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浪漫青春 小说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

第一章 基本技巧

   2024年3月15日更新。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章节。    一、情感    小说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用爱去创作。只要有爱,脑子里就会形成很多的情感和想法,小说也就有很多内容可写。小说的根本,就是在幻想世界里实现人生的意义:美好的事物吸引美好的人去爱。    写小说,需要大量的阅读,从而记下很多参考素材。阅读的剧情,如果爱,就容易记下来。如果不爱,看完慢慢就忘记了。    小说是美好和爱主导的情感,和写作技巧的结合。写作技巧,例如先写男主角和女主角闹误会和矛盾,后面就可以写怎样化解误会和矛盾,这样就有内容可以写下去了。如果只懂美好和爱主导的情感,但不懂写作技巧,小说写不长。但是美好和爱主导的情感才是根本,写作技巧只是辅助。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语言直白的表明。    (2)委婉抒情:语言说的含蓄、不直白,需要读者体会出来。    (3)间接抒情:嘴上不说,但用所做的行为来体现情感。    间接表现爱:不直接写女主角爱男主角,而是写女主角看见男主角跟女二号在一起,还很亲密,心理难受,并表现出心情不好才会做的事。这就表示了女主角吃醋,从而表示女主角爱男主角。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貌和身份。    环境:景物、地点、时间、气候、社会背景。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说了啥)、动作(做了啥)、心理(心里想啥)、表情、状态(处于什么状况)。    一个场景片段中,人物和环境相对静态少变,而情节相对动态多变。也就是说,人物和环境是静的,情节是动的。    三、描写    1.引号内描写和引号外描写。    作者角度描写(引号外描写):甲来到舞厅(环境描写),看见乙打扮的很漂亮(人物样貌描写),就邀请乙跳支舞(动作描写)。如果改为角色角度描写(引号内描写):甲说:“这个舞厅里,你打扮的最漂亮,能跟我跳支舞吗?”    那就要考虑引号内描写好,还是引号外描写好。或者说,什么时候适合用引号内描写,什么时候适合用引号外描写?    (1)适合引号内描写的情况:    第一,毫无疑问,角色的话语肯定是引号内描写。    第二,尽量用引号内描写,因为有些引号外描写不适合制作影片,例如作者写张三每天都很忙碌,这句抽象概括的话语,就无法做成具体的影片画面。但如果角色说:“张三每天都很忙碌。”那么这句话就可以以对话形式做成影片。再例如作者写张三内心烦闷,这句内在的心理描写,也没法做成影片画面。如果角色说自己烦闷,就可以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2)适合引号外描写的情况:    第一,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常用引号外描写。例如引号外描写:兔山中学是一所艺术类中学,学生们都擅长画画。如果改为引号内描写,学生甲给学生乙说:“我们兔山中学是一所艺术类中学,大家都擅长画画。”对于学生乙而言,这种兔山中学里人人皆知的事情,听了就等于是听废话。再例如引号外描写:他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引号内描写:甲对乙说:“他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乙:“我看得出,不用你说。”可见,引号外描写是作者给读者介绍情况,而引号内描写是角色给另一个角色介绍情况,而很多情况是另一个角色已经知道的,或明显可以看到的,那么引号内描写就显得奇怪了、多余了。    第二,动作描写常用引号外描写,尤其是人物说话时伴随的动作。但是该引号外描写的,变为引号内描写,可以增加对话。例如引号外描写:甲走进屋子,看见乙趴在桌子下面。改为引号内描写,甲:“你趴在桌子下面干嘛呢?”乙:“我在找东西。”    (3)引号内描写还是引号外描写,也和人物性格有关。话多的人,啥都从话里说了。话少的人,有些要用引号外描写来辅助表达。例如环境描写,本该用引号外描写,但是话多的人,见到环境,就是一大堆感慨(引号内方式),把环境都描述了。    (4)如果引号外的内容多了,作者的旁白就多了,作者的影子就强了,读者和小说人物之间就会产生隔膜:作者这个中介。