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正文卷 第五章 殿试问策

  www.xbiqugu.la转眼之间,一个月时间过去。  殿试日期,悄然来到。  大周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凡会试中举之人,皆可参与殿试。  且殿试不淘汰考生。  不过会给出考生排名。  殿试后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统称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尽管殿试不淘汰,但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的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  一般而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经过一次考核。  换句话说,一甲赐进士及第,只要不出意外,官途升迁比其他殿试考生占有绝对的优势。  天灰蒙蒙,黎明尚未来临。  李青便和一众殿试考生聚集在太安殿外。  “李兄,我辈读书人,前途究竟如何、科举生涯的终点,便是这殿试了。殿试考的不是经义典籍,也非圣人之道,而是策问。据我了解,这次策问是由陛下亲自拟题。”  李青身旁,孔德祥满脸期待。会试输给了李青,但殿试他志在必得。  策问,既是李青的长处,也是他的弱项。  他凭借两世为人的阅历和经验,总能提出一些新颖的、划时代的策论。  但策论和经义不同,不是光读书就能读出来的。  需要自己根据国情领悟,更需要名师教导。  一众学子在殿外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内务省总管大太监走了过来,高声道:  “宣金科贡士入殿!”  李青深吸了一口气,随着人群走进太安殿。  太安殿,是皇宫中最重要的殿宇之一,平时用来举办盛大的典礼、祈福等。  从天符朝开始,殿试也放在这里举办。  一进太安殿,便有一种清香扑鼻。这是一种名贵的檀香,有着提神醒脑的效果。  虽比不上鹤涎茶珍贵,但普通人也是望尘莫及。  太安殿宽阔恢弘,大殿中央早已摆放好上百案桌,上面备好上等的文房四宝。  左右两旁,坐着四位朝堂重臣。  上方龙椅上,一名年迈的老者身穿黄袍,端坐其中。  这便是大周皇帝,在位时间长达数十年的天符大帝。  “参见陛下!”  诸多学子,齐齐躬身行礼。  “平身,入座!”天符帝爽朗大笑,显得平易近人。  “谢陛下。”  考生们按照会试成绩排名进行编号,在太监的指引下,一一入座,等待考题。  待众人入座完毕,天符帝从龙椅上起身,道:  “诸位都是我大周日后的股肱之才,今日殿试,望诸位将一身之所学,全部展现出来。丞相,颁发策题。”  四位重臣当中,一员长须老臣起身。  “各地藩王拥兵自重,自古以来,藩王之患不绝,我大周亦是如此。  先帝之时,大周发生七王之乱,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今日殿试策题,便是如何断绝藩王之祸。诸位学子可直抒胸臆,日暮交卷!”  宣布完策题,两朝丞相司马眕便坐了回去。  殿试也正式开始。  太安殿寂静无声,所有学子都开始思考如何对策。  李青面色平静的铺开白纸,心中却翻涌不止。  如果说世家是一个王朝的毒瘤、蠹虫。  那藩王更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会引爆的炸弹。  殿试策问,竟然是断绝藩王之祸为题。  看来天符帝是想要对藩王出手。  或者是世家想要对藩王出手。  朝廷这是打算削藩了!  “推恩令”这三个字,直接出现在李青的脑海当中。  前世华夏第一阳谋推恩令,正是最好的削藩手段。  李青一边细心碾磨,一边思考如何结合这个时代背景把推恩令写出来。  等到脑海中已经有了完全的方案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提笔落字。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先帝七王之乱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陛下可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殿试策文,不限长短。  但尤其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为了科举,李青勤练书法,一手正体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看上去无比赏心悦目。  洋洋洒洒一百余字,顷刻间便已写完。  仔细检查没有纰漏之后,李青吹干墨迹,收好文房四宝,静静的坐在原地等待交卷。  而他作为此次会试的魁首,又出自寒门,自然受到天符帝和另外四位阅卷大臣的关注。  众人对他得到策题提笔就写本就诧异,又在短短一盏茶时间内写完,内心更是好奇。  龙椅之上,本想离开等日暮交卷之时再来的天符帝,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  问道:“李青,你停笔收墨,可是完成策题?”  四周正抓耳挠腮的学子闻言,俱都抬头看过去。  他们心中一点头绪都没有,李青就已经完成策题,这怎么可能?  李青起身道:“回陛下,学生已答题完毕。”  “好!不愧是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位寒门会元。呈上来给朕看看。”  天符帝一声叫好,伺候在旁边的内务省太监总管赶紧过去取李青的策论。  “推恩令。”  映入眼帘的策问标题,并没有让天符帝有什么感触。  可当他一眼扫完那一百余字的内容之后,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短短一百余字,竟让天符帝如食甘怡来来回回看了十几遍。  “好!好一个推恩令!”  天符帝捧着那卷文如获至宝,哈哈大笑起来,丝毫不顾君王仪态。  他满是欣赏的看着李青,“有此推恩令,大周将永无藩王之乱!长青之才,古来罕见,古来罕见!”  殿内学子满脸惊惧。  这才一盏茶的时间,自己等人尚未动笔,李青就写出了一篇得到天符帝如此之高评价的策论。  这怎么可能?  他究竟写了什么?  四名阅卷大臣也满是好奇。  丞相司马眕直接起身道:“陛下,可否让臣等一观?”  “来,你们都来看看。”  四个年迈的老臣,全都围在天符帝身旁,认真阅览李青的策论。  很快,他们脸色齐齐大变。  丞相司马眕大声恭贺道:“恭喜陛下,有此推恩令,藩王之患顷刻平息!”  殿阁大学士杨郢更是连连点头,“短短百余字,将彻底解决藩王之患。推恩令,堪称千古第一阳谋!此计一出,无论各地藩王如何应对,都毫无办法。”  天符帝视若珍宝的将李青的策论收进怀中,道:“长青既已答完策论,随朕去乾元殿问话。”  以天符帝为首,李青和另外四名阅卷大臣,匆匆离开太安殿,往乾元殿而去。  留下一众学子坐在原地面面相觑。  他们尚未下笔,心中甚至未有任何思绪。  结果李青就已经答完了策问,甚至得到天符帝和四位阅卷大臣的高度认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