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第687章 阿曼宣慰司
朱棣自从大瀛岛回到京城,身子骨大不如前,已经不良于行,朱高炽算了算,如果按照历史上,比照现在的变化,那么永乐二十一年是朱棣死亡的时期,这件事成为了朱高炽的心病。 徐氏死了,朱棣也要去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朱高炽希望朱棣能多活几年,晚年就好好呆在宫里,不要再去外面吃苦。 永乐二十一年顺利度过,结果刚开春没多久,朱棣卧病在床,经过一段时日的治疗,皇宫里已经暗地里开始准备皇帝的身后事。 朱高煦已经就藩大瀛岛地区,三弟本要跟着就藩渤尼都司,但是朱高燧不愿意去海外贫瘠无聊之地,宁愿不要藩地,朱棣大怒,不过朱高炽劝了下来。 朱瞻墉因为战功获封郡王,朱瞻基也被朱棣封为皇太孙,至于老幺朱瞻墡,并没有封为郡王,次子一心在国子监追求学问。 自从平定了大瀛岛,大明的发展仿佛进入了新的阶段。 军队的规模不再扩充,自上而下全力发展经济,随着南洋铁道大通车,还有西部铁道扩建等,人们的生活无形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可思议。” “这是神的国度。” 一群棕色皮肤的异乡人目瞪口呆的站在交趾的码头,来自阿曼宣慰司的商船,为数不多的抵达了此处,带来了当地的土特产。 他们不光要来进行贸易,还带有苏丹的奏疏。 几位苏丹都获得大明皇帝的册封,亲封为各地的宣慰使,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勿鲁谟斯的苏丹们,自己已经是大明帝国的势力。 自从前几年的第一次接触后,这是他们第二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果然与前辈们所描述的一模一样,甚至更加的神奇。 一辆铁桶轮子的货车不快不慢的在街道上行驶,发出了不小的声音,巨大的机器,让这些异乡人犹如见到了神明或者魔鬼,脸上再也合不拢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胆小的人甚至跪拜在了地上,嘴里念念有词。 蒸汽机货车多年来有了许多的突破,可始终有很大的问题无法解决,不过在大明工局的推广下,终于在交趾也有了此物。 一名交趾司机用杠杆驾驶着蒸汽机货车,车箱与司机室一体,后半段装了满满的一车煤矿,运输到港口。 港口有专门运货的铁道,四通八达,不过有时候会出现些特殊的情况,需要人力来解决。 港口的煤炭是轮船补给的重要物质,每个港口都会储备大量的煤炭,光靠煤炭就能让港口挣上一笔不少的钱财,还有其余的补给。 “呜呜呜。” 一艘巨大的轮船抵达了港口。 与自己乘坐的帆船相比,两者的体量犹如大人和婴孩,棕色的异乡人们见到的每个事物都让他们的三观破碎。 港口的船只众多,有各类的作用,这艘刚刚进港的轮船属于港口自己的,专门从绝岛贸易煤矿的,绝岛不光开采煤矿,并修建了洗煤厂等可以贸易成品煤。 绝岛的煤价廉物美,如果炼焦采用绝岛的煤,只质量上的性价比就要多出一倍,再加上价格上的差距,绝岛的产业链形成后,整个大明没有其余地方可以竞争的上,包括山西。 山西原本是大明煤矿储量最高,质量最高,开采最易的地区,可是因为政策的原因,施行保护措施,山西的煤矿业逐年缩小。 但是绝岛的出现,打破了山西的神话。 绝岛的煤储量更高,质量更高,开采更容易,最后就是成本远远低于山西,连山西都如此,更不提其余地区。随着绝岛的开发,钢铁产量也日益增长。 与煤矿一样,绝岛的钢铁等矿业都在创造神话,仿佛只要绝岛的矿产一出,那就是天下最厉害的。 不管是质量最厉害,储量也是最厉害,开采条件容易度还是最厉害等等,综合下来,无论是煤还是铁,绝岛的价格极其的低廉,低廉的令人发指,这是国内煤铁成本做不到的价格。 绝岛的煤铁售价比内地煤铁的成本价还要便宜,特别是山西等地区关停后,整个大明体系的能源供应链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能源的低廉和丰富供应,为工业化的普及,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满足条件。 