拉大了读者和小说人物之间的距离,减弱了读者的角色融入感。所以多用引号内描写。    用第三人称去写小说。第一人称小说(主角视角),虽然抒情性强,主角可以直接告诉读者自己的心理,但剧本是第三人称的(作家视角)。第一人称小说,主角自言自语的给读者介绍情况,听着有点怪。而且第一人称限制在主角视角,不利于塑造他人。    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小说中语言描写(人物对话)主要是抒发情感,而不是枯燥的陈述事实。    说话要和人物的性格、心情、处境、身份、关系相符。    小说对话要用日常通俗的口语,不能用散文式的修辞渲染,因为那样说话不自然,不适合于日常对话。例如“暮色淹没了我的心。”应改为“我的心像这暮色一样昏沉。”    要用所做的事来证明情感,不是光靠嘴上说。    语言描写,要表明清楚说话人是谁。如果读者从上下文可以理解,就不用写谁说的。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经常搭配在一起。    3.心理描写    (1)作者写人物心理处于什么状态。这是小说中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但不建议这样写,因为这种方式的内心描写,无法制作成具体的影片画面或声音,就是无法用具体的影片画面或声音来表现出来。例如作者写男主角表面显得没什么,但内心却不爽。这个不爽,影片画面或声音上,都做不成,因为那是内在的。同时这也说明,对于制片,引号外的心理描写往往是不恰当的,而引号内的心理描写,就可以以角色话语形式(影片中的声音)表现出来。就算小说写的好,但是小说中不适合拍成影片的成分太多,会被导演拒绝的。    (2)角色心想:影片中有心声,但角色嘴型是闭着的,就像是默念的感觉。    (3)角色自言自语:角色自己说,但周围没人听。自言自语的方式用的少,因为自言自语很古怪。    (4)角色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心理。    (5)别人说角色的心理(侧面描写)。例如女主角的朋友告诉男主角,女主角心里在想什么。    (6)男主角看了女主角写的文章,从而得知女主角的心理。    (7)表情(例如皱眉头)和动作(例如转身就走)间接表现心理。    心理和身份相符,不要把女人塑造的像男人心理,不要把小孩塑造的像大人心理。青少年是张狂、冲动的,不是成年人的沉稳。    4.环境描写:    很多小说写作技巧提倡减少环境描写,从而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其实不对,环境能烘托气氛和意境,对情感起辅助作用。我们回忆一下,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小说情景,往往环境也很美好,很适合情节。    5.生动、细腻的描写    写小说时,作者脑海中要浮现出具体的影像画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写出来就具体、生动。或者看着环境照片来幻想身临其中。    小说三要素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状态),再加上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修饰词(形容词、副词),就生动细腻了,能增加真实般的体验感和文章字数,但太多就啰嗦了。    例如:只有小说三要素:她(人物)在庭院(环境)微笑着(表情)高兴的(心理)抱起了(动作)猫,“这猫真可爱。”(语言)    加入多感官:庭院里种满了花(视觉),可以闻到花香味(嗅觉),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听觉)。他摸着猫柔软的毛发(触觉)。    加入修饰词:她在庭院微笑着高兴的抱起了一只白色的(修饰词)猫。    有时候,一个词语展开,就是一个故事。例如“她总是劝我努力学习。”具体怎么劝?所以“劝”字里就是很多的故事。要写的具体、细致,就把词语展开写,少用抽象概括。    6.考虑全面    要考虑全面。例如男主角受难了,不要只写女主角的关心,而忘写女二号的关心。忘写谁,就显得谁态度冷漠。    四、角色    男主角爱女主角。    女二号爱男主角。所以女二号和女主角竞争男主角。    男二号爱女主角。所以男二号和男主角竞争女主角。    男主角讨好女主角的亲友,希望他们撮合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爱情。    女二号讨好男主角的亲友,希望他们撮合女二号和男主角的爱情。    