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逆袭:给腹黑皇帝繁衍后代
  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年轻帝王,居高临下的看着呼啦啦出列的一众大臣,隐于冕旒后的眼眸微闪,不置可否的轻“哦”了一声:  “哦,册封新后?”  闻言,礼部尚书柯世贤再次躬身一揖:  “是的,陛下!后宫不可无后,望陛下早立新后!”  随着礼部尚书此言一出,他身后出列的一众大臣,也都再次冲着龙椅上的李元珩一揖,异口同声的道:  “柯大人说的是啊!”  “柯大人说的正是!”  “请陛下早立新后!”  ……  将这一众大臣的反应与表现,尽数看在眼中,李元珩嘴中呢喃道:  “册立新后啊……”  皇帝陛下,沉吟片刻,好似郑重的思考了一番,旋即,这才轻“嗯”一声,微一点头:  “嗯,众位爱卿说的正是。朕也觉得,后位确实不能一直空悬。”  闻言,殿内的一众大臣短暂的惊诧了一瞬,旋即,便是一喜。  同一党派阵营的诸大臣们,彼此对视了一眼,俱都在彼此眼中,瞧见了欣喜:  之前的日子里,他们可没少向昭文帝请奏,请陛下早立新后。  然而,对于他们请立新后的提议,皇帝陛下似乎并不感冒。  不是不置可否便是直接拒绝,再或者就是说容后再议。  礼部尚书柯世贤今日,不过是照例老生常谈一番,再次请奏昭文帝早立新后罢了。  原本,也没想着,陛下对此会有何反应。  原以为,这一次,也会同往日一样,陛下会对此不置一词,亦或者是径直绕开这个话题,不予置评。  谁曾想,陛下竟是明确表态,说他也觉得,后位确实不能一直空悬。  这……  陛下居然松口了!  陛下这是也有意要册立新后了?!  好消息啊!  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就连一向沉得住气的王丞相王定邦以及贤妃之父安国公邓城,二人的眸中,也飞速闪过喜意。  看来,陛下这是已经有所松动,愿意立后了啊。  这自然是件好事!  居高临下的垂眸睨向下首处,那些积极恳求他早日册立新后的众大臣,将诸人的神色以及细微表情,俱都瞧在眼里,李元珩一脸的似笑非笑,状似不经意的开口道:  “众卿觉得,谁做这个皇后合适啊?”  众大臣闻言,心中不由得暗乐。  心道一句:  陛下,您可算是问着了啊!  作为今日提起册立新后这一茬的第一人,礼部尚书柯世贤可谓当仁不让。  闻言,他当即又冲着龙椅上的昭文帝躬身一揖:  “陛下,臣以为,贵妃娘娘系出名门贤良淑德,久侍宫闱,乃是新后的第一人选。”  闻言,一众隶属于王丞相党派和阵营的大臣们,也纷纷拱手附和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陛下,臣也以为,论资历论威望论家世论后宫品阶,王贵妃都是新后的不二人选!”  ……  王丞相见状,则是恍若置身事外般的立在一旁,眼中,却是飞速掠过一抹得意与一抹志在必得。  当年,为还是太子的陛下选太子妃时,他们李家错失了太子妃之位。  这次,怎么着也不能再错失这册立新后之机。  皇后之位,定是他们王家的!  而一旁的安国公邓城见状,则是冲着不远处的御史何洋,投注过去一个眼神。  御史何洋当即会意,旋即出列,冲着高坐于龙椅之上的李元珩,躬身一揖:  “陛下,臣以为王贵妃并不是为新后的最佳人选。  贤妃娘娘同样系出名门,幼承庭训,贤良贞静,素有贤名,可堪为天下妇人表率。  微臣以为,贤妃娘娘才是新后的最佳人选!”  随着御史何洋此言一出,一众隶属于安国公邓城党派和阵营的大臣们,也纷纷出列,拱手附和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陛下,微臣也觉得,贤妃娘娘系出名门,贤良贞静,又素有贤名,可堪为后。新后当是非贤妃娘娘莫属!”  ……  见状,又有大臣再出列:  “陛下,臣以为,立后当立德,不必以后宫品阶论成败。  良嫔娘娘素有才名,未入宫前,便素有京城第一才女之称。当立良嫔娘娘为后!”  这名大臣刚一话落,便又有大臣出列:  “曲大人适才的话,微臣很是赞同,立后当立德,确实不必以后宫品阶论成败。  臣以为,穆充仪秀外慧中,从小至贤至孝,犹自闺阁时,便是京中有名的大孝女。  有道是娶妻娶贤,册立新后亦该是如此。  臣以为,穆充仪堪为新后!”  见状,则又有大臣出列提议:  “陛下,册立新后乃大事。也不必拘泥于从陛下您现有的后宫嫔妃中,选出一人为后。  依微臣看,另选世家名门闺秀,册立为新后,才最是稳妥!  臣以为,宁国公苏家嫡长女,德才兼备,贤良淑德,陛下看聘苏家女入宫,册立为新后!”  这名大臣此言一出,另一名大臣便也径直出列:  “陛下,凌大人所言甚是!册立新后,何必拘泥于后宫诸人?  阖该将眼光放于宫外,另选世家大族之中的闺秀才是。  定远侯乔家嫡幼女,乃是京中闺秀这一辈的翘楚,京中众位夫人命妇,皆对乔四小姐交口称赞,无不赞其有当年元德皇后的品格。  臣以为,乔四小姐可堪为后!”  ……  一时间,朝堂上一众大臣,可谓是吵开了锅。  众大臣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对册立何人为新后一事,想法各异。  王丞相的党羽和与之站在同一阵营的一众大臣,自是力荐王贵妃为新一任皇后。  而隶属于安国公邓城的党羽与阵营的大臣们,则是极力主张册立邓贤妃为新后。  而其余不少大臣,也都各有心思。  他们都想要为自己家族亦或者是亲近的势力,谋福利,夺得这个后位。  有极力主张册立其他地位品阶稍逊的嫔妃为新后的;也有另辟蹊径,劝谏昭文帝从京中世家大族之中,另聘贵女入宫为后的……  总之,一众大臣心思浮动,据理力争,朝堂上乱哄哄的,真真是好不热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