这也是大明海域上轮船爆发的主要原因——煤炭的使用成本太低了,原本还算是奢靡的煤矿,如今每艘轮船可以敞开了用。 哪怕是普通的百姓,眼睛都不眨的可以买上几千斤的煤矿,更不提商人们了。 轮船的增加刺激了运输业,运输业的繁荣则促进了生产力,一环接一环,这些道理码头上的棕色异乡人们并不懂,他们只看到了码头上一艘又一艘的巨大轮船。 “咔嚓。” 蒸汽机吊臂把轮船上的巨箱吊下来,铁道上的火车头等装好了巨箱后驶离了码头,还有蒸汽机货车更加的快捷,不需要铁轨可以轻易的送到要去的仓库。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一丝不苟的工作。 那些刚下码头的异乡人们被码头上的公差带领着去办流程,走在水泥的路面上,难怪前辈说他们连路面都是用黄金铺设的。 与海外宣慰司如何打交道,经常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对于港口并不陌生。 棕色皮肤的异乡人们内心自卑,早已不敢骄傲,所以码头通译的话,他们没有人敢违背,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的乖顺。 通译领着他们办好了手续,交接完了工作,抽查了他们的船只和货物,进行了一番消毒。 这个过程里,因为他们还是使团的身份,给了他们许多的优待,例如准许在一定范围内行走,于是他们请了通译,没有去食堂花钱吃饭,而是去了当地的酒楼。 酒楼的风格与二十年前的北平重工大酒楼一模一样,同样是几层的水泥房子,最好的包间有窗台,可以在窗台上观看到小半个码头。 “穿着那样制服的人是巡检丁差,专门负责维持秩序的,所有人都要听他们的话,否则会被抓起来,你们不要违背他们。” 通译点了酒楼最贵的菜,然后才热情的向异乡人介绍当地的规矩。 人们明白了巡检丁差是干什么的,看到那精美的制服,眼神里露出了羡慕,忍不住说道:“这样的服饰如果能拿回我们的土地上卖,相信很快就能卖光。” “巡检丁差的衣服可不能乱卖,大明是禁止的。”通译笑道。 不久后。 各项的手续完成了,又来了一名官员,热情的告诉他们有两个选择,“可以把你们的土特产在这个港口进行交易,你们可以自己开船去京城,也可以乘坐火车去京城,把船只停靠在港口。” 众人询问了一番,官员建议他们乘坐火车去,每个港口的进港费用可不低,小船是不划算的。 他们虽然是使团,可是船上带来了大量的货物进行贸易,那么根据规定本该有的服务就取消了,根据大明朝廷的思路,使团应该保持单纯。 只不过当下的风气如此,大明朝廷并没有一意孤行。 过了几日,众人越发的娴熟,去了火车站台乘坐上了火车,通过铁道开始进入大明内地。 “我原本以为交趾行省已经是我见过最漂亮,最神奇的城市,没想到还有比交趾更繁华奢靡的地方啊,这些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浙江行省,铁道上,看着远处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的影子,阿卜杜勒·马利克控制不住的说道。 修建一栋大厦需要的钢铁,在阿卜杜勒·马利克看来已经足够武装一支军队,而大明竟然只是用来搭建了一幢大厦。 虽然这大厦的确不可思议,的确很震惊,但是能修建如此多的大厦,耗费阿卜杜勒·马利克不能理解的数量的钢铁,太过神奇了,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只能露出虔诚的目光。 这里是神之国。 等到了京城,这行人与那些第一次来大明的异乡人没有区别,已经被大明所征服,面对礼部官员的接待和沟通,只剩下了点头的功夫。 礼部官员们也搞清楚了他们的来意,除了来看看大明什么样子,能不能赚钱,还有就是因为忽鲁谟斯的欺负,想要获得大明的帮助。 四夷馆和礼部与内阁经过商议后,最后还是与其他事情一起上奏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听到后,尽力的思考了一会,终于想到了一些。 阿曼就是后世的阿曼。 