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爱男二号,后来男二号爱上了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这样男主角就没有了竞争对手,而得到女主角。    男主角和男主角的亲友之间是亲情、友情。    女主角和女主角的亲友之间是亲情、友情。    男二号希望女二号得到男主角,这样就摆脱与男主角的竞争,所以男二号撮合男主角和女二号。    女二号希望男二号得到女主角,这样就摆脱与女主角的竞争,所以女二号撮合女主角和男二号。    小说人物(角色)分为主角(男主角、女主角)和配角(男二号、女二号等)。    小说围绕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而展开的,但是小说又要有矛盾(例如爱情竞争),所以又有了女二号、男二号这些角色。    被忽视的重要角色:男二号喜欢女主角,而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看似是一个次要的角色,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男二号逐渐喜欢上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就会使男二号放弃女主角,从而化解了男主角和男二号之间的竞争矛盾。男主角和男二号的矛盾化解了,男主角得到了女主角,故事也就结局了。而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是把故事推向结局的最重要的力量,又岂能把她当做次要角色来看待。男二号是不会主动放弃女主角的,也很难写什么事让男二号主动放弃女主角,所以让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出现,就是最佳的方法,也是最舒服的解决矛盾的方法。追求男二号的女配角,追求男二号的方法,可以按照女二号追求男主角的方法去写。    女二号的戏份比女主角多:因为女主角不能轻易接受男主角的爱,因为爱情成功,故事就结局了。所以故事大多数时间里,和男主角在一起的,成天缠着男主角的,对男主角用情最深的,是女二号。而且从平衡竞争的角度讲,男主角心中,女主角更重要,为了平衡竞争,女二号和男主角相处的时间,就要比女主角长。否则女二号就没有竞争资本了。    男主角还有一群朋友。这群朋友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人物还可以分为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反面角色不一定指坏,也可以是矛盾斗争、爱情竞争的对手。    按照电影里的经典关系,人物分为伤害者(反面角色)、被害者(例如女主角)、拯救者(例如男主角)。    角色的情感要合理,不要荒诞。角色的情感要清楚明确,否则形象模糊。    从男主角的角度写故事,容易忽视女主角的个人生活和情感塑造,女主角就会显得缺少情感和魅力,显得只是冰冷被动的接受男主角。所以也要从女主角的角度写故事,写女主角的个人生活。    五、故事开端和顺序    故事开端:    故事开头要吸引人,否则读者一看开头没意思,就不想再往后看了。    吸引读者看下去,就要让读者心里有所期待,于是读者就想看期待的事情在后面的剧情中实现,从而想继续看下去。这就像看电视剧,已经到了晚上该休息的时间了,还是想继续看下去,就是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实现。    悬疑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想看谜团解开。    故事开端不一定在事件发展的起点,也可以设在事件发展的中期(先只展现一点点中期剧情),然后回忆事件开端到中期,再从中期写到末尾。    故事开端往往要说明人物情况和环境情况,免得读者后面看不懂。    故事开始时,混沌未开:    故事开始,男女主角还没有相爱,女二号也没有追求男主角,男二号也没有喜欢上女主角,大家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疯闹。这时男主角和男二号还不是情敌关系,而是好朋友关系。这群人之中,就女主角和女二号这两个女人,而且还没有成为情敌,她们自然会走的亲近,有女人和女人间相互说的话题。    故事顺序:    (1)正叙(顺叙):顺着时间和事情发展。    过程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逻辑发展:因果关系。原因和前提条件→结果和影响。    