅两幅……  纯粹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李定安打开了系统。  手刚搭上去,他猝然一顿。  物品:《富春山大岭图》。  年代:康熙十二年。  作者:王翚。  备注:王翚仿王时敏仿黄公望之作……  看到那一串的“仿”,李定安的眉头轻轻一皱,再看最下面的价格:2600万?  扯什么淡?  再翻一番怎么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