原本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十一世纪独立了出来,历史上要在十六世纪初被葡萄牙人入侵并长期殖民,十七世纪中叶推翻了葡萄牙人,过了两百年后又被英国入侵殖民。 十五世纪初,大明下西洋的船队到过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阿曼佐法尔、也门亚丁港等地,和当地的阿拉伯民众交往颇深。 据下西洋的阿拉伯语翻译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和随行人员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两书的记述,当来自大明的三十多艘大小船只停泊在佐法尔水域,当地居民齐聚码头,敲着传统的阿拉伯大鼓表示欢迎。 如今发生了变化,下西洋的船队变成了商人们的船队。 大明工局吃相难看,加上多年来国内高压的竞争环境,许多的商人们选择了出海,以前是南洋,如今逐渐扩张到了西洋,脚步越来越远,东边也横跨了大洋。 长期的贸易下,大明的名字和传说成为了美丽的神话,许多人不相信,也有人相信,各种各样的言论,促成了当地一些变化。 商人们连哄带骗的方式下,竟然说动了阿曼的苏丹,主动派了使团要归附大明,也就是前两年的事情,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明的宣慰司。 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可是按照规矩,阿曼还就是大明的土地了,只要大明一直强盛,就没有人反驳。 “宣慰司,宣抚司,都司。” 朱高炽开口说道:“整个南洋,宣慰司变成宣抚司最多二十年,宣抚司升格为都司最多二十年,都司升格为行省同样是二十年,这是大明的国策。” 宗藩体系多年来一直在变化,如今又有了新的潜规则和要求,正式走上了三等级制度。 “阿曼既然是大明的宣慰司,那么要不要施行这一套,不施行的原因是什么,施行的话要不要执行新宗藩体系的约定,这些都是要长足考虑的,考虑清楚了才能知道当下应该如何做。” 朱高炽对于前年内阁轻率的收阿曼为宣慰司不满意,并不是反对他们的决定,而是认为内阁关于阿曼的处置并不够具备大局观。 南洋因为大铁道的完工,所以推出了新的宗藩体系章程,加上大明的影响力,各地土司皆不敢违逆,那南洋之外的土司呢。 内阁至今没有完整的方案,以至于阿曼派了人来出难题。 当时和阿曼苏丹签订的宗藩体系约定,与南洋各宣慰司签署的宗藩体系约定完全不同,充满了哄骗的性质,签到手再说。 这是第一步,而不是终点。 杨士奇很快想到了解决方案,于是上前一步说道:“臣认为可以答应支援阿曼一批武器和物资,但是阿曼也建立社学,学习我儒家文明。” “前往当地贸易的大明商人可以监督,带回当地的情报,如果敢违逆,则取消下一批的支持。” 听到杨士奇的答复,朱高炽点了点头,又说道:“虽然可以解决一时,但还是要多想一想更全面和完善的方案。” 等于内阁商议完后,皇宫事务局的执事告诉了朱高炽大喜讯。 从大洋对岸回来的船只,带回来了许多的当地土特产,其中有一些类似太子殿下要求的种子。 朱高炽大喜。 高产作物对于现在的大明同样还有不小的作用,更不提橡胶树。在朱高炽看来,货车的使用和普及,唯一的短板就是橡胶轮胎。 最后,朱高炽的确看到了一袋子的橡胶籽。 见到太子殿下如此高兴,商人们也激动的说道:“我们请教了当地的土著次树的习性,根据老师傅们的经验,认为在南洋栽种是没有问题的。” “好,当赏。” 朱高炽大悦。 为什么他没有打压大明的商人们,因为大明的商人们为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特别是当下的环境里,首先是因为国内竞争不过,没有什么关系的商人们前往高丽获得的成功,虽然后来遭受了大明工局的不小打压,但是无疑吸引了许多人开始好走向海外。 其次等到绝岛的成功,更加刺激了商人们的热情,在海外的探索上,大明商人们的确很有主动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