关系发展:陌生人→朋友→恋人。    正叙可以说实际的情况发展,也可以幻想将来怎样。    (2)倒叙:回忆过去,或把时间点切换到过去。    回忆别写太长,因为读者更想看事情发展、结果如何,等着期待的事情实现。但是喜欢的角色逝世了,再写追忆他,读者就想看。    有的事,可以只写个开头部分,先不说清内容,只是做个引子。到后面需要的时候,再以回忆的方式具体说清当时的内容。这样的回忆,就显得前后有所关联,不是突然蹦出来的回忆内容。    有时可以先写结果,再回忆之前为结果所做的准备,以及准备时的心情。例如糟糕的结果,回忆之前以为会有好结果的兴奋表现,就显得自己之前傻。    几年前的录音或自拍视频,几年后拿出来看。这段录音或视频是爱的誓言,或对未来的追求,记录着当时的心情和想法。等未来成功时,再拿出来看(录音或视频作为回忆,来描述当时)。    (3)插叙:一般是主线剧情中,插入支线剧情。    支线剧情是配角的故事,用于辅助或引发主线剧情(主角的故事)。    配角做的事(支线剧情),可以影响主角的命运。配角的行为,可以帮了主角,也可以给主角带来麻烦,然后就可以写主角怎样去解决麻烦。    配角的言行(支线剧情),可以引发主角做一些事(引出主线剧情)。    配角的经历(支线剧情),可以作为故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然后主角才登场,开始主线剧情。    配角们评论主角(支线剧情),是对主角的侧面描写。    穿差点无关的人,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例如学校长跑队总是从男主角身边跑过。这种看似不需要的剧情,却能带点别样的乐趣。影片中如果一集的内容,不够一集的时长,往往会填补些无意义的画面。例如主角家门口的街道风景,汽车跑来跑去。    (4)断叙:第一段讲事件1。第二段讲事件2,但事件2又穿插着事件1的线索。第三段又讲事件1,但又穿插着事件2的线索。就这样忽明忽暗交替着。    断叙与插叙的区别:断叙可以是两个主线剧情的穿插,例如男主角的个人故事和女主角的个人故事。而插叙是主线剧情中,插了个支线剧情。断续与正叙的区别:正叙是连贯的,断叙前后因为交替穿插,而断开了。    有些断续,跳来跳去,故事看着乱七八糟。而且读者正看的起劲的时候,忽然跳到别的剧情,读者会不高兴。    (5)并叙:分别叙述两件同时发生的事。用的较少。    双故事模式:    (1)两代人:学哥学姐一代人的故事,为学弟学妹一代人的故事埋下铺垫和伏笔。学弟学妹一代人的故事,完成了学哥学姐一代人未完成的梦想。    (2)二合一:开始写两批人,互不相识,故事也互不相关。后来两批人相识,生活融入在一起,故事也就合二为一。    (3)戏中戏:小说中的角色也写小说。例如男主角是作家。    首尾呼应:    (1)人生从平静到矛盾斗争,再重回平静,所以有些故事趋向于首尾呼应。例如故事结尾时,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场所。    (2)故事开始时,读者不理解意思,或理解不到深层意思和内涵,再或者理解成另一种意思。直到故事结尾,又回到故事开始的事情,读者才恍然大悟,真正理解其意。    六、剧情发展的动力    (1)主动方式:角色的情感和欲望。小说的根本是抒情,抒发美好和爱主导的情感。只要有情感,就有内容可写。    小说并不是所有内容都为推动事件发展,小说的根本是抒情,只要能抒情就行,即便抒情的内容对事件发展(例如解决问题和矛盾)没有任何作用。    (2)被动方式:出现问题、阻碍、矛盾、误会、不利状况,然后就可以去写怎样化解。    问题和矛盾的好处:    第一,出现问题和矛盾,接下来就有可写的内容:怎样化解问题和矛盾。    剧情发展:相识→增进情感→出现问题和矛盾→情感倒退和心情沮丧→化解问题和矛盾→情感和心情恢复。    第二,问题和矛盾阻碍事件发展,从而拖延故事结局的到来。    很多爱情故事中,问题和矛盾化解了,爱情成功了,故事也就结局了。而男女主角闹矛盾、闹误会、情敌(男二号、女二号)阻碍、命运阻碍,都能延长故事过程,拖延故事结局的到来。    第三,事情太容易成功,就显得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成功的路上要有问题和矛盾的阻碍。    问题和矛盾,简而言之,就是主角有情感欲望,然而实现这个情感欲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因素,这就是问题和矛盾。于是要化解问题和矛盾,才能走向成功。    