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想到这,宦官身上冒出一层冷汗,为自己的鲁莽深深懊悔。 宦官从袖子里拿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冷汗,制止了卫士想要勒死李倓的动作,对李倓道:“大王是陛下最为宠爱的皇子,陛下匆忙下此命令,想来是听了旁人的谗言。” 宦官上前一步,讨好道:“以老奴之见,大王不若跟老奴前去陛下面前,分辨一二,可好?” 只要把李倓带出军营,去了皇城,李倓再怎么英武,一个人的情况下,面对众多禁卫军,他只有死路一条。 只盼着李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听从他的话,这样一来,他也好交差。 李倓睁开眼,上挑的凤目平静无波,看了一眼宦官,道:“可。” 宦官打了个哆嗦。 这位建宁王,明明看穿了他的打算,为什么还愿意跟着他去皇城? 皇命在身,宦官不敢深想,忙出了营帐,翻身上马,带着李倓回宫。 …… 霍小玉一路摸到李倓的中军大帐,两侧的近卫神色凄苦,无精打采地立在两边。 难不成,是李倓已经死了? 这不可能,她明明在李倓身上设了防护,现在他的刀剑不入,百毒不侵,天打雷劈都死不了。 霍小玉假装送饭,近卫们神游太虚,没有盘问便把她放进去了。 一进营帐,霍小玉便看到四仰八叉躺在地上的张致远,眼睛紧闭,一动也不动。 霍小玉把饭菜丢在一旁,拍打着张致远的脸,叫醒张致远。 张致远迷迷糊糊兀自叫嚷:“不许伤害大王!” 霍小玉摇了摇张致远的肩膀,道:“我是小玉,大王去哪了?” 清晨的阳光落在霍小玉身上,给她镀上一层浅浅的黄。 张致远回神,猛然起身,脖颈处的疼痛又让他一头栽在地上。 霍小玉搀扶着张致远,又问:“怎么只剩你一个了?大王呢?” 李倓命悬一线,张致远没去想霍小玉如何出现在这里,一手揉着脖子,一手扶着矮椅往外走。 张致远道:“大王……被他们带走了。” “你怎么不早说?” 霍小玉抬脚便要往外走,脚步尚未落在地上,又转回了身,对张致远道:“我们这样去皇宫是救不了大王的,你若信我,便听我的指挥。” 张致远听此,上下打量着霍小玉,这才发觉刚才没发觉的不对劲——霍小玉一介女流,是什么时候扮做士兵出现在军营里的? 霍小玉看出张致远的警觉,道:“你还记得我刚被你们救出来的时候,对大王说过的话吗?” 张致远点点头。 时间紧迫,霍小玉快速道:“大王救我一命,我自然要投桃报李。黄泉路上的见闻,委实蹊跷,我悬心不下,便来军营看看。我在外面听到有士兵低语说昨夜宦官前来,怀疑宦官对大王不利,便扮做士兵,一路来到中军大帐。” “现在不是追究这些事情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营救大王。” 霍小玉话题一转,道:“你若想救出大王,便听我的。” 晨曦穿破云层,落在霍小玉脸上,衬得她眉心的小痣越发殷红,她的眸色似秋水,虽潋滟缱绻,却也有着让人信服的力量。 下意识地,张致远道:“你说。” 霍小玉道:“大王之所以跟宦官们回宫,是因为不想因为自己引起皇室内斗,闹得两败俱伤,让叛军借此机会趁势攻打长安。所以他宁愿一死,也要维持皇室表面的和平。” 他不是不能起兵反抗,而是一旦起兵反抗,便是给叛军机会。 皇帝皇子在长安自相残杀,得到消息的叛军们必会蜂拥而至,李倓不愿见到这种局面,他的死,对于大唐来讲,是最好的选择。 张致远眼神微暗,扯动着眉心上的狰狞伤疤。 “但有些事情,不是他死就能够解决的,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霍小玉眉梢微扬,道:“你调动一队兵马,请在东都洛阳督战的广平王速速回长安。剩下的兵马披甲入长安,请皇帝阅兵。” 让人请广平王李豫回长安,是让李豫提前做登基准备,剩下的兵马阅兵,是让皇帝李亨知晓,没有太宗皇帝的命,就不要得太宗皇帝的病。 张致远面有难色,道:“我手中并无兵符,只怕调动不了士兵。” 霍小玉:“……” 差点把这件事情给忘了,李亨防李倓防得跟狗似的,早就收了李倓的兵权,李倓除了麾下的亲卫外,是调动不了任何士兵的。 李倓尚且如此,更别提张致远了。 霍小玉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道:“若有大王的信物在手,能否调动兵马?” 她不信身先士卒屡立奇功的李倓在士兵心里没有任何威望。 张致远犹豫一瞬,道:“若大王亲自调兵,士兵们或许会听他的指挥,可若只是信物……” 说到这,张致远声音一顿。 莫说建宁王亲自来调兵了,建宁王的人现在都不知道在哪,是死是活。 霍小玉笑了一下,道:“你先派心腹亲卫请广平王回来,剩下的事情,交给我。” “我在,他便在。” 李倓这个人,她罩定了。 第66章 霍小玉 那么多的朝代里,她最喜欢的朝代是汉唐,泱泱华夏,大国风华,无数后人仰望的乐土。 尤其是,在几个羸弱的、被打得偏居一隅的朝代衬托下,大唐可谓是空前强大。 大唐的强大,建立在尚武的国风上,开国公主尚能独领一军战功卓越,更别提这个时代的男人了。 所谓出将入相,先是将,在边将开疆扩土,才有资格回朝竞争宰相。 这种尚武的风气下,培养了这个朝代特有的自信和热血豪情,安史之乱这种事情,无论放在后世哪个朝代,都足以让一个国家亡国灭种,而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又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的国祚。 可见这个朝代的确有让后人吹嘘一辈子的资本。 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能让无数个朝代灭绝的安史之乱,在唐朝这里,其实是可以用一年时间平定的。 之所有拖着打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玄宗肃宗的骚操作层出不穷。 作为一个后世人,霍小玉不迷信君王权威,当然,但凡看过封常清遗表的人,对皇帝再多的好感也会减到负数。 她第一次看封常清遗表时,浑身发冷——一个冤死前还念念不忘给朝廷出主意,如何去打安禄山的臣子,玄宗皇帝是如何狠下的心肠,将他赐死?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被冤杀,是玄宗皇帝最骚的操作,若是两位将军仍在,安禄山史思明这种蕃将,在他俩面前真的不够看。 玄宗为国早死二十年,哪里还有安史之乱的事情? 同理,肃宗的动作也骚出了新高度,自立皇帝,逼死亲爹,还让宦官掌兵权,如果说安史之乱的源头是玄宗皇帝,那么肃宗皇帝便是大唐灭国的源头。 对于这两位皇帝,作为后世人的霍小玉,心怀敬畏之心才是有了鬼。