问题和矛盾不仅指男主角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还可以指女主角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以及任何配角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然后主角帮助配角解决问题和矛盾。    (3)不断有事情发生。    现实生活为什么没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因为通常而言,现实生活每天没有什么新事情发生,每天只是在重复。小说要有美好的生活,要有内容可写,就必须不断有事情发生。    这些事情可以是各种事情,大体分为这些类型:    1.情感和欲望的产生和实现:人有情感和欲望,要实现情感和欲望,就要做一些事。但有时候,需要设置一些事,才能让主角产生情感和欲望,然后才是实现情感和欲望的过程。    2.角色遇到问题、阻碍、矛盾,自己解决,尤其是男主角。女主角或配角遇到问题、阻碍、矛盾,男主角帮助女主角或配角解决。还有大家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和矛盾。    3.日常例行的事(定期发生的事)和偶然发生的事:日常例行的事,不一定是情感欲望和问题矛盾造成的,而是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规则。例如天亮了就起床,到时间就吃饭,到了对方生日就去庆祝。这些事情,在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里,都差不多。    4.聊天和谈论事情:聊天是对发生过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抒发情感、表达看法。所以写一件事情,不仅描述这件事本身,更重要的是谈论这件事情,毕竟小说的字数主要是靠对话支撑的。    5.人物相识:因为一些事情,使人物得以相识。    6.增进情感:人物相识后,就会爱着彼此,希望增进彼此的情感,于是做一些事情。例如聚会,一起玩,讨好对方,帮助对方。    7.情感倒退:做了一些事情,惹得对方不高兴。例如男主角和女二号在一起,女主角就不高兴。还有,误会了彼此,造成情感倒退,然后写化解误会。    (4)哲学讲“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才有生命力。”    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每天都有新事物产生,每天都有很多新闻,所以人们见面,有很多聊天话题,人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    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才意味着人们有很多事要忙。因为人们忙碌的所有事情,都是让事物由发展变化到终极完美。有事可忙,小说就有事可写。    男主角追求女主角的阶段,就是爱情发展变化的阶段。而男主角得到了女主角,就是爱情终结完美的阶段,故事也就结局了。所以故事的生命力,就是发展变化的阶段。    (5)阳光过后必有风雨,风雨过后又是阳光。    小说普遍都是这样的规律:故事开场,主角先经历了一段阳光的生活,随后风雨(问题和矛盾)就来了。主角解决了问题和矛盾,又会迎来一段阳光的生活。随后新的风雨(新的问题和矛盾)又来了,就这样反复变换。    (6)事生事    善于利用当前的事(角色正在经历的事),引发出更多的事,接下来就有更多内容可写。可以是问题、矛盾过程中,引发出的新问题、新矛盾。    如果忽然想写一件事,可能缺少事情产生的条件,从而难以去写。而事生事时,本身正是满足条件的时候,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    (7)主角参合配角的生活,或配角参合主角的生活。    就是主角走入配角的生活中,或配角走入主角的生活中。    只写主角的生活,可写的内容就少。如果写主角参合配角的生活,例如主角帮助配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那么可写的内容就多了。    一个新人物,就是一场新经历、一场新故事。主线剧情没啥写的时候,可以增加新配角,从而产生新故事。当然主角要参合这场新故事,不能只有配角。    当然也可以是配角参合到主角的生活里,使主角的生活有新的内容。    七、矛盾    矛盾有很多种,例如:情感矛盾:爱情竞争。利益矛盾:利益竞争。思想矛盾:彼此观念冲突。内心矛盾:两者之间难以做出抉择。例如该爱女主角,还是该爱女二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前进与阻碍的矛盾。    1.维持矛盾    有些矛盾化解了,故事也就结局了,所以要维持矛盾,延缓矛盾化解。    维持矛盾,就要平衡矛盾双方。因为矛盾竞争(斗争)中,如果一方占绝对优势,矛盾斗争轻易就化解了。如果双方实力平衡,各有所长,就会持久战。如果一方强了,取得小胜利。接下来,就要增强另一方,以维持竞争中双方实力平衡。    作者给角色安排的有利命运(有利机会)。机会可以促进主角成功,也可以促进主角的对手,来延长矛盾斗争。    男主角和男二号都有优势和弱点,从而可以调整在什么情况下谁战胜谁。    男主角爱的是女主角,所以女二号占劣势,其它方面女二号就要占优势,从而平衡竞争(平衡女二号和女主角竞争)。例如男主角和女二号是青梅竹马,女二号更懂男主角的心思,更善于讨好男主角,和男主角有更多机会在一起,男主角遇到困难时能帮助到男主角。这样的话,女二号才有资本跟女主角竞争。    正要化解矛盾(或误会),忽然被其它事打断,从而维持矛盾。    正要解释误会,被人叫走了。    本想解释误会,结果闹起矛盾。一生气,就不想解释了。    准备去解释误会,但是被急事中断,或路上摔伤,而没能去解释。    正要解释误会或问清误会,火车经过,对方没听清,或对方已经睡着了。    要解释误会,就要连带说出不想说的话,或小秘密,所以干脆就不想解释了。    2.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要想延长故事,拖延结局的到来,要么维持现有的问题和矛盾,要么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有时候现有的问题和矛盾维持不住了,该化解了,那就只能让新的问题和矛盾登场。    故事是要有矛盾,但并不是说一个矛盾要从故事的开头写到故事的结尾。故事前前后后,可以有多个矛盾,前赴后继。    3.化解矛盾    (1)矛盾斗争(竞争)中,一方战胜另一方,矛盾就会结束。    (2)矛盾双方,一方妥协、放弃、投降了,也意味着矛盾结束。例如女主角喜欢男二号,而男二号喜欢上了别的女孩,或转学走人,而放弃女主角,男主角和男二号的矛盾就化解了。    (3)劝和:例如男女主角闹矛盾,随后男主角让女主角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女主角听信的人)帮忙劝和。    (4)彼此闹矛盾后,遇到增进情感的事,从而原谅对方,之前的矛盾也就化解了。    男女主角闹矛盾后不久,女主角落难了,正需要男主角帮助。帮助女主角后,女主角原谅了男主角。    男主角帮助女主角实现了梦想。    男主角讨好女主角。    男主角做了感动女主角的事。    (5)内疚(自己也有错,或做了对不起对方的事),从而原谅对方。    男女主角闹矛盾,随后男主角受到伤害,是女主角无意造成的。女主角内疚,就原谅男主角。    (6)扯平:例如男主角无意损害到女主角,后来女主角也无意伤害到男主角,彼此的矛盾就算扯平了。    (7)男主角救了竞争对手,或救了竞争对手的亲属。竞争对手感恩,就不再与男主角斗争了。    (8)男主角的竞争对手,有些事要依赖着男主角。或男主角成为他的上司,男主角的竞争对手就不敢再惹男主角了。    (9)男主角得到贵人相助,或作者给男主角设置了好机会,帮助男主角轻松化解矛盾。    (10)遇到矛盾后,又遇到改变心理和看法的事情,从而看开矛盾,不再把矛盾当矛盾,从心理上化解了矛盾。    4.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正面角色开始占据劣势,后来占据优势。反面角色开始占据优势,后来占据劣势。正面角色的竞争实力逐渐提升,反面角色的竞争实力逐渐减退。    一般而言,故事开始时,主角都是弱的。因为这样就容易遇到矛盾,主角又没有能力解决矛盾,后面就可以写漫长的矛盾解决过程。或者像玩游戏,如果一开始就满级,还有什么玩头。    八、伏笔和铺垫    想设计一件事的发生,就需要安排这件事的原因和条件,这就是安排伏笔。伏笔就是制造原因和条件,从而引发后面的事情(结果)。简而言之,伏笔就是制造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中的因,才能有后面的果。    如果之前没有安排伏笔,有些事情的产生,只能以巧合的形式蹦出,而不是原因和条件自然产生的结果。巧合多了,故事就显得很假、很不自然。    铺垫和伏笔差不多。铺垫的原因与结果,关系明显,而且因果间距短。伏笔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不是显而易见,而且因果间距大。    例如男主角想追求校花(女主角),但是男主角条件普通,没有什么竞争力,怎么办?回前面加个伏笔:小时候,男主角和女主角就是邻居,而且男主角帮过女主角,获得过女主角的好感。    再例如男主角在餐厅谈论女主角时,不知道女主角的朋友正在那里打工。之前安排女主角的朋友在餐厅里打工,就是为后面听到谈话做伏笔。    一般是先想一个事件(结果),然后回到前面,给这个事件的出现安排个原因,从而使这个事件的出现显得是自然的因果关系(前面的原因产生了现在的结果),而不是巧合出现的。如果没有回到前面加伏笔,那么这个事件的出现就是巧合出现了。巧合多了,故事就显得假了、不自然。    要经常回到前面添加伏笔,所以故事是反复修改的。想一口气写完,那样的小说根本就不好。    九、合理巧合    不想让事情作为巧合发生,但又不好设置为伏笔的因果关系,那至少让巧合发生的合理些,这样巧合就不像巧合了。    方式一:合理巧合就是巧合中,融入了一定的、合理的因果关系,不显得完全是巧合。    例如男主角帮了一个人,后来这个人成为男主角的老师,就显得太巧了。改为合理巧合:男主角在学校门口帮助了她,而那天她正去学校找工作。    再例如不想让对方听到的谈话,等对方走了才说。可是对方东西忘了,又回来拿,这时正巧听到谈话。或者临走时,东西忘到对方家了,对方拿着东西过来送还,听到了谈话。这种巧合听到谈话,又带着必然性。    方式二:中间事物(过渡事物)把两个不适合直接连接的事物间接连接,从而实现合理巧合。    例如男主角想找女主角,在路上正好碰见女主角,显得太巧了。改为合理巧合:男主角路上在小公园门口看见女主角的自行车(中间事物),于是在小公园里找到了女主角。这样的巧合遇见,就显得合理一些。    十、说明情况、提供信息    新人物登场,或来到新环境,作者要让读者了解情况,否则读者看的一头雾水。让读者了解情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描述情况,另一种是角色对话形式表现。例如主角来到新地方,当地的配角带着主角四处转,给主角介绍情况,也就顺带给读者介绍了情况。    前奏方式:主角登场前,先写配角们评论主角是什么样的人(说明主角的情况),然后主角才登场。或者主角登场前,熟悉环境的配角们谈论环境(支线剧情),然后主角登场。这样就是主线剧情开始前,用支线剧情的方式说明情况。    故事一开始,主角就做一件(或遭遇一件)能体现其性格的事情,这样一下就说明主角的性格了。否则故事开始时,主角是一个模糊的形象。    十一、大纲、亮点、素材    大纲是写小说之前,概括的总体规划。写作大纲是可变的,因为写作过程中,又可能产生新的想法、更好的想法。    也可以不写大纲,而是构思几个亮点,就是精彩的高潮。然后编排剧情,把这几个亮点串起来。这种方式有点像做梦,因为做梦就是大脑把精神受了刺激的方面,关联在一起,编织成一个故事。    既有大纲,又有亮点,素材也多,写小说就容易了。    小说写作素材分为原创的素材和收集、总结的参考素材。还可以分为生活情感型素材和写作技巧型素材。    生活情感型素材:生活中喜欢和追求的情感。只是想把这份情感表现出来,而不管对故事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    写作技巧型素材:促使事情的产生、发展、解决,从而有可写的内容。例如设计问题和矛盾,后面就可以写怎样化解问题和矛盾。    小说的根本是情感,写作技巧只是辅助。如果写作技巧太多,而生活情感太少,小说只是精巧的,而不是深情感人的。如果生活情感太多,而写作技巧太少,故事写不长。    收集素材:看小说要收集和总结写作素材,作为日后的参考和启发。    十二、悲剧    人生如同天气:阳光过后,必有风雨,风雨过后,又是阳光。小说剧情也是这样的,顺境(喜剧)和逆境(悲剧)交替。    人生的寒冷和温暖是相对而言的,懂得人生的寒冷,对比中,才能体会人生的温暖。    遭遇灾难(悲剧),就可以写关心和帮助的剧情。    患难见真情:平时不能看透身边的朋友是真情还是假意,只有自己落难时,才能看清谁会留在身边帮助,谁早早就跑了,甚至谁会落井下石。诱惑也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情感:利益诱惑中,选择爱对方,而舍弃利益诱惑。    一些情感,在精神刺激(悲剧)中,才能激发出来、表现出来。    十三、悬疑、意料之外    悬疑可以使读者产生好奇心,从而想看悬疑解谜。    要让读者吃惊意外,作者先要迷惑读者,使读者怀疑错对象、搞错情况。然后剧情反转,真相浮出水面。    一件事,故事开始时,只写上一半,让读者猜想下一半。在故事快结束时,再写完整的写出上下两半。读者看了下一半,才知道不是当初猜想的那样。    人生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常常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尤其是单纯的主角,在复杂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事。    要有主角意料之外的困难,也有主角意料之外的收获。    主角意料之外的成功方式,没按主角计划预期的方式成功,但以另一种方式成功。或想要的成功没获得,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成功,且另一种成功更具有意义。    十四、幻想和梦境    角色的幻想,开始与现实不符,所以才想努力把幻想变为现实,不能一开始就成功。故事结局时,幻想成真,美梦实现。    人生很多事情,没有按当初幻想的方式实现,却以另一种好的方式实现。    角色的梦境可以写的很随意,可以脱离现实。    用梦表达心理:心想的事情,在梦里实现。    写了段很美好的事,读者以为是真的。当主角醒了,读者才知道是主角做的梦。    男主角梦见美好的事,然而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做梦,于是在梦里悲伤的哭了。    主角醒来后,才知道刚才的美好是梦,于是很伤心。    男主角梦见女主角爱他,但是男主角知道女主角爱的是男二号,所以清楚现在正在梦里。    很多梦是反梦,与现实形成对比落差。反梦适合写到故事开始,因为读者还不清楚故事情况,看不出是主角做梦。而故事后期,读者了解情况,很容易看出写的是主角的反梦。例如故事后阶段,男主角追求女主角,但女主角不喜欢男主角,然后忽然写男女主角相爱,读者立马知道那是梦。但如果写到故事开始,读者还以为就是那样的情况,而不知道是梦。    梦中梦:醒来了,其实还在梦里,只是梦见自己醒来了。    男主角梦见女主角,巧合两人一起醒来,感叹着一样的梦话。读者以为他们做了一样的梦,以为他们心灵相通了。可是再往后听,原来是完全不同的梦。    作者让读者误以为是女主角做的梦,当男主角醒来,读者才知道原来写的是男主角做的梦。    梦里遇到的事情,会影响情感,进而影响现实中的抉择。例如和对方闹矛盾,做梦梦见和对方一起经历美好的生活,或者在梦里回忆和对方经历的美好生活,醒来后就去原谅对方。    本来没兴趣的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参与。醒来后就觉得有意思了,想在现实中尝试。    把梦里和现实的事物搞混淆。    梦里梦见的女孩,在现实中见到长相一样的人,就容易一见钟情。    十五、如果女主角是男主角的亲妹    当小说中,女主角是男主角的亲妹,这种小说往往写的不是兄妹亲情,而是一种无法被世人接受的情感。只要不写亲密接触,不写正式成为恋人关系,其它方面都可以和普通的爱情故事类似。而且这样能过审,也能被世人接受。故事里字字都没有写爱情,但字字都在表达爱情。    虽然不能直接写女主角爱男主角,但可以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例如男主角和女二号亲密,男主角的妹妹(女主角)就会很生气,这种吃醋行为,就间接表现了女主角爱男主角。也不能直接写男主角爱女主角,也是要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例如女主角和男二号亲密,男主角就会生气。    男女主角亲情的剧情,其实都是在写爱情。表面上看,男主角对女主角是亲情上的深爱深情,男女主角身边的人也都这样认为。其实读者逐渐就看明白了,那是爱情上的深爱深情。只是表面上,必须以亲情的形态表现。    从一开始,女主角心里,亲情和爱情就浑然一体了。作者要把这种浑然一体塑造出来,而不是单独表现亲情或爱情。    故事从头到尾,男二号始终不知道男主角才是情敌,不知道女主角是为了男主角而放弃了男二号。男二号还想讨好男主角,希望得到男主角的撮合。同理,女二号也不知道女主角才是情敌。也或许女二号看出了男女主角的不正常关系,劝说女主角放弃男主角。女二号知道这事,问题还不大,如果被男女主角的父母知道了,问题就大了。男主角的父母会让男主角搬出去住,和女主角断开见面的机会。所以要写男女主角的父母,搞建筑,长期奔走在外地,不在家。家里只有男女主角,男女主角有较多的家庭生活剧情。    就算是非兄妹关系的男女主角,例如女主角是男主角的邻居。在男主角向女主角表白前,他们也可以像兄妹一样亲密。反过来说,亲兄妹关系的剧情,可以像是非兄妹的男女主角在还没有表白前的剧情。    兄妹关系的男女主角,一般女主角比男主角小2到3岁。例如男主角上高一或高二,女主角上初二(八年级)或初三(九年级)。    作者希望有个好的结局,但是为了过审,结局只能是无果而终。但是结局时,男主角放弃了女二号,女主角放弃了男二号,其实就是表示着男主角和女主角走到了一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